首頁 > 范文大全 > 傾聽需要良好活動常規

傾聽需要良好活動常規

2024-08-01 閱讀 8264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傾聽”需要良好的活動常規

小班幼兒自控力差,規則意識不強,面對50多人的大班額教學,許多教師組織教育活動時常常是“老師自己一臺戲,孩子隨便怎么都可以”,這樣何談活動目標的達成?長此下去,對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也有弊無利。我們除了用生動的教學語言、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等,去吸引孩子的注意,更應該在孩子一入園就逐漸規范孩子的活動行為,養成良好的活動常規習慣,才能讓孩子坐下來、靜下來、聽起來,也就是培養他們的傾聽意識。當然,孩子畢竟小,過分地追求坐端正,讓孩子失去了“自由”,禁錮了“思維”,如同小小木頭人也是不可取的,反倒會讓孩子厭惡幼兒園生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下面我談談在小班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點滴體會:

一、應讓孩子“準備靜心聆聽”

很多老師進入教育活動時,過于倉促,多數孩子還沉浸于與同伴嬉鬧的輕松愉快中,老師便不管不顧直入活動,活動秩序可想而知。開始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指令游戲”或者音樂等讓幼兒快速安靜下來,進入活動的準備階段。比如,我們班孩子最愛玩的“我有一個金娃娃”,當大家念到“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小門牙”,所有的小凳子必須輕輕轉過來,面向老師坐端正,安靜等待上課。還可以將有些節奏鮮明的旋律,配上即興的歌詞邊彈邊唱提醒孩子:小凳子輕輕拿,輕輕放,小朋友們快坐好,閉上小嘴巴認真聽……孩子聽到這熟悉的旋律,立即會停止嬉笑,進入準備活動。教育的一致性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尤為重要,這些歌謠和旋律必須是班級三位老師一致通過的,只有長期引導,反復訓練,孩子才會因條件反射形成習慣。

二、應引導孩子“做出傾聽的動作”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首先要引導他們做出傾聽的動作,由模仿到內化。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會對教師做出的“小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起來”“請你像我這樣做”這些形象的描述和動作感興趣,一開始可能是以動作的模仿為主,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傾聽并作出積極回應,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通過具體形象的動作呈現是一種更有助于他們理解傾聽內涵的方式。我們在引導幼兒做傾聽動作時,一定要反復強調小眼睛要看著老師或者其他發言的人,這是一種禮貌,更是培養幼兒傾聽意識的策略之一。

三、應約束孩子的“搶嘴插話”

在小班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局面,一部分孩子表現積極,不停的搶嘴、插話,弄得老師無從講起;一部分孩子坐立不安,自顧打鬧,玩耍起來……這些現象表明,孩子的思維沒有活動常規,他們沒覺得上課應該專心聽老師、聽同伴,要參與進來。當然,也不排除教師組織的活動過于乏味,沒有提起幼兒的興趣。對于這些現象,教師除了精心組織活動,提起幼兒參與熱情,更應該訓練他們的活動常規。對于搶嘴插話的幼兒要正確引導,既要肯定其積極動腦的表現,又要讓他們知道發言應先舉手,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不重復別人說過的觀點。對于坐立不安的幼兒要通過反復提醒,讓他們知道上課就應該坐有坐相,傾聽老師、傾聽同伴,不可以打鬧玩耍。只有堅持引導,立下“規矩”,約束孩子的“自由自在”,才會形成良好的活動常規;只有形成良好的活動常規,才能保證孩子的傾聽質量。

總之,學前期是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對幼兒學習與發展來說,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因此,我們應重視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不能因為孩子小,便任其發展,妄想他再大一點便自然糾正。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常規教學展示現場會活動方案

一、申報項目名稱:小學常規教學展示現場會活動方案

二、申報項目學校:鎮中心小學

三、項目組織單位:妹冢聯校

四、現狀分析

在縣教育局的關心和指導下,中心小學以*****為指導,深化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現在是“聊城市規范化學校”、“聊城市教育教學示范學?!?、“聊城市信息技術教育示范學?!?。

現有教職工28人,專任教師27人,本科學歷教師23人。教師業務能力強,教科研水平高。每學期開展備課、公開課、家常課等教研活動,開展業務大培訓活動,開展大練教學基本功活動。以寫字教學為重點,促進學生學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研究,注重“家常課”教學,進行多項課題研究,探索師生管理與評價方式。*年成功舉辦了全縣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現場會。

五、活動目標

以“規范辦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以“探究教學常規經驗,實施教學常規精細化過程化管理”為主要途徑,重點通過強化備課,探究上課模式,進行作業改革,反思教學,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研究策略等過程,提升教師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出有特色、高效率的常規管理方式,推動校本教研活動深入開展,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六、主要展示內容

(一)常規管理

優化備課、上課、聽評課、作業批改、輔導、復習檢測、開展教研活動等若干活動環節,常規教學過程性管理。按照“嚴”、“精”、“細”、“實”、“活”、“效”六字要求,制度系統化、規范化,各種活動原始材料歸類存檔,形成教學管理的長效機制。

(二)集體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首要環節,寫“教案”是教師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轉變以往的“備課就是抄教案”的粗淺認識,通過開展“現場備課”、“課堂教學開放周”等活動,杜絕不備課就上課,不寫教案就上課的現象。探究“學案”的應用,提倡應用活頁教案。

(三)上課創新

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變“嚴肅、緊張、拘謹、枯燥”的課堂為師生互相尊重、情感交流、輕松愉快學習的課堂;變“教師講、學生聽”為“先學生按教師的提示自主學習,后教師重點講解”;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先學生質疑提問,討論研究,后教師點撥、引導,師生共同探討作答”;變“教師先講概念理論,后讓學生死記硬背”為“先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教師啟發引導后導出概念結論”;變“教師空洞說教”為“讓學生動手操作,從做中學,使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總結規律”;變教師為主角的課堂教學,為學生為主角的課堂教學。

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開展任課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活動,要求每一位教師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優化。

(四)作業改革

無論是作業的布置,還是作業的批改,從作業面、作業量、作業質量、作業評比等方面進行改革,提倡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

(五)校本教研

結合實際,建立以“骨干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為基本內容的校本教研制度。通過案例分析、教學隨筆、課后反思等形式,引導教師養成反思自我教學行為的習慣;創新教學研究形式,以研促教、以賽促教、以評促教。

(六)教育科研

以常規教學課題研究為引領,以改革課堂教學為重點,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為目標,使教育科研從“提高教學藝術”轉向“生成教育智慧”。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引導教師積極投身常規教科研之中,提升教師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能力。

(七)常態課、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同課異構等活動

通過常態課了解真實的課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促使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開展優質課等提煉教學經驗和方法,更好地服務教學。匯總各類材料,進行展示。

七、活動安排(預計)

(一)成果展示(特色活動、材料展示)

(二)觀摩課堂(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學科)

(三)師生才藝展(含學生讀書項目)

(四)領導講話

八、實施策略

高度重視常規教學觀摩工作,充分認識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它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建立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加強學習和研究,大膽實踐,全面提高我鎮小學常規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

1、聯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方案的實施。以王校長為組長,把常規教學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管理、研究和評價一體的網絡,營造濃厚的氛圍。組長:王培紅,副組長:張記才、苗淑儉,成員:吳銀寶、田保軍、田世勇

2、中心小學成立實施小組,負責具體實施方案,開展日常教研工作。

3、抓實校本教研,務實開展常規教學研討活動。堅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積極性,開展公開課、研討課、優質課等評比活動,分析、交流,總結經驗。

4、以課教學為重點,加強對教學反思研究。通過“發現問題

篇3:課堂教學衛生節節抓教學常規管理主題活動方案

課堂教學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基本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講究教學衛生,促進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本學期我校三月份的教學常規評比活動將從課堂教學衛生抓起,注重板書衛生、語言衛生、教師授課的位置衛生、學生的良好學習衛生習慣等。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借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衛生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有效地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強化教學效果。

一、活動遵循的原則:

1、教學內容科學性,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應當是正確的、可靠的科學知識。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注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力求通俗淺顯,逐漸加深,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以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多的知識。

2、教學方法適應性,改進教學方法對預防疲勞有重要意義。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簡練、清晰的言語,生動、形象的表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利用圖表、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運用電視、計算機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注意力,增強感官認識和記憶,并能開發思維。

3、學科知識的交叉性,教師可依照大腦皮層鑲嵌式活動的特點,各學科之間交叉授課,避免單一課程的單一刺激。不同性質的課程輪換,腦力與體力活動交替,是減少疲勞發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活動評比要求:

1、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按規定講課授課,不擅自加快和增多教學進度和內容。

2、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語言力求清楚,要采用啟發式。

3、按時上、下課,不拖堂。課間讓學生走出教室活動,得到充分休息。

4、教師上課要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注意糾正學生閱讀,寫字時的錯誤姿勢。教師要留神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

5、教師板書字體規范、畫面要端正清楚,應左右兼顧,不要寫得太小太草。

6、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包括自學與課外活動)不得超過6小時。

7、按時認真做眼保健操,摸準穴位,動作準確,努力提高眼保健操質量。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由該堂任課教師注意監督檢查。

8、堅持做到"二要二不要"。"二要":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一尺;續看書一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二不要":不要在光線暗淡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和寫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時看書寫字。養成用眼衛生習慣。

9、班主任定期調換學生的座位,預防近視或斜視。

二、活動形式

由教學領導隨堂聽課、課間抽測的形式進行。

三、活動時間

三月中旬

四、參評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五、活動評比表

附表1

“課堂教學衛生節節抓”

教學常規管理主題活動評價表

龍潭區第九小學校

授課教師

授課學科

班級

評估者

評價時間

年月日

項目項目分值

評價內容

等級分配

得分

教學思想(10分)

1、面向全體學生,優、中、差兼顧。

5

4

3

2

1

2、結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5

4

3

2

1

教學內容(20分)

3、教學目的明確,體現三維目標要求。

5

4

3

2

1

4、正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5

4

3

2

1

5、教學內容正確,無知識性錯誤。

5

4

3

2

1

教學方法(35分)

6、遵循教學原則,靈活選用教法。

5

4

3

2

1

7、提問富有啟發性,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5

4

3

2

1

8、練習設計科學,利于鞏固新知。

5

4

3

2

1

9、新舊知識聯系,注意知識的生活化。

5

4

3

2

1

10、媒體使用合理、科學,操作規范。

5

4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