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故事-免檢班級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班主任教育故事:免檢班級
學生的行為習慣需要堅持不懈地去抓,就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喜歡為孩子營造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因為,我覺得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那是五年前的一個新學期。我們的教室調整到梅苑樓一樓,教室剛剛裝修好的,地面滿是裝修留下水泥、石灰。我到食堂找來水管,買來清潔球,卷起袖子,蹲下身子,一點一點地清理著地面。整整一個下午,我沖干凈了地面,擦干凈了桌子。而我的衣服卻被汗水濕透,褲子被自來水澆濕。第二天,孩子們來到教室,看到整潔的環境都十分開心。他們也以全新的姿態進入新學期的學習。
每次打掃衛生,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干,指導他們拿掃帚、擦窗子、排桌椅的方法。孩子們合理分工任務,總能又快又好地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天氣一冷,學生打掃衛生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我體諒孩子們,常常不顧自己凍傷、裂開的的手,對在打掃衛生的學生說:“天氣冷,別凍著,快進教室,拖把、抹布,讓老師洗吧。”
放學后,我養成了檢查教室衛生的習慣。排桌椅,掃地,拖地遍,直到教室干凈整潔為止。同事們常開玩笑地說:“x老師是勞模,天天拖地,她的班級地面可以當鏡子照,進去要換鞋子。”我很欣慰,這是對我勞動的認可,更何況,我的舉動已經影響了學生。他們珍惜我的勞動成果。看到紙屑,他們會彎腰撿起來;看到桌椅亂,他們會及時整理;看到地面有污漬,他們會主動擦去。學校領導在檢查衛生時不止一次說:“x老師的班是免檢班級,她的班級管理我們放心。”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班主任教育故事:用愛心熔化學生用耐心等待學生
參加工作兩年多,對于初中數學知識,我認為: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初中代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復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
但在實際教學中,在對學生訓練過程中,總會發現有些知識學生還沒掌握好,解題還沒有思路,因此指導把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類似的題給學生做一做,直到學生真正弄懂會做為止,讓學生學會思考是從根本上提高成績,解決問題的良方,使學生處于“聽得懂,做得來”的狀態,而且我對基礎很差的學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學好數學,我對學生的信心通過上課及課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學生,使他們樹立起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自然地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師還要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張楊個性。我們的教學中只有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學生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教學中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記得在教學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表面積后,我和學生們正在學習“體積與表面積的對比”這一知識,通過討論,得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和面積不但計算方法不同,而且計量的單位也不同。看學生們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來做個練習吧:一個正方體,棱長6分米,問它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列式做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6×6×6=216立方分米,表面積=棱長×棱長×6=6×6×6=216平方米。題目同學們都做對了,但他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不同呢?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們設下了一個“圈套”:“同學們,你們比比看,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大還是表面積大?”原以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同學們肯定會踴躍發言,達成共識,不料,真是讓我始料未及,我的問話剛落,孩子們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很多同學都不假思索的說:“一樣大。”也有的說:“表面積大。”還有少數說:“體積大”。此時學生的表現學生的心情以及他們的心理我都盡收眼底。我咕噥著說:“哎呀,只爭不行,請講出你的理由來。”“你看,都是6×6×6=216,當然一樣大了。”“不對不對,立方米要比平方米大得多,當然是體積大。”兩派學生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相持不下。我暗暗搖頭:“唉!這幫孩子,概念教學時那么強調,還是沒有明白體積與表面積的含義。難道我還要再泛泛地跟他們重復強調嗎?我耐心的等待著,期待著。
正在這時,同學大聲說:“體積和表面積根本不能比,就像周長和面積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表面積是一個物體表面的大小,而體積是這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所以它們不能比!雖然結果看起來都是216,可是一個是體積,一個是表面積。就像人和狗一樣。”好一個人和狗的比喻!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不約鼓起掌來,同時個個都仿若恍然大悟的樣子,更有甚者錘足頓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早一點想到......
篇3:小學班主任:我教育小故事
我曾在<<青年教師導報>>上看過關于賞識教育的文章,其中一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從責罵到賞識,從賞識到成功。這充分說明賞識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的我,就更需要借鑒這種理念,充分利用賞識這個有利的方式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在我們班有一個特別好動的小男孩他叫楊金軍.在課堂上他的自律性很差,不僅自己沒學什么東西還影響了別人,真讓任課老師頭痛。有一次我進教室上課,剛巧碰到英語老師也在,她有些生氣地說:“楊金軍,你真的是經不起表揚!”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沒多問就開始上課了。上課沒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也氣憤地說:“難怪剛才英語老師也說你經不起表揚!”誰知,他卻大聲地說:“你又沒有表揚我!”我一震,這一句突如其來的無忌童言讓我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課后,他的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想起來,平時我總覺得他調皮,的確很少表揚他。從今天這件小事看來他還是挺在乎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的。是啊,調皮的學生也是學生,和大家一樣都希望得到賞識,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他比其他小朋友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