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期待,那消失的笑聲
教學心得:期待,那消失的笑聲
生命中的邂逅有時是驟然而至的。
在接班的第一堂課里,我的目光游離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我要尋找的是一種陌生卻是真誠的眼神,并把第一次交流的真誠送給他。因為我深信,只要是目光對目光的交流,就能激起師生的共鳴,彼此之間的期待就會消除彼此之間的生疏與不安......
“我的夢想:能和班上的同學一起玩,也能像他們一樣,健健康康的過好每一天!不要讓別人瞧不起我。”留在墻報上的這個幼稚卻質樸的聲音打動了我,“葉學志”,于是在這個我還不太熟悉的班級里,我點出了這個聲音的主角,讓他來回答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點名的話音未落,騷動已在教室里迅速傳遞,在大家的哄笑中,坐在那個黑暗角落里的男生站了起來,他顯然是被嚇壞了,半天吭不聲來。教室里的笑聲卻在結結巴巴支支吾吾中顯得更加放肆了。
笑聲中的我頓時明白:這是個智障孩子。他承受過太多這樣的笑聲,才會有這么大的夢想,在那樣的班級里,在我接手的班級里!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一個老師的責任變得異乎簡單起來,那就是讓這樣的笑聲在我的努力下,逐步逐步地消失。
于是,私下里我與學生約定,送給葉學志同學一個雅號--“夢想”。并告戒同學們,在“夢想”“發難”的時候,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發出聲音。然而,這又是一個多么簡單而又難以實現的愿望呀!在我的課堂上,因為“夢想”,笑聲總是不期而遇--
在我一本正經地批評個別同學偷懶不交作業時,“夢想”會突然接上一句--“老師,我可以喝水嗎?”在我深情模仿“阿長”睡相漸入佳境的時候,“夢想”會茫然地冒出一句--“老師,講到哪啦?”在我和學生都沉浸到安徒生筆下神奇的童話里時,“夢想”會冒然地蹦出一句--“老師,我想回家。”一次,我發現“夢想”的座位空蕩蕩的,我乘機慢慢地踱過去,才知他蜷縮在凳子上美美地睡去了......
更糟的是,考試來了,“夢想”一如既往交了白卷,這又會成為某些偷懶生自慰的借口和無聊的笑資。面對“夢想”的白卷,我猶豫再三,破天荒地在他的試卷上打上了“60分”。因為,在“夢想”的白卷上,我還是發現了三個異常端正漂亮的漢字--葉學志--他的名字。于是,在課堂上我還振振有詞地宣布--一個能把自己名字寫得美觀大方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欽佩嗎?教室里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久久地回繞在課桌間,“夢想”在大家真誠的注視下領回了迄今為止考取的最高的“60分”。
一段時間里,“夢想”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忽然安靜了很多。課堂上總能看到他睜大眼睛認真傾聽,或是埋頭伏案努力書寫的樣子,偶爾還能看到他高舉在頭頂的手臂,盡管還是在那個不起眼的角落。一次,我在巡查中發現他對詩歌特別感興趣,草稿紙上寫滿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雖然這堂課我講的并不是詩歌,我卻發現新大陸似的,滿心歡喜起來,一個念頭瞬間閃現。第二天,我搞了個突然襲擊,點名“夢想”上臺默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十個字。同學們驚訝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靜。然而,“夢想”在講臺上的第一次“表演”震懾了大家,他那清晰、遒勁的一筆一畫慢慢融化了大家凝固的表情,在“咄咄”的喝彩聲中,他點完了最后一筆。我知道,“夢想”正努力用他的努力,換來同學們對他的尊重。誰能拒絕一個人的努力呢?
這之后,“夢想”似乎換了一個人,課堂上有關他的笑聲也越來越少了,但不經意的“笑聲”還會不時地掠過課堂的上空。每一次,這笑聲不自覺地發出,對“夢想”來說都是當頭一棒,仿佛是一座十字架,釘在他的心頭,也落到他的一個老師的心上。“夢想”的夢想實現起來,還是那么漫長、那么艱難。我更知道,他需要更大的挑戰,需要更大的平臺。
于是,我和他一道準備兩周后的《讓世界充滿愛》這個綜合實踐活動課,我想讓他在課堂上朗誦《如果沒有愛》這首不足百字的詩歌。上課那天,教室里響起了悠揚的樂曲,在大家的鼓勵聲中,“夢想”走上講臺,用他那艱澀生硬的聲音忘情地念起了“如果沒有愛,天空不會那樣湛藍;如果沒有愛,花兒不會那樣燦爛;如果沒有愛,人們不會有那樣美的笑臉;如果沒有愛,彼此之間聆聽不到關切的問候與促膝的暢談......”他的真情與勇敢感染、并征服了大家,同學們富有節奏感的掌聲一直伴隨著他......
“孩子坐在教室里你無權選擇,只能選擇自己的教育方法。”誠如教育家所說,當你找了100種方法孩子們還沒改變時,你就去找第101種吧。因為,我們所面對的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有理想、有尊嚴的生命實體,他們承載的都是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盡管他處在角落里頭,盡管他與我們還有不一樣的意識形態。
所以,我一直期待著,在我的課堂,那笑聲的消失!
篇2:教學設計方案心得
我們的中學英語教學在語法教學與評價方面,存在這樣兩種現象------一是存在在課堂教學中:年紀偏大的老師仍抱著舊的觀念和經驗不放,一味地強調語法知識的教學,遇到某個新問題、小問題糾纏不放;新教師或年輕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不要教語法或淡化語法教學,更不研究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只是將教科書上的語法練習輕描淡寫地過一遍。二是體現在測試性評價中,無論形成性的評價還是終結性的評價,近幾年從上至下的考試命題,語法知識和客觀題所占比例明顯降低。因為考試這個指揮棒,近幾年的學生在口、筆頭英語表達方面,其準確性也明顯滑坡。
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于對試驗搞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修改。程曉堂教授(北師大教授,國家課程標準制定小組主要成員)就“關于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做了說明,其中有這樣幾段話:
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修改“現代外語教育理念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提倡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等各種強調學習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
主要是對有關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表述做了一些調整。實驗稿明確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并要求教師“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修訂稿則是“倡導注重過程的語言教學途徑”,建議“要積極嘗試和研究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
實踐中,由于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于強調用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為“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采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復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復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并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后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篇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