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心得:用心帶班,以愛育人
班主任工作心得:用心帶班,以愛育人
當班主任是項“苦差事”,每天早早地到校,待班上所有學生離開,才能放心地回家。這已成了我多年班主任工作養(yǎng)成的習慣了。要是每天想著這份差事的苦,我能拿什么來面對那些朝氣蓬勃的孩子們呢?白巖松能《痛并快樂著》,我為何就不能“苦中作樂”,“苦”并快樂著呢?
以常規(guī)為突破建文明之班級
我們常說,常規(guī)管理最能體現(xiàn)一個班級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只有加強班級內的自我管理,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學生做到自我管理,也才能讓班主任從日常的瑣事中解脫出來,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帶出有特色的班級。
家有家法,班級是否也該有個班規(guī)呢?班規(guī)的制定,是老師說了算,還是完全聽學生自己的呢?我覺得,既然是面對學生的班規(guī),就一定要讓學生信服!于是,在剛接手初一新生,進行新生教育時,班規(guī)的制定,著實讓每個孩子參與了進來。針對每個條款,怎么加減個人積分,加減多少積分,我們是一一討論,條條對照落實。我們的宗旨是以鼓勵學生盡多參加各類各項活動、在學習、常規(guī)、體育等多方面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從而帶動整個班級的進步與發(fā)展。
一個多學期下來,我所帶的初一(16)班獲得多次常規(guī)管理優(yōu)勝班級。這個學期,流動紅旗到了我們班更是就再也流動不起來,努力做到讓“流動紅旗”扎根留在石榴班。通過常規(guī)管理爭“紅旗”,使得班級學生的責任意識得到培養(yǎng),各個石榴娃都以班級主人的姿態(tài),精心呵護著16班的形象。
獲得家長支持尋找家校合力
20**年初,寒假前,我便尋思著,怎么讓我的學生們過好邁入中學校門后的第一個寒假?如何讓學校的德育陣地不以學生在家休息而終結?寒假到了,剛剛適應中學學習的孩子們,又能有幾個會像平日里上學那樣準時起床、按時學習、勞逸結合呢?寒假前,我先是讓學生們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定好較為合理的寒假計劃。很多孩子計劃定的很快,想必一定是“熟能生巧”,自小到大的計劃已定過無數(shù)份了吧?第二天,我一份份計劃收上來,再和學生們一個個共同探討,是否合理,有否可改進之處?在老師和學生們一一對照、一一確認后的寒假計劃,就不再只是應付家長、應付老師的一張白紙了;師生共同見證的計劃,好比有了生命力,輔以家長在家的督促,寒假計劃起到了應有的對照、激勵、約束作用。
每年假期都有“會休息、會學習、會健體”的三會內容。如何借這一良機,更好的與家長形成默契,尋求家校教育的合力呢?學校號召學生給家長寫家書,可是學生們會真的拿起筆寫家書,而不是拿起IPAD玩游戲嗎?于是我在寒假“三會”的動員上,先是大力宣傳。我以一個猜謎,詢問學生:快放寒假了,大家可以休息了。可有一個崗位是365天,天天上班全年無休,天天24小時需要隨叫隨到的,“世界最辛苦崗位”是什么?學生有說環(huán)衛(wèi)工人,有的說商店營業(yè)員,有說老師的。但是都有休息啊?當我揭開“父母”這一謎底的瞬間,學生們似乎有了點感觸,想起了自己年幼時,半夜生病,父母衣不解帶地照顧自己的場景......在此基礎上,我提出希望學生拿起手中的筆,給父母表達一份謝意,強調中華傳統(tǒng)的家書意義之所在,鼓勵學生給家長一份意外的“新春大禮”。試想在短信普及、電子郵件充斥的時代,于寒假這一中國傳統(tǒng)的新春佳節(jié)之際,收到自己孩子以書信這一傳統(tǒng)的形式,向父母表達數(shù)十載的養(yǎng)育之恩,作為父母會是何等的欣喜?當我們班級的學生家長收到孩子的來信時(其中很多家長是第一次收到),有的家長就直接表示自己當時興奮地“差點沒hold住”,不禁感慨起孩子邁入初中校大門后,“已經長大了,懂事了,學會感恩了”。很多學生都是“超額”完成,一“寫”不可收拾。小小的一封封家書,令育人從校園走進家庭,從課堂延伸到假期,在獲得家長支持與肯定的同時,更為今后繼續(xù)開展育人工作搭建好了家校合一的平臺,架構起家長與孩子心與心交流的橋梁。
寒假前,我用心思考,尋找策略,換來了所帶班級因寒假社會實踐參與率100%,活動形式多樣而獲得學校寒假“三會”先進中隊的榮譽。班級更是應學校大隊部邀請,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向全校師生做了寒假“三會”的匯報。
20**年3月9日的上方山植樹節(jié)活動,更是借家校合力,積極探索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佳融合點,使得“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的育人理念,以家長學生共同親手植樹的形式,延伸到了校外。春暖花開之際,帶著“石榴班”的孩子們,走出課堂,融入自然,在讓學生身心得以放松的同時,結合班級文化,讓孩子和家長一起種下一份希望,許下一個心愿,隨著石榴樹苗的長大,放飛孩子們的理想......想著,想著,自己都笑了。這會是多么詩情畫意的一個美景,多么有意義的一次活動!
在前期復雜而又繁瑣的準備工作完成后,終于迎來了植樹的那一天!連著大半月陰雨的蘇州,竟是停了淅瀝瀝的春雨,太陽公公更是十分“賞臉”地偶爾露個笑臉,見證這屬于石榴班的激動人心!或許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當我的“石榴娃”們重新聚首的那一刻,他們記憶深處的可能會有課堂上的某個英語語言點或是數(shù)學公式,但一定會有更多的學生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種過的石榴樹”!
班上肖福鵠同學,恰逢3月9日生日。而他的母親,更是于生下兒子那一刻起,就一直有一個心愿,“想種一棵樹,來紀念他的誕生,從小小的樹苗開始,相伴成長,該多有意義啊。”只是這位母親一直糾結于“選哪種樹好呢?種棵丹桂求他一生大富大貴,好象俗了點;楊柳依依縱然有江南情致,但是不太適合男孩子;他會成為一個怎樣的男人,如白楊之剛直,如紅楓之熱情,或如香樟之深沉么?最好是有蒼松翠柏的偉岸,但是偉岸總是來自孤獨的險峰、來自酷暑嚴寒的錘煉,不是人們所看到的表面風光。”
“種在哪里合適呢,高山上比較能表現(xiàn)我的期望,但太遠了不方便照顧,種在自家院子里嗎?凡此種種,都在孩子沒完沒了的啼哭聲中糾結著,被一年一年的瑣碎沖淡了,我心中的這棵樹一直沒有種,孩子卻日漸茁壯起來。”
“我們終于有一棵樹了,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輕松地完成了我的一個夙愿。我終于明白,原來一直沒有能去種,只是因為自己思慮太多,托付了太多小樹所不能承受之重。跨過這個心結,才豁然開朗。不要去管他是什么種類,不要擔心他是不是有疾病苦痛,不要去顧慮他未來是不是會成為參天大樹,此時此刻,我能夠感覺到他的根基在一點點延展,自然的力量在滋養(yǎng)著他的每一根莖脈,當下他已完完全全成為了大自然的一分子,快樂地沐浴陽光,自由地擁抱大地,這不就足夠了嗎?”(選自肖福鵠母親吳文潔女士活動后的感想)
植樹活動順利舉行,在團結班級學生的同時,更是在校園內掀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再一次的,我班級的學生代表,站在了操場上的主席臺上,拿起麥克風,向全校師生介紹了這一次活動......
堅持細心觀察做到用心帶班
在組織系列班級活動中,日常細微的觀察,經常能令我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思考對策,從而能夠避免簡單直接的說教,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寒假后,班級里有的同學用起了時下最為流行的IPHONE,有的同學甚至也跟風購買了山寨版的“蘋果”,這可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于是我又思考起對策來......利用班會這一德育陣地,開個辯論吧?這個我們石榴娃們沒試過!本次班會的設計,旨在希望同學們能夠建立正確的消費觀,杜絕攀比心理。辯論以兩則關于蘋果的新聞(1.調查顯示5齡童20%會用IPAD僅11%會系鞋帶;2.中國孩子飛機上將手指放在雜志上滑動以翻頁),引發(fā)同學們的討論,大家意見不一,分成正反兩方,展開唇槍舌劍,但最終人人都有所觸動;Jobs的“Stayhungry,stayfoolish.好學若饑,謙卑若愚。”更是深深地記在了石榴娃們的腦海里!盡管對于初一學生來講,初次辯論會尚不夠成熟(或許個別學生激情辯論到高潮部分時,略有些“吵架”的味道),但這畢竟是人生的第一次辯論會!
也正是因為這次成功的班會,有了我們班級更為轟動的一次活動:與覓渡中學初一成功班同學結成“我們共成長”伙伴計劃的姐妹班級。這個計劃得到了達立學校周倩校長的極大重視,她更是親自為我們的活動,提了很響亮的名字!
同學們無意中了解到在蘇州市覓渡中學的初一成功班內,有這樣一群與我們同齡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條件都不是十分理想,但他們的學習成績都十分優(yōu)異。這些寒門子弟孜孜不倦的學習態(tài)度和對知識永無止境的渴求深深地打動了我班同學,這些寶貴的精神品質,不正是值得我們達立同學學習的嗎?我初一(16)班全體同學經過討論,決定實施“我們共成長”伙伴計劃!接著,班級里誕生了學生們自制的班級“愛心”箱,省下買飲料的零花錢,自覺投入了箱內......石榴班的家長朋友們也是很好地給予配合,鼓勵孩子,帶來了嶄新的文具、書籍......
20**年4月10日,我們班級帶著我們的愛心文具、愛心書籍,來到蘇州覓渡中學,與初一成功班的小伙伴們,借助事先由我準備并制作的印有我“石榴班”班級LOGO的“伙伴卡”,找到小伙伴,手拉手,做游戲。這些同齡人很快就很熟悉起來,成功班同學也向自己的搭檔贈送了自己親手制作的禮品以及分別代表著“心想事成”、“平平安安”和“永不分離”的橙子、蘋果和梨。同學們還互換了聯(lián)系方式,活動圓滿成功。相信我們這些伙伴們,既有同齡人的年輕朝氣,也有兄妹班的純真情,更有你追我趕“為中華之崛起”的刻苦學習,一定能攜手并進,共繪未來!
作為班主任的我,也為這些以“新蘇州人”居多的成功班的孩子們,送上了全套書蟲以及幾套勵志書籍,希望他們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在英語學習上趕上達立孩子們的同時,更能明白知識是能夠改變命運的!這也算是我為成功班的孩子們盡的一點點小心意。
回顧所帶班級所取得的獎項,覆蓋了校秋季運動會精神文明班級、入場式優(yōu)勝班級,主題班會評比二等獎,優(yōu)秀“學雷鋒”中隊,寒假“三會”先進中隊,軍訓會操先進班級三等獎,班容班貌評比優(yōu)勝獎等等方面。經過一年不到的努力,所帶的初一(16)班在達立校園成了小有名氣的活力班,我也品嘗到了絲絲甜意。成績屬于過去,今后我將加倍努力,潛心鉆研帶班藝術性,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探索教改新路,使自己的綜合素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相信我會繼續(xù)“苦”,并快樂著的!
篇2: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劉昊的字在我們班寫的是最不好的,每次改到他的作業(yè)我就頭疼,不改呢,怕傷了他的自尊心,改呢,實在是太傷腦筋了,我簡直就是猜。就連我做夢都是都在批改他的作業(yè),竟然夢見他寫的字非常漂亮。
今天又做作業(yè)了,組長在發(fā)作業(yè)本,我無疑中看見了劉昊,一下想起來昨天做的夢,于是,我說:“昨天呀,我做了一個夢,我都笑醒了。”嘴快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啥夢?快告訴我們。”這時班里鴉雀無聲。我神秘地說:“真想聽?”學生們一個個點著頭。“好吧!我夢見劉昊的字寫得很漂亮!”學生們驚奇地問:“哇!老師,真的?”“真的呀!”我認真地說。有些學生說:“他真能寫好嗎?”我邊說邊看著劉昊說:“當然行,不信你們看看劉昊以后的作業(yè),我相信劉昊一定能做到。”劉昊慢慢地點了點頭,什么也沒說。
下午,作業(yè)本交上來了,我連忙找著劉昊的作業(yè)翻開看,“啊,他的字果然有進步了”。第二天,他的作業(yè)在班中得到了表揚。從那以后,他的臉上有了笑容,課堂上也有他回答問題的聲音了。
后來,我經過反思,深深體會到:有時一句話能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也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更能為他們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篇3: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心靈郵箱效應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老師,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但是,老師的愛和父母的愛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老師的愛是有耐心的愛、細心的愛、簡單的愛、認真的愛、用心的愛,那是將愛化為教育智慧的行動。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觀察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深入到每一位學生的魔法世界里,摸索許多未知的東西,感受不同的孩子要給予不同的關愛,無比瑣事的班級,天天都是一件件小事的孩子們,對于他們都是天大的事情,但作為我,一個初為人師的我,就需要用心去對待每個孩子的感受,做起來雖然有點困難,但是我愿意。把小事放大,把大事化開。
我是班主任崗位上的一名新手,沒有培訓,沒有師傅,沒有帶領人,一個人摸索著前進,想要做好,內心的骨子里有太多的強硬,別人說,著是新人的特征,我微微一笑,沒有反駁。因為,我內心有一盞燈,為我自己照明。兩個半月以來,自己感觸頗多,發(fā)現(xiàn)要學的東西很多,要思考的東西更多,我是在和孩子們一同成長著!同樣,他們像一面鏡子,照射著我。他們的一舉一動也是照耀著我的。
心靈郵箱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