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德育工作心得:春風化雨潤物有聲

德育工作心得:春風化雨潤物有聲

2024-08-01 閱讀 2691

德育工作心得:春風化雨潤物有聲

黨的**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是人們心中深層的信念系統,黨的**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為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用高度濃縮的24個字進行了最精辟的闡述,三個層面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但價值觀最基本的主體還是個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指明燈。

擁有147年辦學歷史的文同流淌的是文同精神的血脈。“承擔責任、厚德報國、兼容并畜、海納百川、文理相融、學貫中西、敢為人先、守正創新”的文同精神,與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我們深知教育的目的在于引領人的精神成長,而人的精神成長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內心覺醒。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人內在的巨人一旦被喚醒,他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學習的智慧、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技能就會自然生成。今天的文同處于高位發展的態勢之中,83個教學班、260多位教職工、5000多名學生,師生比約為1:20,在這種高負荷運行狀態下的教育教學,如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恐怕培育的方式不能只是灌輸,更應該是傳遞。要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得引領師生的精神共同成長,把公民層面的價值觀內化為師生的共同個人意識。為此用“聲”、“形”、“愛”、“情”、“影”五個字來總結我校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有聲

德育工作不是口號,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有聲,那就是宣傳之聲。要通過宣傳手段,讓我們的師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這是將價值觀內化為師生個人意識的前提條件。為此,我校在國旗下的講話中增設“解讀傳統文化”欄目,讓師生圍繞“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十五個字解讀儒家文化中的道德精髓。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優化育人環境”為主題的班級文化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在各年級中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在*九江市委宣傳部、九江市文明辦、九江市教育局、九江市文新局、九江日報社、九江市廣播電視臺組織的首屆“谷雨杯”青少年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中,我校三個隊全部進入決賽,并獲高中組第一名、第四名,取得這一成績不是偶然的,這正是我校把傳統文化點滴滲透于育人過程后的必然結果。

二、德育有形

德育工作不是標語。價值觀的培育必須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依附短、平、快的一次次有形活動展開,一個組織有了活動就有了生機,學校德育工作有了活動就有了生命力。在《可愛的中國》的頌讀聲中,我校開展了清明祭掃活動,每年的這一刻,文同校園莊嚴肅穆,百年古樟凝綠的是對杰出校友方志敏烈士無盡的思念,一束束鮮花表達的是文同學子對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烈士深情的緬懷。此時此刻,文同校園升騰是“愛國、清貧、奉獻、創造”而不朽的方志敏精神。

田徑運動會上的親子接力賽,藝術節上的才藝展示,社會實踐中的歷練,春游活動中的陶冶......正是通過這些有形活動的開展,讓文同的德育工作彰顯生機、充滿活力。

三、德育有愛

德育工作須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之愛必須是科學之愛。教師必須具備愛的資本,沒有愛的資本就沒有愛的力量。胡德喜校長把教師的職業準則歸納為“教好書,育好人”6個字。德育工作首先要塑造教師的愛,再去傳遞愛。在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首先在教師群體內進行內化,把“愛國”內化為教師的愛校、愛自己的家庭;把“敬業”內化為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尊重;把“誠信”要內化為教師的責任意識,教育教學對教師而言是個良心活;把“友善”內化于對教育的熱愛,要熱愛教育事業,要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學校通過每月開展的教師文體賽,豐富教師的業余生活,愉悅教師身心,關注教師的精神生活;通過改善辦學條件,設立幸福午餐,建教師公寓,關注教師的物質生活;通過設立“文同講壇”、“名師講堂”、“青藍工程”等多種形式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觀看鄉村教師先進事跡片、家長評議、學生民主評教等多種措施關注師德師風建設;綜合考慮性別比例、年齡結構、地域文化等多種因素,不斷優化教師的隊伍結構,關注學校的持續發展。

四、德育有情

德育工作須有情,沒有情就沒有教育的鮮活。教育的情感是在學生、家長、老師間相互傳遞、彼此感染的。學校是為學生開辦的,學生公民意識的養成教育事關學生本人和民族發展的大事。對于孩子的教育,老師和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形成合力,且合力的方向必須走在學生正確發展的線性方向上,兩個方向不同將導致學生偏離正確的發展軌道,甚至于產生負面影響。針對該情況,學校強力開展家校合作,通過家長會、教育教學開放周、家長函授學校等多渠道,架起家長和學校的溝通橋梁。20**年8月,九江學院附屬中學應屆初中畢業生黃騰騰即將進入文同高一學習,但她身患重病。當文同家長和學生知道該事后,他們無時無刻在牽掛著黃騰騰同學。他們主動捐款,奉獻愛心,盡管z沒有在文同學習一天,但家長和文同學子的大愛情懷卻在此刻凝結。20**年3月,高三(9)邊文珊同學身患癌癥,巨額的經濟負擔讓她幾乎放棄治療。高三(9)班同學自發到大中大、煙水亭廣場募捐,當收到每一份捐贈時,孩子們900鞠躬致謝,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又有誰會懷疑文同90后的愛心呢?學生的行為正是他們內化核心價值觀的結果。他們把“愛國”內化為對父母尊重、對學校的愛;把“敬業”內化為對學習的熱愛;把“誠信”內化為對法律、法規、規則的尊重;把“友善”內化為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對他人的關愛。

五、德育有影

德育工作是有目的性的,通過對學生的精神引領,達到讓學生精神成長這一目標。德育教育過程盡管于無聲處,但孩子的內心世界將會留下影子、播下種子。20**年浙江新華愛心基金會在我校設立珍珠班,旨在資助家庭特困、成績特優的學子,把他們象撒落在荒野中的珍珠一樣一粒粒拾起來。20**年4月12日,我校珍珠班學生迎來了贊助他們學習的大聯大(臺灣)控股公司董事長z先生,黃先生以“千金難買兒時窮”來鼓勵學生鍛煉個人毅力、培養攻堅克難的品質;以親身的經歷解讀“天助自助者”來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并寄語珍珠班學生時時刻刻做一個謙卑、感恩的人。黃董事長在與孩子們告辭時說:“感謝同學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會了超越年齡的對感恩的理解!學會了超越年齡的對生活的理解!”。珍珠班學生答道:“在以后,我們也要真誠地回報社會,履行社會所給予的責任”。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是德育工作歷程的寫照;春風化雨,潤物有聲,這是德育工作的期許。要讓學生的聲音吼得大,傳的遠,必須先讓他們靜下來,氣沉丹田,然后爆發,這樣的聲音才會雄渾悠遠。學校的德育工作也正是在這“無”與“有”之中前行。

篇2:五年級班主任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200字)

五年級班主任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200字

時光飛逝,轉眼一學期又已結束,而在這一學期里我又一次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艱辛與瑣碎,特別是德育工作,讓我感觸頗深。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的心理結構也隨之發展、變化。高年級學生自尊心的外在表現更加強烈,同時影響著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五年級的班主任,我在慶幸高段學生班務方面可以幫我分擔一些的同時,也在承受他們時不時出現的有關心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問題所帶來的煩惱。

五年級的孩子正處于似懂非懂的階段,但他們卻又覺得自己什么都懂,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重視,而他們卻又覺得老師和家長們卻又不夠理解,不夠重視他們,因此他們就想出各種方式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去挑釁老師的威嚴。

我班有一位男生,很聰明,學習成績也很好,在我接這個班之前一直是這個班級的班長,后來經過新學期的重新投票,他沒被當選班長,而成了一個副班長。我當了這個班級的班主任之后,我發現他并沒有一個前任班長該有的風范,他愛惡作劇,愛欺負女孩子,有時還愛和任課老師頂嘴。終于有一天,他和一位任課老師吵起來了,原因是他認為老師冤枉他沒寫作業,最后事情在我和家長的調節和疏導下,他去向那位老師道歉了。但事情并未結束,接著他接二連三的在其他任課老師的課上搗亂,使任課老師怨聲連連。此時,我奇怪了,納悶了,以前的一個一班之長,難道會是這樣的嗎?我想得找個機會和他談談。

終于有一天,其他同學都上信息技術課了,教室里就只剩他一人,我想這正是一個談話的好機會(因為據我了解,他是非常好面子的一個孩子,他認為被老師叫辦公室是非常丟臉的)。于是,我不動聲色的從他身邊坐下,問:“怎么沒去上信息技術課?”他警覺的說:“我有點不舒服,所以向老師請假了。”“哦。”我表示知道了。接著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后用非常真誠的語氣說道:“小k,其實老師很早就想和你好好談談了,我相信這段時間你心里肯定非常不好受,你不是一個會故意和老師作對的孩子,否則,以前的老師絕對不會選你當班長,你說,是嗎?”也許是我的一席話打動了他,又或許他真的需要找個人來傾訴傾訴,于是他向我說明了最近為什么愛和老師作對,為什么愛欺負同學的原因,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填空心中的那份失落,因為一直以來他都是班長,而突然同學們卻不再選他了,他覺得不能接受,所以他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于是,我告訴他要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容易,但關鍵是起的作用到底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呢,如果是反面的話,大家只能會離你越來越遠,因此,要想重新樹立你在同學們心中的地位,那就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你自己的能力。經過這次的談話,小k果然改變了很多。而作為班主任的我,經過了這件事后,也使我明白了許多。

的確,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對學生不了解,那你該如何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學生又能如何信任你呢?對于心理正在逐漸發展的少年兒童,如果為師者不能多一點理解,多一些關懷、寬容,他們的心理又怎么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