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心得體會: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初探

教學心得體會: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初探

2024-08-01 閱讀 9517

教學心得體會:低年級音樂欣賞教學初探

音樂欣賞是低年級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可使低年級學生接觸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音樂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并使他們初步發展起感知、理解、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感受音樂形象,理解音樂語言,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呢?

1、多媒體技術與欣賞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學豐富而生動

音樂藝術是以聲音為形象塑造載體,它需要欣賞者具備各方面的知識,在聆聽音樂時自發地產生一種聯想。由于低年級學習的生活、知識經驗有限,所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那些無法捉摸的音樂形象經常令老師盡管費盡口舌,小朋友聽起來也如墜入云霧之中。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便可將欣賞時所需要的圖像、聲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特定畫面的引導下來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2、將“道具”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幫助低年級學生感受音樂意境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一樣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許不覺得有趣,但到了孩子們手中,便如同一件寶貝,能生出不少的玩法。采用合適的“道具”幫助孩子們感受音樂,也不失為一種化抽象為直觀的好辦法。這樣的話孩子們就能沉醉在音樂中,體會到音樂中延綿不斷的、輕柔的美。引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無限的遐想,開啟孩子們想象的閘門。

3、將游戲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幫助低年級學生認識音樂結構

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欣賞活動,能使低年級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自然地掌握音樂知識。音樂伴隨游戲,給孩子們帶來了愉悅的心情,雖反復聆聽,仍樂此不疲。隨著游戲次數的不斷累積,孩子們對音樂知識也就了如指掌。孩子們在游戲中獲得的音樂知識,不再是機械的、被動的、認知記憶,而是通過自身的實踐探索,在感性和理性兩個層面中獲得提高。

4、將色彩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幫助低年級學生感知音樂情緒

音樂與色彩在人的感覺上的聯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與顏色之間的聯系之外,還有曲調、和聲、節奏、調性、音區等。它們都能使人與各種色彩聯系起來。在歷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與色彩聯系起來,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是藍色的,肖邦的音樂是綠色的,瓦格納的音樂則閃爍著不同的色彩。在欣賞活動中,通過將色彩與音樂對應,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顏色的暗示使孩子們很快感受到了樂曲的兩種不同的情緒。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手段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樂學習為低年級學生所喜歡,教師應把握好這種優勢條件,除知識技能的教學之外,還要善于發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實施有效教育。

篇2:童聲合唱訓練音樂教學心得

童聲合唱訓練音樂教學心得

童聲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它愈來愈被人們所喜愛。誰著少年兒童文化生活的活躍以及美育的需要,童聲合唱藝術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優美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青少年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感情的滿足,獲得美的熏陶,進而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的聽覺和樂感的培養,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一、合唱隊員需音準好,音色美。

1、良好的音準是使合唱隊的演唱做到和諧、統一的重要保證。音準訓練應先從中聲區開始,再逐漸向高音區兩邊擴展。在發聲練習中,采用半音移調法讓學生接觸十二個音,為以后合唱曲中變化的音準打基礎。

2、音色是受發聲方法影響的,合唱隊要求有統一的音色。指導學生歌唱,用“輕唱法”使學生的音色和諧、統一。如“u”能使聲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鳴促使聲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攏,能夠改變叫喊、緊壓的聲音習慣。

3、合唱隊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體現在歌曲演唱時的力度表現上??上茸鲞B音練習,再做跳音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再將這種力度感覺逐步帶到歌曲的強弱需要中去。其實歌曲中強弱的對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對比,我們的學生若能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們演唱歌曲的表現力也就大大地加強了。當然,這需要持之以恒地練習。在音量這個問題上,絕對不是音量大就好、音量小就不好,而是看一個合唱隊是否真能夠按歌曲表現的需要與指揮的意圖將演唱的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作品表現得完美。

在了解學生們的音準、樂感和表現力的同時進行挑選、物色,并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再篩選。

二、在童聲音域擴展方面,解決自然聲的局限。

1、童聲是發音穩定的時期,男女的音色相同,我們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經“輕聲帶假聲”,以“假聲找頭生”,擴大共鳴腔,去解決自然聲的局限,尋找共鳴位置,逐步擴大到兩個八度,為變聲期解決方法上的困難,也能為他們成年后修聲樂感到方便或具有基礎。

2、童聲合唱訓練的第一個目標,是獲得干凈、柔和的聲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當然,訓練輕聲歌唱不是目的,而是養成自然歌唱的習慣,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堅定、積極地用輕聲歌唱,就能使兒童自然地體會到各發聲器官在歌唱時是如何協調活動的,并能使兒童建立正確的聲音觀念。同時對保護兒童的嗓音和獲得輕松流暢的歌聲極為重要,切不可忽視。

3、輕聲歌唱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氣息支持,穩定的喉頭狀態,絕不是那種消極的漏氣聲音。它的好處在于:能使學生安靜下來,頭腦冷靜,精力集中,隨時能聽到教師的提示,并按要求和提示去做;便于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放松喉肌,正確打開喉嚨,減少聲帶負荷,避免損傷嗓音;便于找到明亮、輕柔的頭聲,有助于伸展音域,輕輕地唱出高音;只有輕聲練習,才能體會“假聲”的感覺,放開喉嚨大唱大叫,是永遠也找不到“假聲”的;在合唱中,既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使各聲部同時又能聽到其它聲部的進行,并隨時調整自己的聲音,使各聲部在音量、音色、音準等方面協調、平衡。

4、輕聲與大聲是相對而言的。當兒童獨自一人邊走邊唱時,他的歌聲總是自然、輕松、愉快的。如果將這樣的聲音用力度記號標明的話,高水平是p與mp這個范圍內進行。

5、“u”或哼鳴找柔和、豐富的頭聲。兒童歌唱時的發聲,必須是高位置的頭聲,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也是指導教師首先要解決的課題。所謂頭聲歌唱,就是以頭腔共鳴為主的歌唱發聲發法。人體的共鳴腔有口咽喉腔、鼻腔、頭腔、胸腔,各共鳴腔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統一體,缺一不可。但由于聲區的不同,共鳴腔的調配比例高水平有不同。而頭腔共鳴則對伸展音域,美化音色,使聲音明亮,輕柔,和諧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為這種聲音不論高低、強弱都具有穿透力。

6、先說后唱、用“念”帶“唱”,找明亮集中的頭腔共鳴。讓學生用“打噴嚏”的感覺吸氣,再用“打呵欠”的感覺唱歌;也可以用向遠方人召喚的方法。“說”對再“唱”,且要保持“說”的感覺與聲音的位置。用“念”帶“唱”實際上是用“假聲”帶“真聲”,達到一假聲為主,真聲、假聲糅合在一起的訓練方法。我們不需要向兒童闡述什么是“假聲”,以及“假聲”發聲的生理狀態,只要在訓練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像京劇中的韻白那樣“念”,唱的時候輕一點、柔一點、暗一點、直一點便可。堅定不移地要求兒童做到“輕、柔、暗、直”的歌唱,既能保護兒童的聲帶不受傷,嗓音不損壞,又能達到用假聲獲得頭聲歌唱的發音方法。

篇3:某音樂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某音樂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作為一音樂教師,我在總結自己的教學后,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撐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大什么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動機是什么,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恒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于學習鋼琴學生來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制度大全為您編輯]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優傷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著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有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做夸張性的彈奏和練習。

一般來說,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于對比是力度上,還是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教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應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煉,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正誤比較法,教學正確示范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地在于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與錯誤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習的鑒別力和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