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體會:用師愛滋潤學生的心田
教學心得體會:用師愛滋潤學生的心田
在大力提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首先應當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職業道德。一名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優秀素質,才會培養出好學生,才能但當起社會的重任。
在人類的社會中,父愛、母愛是有血緣關系的,愛情是有代價的,唯獨師愛是無私的。
在教育的諸多因素中,愛是最基本的教育需要。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正如斯霞老師所說:“有了愛,你的事業就有了無限的精力,無限的才能,無限的事業動力。”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即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下面就談一談自己的做法:
一、尊重和信任學生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應具有獨立的人格,小學生自尊心也很強,教師應在各方面都要注意,要尊重和信任學生。我們班里有一名學生很膽小,家里窮,很自卑,平時很少與同學交談,上課時從不敢舉手,每當老師提問到他時,老師把耳朵湊到他的嘴上,才能聽到他說得是什么。為了能讓他大聲說話,我每次提問他時,先問一個很簡單的,有時甚至是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問題,使他放松情緒,再提出要問的問題,或者給予提示,使他能接著老師的話順利地說下去,幾乎每天上課吳老師都要有意提問他,鼓勵他把話說大點聲,有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給予鼓勵,這為他樹立了自信心,在同學們面前說話膽大了,樂于與人交談,性格也開朗多了,學習也很努力,成績有所提高,家長對此很滿意。
二、了解和關心學生
前蘇聯偉大的理論家、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我教一年級數學,剛剛上課時間不長,就發現班里一名女同學上課精力不集中,總是東瞅西看的,一節課手里的東西玩個不停,老師講課講的什么她根本不知道,作業根本交不上。老師看他一眼,直管半分鐘。經了解,這個孩子的爸爸幾年前的了神經病,幾天前因神經病發作住院,家里只有媽媽,她一個人既要伺候病人又要管她上學,有的時候她連飯都吃不上。孩子無人照顧,學習學不進去。我去醫院看望了她的父親,經父母同意把學生領回自己家,即照顧生活,又輔導功課。住了一個來月,直到父親出院。從此以后我對她濟予特殊的關愛。由于她繼承了父親的基因,情緒特別的不穩定,動不動就打人罵人,在這種情況下,我總是及時的給以引導,動之一情曉之一理,指出她的缺點,及時改正。并做她的工作,制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上有困難,我耐心的給她當面講解。在我的關心愛護下,她有了很大進步,把老師看成父母般的親人,有什么話愿意給老師說。從此她變了。
三、抓住機會,適時教育學生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更是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名老師,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首先利用利用教材課本上的情景圖,組織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及《中學生的日常行為指導》,讓學生在孔容讓利的故事中得到啟示,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中得到啟示,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得到啟示,在以后的班會上,學生用真實的情感匯報了自己各的自收獲,班會氣氛熱烈、情緒高漲。有的同學含淚講述了她對孝敬父母的更深理解。兒時的她由于任性,讓母親冒著風雨去給她買桔子,媽媽在回來的路上被一塊從高處刮落下來的玻璃扎破了頭,由于傷到了視神經,至今媽媽的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她說,以前并沒有對兒時的過失過多去想,通過這次活動認識到,她唯有好好孝敬父母,好好學習來彌補自己的過失。班會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四、愛的嚴而有度,要運好“懲戒”
蘇赫姆林斯基所說:“教育者的任務是及激發兒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對學生心靈里滋長的一切錯誤東西采取毫不妥協的態度,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將獎勵與與批評兩方面結起來
“獎勵”和“懲戒”都是一種教育的一種手段,都是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鞏固學生健康的個性,使其健康的發展。為了學生健康發展,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缺點錯誤絕對的不能視而不見,在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學生著想的前題下,要適當的給以“懲戒”。一個學生拿了別人的一個本,被發現后我及時得找他談話,他說:“這本子很好看,我喜歡”,我說:“古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家的東西就是再好也不能拿,喜歡自己去買。為什么拿別人的東西?這樣這個本已經臟了,你再給人家買一本,我先借給你錢,自己揀廢紙賣了錢再給我,希望你記住這次教訓。”經過這次談話,從此以后他真的在校園里紙了一個月的廢紙,換來里自己勞動的錢。。
五、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教育
現在的學生都是在家長的呵護下溺愛下蜜罐里長大的,她哪里知道做父母的辛苦。為了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量父母生活的辛苦,我在我們班搞了我和父母換角色的活動,孩子們通過活動,都有了自己得體會。作為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既要工作賺錢養家糊口,又要上孝敬自己的父母,下要盡自己做父母的職責,一家人的吃、穿、用、哪一樣不是自己的父母勞碌奔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有什么理由亂花錢么?又有什么理由比吃比穿呢?這個活動后,同學們自己寫了決心書,今后該怎樣孝敬自己的家長,看了孩子們的肺腑之言,我是多么的感動,祝愿孩子們保持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讓這美德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六、用自己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去影響孩子們
老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完整人格的塑造者,老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老師給予學生的理解、寬容、體貼和耐心,都蘊藏了深深的愛,而這種愛能贏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喚醒學生心中的火花,更能轉化為激勵學生前進的無窮動力!蘇聯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會某一種樂器,那么你作為一個教育者就占有很多優勢;如果你身上還有一點兒哪怕是很小的音樂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國王,就是主宰者。因為音樂能使師生的心靈親近起來,能使學生能夠心靈中最隱私的角落都展現在教育者面前”。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老師的多才多藝必定影響到學生。天長日久你的高尚情操,高尚的審美情趣會帶給你的學生,它不但使班級有較強的凝聚力,而且使每一個學生,活潑開朗、視野寬廣、心靈凈化、有助于學生分辨真、善、美,更有助于班級各項工作的健康的發展。一個教師如果沒有對工作的愛,學生的愛,他不會努力的去學習,去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最后祝愿老師用師愛--她那無私的精神雨露,滋潤每個學生心田,在育人這片沃土上培育出更多更鮮美的果實!
篇2: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篇3:少兒版畫教學之心得體會
少兒版畫教學之心得體會
當今的教育目的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在小學美術的教材中就有很多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章節,基于小學生愛畫畫、愛動手、愛表現的天性,其中在嶺南版小學第八冊的第四單元就安排了少兒簡易版畫的四種制作技法,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上有很好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很適合學生學習。版畫是一門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綜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以游戲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同時可以提高兒童的動腦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表現力,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自然的造型、靈活的構圖、純樸用色等藝術特色與學生稚拙的美感特點天然吻合,教學時更易于喚起其繪畫靈感,發揮個性,大膽構思,發展其繪畫表現力和創造力。從而培養其勤動腦、巧動手的良好習慣,并養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條理性。根據我在版畫教學中的多年經驗,提出幾點操作方法與同行們探討:
(一)注意課前準備的必要性
材料的準備是版畫教學難開展的原因之一。版畫制作涉及到一些必要的工具材料,而當今學校在這方面的資源畢竟有限,要想完成好教學任務,課前布置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工具材料是必須的。我的方法是,學校能解決的盡量由學校解決,學生也自行解決一部分,為學校分擔一些,還有能夠代替的就代替。如,硬紙板從廢紙盒中選取,商品的外包裝、臺歷、掛歷都可以代替。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科學性
美術教學也有一定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動手表現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教學中我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大量的優秀作品,包括大師的和學生的,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和鑒賞水平;教師的示范也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方法,示范過多會導致學生照搬,鍛煉不了學生的思維,示范過少又會導致學生看不明白,不會做,我的方法是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說我來做,一起完成示范作品,通過學生這樣的積極參與,學生是積極的,自主的,看得清記得牢,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
(三)提倡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如在《水和蠟的游戲》一課中,我采用當今最流行的“魔術”進行情境教學引人,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課伊始:“同學們,你們說一說老師什么最厲害呀?”學生回答:“畫畫最厲害。”老師說:“你們全錯啦,老師還有更厲害的是耍魔術,老師是魔術師,不信了吧?想不想看老師露一手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接著教師示范,把準備好的畫紙(已經涂好白蠟圖案的)快速的涂上色彩,由于蠟筆和水分不相溶的原理,作品立馬顯形出來,學生一看除了驚呼就是感嘆了。教師接著又問:“想學嗎”學生的回答那就可想而知了。提問題、留懸念引趣,創設情境激趣,都能活躍課堂,讓學生快樂而學。結果教學內容完成的較好,無論是制版還是拓印、不管是獨立創作還是小組合作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強教學的拓展和延續性
課內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方法的主陣地,要想學生創作出優秀的版畫作品,僅靠課內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延續性和知識的遷移。我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就特別注意對知識的小結和拓展。如:在《水和蠟的游戲》一課結束時:“同學們,剛剛我們用雙手創作了蠟筆和水的神奇版畫,我們還要給他取上一個好聽的名字才行,希望我們把今天學到的魔術回家露一手給爸爸媽媽看,你可不能獻丑哦。下節課請同學們帶好牙簽,我們用牙簽來畫畫,到時又有什么樣的玩法,我們下節課見”。作品展示是激勵學生學習動力的很好平臺。要是能提供學生一個展示個性才藝的機會和空間,使他們的一技之長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根據學校的現有櫥窗,向學校領導提出申請,要一個櫥窗做學生的美術作業展臺,每兩周換一次,這樣一來,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
身為人師,感知擔重。為了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的期望,祖國的未來,我將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在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取眾家之長,為我所用。當到暮年晚霞時,能有會心一笑,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