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冬日暖陽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冬日暖陽

2024-08-01 閱讀 1865

課改學校參觀心得:冬日暖陽

漁父薪火

晨曦時分,徜徉五中,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和而不同”、“上善若水”、文字溯源、名畫長廊、名人薈萃......磚瓦石塊,花草樹木皆是教材,都在傳道。第15任校長,用15年的光陰泣淚成珠,何校長的潛心、靜心、苦心在這木石磚瓦中可見一斑。

進堂聽課,課室文化亦讓我心生感慨。我校的教室拒絕名人字畫,一律貼本班“名人”話語,曾讓參觀者嘖嘖稱贊,五中凸顯集體力量,彰顯個人位置。人人都“上墻”:將照片話語微縮、組合、懸掛。課桌按組拼湊成方形,前后黑板,上課皆用,雖非獨創,但有破有立,可見五中人的有心。

聽課兩節:《曹劌論戰》及《春》。授課教師素養一般,課堂盡顯學生魅力,尤其是第一堂課,整節課教師寥寥數語,至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領讀、翻譯、質疑、釋疑、點評、連提醒學生記筆記都是學生。教師僅在學生無法相互釋疑時點撥一下。如有學生問“為何是小大之獄,而非大小之獄?”又如“‘夫’字如何解讀?”。老師的解釋很牽強且發音不準(無意求全責備,僅如實陳述)。這樣的課堂,完全以學生為本,老師退居一旁,的確輕松。但它高效嗎?可效仿嗎?推廣的構件是什么?值得深思,不可盲從。應因時因地因人因課而異。

大課間:體操、兔子舞、感恩操、太極扇雜糅一體,或許因本校的大課間先入為主,五中的大課間并未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跡,臺上領舞的男教師亦不專業,臺下學生可想而知。誠如何校所言“僅是播下一顆藝術的種子”,至于它是否開花結果、枝繁葉茂或許不重要。教育重在引領開啟吧。但五中的大課間的確“人人參與,人人享有,人人快樂!”真正全員、全程、親歷、合作!過于齊整、難免約束、難以歡悅!

最后一課:聽何校講座。何校長端坐臺前,不需手稿、侃侃而談:簡介五中、個人經歷、辦學理念、教育探究。咳唾成珠,如沐春風。

吉光片羽

“人都說‘校長是帶著鐐銬跳舞’我認為校長是在舞池里跳舞!”

“我寫給畢業生的兩句話:在有限的也生命中追求自身生命的和美幸福,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助你可幫助的人,使他人和美幸福。”

“三年,不奢望他們能成何氣候,只是播下一顆種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促進人的發展,培養發展的人!”

“當學校積淀不夠,我個人積淀不夠,有些事,就不做,緩一緩!”

胡思亂想

如何關注當下的教育,如何辦好教育,何校長也是矛盾的。他先說“要將五中辦成常德市知名學校,已經實現;辦成省內有影響力的學校,基本實現;辦成全國小有名氣的學校,正在進行。”后說“拒絕以新聞的眼光辦學校!”不借助媒體,如何提高知名度?僅靠朋友間互訪、交口相傳顯然力度不夠,酒香也怕巷子深。借助媒體,是否是教育功利的體現?當素質與應試狹路相逢,何校會如何選擇?他能背離大環境繼續踐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嗎?校長的舞池有多大?一位有深度有魄力的校長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觀教育?現行體制下,普通一線老師能對教育的吶喊管用嗎?五中這種過于形而化的教育,是否讓老師受累?

教育的本真應是將人導向幸福。而當下教育,知識教學的工具性價值過于顯赫,用知識籌劃、修葺、操控、禁錮生命,從而迎合現行的體制。這種縫隙里走出的學生,擁有生存的伎倆,卻無法安頓靈魂。“教育不是知識的堆擠,而是靈魂的喚醒”。希望自己能常懷一種審慎的姿態。

還是喜歡鐵芳教授的那句話“教師首先要是世上的一道光,讓學生看著你,然后要做世上的鹽,讓學生覺得你的課堂有味,但看不見你。”

常德之行,匆匆兩天,雖浮光掠影,仍如沐冬日暖陽,溫暖澄明!

篇2:小學新課改教學心得

關于小學新課改的教學心得

文昌市頭苑培基小學尤旺

自課改后,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盡量給機會學生展示自我。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做到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用積極的語言加以評定,多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以行動讓其感受到團結協作、互幫促進的重要性,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文藝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給一個答案,而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教給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教師的熱愛和期盼中就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更好地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

要當好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就要充分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地投身新課改,作為當代新形勢下的教師更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上的學習,不斷地更新觀念,以新理念新觀點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在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積極地參與各種教研活動,及時汲取營養,豐富自身的素質,力爭在新課改中有所作為。

新課改的核心是“注重教學過程,注意以學生為本、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唯一的標準。我從事教育教學17年來,感悟深刻,下面我淺談下自己的拙見。

一、課堂上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一來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聽課的注意力,二來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文本知識,從而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聯系實際,多激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若能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活動空間,那么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是配角,而學生們則是主角,如何引導、啟發和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引到學習的領域,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收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教具,讓學生去熟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現實出發,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讓其發揮想象,積極活躍思維來解決問題。

三、注重過程教學

新課改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技能、創設問題、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幾方面。所以課堂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探究學習的方法,教給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意識。

篇3:課改心得我三精課堂實踐小結

不知不覺,從**年之初參加苗蔚林校長組織的“三精”活力課堂征文活動,進而參加在平明中學舉行的“三精”活力課堂活動活動,至今已將近一年。回顧這一年的時光真是過得很快,但卻又是歷歷在目。

一、“三精”課堂實踐持續用力

雖說苗蔚林校長的“三精”活力課堂出發點是在中學,其實在我們的小學課堂(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也同樣適用,由于本人今年執教的是一、二年級語文,所以我們主要是在低年級語文課堂進行“三精”教學的實踐。通過實踐,我們發現無論是在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還是在低年級的閱讀和口語交際教學中都可以踐行“三精”活力課堂的精髓,而且效果甚佳,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力。

二、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

凡是在村小做過低年級班主任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低年級的班主任不易做,也不宜做,特別是村小一年級的班主任更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了的,要是班級人數再多些(還有七、八個不夠年齡的學生),學校里再有個商店,那教室里的垃圾簡直就是“滿為人患”了。恰巧這些情況,我們今年都遇到了,要想把這樣的班級管理好,只是需要頗費些腦力與精力的。通過今年半年多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發現“三精”課堂完全可以向“三精”班級管理邁進,班級的衛生和班風、學風也大有進益,成效很不錯。

三、再次研讀《困惑與執著》一書

“三精”活力課堂對于我們來說,畢竟還是“舶來品”,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有很多不解與困惑之處,更缺少高人在我們身邊以便我們隨時請教、請益,怎么辦呢?好在我們當初參加平明中學“三精”活力課堂時,苗蔚林校長贈予我們每人一本《困惑與執著》。有了此書,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都可以向這位“無聲的老師”請教,而此書又是一本實踐性與現實性很強的著作,每每遇到問題,我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啟示,讓我們獲益良多。

“三精”活力課堂是扎根于農村教育現實而又充滿活力的一種課堂實踐,我們要想真正地領悟“三精”活力課堂的真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感謝《困惑與執著》一書,更感謝苗蔚林校長開創的“三精”活力課堂,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可以更好的前行,我們會因為一路由您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