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三有”教育理念學習心得
日前在學校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體教師進行了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z同志關于“三有”教育理念的學習,通過學習有很多的感觸,現下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所謂“三有”即:做有信仰的教育、辦有文化的學校、展有情感的課堂。這是依據國家教育的新形勢及龍安教育發展現狀制定的新的教育藍圖,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龍安的具體落實,是對“三名”工程的傳承和發展,是實踐“中國教育夢”、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要求。可以說對龍安教育將有深遠影響。我從第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知。
“信仰是心中的綠洲”-哈·紀伯倫。在哲學家看來,“信仰往往展現為人內在對自我要求的定力”,一個有信仰的人,其內心會有一個對照的力量(超越力量),并能夠為之負責和奮斗。推及至教育信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信仰更多的應該在教學中、與學生的溝通中進行體現,我認為就是教師本人對教育要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對待學生就更能夠體現公平,有愛心。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堅定我們的教育信仰--養正育德,止于至善,并以此不斷推進教育實踐的改革,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越來越好。
我對文件中的這一部分很有感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這就是我們追尋的“教育夢”。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內涵,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標,把人的全面、持續和個性化發展作為實現“教育夢”的最高追求。學校發展以“教育夢”鑄就學校輝煌明天為本;校長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師教學以學生為本。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有信仰、有靈魂。”
教育信仰是作為教育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需要,要想實現真正的教育,實踐的結合是必要的。對于學校來說,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在這里孩子們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和學習,通過與更多同齡人的交往讓他們感受不同于家庭的氛圍,在這里,是公平的,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你可以選擇越來越優秀,不管是學習,還是藝術,這里都是很好的去處。
我們要做有信仰的教師。有教育信仰的教師,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學生,才能視教育為終身事業,并為之不斷學習,不斷追求。文件中說“有信仰的教師選擇教育,把它作為一種事業來追求,在追求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教師的教育信仰首先是對人自身的信仰,倡導“以人為本”。一個有教育信仰的教師,要從獲得教育學知識走向對教育意義的把握,要理解教育,理解人,理解自己對社會、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和義務,并使自己融入這一事業之中。”
我認為一個有信仰的教師,首先是教師要有專業的品德修養,這也是師德。在每個人的人生路途中,教師都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求,教師的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學生影響很大;其次,關愛學生要有實際行動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勉強式的方法。關愛學生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時興起,它需要你終身的默默無聞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再者,人生要有目標、有規劃、有奮斗。有目標,有奮斗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教師也要不斷前行。第四,教師要有擁有良好的心態。只有心態好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只有高品質的教師才會抗拒誘惑、淡薄名利。
“沒有信仰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肩負起科教興國的偉大責任。”以此結尾,大家共勉!
篇2:教育理念學習心得作為教師必須知道核心素養
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課程文化,構建適合校情的課程文化,必須首先清晰學校的辦學目標、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就必然要指向學生的素養。
素養有基礎素養、核心素養之分。作為教師,如果我們不清楚有關核心素養的一些問題,工作就難以突出重點,更不要說有所創新。
最近一直在看《素質教育創新與少年兒童核心素養培育研究》的課題實施材料,采擷到、綜合成一些觀點、論斷,和大家交流。
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核心素養不是面面俱到的“大雜燴”,是人的發展應有素養中的“關鍵少數”,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應該成為學校培養目標中的“聚焦版”。
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在以人為本的時代,核心素養要為個體過上品質的生活做準備。但在世界進入知識經濟、國際化和信息化時代,核心素養必須應對這個大變局,因此,各國在核心素養指標的選取上都強調了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責任擔當、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有別于“基礎素養”。孩子的生存和未來發展,需要多種素養,面對21世紀的挑戰,這些素養的重要性并非并列關系。我們傳統的應試教育也培養了一些素養,比如誦讀、書寫、計算等素養,但這些素養并非“真實性學力”,面向未來社會,缺乏競爭力。核心素養之所以是“高級素養”,因為他必須是跨學科的,高于學科;必須是綜合性的,超越了單體的知識、能力、態度。
就我國而言,有兩個核心素養尤其需要重視。一是創新能力,中國傳統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養的學生創新力不夠;二是民主素養,中國社會正在全面走向依法治國、政治民主化,這要求我們今天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主素質。
構建核心素養體系,將從頂層設計上解決當今中國教育兩大難題:一是深入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二是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解決“如何評價”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養是對當今乃至將來一段時期公民素養的高度概括,指出了當今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課程改革方向。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認識到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必須由知識的灌輸、堆積,技能的單調、大強度訓練,到人格品質、關鍵能力的培養。基礎教育學校的管理者,要重新認識“學會做人”這一第一位的目標:不僅能生存、生活,還能活的有尊嚴,生活更具品質,能擔當應有的社會責任。
(說明:本文參考了北師大褚宏啟教授等人的有關文章。如有不當處,純屬本人觀點,與他人無關。)
篇3: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遠程培訓心得體會
這次的“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遠程培訓學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通過專家對新課程的分析講解以及和同事們的研討交流,使我感覺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因此更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下面就本次參加遠程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要終生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了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活動,我們要達到:(1)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并把這種激情轉化為自覺學習的動力;(2)教給學習方法,使之逐步具備自學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掌握知識。遠程教育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舉措,不同于以往我們所接受的傳統的教育培訓,它是應用網絡平臺,搭建了一個虛擬的教育空間,在這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中,參加培訓的學員不需要統一的時間和地點,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時進行學習。這種全新的教育培訓方式給我們充分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
三、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經過這一次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
這次的培訓學習,讓我有了緊迫感。要成為一名好教師,我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這個培訓讓我進一步豐富自已的專業知識,提高理論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