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中語文教師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初中語文教師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4812

初中語文教師20**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又一個學年的教學工作結束了。在這個學期,本人堅決執行教育教學的有關方針,扎扎實實地作好初一語文的教學工作,取得了一些經驗。

一、作文教學一定要堅持有序有層次有目標地進行。多寫少改詳評。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初中教學大綱的修訂,作文在教學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突出。但長期以來,作文的教法及效果都差強人意。初一、初二、初三都是這樣教。每兩周寫一篇,教師批改、評講,發下去學生看一眼分數就隨手丟到垃圾桶去了。要如何改進才真正有效呢?結合語文科組的課題《加強作文序列化訓練,提高寫作素質》和初一新的教學大綱及新教材,我詳細制定的初一語文的作文教學方案,即以記敘文為主的分步驟、分重點的專項指導與訓練。

第一是解決寫作來源問題--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真實、寫生活,才能有東西寫,也才能寫得好,寫得動人--于是進行了以“真情實感最動人”為主題的選材指導與訓練。

第二是解決寫作技巧問題--現在升中考中特別要求作文中要有適當的抒情和議論,同時要有至少一個細致的場面描寫--于是又重點進行了“如何抒情議論論好”、“場面描寫最生動”兩個專題的訓練。作文中要想和高分,除了以上因素外,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立意。立意深刻才能博得改卷老師的一致欣賞。于是以“立意深刻得高分”的訓練也進行了幾節課。每次訓練的步聚大體相同:講解要求--出示片段范例--片段練習寫作--片段修改練習--全文欣賞--全文寫作--講評--部分修正。其間穿插學生的師生、生生的交流和指正。為了防止“寫”與“不寫”一個樣,我特別抓好最后一關,這也是作文訓練中最容易忽視其實是應有收效的一步。如果這部分人真正掌握了,那么全班人才是真正掌握了,作文訓練其實也正是為這幫人服務的。因為會寫的根本不用你教的。

第三是抓基本功的訓練。綜觀歷次語文考試,作文失分最嚴重的都是基本功問題,平實參加有關的語文改卷也深有體會。因此,對學生的書寫能力,對一般的敘事能力,以及語言、修辭等堅持長期不懈地一周五天地檢查督促輔導。在一個班,我每天讓學生堅持寫100字以上的書法,并抽時間進行堂上指導,使學生真正有所進步,對不認真的給于批評教育。讓學生進行優秀文句語段摘抄,每周抽一節課的5分鐘左右檢查背誦情況。而在另一個班就采用模仿的方式,讓學生抄一些優秀范文進行學習。兩個班都堅持課前三分鐘演講。

經過以上種種努力,學生的作文水平確實有較大的長進,作文的一般技巧與書寫的能力都大有改觀。絕大部分學生作文都有500字,90%的同學告別了涂改的壞習慣。

二、現代教學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關鍵在于資源庫的建設。

一方面利用計算機的輔助作文教學,創造生動直觀的寫作氛圍。另一方面探索閱讀教學上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上《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我上互聯網上搜集到了豐富的圖像和視頻資料,結果上課效果比平時好過幾倍。但是要想讓每個教師都上網為一節課去找資料是不現實的,于是資源庫是應該具備的。在制作資源庫的過程中,我體會到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個長期的,零星的的工程,是要堅持不懈進行的,同時自己應該做有心人,通過購買,自制和改編來豐富自己的庫容。其實現在的資源是極少的,絕大部分是要靠自己制作和改編的?,F在我的資源庫已經完成初版,下一學期即可投入使用。

三、抓住瞬間靈感,結合自身實踐,構筑教研論文。

本學期,我共發表了論壇__篇,其中《____》榮獲了......。

四、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能力尚顯得不夠成熟。缺乏“運籌幃幄”“決勝千里”的總體調控能力,主要是因為閱歷尚淺,經驗不足,這一點還須向黃艮蓉學習。

2、閱讀教學的課外遷移能力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尤其在普通班,絕大部分的中下生連正常的課內閱讀都消化不了,更不用說課外閱讀了。因為課外閱讀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測試,(由制度大全精心為您提供)如何提高學生(尤其是中下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我暫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優生綜合素質高,較容易出效果,而中下生的問題愛亟待解決。

3、制作教學資源庫的進度過慢,內容還欠豐富,還有一些課文的錄像資料難以找到,需要進一步擴充,以滿足老師們的日常需求。

五、改進教學的設想和措施。

1、多向名師學習,學習他上課的技巧,學習他輔導競賽的方法,同時學習作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訓練方法。

2、繼續學習報刊雜志的有關理論文章,進一步提高自己素質和業務水平。

3、繼續摸索、實驗,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

4、購置電腦電視錄制設備,自已錄制相關錄像節目,豐富教學資源庫的內容。

篇2:州溫藝術學校第二學期初中語文組工作總結

州溫藝術學校第二學期初中語文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初中語文組群策群力,以“大閱讀”為中心,立足讀本、生本、文本,立足課堂改革,以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為載體積極地開展各項校本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校本教研多管齊下,注重課堂有效性。

(一)基于小組合作的試卷講評課研討活動。

初一段老師在共同學習《新教材》的基礎上對小班化教學作出了許多有意義的探索。鄭然老師的《夸父逐日》對班級進行合理分組,并布置先行學習內容,對學生的疑問進行匯總,有選擇地呈現于課堂,而且最有亮點的是,鄭老師能有效利用學生的優質品析,貫穿于課堂的探究中。沈雁老師的《華南虎》在課堂形式、內容以及學習成果展現上與鄭然老師采取截然不同的教學策略,沈老師結合課前“個性化學案”,以學生的問題以及優質答卷為討論主問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以期讓學生通過這些合作探究活動,學習正確的答題技巧,并加以訓練。在初一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小組討論應該選取個人無法解決的內容,明確小組合作的任務,并合規范安排信息反饋。而且,要明確我們的首要抓手是基于學情,教學的起點應是學生的起點而非文本的起點,教師應該清楚學生沒教就能會的內容,區別個體學習、集體學習、合作學習等組織方式的不同,注意培養學生評價和反思的能力。

初二、三段老師也在小組合作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改革作出了一定的嘗試。杜益苗老師的講座《有序有章有效地中考復習》、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