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二學期文言文教學工作總結
20**年初三第二學期文言文教學工作總結
又一屆學生畢業了,回首剛剛過去的這一學期,曾經因為他們的成績或喜或悲的日子暫告一段落。再回望時,竟也是感到內心疲倦,打開我的日歷,密密麻麻的記載這個學期所做的一切--
一、夯基礎層層過關
這個學期時間短,任務重,既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七到九年級的知識復習一遍,尤其是文言文的復習,還要根據節點也就是在一模之前必須把各種知識體系架構起來。對所有知識的復習合理有序的安排也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前提。在語文試卷的構成中,語文基礎知識占到23-27的分值。字音字形、文學常識、病句修改、詞語運用還有古詩文的默寫以及綜合運用。對于學生來說,這些基礎知識內容繁多,而又容易被學生健忘。盡管在每一學年對于這些知識已經掌握的很牢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這些知識點上丟分,所以每天對這些知識的檢查,都是我每天必須做的。每天的早讀我都有兩項任務要做,一是背,二是默寫或聽寫,而且對于默寫的字詞,古詩文,文言文詞語解釋,文言文的翻譯都是檢查默寫的對象,下早讀,就批改,隨時把檢查結果反饋給學生,而且每天批閱量單是這些檢查就達八十到九十份,甚至有些學生還要進行多次的默寫才能過關。而且要求人人全對,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全對的,就利用我沒課時的當天到我辦公室去進行一對一的檢查,而且當天的任務必須當天完成,當天過關。所以我沒課時辦公室常常是一撥學生走了一撥學生又來了,幾乎沒課的課間或是體育課都成了學生過關的時間段,真正做到堂堂清,課課清,人人達標。除此之外,對于學生易出錯的知識點進行記錄,隨時抽查。反復練習,隔三差五重復默寫相關知識。不能讓學生有僥幸過關的心理。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學生在考試時做到基礎知識不丟分,盡管這是我對他們的要求。
二、補缺漏因材施教
一模考試之后,盡管學生考的成績不錯,由于是德城區通改通閱,所以對于學生的作答我不了解,為了真實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將試卷收回,仔細地查看了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將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都做了詳盡的記錄,六分之一的同學詩文默寫出錯、六分之一的同學字音字形把握不準,律詩絕句有十分之一的同學分不清,我分別找這些同學給予指導,并且給每一位學生指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查漏補缺,因人而異。不僅僅是對于一模的試卷進行這樣詳細的記錄,對于每次自己考得模擬卷也是每考必閱,詳細記錄學生的得分情況,基礎知識不丟分的有多少人,閱讀理解得分最高的有多少人,試卷60分以上的人數,50分以上的人數,滿分是70,一堂課完成,不寫作文。不及格的人數都有詳細的記錄,每次都有談話,個別溝通。查找原因。考試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比出高低,主要是為使學生找出自己的知識漏洞,和考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考試書寫潦草,做題速度慢等問題都會影響成績。一模之后的語文模擬課堂考試有十次。每次選擇的試卷都是根據題型,精挑細選,做到了次次有記錄,次次有指導。在訓練指導中使學生不斷提升自我。
三、精訓練方法指導
文言文的復習對于學生來說,七到九年級的文言文一共三十篇左右,也是一大難點,只靠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是萬萬不行的。于是我事先把文言文按重點非重點的進行復習,而且把九年級的放在開始,因為年前剛剛講完,復習起來比較容易,對于每一課的文言知識都是進行系統整理,便于學生記憶掌握,找相應的課外文言文進行讓學生翻譯,解釋重點詞,進行知識遷移,這樣學生在做文言文的題目時就不犯難了。
對于閱讀理解題的解答,按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考題給學生總結出考點。例如說明文考點,小說的考點,散文的,議論文的考點,針對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考點給學生總結出答題套路,答關鍵詞、得分點,讓學生胸有成竹作答,做到講訓結合。
另外針對語文科目是第一考,難免有學生在第一場考試因為緊張考試失常。于是就給學生在考前進行心理疏導并告訴學生緩解緊張的方法。使學生信心滿懷地走進考場。
我開始說回望這段日子都覺得疲勞,因為在這段時間我批閱學生作業量大,眼睛視力急劇下降,有時批改到眼前模糊了,才想起閉會眼,緩解下。一周暈過兩次,有時因為勞累睡眠不好,第二天中午寧可不吃飯,也得先睡一覺,否則就會頭暈目眩......
作為老師,我始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踏實的作風,負責的精神,一路耕耘,回首自己接觸的這屆學生,心中蕩起莫名的情感,一位學生在臨走時給我留言道:“老師您的教學態度是衣袋漸寬終不悔,(編輯:制度大全)為伊消得人憔悴,對學生負責到底,三年里,在你的教育下,學會了做人,處事,學習方法,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會忘記在十一中有一位對學生負責,待學生如待自己孩子的教師,歲月別傷害她”,
回首與學生走共同走過的這些日子,那匆匆的不能再匆匆的寒來暑往,單純而豐富,平凡而堅實,一路走來,一路歡歌......
今年中考成績又有了一次大的突破,我想與每位老師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默默奉獻,無私付出令我們感動。我知道,即使學校沒有了獎金,老師們仍然堅守內心,不忘使命,就是為了不辜負領導的重托,能使十一中在社會的聲望更高,十一中的明天更加輝煌!當在某一天,家長提到十一中翹起大拇指時,我們因為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感到自豪,驕傲!
篇2: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法
中學文言文教學法淺談
臨高中學語文組連貞凈
文言文同現代文相比,枯燥無味,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有畏懼感,這給文言文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障礙。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教好言文至少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即激發興趣、指導學法、培養能力。現分述如下:
一、激發興趣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
1.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由于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并且認為文言文離我們現實生活太遠,學了也沒有什么用,所以幫助他們明確:學習文言文是掌握祖國語言的一個重要部分,文言文中有古人運用語言文字的精髓,我們今天學習它,能有利于提高現代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列舉了一些名人的例子,有力地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靈活多樣的教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其關鍵在于善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課堂上,教師若能運用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法,那么,這節課肯定會像大磁鐵一樣緊緊吸引住學生。例如教初一的《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兩則寓言時,把課文編成生動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從新奇的、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課文。對一些淺易的文言文,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如教《兩小兒辯日》時,讓學生先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再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對講得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對講得不夠好的也給予充分肯定,因為他們已經動腦筋積極思考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教《桃花源記》一文時,先描述“世外桃園”美好生活圖景:桃花源不僅環境佳優美,而且這里的人們古道熱腸,純樸善良,然后讓學生對照注釋及工具書反復朗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并要求學生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在這樣的啟發與引導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指導學法是教好文言文的關鍵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現代西方教學理論也認為,最有用的學習是對學習方法的學習。這樣看來,教師傳達給學生的不光是系統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習語文的能力。
針對文言文難學的現狀,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尤其是學會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能讀懂原文。筆者幫助學生在完成導學案時,讓他們學會自己參看注釋、查工具書、正確判斷字詞的含義,尤其是一字多義。
篇3: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之困惑與收獲
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之困惑與收獲
**年版課標在文言文教學方面指出:“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初中語文里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較大,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但由于年代久遠,平日學生接觸不多,文言詞語古今義變化大,有一字多義和詞類活用現象,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學習文言文對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之前在校內上過一節語文公開課,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授課對象是考試平均分為五十幾分的基礎較差的班級。備課時,最讓我傷腦筋的就是課堂的容量問題,從作家作品到朗讀,到字詞理解到文段翻譯,從作者論點到到分析論據,從中心主旨到寫作特點,短短的四十分鐘,我該如何既能讓學習保持學習興趣,又能較好地讓傳授文本知識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著眼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上通過朗讀來引導學生理解課內字詞與作者觀點等等,太難的內容就避重就輕,投機取巧繞開了。課后的評價有褒有貶,雖然好評居多,但這節仍在我的心里留下了許多的遺憾,對于如何上好文言文腦海里也總有太多的疑問。
這次的語文骨干教師培訓中,我們聆聽了應永恒老師的《“和”教文言文》。老師結合了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大量的課內例子從“寬度”、“深度”與“長度”三方面來具體闡述了文言文教學,這讓我受益匪淺。
我忽然醒悟,教學多年,對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我們似乎已了然于心,因為總是為了迎接中考而將學習重點放在考點之上,這種功利性教學似乎對于考試屢試不爽,但長時間后,學生對文言文只有厭惡,因為學得辛苦還容易丟分。在不知不覺中,文言文教學語法講解大行其道,學生多是被動接受,學習的熱情像澆了涼水,教師的講課熱情也不自覺銳減。于是學生的能力培養缺失了,文言文的美感在單純的字詞解釋中越來越遠。
應永恒老師的一個“和”字喚醒了我,在文言文中,影響學生成長的決不是哪個文言字詞或者句子的解釋,而是文章蘊含的深邃思想。這提醒我們:教師應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課前備課對文本的理解要細致有深度,要有前后關聯的廣度,還要有人生思考的高度。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要著眼于對“語文”的全面內涵的理解。不僅僅要關注語言的理解,還要重視古代漢語獨有的語言魅力,更要重視古代漢語中強烈的文學因素、文化因素對提高語言素養的影響。只有這樣,文言文的學習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