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一語文課改計劃

初一語文課改計劃

2024-08-01 閱讀 9976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今年九月六日至九月八日,本備課組的三名教師參加了新羅區進修學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并多次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改錄象觀摩活動。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課改的一些內容。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在新學期里,我們將進一步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其次,我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第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本期內我們將安排學生參加"我愛文學""走進圖書館"和"模擬科技新聞發布會"等綜合實踐活動,大膽探索綜合性的學習方式,嘗試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綜合的跨學科的語文學習中提高整體語文素養,提高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將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學習過程,自己探索學習方法,聯系學校和家庭生活,溝通平行學科;我們將注意留足空間,增加彈性,為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創設必要的條件。我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新的學年里,課改一定會取得進步。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學語文課改隨筆期末考試變變變!

昨天一早便得到消息,語文期末考試形式同以往有所不同,在最后的筆試環節之前增設了口語的測試,即:背誦每個年級的必背古詩、口語交際、朗讀課文。此種形式無疑對孩子進行了更全面的考查。

想起我班孩子素日里那么的嬌羞、內斂,不禁憂思起來。

在辦公室,與同年級的慧一起商量口語交際以及課文朗讀的具體內容,最終定下了兩篇要求背誦課文的片段,因為要求朗讀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所以找來我班的彬先試水。

彬顯然緊張到不行,背的滾瓜爛熟的課文,此時照讀竟都讀不順暢了,連舌頭都打了結,語速快的如同撒韁的野馬。如我所料,心理因素是我班孩子的軟肋,如不能及早得以平復,看似白送分的口語測試是必定要一塌糊涂的。

下午第一節課,對學生進行了朗讀的指導,個別抽查的情況來看,讀順基本不成問題,但是有感情朗讀以及何處停頓學生還是極欠火候。

想到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總是忽略了這個環節,很多時候,只是簡單走一下朗讀的形式,學生讀的平淡無味時,我也會下意識的說一句,讀書應當有感情。可?如何有感情?學生始終還是不得要領。

你看,連期末考試的形式都在革新,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是否仍在閉門造車,是時候該變一變了……

篇3:教改論文小學語文課改中幾點反思

新課改的浪潮滾滾向前,語文課堂上出現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語文課程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績。但是,由于我們認識不足,另專業知識不足,致使我們匆忙上陣,同時我們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新理念”、“新方式”,忽視了文本的重要價值、忽視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綜觀之,語文課改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一、蜻蜓點水式

當前,我們的課堂流行語“你最喜歡讀哪部分就讀哪部分!”“你想用什么方式讀就用什么方式讀!自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如聽了一節示范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一位教師讓學生自選內容談體會,結果學生們一會兒說自己對“張冠李戴”這個詞語的理解,一會兒又說對“救助車夫”這件事的認識,一會兒說文章中心句的意思,一會兒又說對“救助車夫”中的幾個動詞的體會……,每個地方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而且不管是對是錯,是好是壞,教師都是“恩是的,”“你的體會真獨特!”大加贊賞。

二、信口開河隨意創新式

比如我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沒有過多設計引導學生去朗讀、感悟、體驗課文優美的語言及情感,而把許多時間放在“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記得有的同學說過:“如果你想得到什么,就得想辦法讓別人高興,這樣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記得當時我說:“你能用不同的思路思考,真有個性!”于是,又有一位同學說:“沒錯,有一次,我向爺爺要錢,爺爺不給,我就說了許多好聽的話,還給爺爺捶背,爺爺一高興,就把錢給我了。”是嗎?“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真聰明!”過了很長時間,我看了這課的另一課例后認真反思,我這不有點信口開河嗎?其時文章的本意是要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明白狐貍說的那些不符合事實的話是別有用心的,故意奉承的。不應該的是我脫離文本空談感受,更不應該從反面加以理解。雖然新課堂倡導“自由讀說”,但也不能缺少正確的目標導向、科學方法指導、及時的質疑解惑、有效的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