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某中學初中歷史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參加*中學初中歷史教學研討會學習體會
x月29日,按照陳主任的要求,受學校領導委派,我有幸遠赴*縣*中學,參加*市初中歷史教學研討會,期間聽取了學校課改經驗介紹,現場觀摩兩節高效課堂展示課,然后*市教研室宋*老師進行了現場評課。時間雖短,但收獲頗豐。
一、三點收獲
1、了解了“318問題導學有效教學模式”
(1)*中學模式的基本內涵
“3”指三個問題單:導學單、生成單、訓練(拓展)單,是對學案的再創造,強調“試題化”向“問題化”回歸,將文本知識問題化,為知識轉化為能力搭橋,經過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三個階段的學習,讓學生具備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指一個“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創建一個學習共同體。主要是三個環節即“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當堂達標”三個環節。學生在結構預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幾個環節的學習過程中完全是主動地參與,能夠對學習的效果和過程不斷反思、多元評價,最終達到鞏固和強化知識技能、梳理知識、拓展提升的目的。人人都能參與,全員完成學習任務,力求人人都能達標。
“8”指8種課型:①問題發現課②問題生成課③問題解決課④問題拓展課⑤問題綜合解決課⑥單元回歸評價課(專題復習)⑦能力測試講評課(四步展評)⑧自主合作探究課
(2)318問題導學有效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創設情境,感知目標――自主學習,發現生成――合作交流,精彩展示――當堂訓練,鞏固提高――梳理歸納,拓展延伸
通常運用最多的是“問題發現課”、“問題生成課”、“問題解決課”、“問題拓展課”和“綜合解決課”這五種課型。
2、歷史課堂教學要強化四種意識
宋老師在評課時指出,歷史課堂教學要強化四種意識:整合意識、史料意識、課標意識與方法意識。
第一節課《洋務運動》,賈老師大膽將本課劃分為“診病因――背景、開藥方――內容、看療效――結果、作總結――評價”四個部分,簡單合理,易于理解。第二節課《工業革命》,高老師將本課劃分為“機器初現――珍妮機的發明、動力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獨領風騷――工業革命的影響”三部分,同樣言簡意賅,突出重點。歷史教學強調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史料意識是歷史教師的必備素質之一,課堂教學史料可以從課本經典史料中來,也可以從與學生聯系密切的現實生活中來。例如《工業革命》一課,高老師在導入環節,說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后,多媒體展示了兩雙鞋子,讓同學們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學生答出一雙是手工生產的,一雙是機器生產的,從而順利導入。新課程標準是我們歷史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等都要建立在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挖深”更要“挖準”。好的教法事半功倍,所以我們要不斷改進教法,指導好學生學法。在*中學的這兩節課,賈老師充分運用問題導學、情境創設、小組合作、板塊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思、疑、悟”中學習新知識。高老師則廣泛采用創設情境,設置疑問,自主合作探究,列圖表,作比較,歸納概括等教法學法。
3、高效課堂展示課的不足與改進方向
這兩節課授課藝術很高,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宋老師也對這兩節課提出了建議。一是還需注重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可以利用經典故事,或開個小玩笑,不要死板,讓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二是不光要有知識量,還要有思維訓練量。課堂探究題留的時間太少,要拋棄假民主,創設真課堂,要讓學生思維活躍。剖析洋務運動失敗原因的時候可把影視材料引入課堂,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更深思考。再就是講工業革命產生原因時,沒有讓學生去思考去說,思維量不夠。
二、下一步的打算
1、結合我校問題導學,探究達標教學模式,借鑒*中學“318問題導學有效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強化學生自學,問題導學,博采眾長,為我所用。
2、課堂精講,三講三不講,三講: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三不講: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
3、培養學生做材料解析題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審題能力,看準要求,例如:根據材料概括。
4、注重教學細節,例如:奕
篇2:初中歷史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學習體會
初中歷史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學習體會
通過學習,我了解了很多歷史課堂教學資源的種類。初中學生的學情需要依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介于小學和高中階段,還是比較喜歡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模式。初中的歷史教師地認識到,理論業務水平要向高中階段的要求看齊,這樣你在教學中才可以做到底氣十足,柔韌有余;然而,在教學實踐而言,還需要采用到小學階段,甚至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形象直觀。
下面,我結合我剛剛才上完的一節教學公開課《第11課人民的軍隊》來談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的體會。
敢于取舍。課件資源要為我所用,而不能被牽著鼻子走,否則就會陷入堆砌材料的泥潭之中。例如,一堂課的課件到底需要多少張幻燈片,沒有一定的要求,就要根據上課你的需要,用不到的寧愿不要。要敢于取舍。
善于取舍。自己的課堂教學自己首先要有總體的思路,領會課標精神,宏觀地把握課標精神,這樣才能把握好處理教學資源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歷史影像資料種類繁多,長短不一。選什么樣的題材,用什么類型,需要多長時間,都需要斟酌,而不是拿過來就是啦。例如,在選擇《八七會議》的影片時,有兩個,一個是紀錄片,還有一個是回顧中國共產黨90年偉大歷程關于《八七會議》的相關報道。紀錄片比較全面,時間是1分23秒。偉大歷程中的影片評說《八七會議》的角度、觀點都比較好,可是畫面較小,我只能忍痛割愛,最后我還是選擇了前一段視頻。要善于取舍,只要適合就好。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去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這也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需要考慮的事情。如果將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能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實際來取舍,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應用,更加有助于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
在這學習中,教育專家結合實踐的經驗,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我也會把這種理念和經驗應用到我的教育實踐當中去。
篇3:歷史教學引導式教學心得體會
歷史教學引導式教學心得體會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一個關鍵性問題,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記。新課程實施以后,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特點,變灌入式為引導式,教學中采取教與學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啟發、交流、溝通、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上課前要充分備好課,設計好知識點的問題,課堂上引好思考之路,以點撥為主,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引導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gg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善于獨立思考。
歷史知識豐富多彩,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式多樣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引導式教學方法,符合青少年心理,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在商鞅變法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會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gg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
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對秦皇漢武的評價的作業時,先是引導學生找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以及統一貨幣、度量衡等經濟措施,來肯定秦始皇的功績;再引導學生找出秦始皇實行殘暴統治、刑法苛嚴、賦稅沉重、兵役徭役繁多及焚書坑儒,來說明秦始皇的過錯。最后歸納成他是一位功大于過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我將這種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對漢武帝的評價,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