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第一學期《弟子規》學習和教學總結

第一學期《弟子規》學習和教學總結

2024-08-01 閱讀 3753

**-**第一學期《弟子規》學習和教學總結

澄邁中學陳元捷

又執教《弟子規》半年,這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思想升華的過程。我和我所任教的初一3班全體同學受益匪淺。在教學弟子規過程中,有聽到很多反對的聲音,有很多觀望懷疑的目光,效果不太明顯,雖然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們班的班風基本穩定,同學們也變得文明有禮,但是學生們的成績卻不是很理想。所以我越教越沒信心,越到學期末我面臨的壓力越大。在參加了幸福人生講座后,我的這一切的困惑、懈怠都解決掃清了。在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標和方向。感覺自己重任在肩,我要把幸福帶到家庭,帶到學校和班級。為創建和諧家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李越老師說得好:“別人對不對并不重要,我們自己對不對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隨波逐流,永遠堅持做對的事情。”《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會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友愛兄弟和同學,它還教會了我們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規》像陽光一樣,給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指引了一條光明之道。尤其是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是任道而重遠。教育者的使命是關注學生的一生幸福。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弟子規與我們同行,我們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于是我認識到自己所走的路是沒錯的,我要堅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響學生。

“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我反思了自己上個學期來自己和所帶的班級為什么沒把弟子規學好,沒在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得到明顯的提升。因為我有時沒太注重備課,還有自己身上的習氣很多,修為不夠,比如因為我既要上課,又要管學籍,學籍管理現在又很精細,工作量巨大。加上班主任的工作又很多很繁瑣,學校的壓力又很大,于是慢慢對學生失去了耐心,評判和命令多于表揚和贊賞等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都沒學好和做好,怎么要求學生學好呢?怎么批評學生這里不好那里不足呢?因此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身教。“凡是人,皆須愛。”只要充滿愛,哪個孩子不可愛。所以我們教育學生要有耐心,愛心和細心。對待學生要少諷刺和輕視,多一份尊重和寬容。少傷害的話,多說關懷的話,少說命令和批評的話,多說商量和鼓勵的話。

中國傳統文化“貴在力行”,弟子規不是背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我們要在生活學習的小事中落實弟子規。肖陳穎老師說過“教好弟子規就要善于抓住機會教育”。尤其是在學生犯錯時更是機會的教育點。比如見到學生在讀書時心神恍惚,到處張望時,我會提醒學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當學生講粗口時,我也會教育他們“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當學生有不良行為習慣,不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時,我會教他們要有禮節,做到“步從容,立端正”、、、、、、弟子規貴也在“學以致用”,我們不要照搬,要活學活用,唯我所用。比如我結合實際,把弟子規的一些話語進行改編,我們班有學生經常不戴校卡,不扣好衣服紐扣或者不拉好鏈,于是我把弟子規里面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改為“冠必正,紐必結,卡必戴,鏈必拉”。慢慢地,同學們也會自覺把弟子規當成行為的規范和準則,規范自己和他人。

新學期新開始。傳統文化慢慢得到大家的認同,學校這個學期也加大力度推展弟子規,在全校要求都要背誦。也進行了一次全校非畢業班的同學背誦比賽。我看到了希望。因為在學習上我寫教案有所改革,使學生的成績不斷提高,而在德育方面借助弟子規,定能提升學生的思想修養和道德素質。這兩方面的結合,相信我們澄邁中學會越走越好。

篇2:中學生弟子規知識競賽總結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瑯瑯書聲在*旗*第三中學報告大廳內回蕩。

  “你如何理解‘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唯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在生活中有什么實際意義?答:穿衣吃飯要簡樸適當,不應給家庭帶來負擔”;“‘能親仁,無限好,不親仁,無限害’對同學們的學習與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就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室,就不聞其臭,與之化矣,選擇什么樣朋友,就會沾染上什么樣的習氣”……

  這是xx旗xx第三中學開展的國學經典《弟子規》知識競賽上的精彩問答。

  為貫徹*****屆四中全會精神,依法治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國學經典,構建儒雅校園。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規范,加強中華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浸潤熏陶作用,使學生在誦讀《弟子規》中強化傳統國學對自身的激勵和約束。11月26日,xx三中團委、政教處在初一年級786名學生中開展了《弟子規》知識競賽。xx旗教研室相關學科教研員與會指導。

  競賽分為筆試答題和口頭答題兩個環節。筆試環節,各個班級全員參加《弟子規》基礎知識競賽,根據成績高低每班選取2名學生參加第二環節賽事。

  比賽在品味著國學經典的濃烈醇香氛圍中來開帷幕。在口頭答題環節,學生在必答題、選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等具體步驟展開激烈的爭奪。賽場上,選手們聚精會神、沉著應戰。他們在聽題后的凝神深思,回答失誤后的及時糾正,答題成功后自信、燦爛的微笑,“山窮水盡“之后的柳暗花明,一次次引發全場的齊聲驚嘆和熱烈的掌聲,使比賽變得高潮迭起、精彩無限。臺上的激烈賽況與臺下師生的心緊緊相連。他們的心情隨著選手的表現時起時伏;或拿出《弟子規》,在主持人念出題目后凝眉深思、尋求答案;部分班主任舉起相機,記錄著本班學生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是強國富民之本,而教育應該從引導學生養成淳良的本性。我們應該在放慢學習節奏,豐富學習內容,增強學生自主體驗的原則下開展教育教學,在循序漸進的養成教育中逐步達到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的理想狀態。

  教育專家認為:國學經典是一味慢性良藥,急不得,惱不得,順性而為,從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入手,入手成規、入腦成誦、入心成行,在習誦的過程中固本培元。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從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篇3:幼兒園《弟子規》誦讀周活動總結

幼兒園《弟子規》誦讀周活動總結

根據*鎮教委辦關于開展“《弟子規》誦讀周”活動的通知的要求,為了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豐富學生的課內外生活,我園開展了“《弟子規》誦讀周”系列活動,現將活動情況小結如下:

一、將《弟子規》融入一日活動中

1.利用午飯前后時間,給孩子們講《弟子規》中的名人

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誦讀的興趣,創設誦讀環境。

2.觀看《弟子規》故事。如《黃香溫席》《親嘗湯藥》《孔融讓梨》等等,這些易懂易記的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孩子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3.每周利用升國旗的時間,師生誦讀一節《弟子規》,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孩子們就融入了經典古文的濃濃氛圍之中。

二、將《弟子規》融入家庭中

為孩子創設較好的誦讀條件,博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為了使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誦讀的機會,鼓動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向他們介紹學習的好處,請他們支持孩子學習,并與孩子一起學習,提醒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所學的知識。

三、多種形式學習《弟子規》

1.師生共讀:舉行“師生齊誦《弟子規》,傳承中華民族魂”活動。

2.心得交流:舉行了全園教師“弟子規”讀書心得交流活動。

3.師生同臺表演:舉行中大班《弟子規》誦讀比賽。

《弟子規》”比賽中,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在你爭我奪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總之,小學生學習《弟子規》有很大的好處,它可以使孩子們養成做弟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可以教會學生孝敬長輩,與同學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做事,學會做人。今后,我們還要將這項活動進行下去,持之以恒,我相信自己親手播種的幼苗,終究會結出累累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