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農村垃圾收集填埋場規劃情況匯報

農村垃圾收集填埋場規劃情況匯報

2024-08-01 閱讀 4695

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完善鎮域范圍的垃圾收集處理功能,經現場多次察看,擬在官倫的東北角規劃一處垃圾填埋場,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垃圾填埋場的位置、面積

位于官倫東北角,在張郭葛黃村的東南側,歐家的西北角,遠離三村的位置,無污染妨礙,規劃面積80.5畝。

二、有關設施規劃、投入預算

1、擬規劃一條東西路和南北路,長度約560米,寬7米,總建筑面積為392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75元(二素二灰一結石,砼18公分,約需29.4萬元。

2、沿線需建橋一座,長26米,寬5.5米,建筑面積143平方米,每平方造價1200元(汽10級掛20)約需17.1萬元。

3、建橋兩側扛土,約需土方1000立方米,每立方米25元,約需2.5萬元。

4、填埋垃圾約400米長的便道,規劃建簡易沙石路,設計寬3.5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每平方米18元,約需資金2.5萬元。

5、上述4項合計約需:51.5萬元。

三、與官倫的結算草案

1、關于填埋場的結算:規劃面積80.5畝,一期工程規劃用20畝,總的結算按每畝15000元一次性結算,按序時進度,用多少給多少,未用的由鎮進行綠化,每年按1000元結算給村(參照戴張線),采取流動管理結算方式進行。所有地塊的土方由鎮統一開挖調度使用,與村無關,垃圾填埋后用土覆蓋栽樹,土地產權歸村所有。

2、沿線籌建公路560米,道路控制紅線按12米計算,需征用土地10畝,由鎮一次性征用,每畝補償給村3200元。

3、所有征用土地涉及的相關工作由官倫負責處理協調。

以上匯報方案,當否,敬請領導批示。

篇2:公園撿垃圾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目的:

1、主要為了加強成員之間的交流與聯系,畢竟剛納新,新老成員之間缺乏溝通,不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2、為了向新成員明示一下志愿者的工作內容,使大家心理上有個接受期;

3、一塊放松一下心情,開學后感覺一直很忙碌,借機放松,一塊聊聊天等等。

4、通過此次活動可以幫助同學們樹立更強的環保意識,同時也可以讓大家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并積極倡導大家要從自身做起,愛護壞境。

二、活動主題:

“南山公園,你我共創”撿垃圾計劃

三、活動時間:

未定(盡快)

四、活動地點:

煙臺南山公園

五、活動主辦單位

法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

六、參加人員:

志協會長,各部部長和新納干事

七、負責人:

會長

八、前期準備:

1、召開一次集體會議,對工作內容和意義進行說明,引起成員重視;

2、對各部工作進行分工,劃分好活動任務;

3、確定好活動時間和地點,組織部及時通知各成員,相關部門說明情況;

九、活動安排:

1、熟悉南湖公園的內部線路;

2、大家在法學院門口集合,然后一起坐公交去南山公園;

3、到了南山公園,各部分頭展開工作,帶好塑料袋和一次性手套,分給各組成員;

4、主要是對南山公園的垃圾進行清理,順便游玩南山公園,做一下環保宣傳;

5、安排幾位同學進行拍照,采集志愿者風貌;

6、大約兩小時后大家在指定地點匯合,任務完成;

7、接著可以安排成員一起聚餐吃飯,大家相互熟悉熟悉;

十、后期工作:

對此項活動進行總結,并對相關活動進行梳理(如總結,心得,照片資料等)。

十一、注意事項:

1、志愿者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安全,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2、活動過程中,志愿者要注意自身言行。禁止踩踏草坪,禁止破壞環境;

3、注意天氣問題,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變通計劃;

篇3: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構建方案

為全面統籌城鄉環境治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指示精神,根據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以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為任務,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目的,以建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長效運轉機制為核心,扎實開展我區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打造整潔、優美、文明、和諧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環保先進鄉鎮和環境優美鄉鎮。

二、工作目標

以垃圾收集池、收集站、中轉站建設和垃圾清運設施配備為重點,建立健全我區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基礎設施體系;以村鎮垃圾清運和衛生保潔隊伍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我區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組織體系;以規范垃圾清運工作和隊伍管理為重點,建立健全我區農村垃圾處理制度體系;以廣泛開展農村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為重點,全面提高村民自我保潔和公共環境保潔意識。

三、建設范圍

我區所屬各鄉鎮和轄村街道辦事處的所有村組和農戶。

四、建設模式

(一)總體模式。按“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區處理”的集中處理或“戶分類減量、村分類利用、少量鎮中轉填埋”的分散處置模式處理,緊密結合農村實際,以村為單位,農民為主體,區負責統籌安排,鎮負責具體實施,村組負責一線操作。

(二)垃圾分類。垃圾實行源頭分類,主要分為灰土、可堆肥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五大類。灰土垃圾主要包括爐灰、掃地(院)土、拆房(墻)土等,可用來生產砌塊磚、填坑、修路平地等,由農戶或村處理。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各類堅果皮屑、廢舊木屑、不能成為材料的樹枝、樹杈等,由農民自己在漚肥窖或沼氣池處置。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舊金屬、廢舊塑料、廢舊紙類、廢舊織物、廢舊橡膠、廢舊玻璃等,由保潔員按市價收購再由鎮廢品收購站統一處置。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各種廢舊燈管、燈泡、電池、農藥瓶、油漆桶以及衛生網點的醫療垃圾等,由保潔員收集,集中貯存,再由街道、鄉鎮集中送到有分解、處理資質和能力的單位處理。其它垃圾由保潔員收集到村級垃圾收集站再運至鎮垃圾中轉站統一由環衛部門處理。

(三)設施建設。原則上每戶配置1個垃圾桶(池)和1個漚肥窖,集鎮中心和村鎮主干馬路按每100米配置1個垃圾桶(池),連住戶垃圾桶(池)可合建。垃圾桶(池)的制作按式樣統一、物美價廉的要求,分鎮統一設計定制,實行分類收集。原則上每村建1個村垃圾收集站,配建1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站(含灰土垃圾存放站、可回收垃圾存放站、可堆肥垃圾處理站、有害垃圾貯存站)。每鎮建1-2個垃圾中轉站,配建1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站(含鎮級有害垃圾貯存站)。

(四)隊伍建設。各村應結合當地實際,配足保潔員,組織建立保潔員隊伍,可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從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戶中優先招聘。保潔員的主要任務:一是負責清掃村內公共場所和收集農戶分類的非有機垃圾;二是負責督促農戶及時清掃房前屋后的垃圾;三是負責村莊內環衛設施的管理、維護和使用。原則上每村成立3-4人的保潔員隊伍,配置垃圾分類收集車、垃圾分揀鉗、垃圾鏟、掃帚;每鎮配置3-5輛分類垃圾運輸車輛。

五、主要任務

(一)集中清理遺留垃圾。街道、鄉鎮要統一部署,統一安排,在廣泛動員、充分發動群眾的基礎上,組織機關、學校、村組干部和當地群眾對農戶房前屋后、村莊周圍、鄉村道路沿線及河流沿岸的陳年垃圾在三月底前進行一次集中清理,并將清理的垃圾歸集,統一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解決遺留垃圾問題,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以后每季度組織一次衛生大掃除行動。

(二)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基礎設施。相關街道、鄉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桶(池),實行分類收集。建立健全戶垃圾桶(池)、村垃圾收集站、鎮垃圾中轉站的垃圾收集處理基礎設施,形成全面覆蓋鎮村組的垃圾收集處理網絡。

(三)建立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組織體系。相關街道、鄉鎮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管理機構,設立鎮、村級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負責本轄區環境衛生日常運行管理具體落實工作,承擔安全生產責任;負責建立鎮、村級保潔員隊伍,制定相關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

(四)建立健全農村垃圾處理制度體系。要建立和落實好環衛清掃保潔機制,引導自然村實事求是地制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衛生保潔管理制度》、《保潔人員工作職責》、《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制》、《衛生評比制度》等相關制度。通過村組細分農戶衛生責任區,與農戶簽定“門前三包”責任狀,制定村規民約,規范和約束村民衛生行為,并定期開展衛生評比活動,對農戶進行獎懲,調動農民長期參與積極性,促進保潔工作常態化。各相關街道、鄉鎮應制定保潔員規范管理制度,統一配備服裝、清掃工具和清運車輛,崗前技能培訓,持證上崗,統一上崗時間;建立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動態人事管理制度(一人一檔);建立對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的逐級績效考評制度,制定考核細則,切實發揮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工作積極性。

(五)全面組織培訓。要組織逐級開展專題培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村民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率先垂范、積極參與和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廣泛開展經驗交流和互幫互學的活動,總結研究和分析解決問題。各村組織至少1次全員垃圾分類收集知識培訓。

六、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4月中旬相關街道、鄉鎮要制訂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運作模式和保障措施。

(二)宣傳發動。4月中旬相關街道、鄉鎮要召開一次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動員會,傳達省、市農村垃圾處理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

(三)實施建設。4月底全面完成農村垃圾設施建設、保潔員隊伍建設和制度體系建設。

(四)全面驗收。5月初完成各相關街道、鄉鎮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驗收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工作小組,于新凡同志任政委,吳江同志任組長,張鐵炎、蘇春光同志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區文明辦、區財政局、區教育局、區農林水利局、區衛生局、區環保局、區城管局、區環衛局、區愛衛辦以及整治范圍內的街道、鄉、鎮行政正職為工作小組成員。工作小組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和監督。

區財政局負責籌集安排專項資金,核定垃圾拖運量,安排拖運經費;區教育局要加強對農村中小學生衛生環保教育,組織廣大師生積極開展農村校園及周邊環境清潔活動;區農林水利局負責抓好沼氣技術指導,推進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區衛生局負責對醫療垃圾處理進行指導;區環保局負責垃圾分類收集的指導,制定培訓方案和計劃,配合做好全區農村垃圾治理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區城管局、區環衛局負責指導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規劃和垃圾中轉站垃圾拖運。區愛衛辦負責農村公共衛生的監督、檢查、指導工作。

(二)資金保障。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經費通過市級投入、爭取先導區支持、區級配套解決,各級共安排每鎮垃圾收集設施建設經費200萬元,區財政先期墊付啟動資金;每年安排各村(含街道、鄉所轄村和四鎮所轄社區居委會)垃圾收集運行經費3.6萬元。

(三)責任考核機制。農村環境治理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范疇,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將項目實施分解到各責任主體。各級之間簽訂目標責任狀,確保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確保落實到位、考核到位。工作小組對項目實施情況按月督查通報,年終統盤考核。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在項目支持和資金安排上予以限制,并不予評優評先,降低考核等次,給予通報批評。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相關街道、鄉鎮要明確由行政正職具體負責,并抽調人員成立專門辦公室。村組由村支部書記任第一責任人,并成立組織機構具體抓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相關街道、鄉鎮要指導村民掌握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方法,為村民統一印制圖文并茂的垃圾分類投放手冊,主要包括避免和減少垃圾產生的措施、垃圾分類方法、垃圾分類投放的時間地點、垃圾循環再利用的方式、村規民約等信息,發放到每個農戶手中,宣傳參與垃圾分類改善農村環境的重要意義,培養村民綠色消費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做到“勤儉節約、物盡其用”,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生活垃圾產生。

(三)確保專款專用。加大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保障下劃資金和配套資金的專款專用、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的設備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經費。

(四)加強信息報送。建立層級信息管理和報送機制,街道、鄉鎮要快速、準確向工作小組報送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