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24-08-01 閱讀 9090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條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

第四條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

第五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六條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

第七條國家獎勵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

第八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條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

第十一條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

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

第十二條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準。

第十三條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并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

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

第十四條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一)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

(二)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

(三)招牌、廣告用字;

(四)企業事業組織名稱;

(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

第十五條信息處理和信息技術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范和標準。

第十六條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

(二)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的播音用語;

(三)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

第十七條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跡;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

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

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

第二十條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章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一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負責規劃指導、管理監督。

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本系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條地方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名稱、商品名稱以及廣告的用語用字進行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四條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頒布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

第二十五條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和科學技術術語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審定。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

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

城市公共場所的設施和招牌、廣告用字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法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在閱讀教學中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機會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

我認為這個研討話題極有共性和針對性。為什么要“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我想這是對當下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反思,教師問得多,講得多,播放課件多,拓展延伸的多,大大擠占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實踐的機會。**版的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從中不難看出**版的新課標十分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

那今天我們來的老師都是帶著這個問題聽課、記錄和思考的。剛才老師們的意見我很贊同,大家說的很好。我就我個人的想法也說兩點:

一、兩位上課的老師很優秀。肖玲娟和林發蓮老師的課我們今天有目共睹,實在讓人佩服。她們不僅僅課堂表現得游刃有余、灑脫自然,最使我敬佩的是他們虛心的精神。上個禮拜我們在網上對兩位老師的教案(初稿)進行研討,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我們共收到140多條評論,兩位老師都一一瀏覽,且盡量回復。在老師們的意見中她們表現的那么謙虛、寬容。修改、試講,再修改、再試講,正因為有了這樣艱苦的過程,我們今天才領略到她們光鮮的風采,我想,這樣的成熟非一日之寒。所以她們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二、語言運用的機會在課堂上最大可能的給了學生。我們在聽兩位老師的課時都有同感,不論是玲娟老師的第一課時,還是發蓮老師的第二課時,都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條件,最大化的給學生提供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讓“在閱讀教學中增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機會”這一主題基本上得到了落實。

例如:玲娟老師的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居然、開辟、喜出望外”等詞語;重點指導“居然”一詞,理解、比較、分析、運用和評價,整個理解詞語的教學過程清晰,訓練實實在在。難得可貴的是“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識已經建立,學生動手、動腦,概括歸納,很好地培養學生了自主的學習能力。

又如發蓮老師設計的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用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比較桃子、石榴、蘋果和花生的不同,用“不但……而且……所以”這些關聯詞把花生的好處連成一個句子,最后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等等這些都是在有條不紊地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文字的機會。

當然兩節課還是存在學生動口不動筆的現象,如第一節課學生只是標了一下自然段,就再也沒有動過筆,假如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茅”這個生字寫幾遍,假如每人都用“居然”這個詞寫幾個句子,假如把要抄寫的段落抄寫抄寫……第二節課有一個小練筆,學生只是寫了一句贊美老師的話,顯得有點膚淺,沒有深度,訓練的意義也不大,如何讓小練筆更加有效還有待我們好好研究。以上是個人所見,還有待商榷。

篇3:突出語文工具性加強語言文字教學

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加強語言文字教學

佛山市石灣區環市鎮鎮安小學李翠玲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開明宗義地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獲取新的知識;對于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對于提高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段話,地于語文的性質,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任務,以及教學的意義,說得夠明白不過了。按照時圣陶先生的說法:“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樣看來,語文京是語言文字,就是工具。語文教學,首先是語言文字教學,教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學習和工作的這門基礎工具,具有讀、寫、聽、說的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散發學生智力,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

但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較普遍的現象是未能將著力點放在基礎工具上,語言文字教學上,因而成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大因擾。理在,我們已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光有認識還不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還必須加強語言文字教學。語文教學如何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基礎性上來,如何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從語言教學為主這方面來?這是一個很值得深入探討的難題。以下就談談個人的幾點淺見。

首先,應是教學觀念上要真正轉變、更新。

我們要認識到語文學科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還負有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發展智力,培訓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任務;其他學科也有這些任務,是各學科共有的任務。“特有任務”和“共有任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過程中,二者關系處理得當有利于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要敢于擺脫困擾教學效率提高的以灌輸為主的課文內容分析主紅,精講巧練,講練評結合,著為于語言文字教學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標應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語文工具。必須真正地切實地把語言文字教學和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并落到實處。

第二,要研究和梳理語言文字教學的基本內容,探索和總結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

布魯姆強調,基礎教學的任何學科,基礎知識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語言基礎知識兇括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字詞的音、形、義、標點符號,詞法和句法即漢語語言的構造形式及其規律,修辭和語言邏輯等。掌握這些知識的目的在于更自覺更熟練地運用語言這一工具。所以,語言基礎知識教學不能單純的孤立的機械地進行,只有充分利用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