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老師工作反思:不走彎路
今天,艷陽高照,我也告別了空調屋的涼爽,響應體育組的號召,投入到這炎炎夏日之中的籃球監考活動。
籃球運球繞桿是中招技能類的可選項目之一,考察學生的速度和協調力。要求學生不能兩次運球、翻腕、撞倒桿子,并且回程要通過起跑線之后才能雙手抱球,否則都零分處理。跟學生們將清楚規則之后,便讓前后兩名同學準備,在前面同學出發后,后一名同學帶球到起跑線運球熱身。
首先開始測的是八年級的同學,大多數同學都是規矩地完成任務,但輪到一名籃球隊的同學時,該同學多出于耍酷心理,沖得極快,差點撞到桿子,畢竟有基本功在那擺著,他迅速地做了調整也相繼過了兩個桿子。本以為他會因剛才的趔趄而有所收斂,沒想到在繞去程最后一個桿子的時候,去有耍帥背后運球而過。這一次碰到桿子就沒上次那么幸運,桿子應聲而倒,估計這帥耍的桿子都看不下去了吧。其實,按照他的程度,正常完成就是優秀了,但受虛榮心影響而方寸大亂,最終慘淡收場,確實令人扼腕嘆息。
還有一些同學,在老師宣講規則的時候漫不經心,最終多栽在沖刺的那一小段,很多人還沒有過線就雙手抱球,有些看到終點在前,沒有加速,反而減速通過,大大影響成績。最后統計失分原因排第一的就是這沒過線而雙手抱球,真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功虧一簣,越到終點,越是要心平氣和,奮力向前。
下午四點之后到了七年級同學,因相對年幼,在上午強調規則后還是有部分同學繼續犯錯的情況,對七年級同學講解完畢后還找學生進行示范,尤其是“試錯”演示。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零分的學生比八年級少了一些,但還是有極少同學出錯。
很多時候,我們不想讓孩子們“走彎路”,我們不想讓孩子們“走彎路”其實就是一條彎路,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孩子們要明白“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意,自己行動之后得到的教訓記憶會更加深刻,哪怕頭破血流,那也是屬于自己選擇的結果,這份經歷和感受都是寶貴的財富。我們都不想孩子得到零分,但是我們要讓孩子們學會接受零分,因為不管怎樣,現在離中招還有一段時間,我們的努力還來得及,這“零分”也并非蓋棺論定,一切都還有機會!重要的事情在于,走了彎路以后要學會有直路,走正路!
篇2:塘橫中學初中體育課教學反思
塘橫中學初中體育課教學反思
由于體育課大都是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物質上、從心理上作好充分準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采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一、教學目標:
一個籃球讓學生體會到健康和快樂,一節好的體育課讓學生讓學生對籃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目標二、學情分析:我這節課教學的是初一年級班46位同學,他們比較好動,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容易培養。他們的目標相同:就是在體育課上有所收獲并能發揮自己的特長,但是他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認知能力等個方面都有所不同,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上課流程:
1、介紹學習內容,提出具體要求
2、“以繩練跳”跳繩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連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我把這項練習作為準備引導部分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氣氛,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比賽的形式,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這樣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學較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另外,“以繩練跳”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跳繩練習。如:短繩的前搖、向后搖、臂交叉的單腳、并腳和交換腳跳以及雙搖擺跳、雙人跳等比繩的單腳跳、穿梭交叉跳、集體跳等。讓學生自由選擇,盡情發揮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切實的可行的途徑。
3、簡單籃球操和熟悉球性練習。在這個環節我是讓學生充分的展開自己的想象和個人能力,自己去練習,互相競賽,積極創新。
4、運球綜合練習(園地、行進間、繞障礙物、運球互搶游戲)在這個環節我是以分組競賽形式出現,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隊配合精神。
5、教學比賽: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組,每小組三小隊,進行擂臺賽。這是全課的高潮,也是學生展示才能的時刻,我是在講清楚規則要求后,讓學生充分自由的去發揮的。
7、放松,小節本課內容。
三、反思:
根據初一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學習內容。只有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你讓學生在那里長時間集中練拍球,他也會覺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會集中起來,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我讓學生為主體,自由發揮去練習,同時我也參與到他們的練習中去,讓學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術動作和示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職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我這節課就是要通過體育與健康籃球運球的學習,使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這節課主要是圍繞籃球運球練習,提高控球能力,在課的最后安排了教學比賽,目的是讓學生在賽中練習,提高實際運用的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上完課后學生的第一句話就是很快樂,很高興,我覺得這是對一節好的體育課的最好的評價。原因是他們在這節課里通過學習有所收獲,體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所以他們很快樂。課前的精心設計和準備,課堂上靈活的教學方法以及變換多樣的組織形式,使得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在對籃球運動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的精神。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應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著眼學生,抓住教學的契機,以啟智激勵學生主動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主動去尋覓、求索,這樣才是一節好的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