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三九年級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初三九年級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2024-08-02 閱讀 5994

中學初三九年級歷史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年九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了,為了在以后的教學和考試中取的進步特對本次考試做如分析:

1.本次試題緊扣教材,沒有偏題、怪題和似是而非的題目,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還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試題圖文并茂、形象直觀。例如材料解析題,不是單純的材料,而是圖文材料,并融合新課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利于引導初中教師重視圖文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和習慣。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比較新穎別致,一返過去題目枯燥、單一、死板的特點。

3.試題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廣而淺的歷史知識。

4.具體試卷分析概況:

選擇題題型特點:(1)、覆蓋面廣:20道選擇題涉及范圍比較廣。

(2)、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選擇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后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起,訓練學生的聯系、比較和分析能力。如第等題。

原因分析:本題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義,題干所提示的內容學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6題、第14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對老師要求的記憶知識點沒有記憶牢固。

第二大題第一小題,學生答的不是很準確,說明學生對所問問題不是加以思考,而是把所背過來的內容硬搬過來寫下來,答案不是很準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對第一冊內容沒有跟好的復習。第三小題的第2小題中的有關“第二次科技革命史人類進入什么時代”做的不是很好,學生把“電氣”寫成“電器”學生對所答內容沒有很好的理解。追其原因是平時對所學歷史死記硬背,只背表面,不看內容,不善于對所學知識理解,不善于對比比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這一題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的能力不怎么樣。

總體來說,其它填圖題、材料題做得還可以,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還是比較熟悉的,準確率較高。部分學生的卷面不整潔

5、建議及構思:

(1)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再多滲透一些能力考查題,多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開卷考試盡量避免學生直接翻書抄書,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

(2)本次試卷涉及范圍也比較廣,多側重近代史;重點不太明顯: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兩次工業革命等涉及的比例太少。

(3)在學習中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多問、多探討,強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愛學、樂學,力求全面培養學生。

(4)加大閱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答題技巧,平時注意糾正錯別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篇2:初二八年級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初二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一、試卷分析

1、試題結構

10月7日舉行的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題型結構和題量總體穩定,試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堅持“立足基礎”和“提高興趣”的命題理念,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試題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積極的價值取向,提倡整合學科知識以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2、試題特點:

第一、依據課程標準,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基礎性。

第二、試卷整體性強,能力立意,三維能力有機結合。

第三、注重材料閱讀,考察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形式靈活,銳意創新。

3、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

考試目標(課標要求)

1

*戰爭

了解虎門銷煙,*戰爭的經過、中國失敗的原因、《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

第二次*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列強侵華的罪行、火燒圓明園。

3

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

4

甲午中日戰爭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5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4、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這一次歷史學科考試人數292人(我所任教的6個班級),全卷總平均分63.869,試題難度0.419,

選擇題

總得分:11644,考試人數總共:292人,平均得分:39.876分,平均失分:20.124試題總分60分,難度系數為:1

篇3: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烏烈中學:符世玲

一、試卷總體分析

1、試卷結構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

試卷共分三大題:第一大題為單項選擇題,共20題60分,占全卷分值的60%;第二大題為材料分析題題,共2題26分,占全卷分值的26%;第三大題為簡答題,共1題14分,占全卷分值的14%。

2、試題分析

本卷覆蓋面廣,難易適度,不偏不怪,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客觀性與能動性的統一,學科性與教育性的統一,縱鏈線索與橫鏈線索的統一,有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失為一份既有質量,又有分量,既有廣度,又有一定深度的的好試卷。

(一)優點

通過閱卷,我認為本卷的成功之處在于:

1、點面處理得當。面主要體現在選擇性試題方面,列強侵略、人民反抗、救國探索、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濟發展、文化進步均有涉及;點的考查,主要體現在非選擇性試題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的高度,如閱讀材料題第2題,近代化的探索第3小題,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積淀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很難答圓滿的。

2、縱鏈與橫鏈考得全面。縱鏈歷史事件聯系,橫鏈歷史事件比較,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試卷中均有較好的體現,如材料分析題第22的第(3)題,較好的考查了學生的縱向思維,第(5)題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橫向聯系。

3、試卷圖文并茂。如選擇題第2小題配有插圖,這樣不僅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而且也使試卷顯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二)缺點

認真反思,本試卷美中不足的情況如下:

1、重點突出不夠,如:第四單元《抗日戰爭》涉及的內容很少,只有最后一道簡答題涉及到抗日,但是選擇題60分,沒有一道題是考抗日戰爭的內容。

2、試卷題量小,材料分析題一個歷史事件分析內容太多,如第22題,共有5道小題圍繞*赴重慶談判和蔣介石之間的事來回答。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別的內容。

(三)建議

1、要精選試題。

2、題量適度。

3、試題的難易度要符合中學生實際。

二、考試效果分析

四、由試卷想到的(啟示)

1、課堂上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和教學能力的培養,對重點知識、熱點問題扎扎實實要求學生過手,務必牢固掌握,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2、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并根據自己班的學生實際,有針對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的發揮課堂效益。

3、引導學生熟讀課本

4、為適應現代教育,教學和考試改革的要求,有計劃地長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遷移、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

五、改進方向

1、加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養成學生自學的意識

3、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4、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5、繼續加強培優力度

6、增強差生的學習興趣

7、做好單元過關檢測

這是我個人對這份試卷的認識,請其他老師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