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六年級數學期中檢測質量分析報告

小學六年級數學期中檢測質量分析報告

2024-08-02 閱讀 1997

根據學校工作安排,11月10日學校組織了期中質量檢測活動,六年級523名學生進行了數學教學質量檢測。雖然實際考查結果基本達到了命題設想,平均分超過預期值,但從學生答題情況看,不盡人意之處不同程度存在。為全面反思我們的教學得失,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下面就針對六年級數學期中質量檢測情況加以分析,并針對凸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及解決的策略同大家交流。

一、相關統計數據

1、整體水平情況表

2、平均分情況分析

本次檢測試卷由高淳縣研訓中心研訓員命題,試卷的難度適中。全校平均分達86.56分,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數,。其中最高分為六(6)班的91.16分,最低分為80.76分,平均分相差10.4分;這一差距較大,但對于一個擁有523人的年級學科組來說,還是可以理解的。本次檢測*有6個班級的均分高于全校均分,僅2個班低于全校平均。

3、優秀率(90分以上)情況分析

本次檢測中全校優秀率達57.93%,總體情況比較理想。其中優秀率較高的班級有六(6)、六(5)、六(3),優秀率較低的班級有六(2)、六(4)、六(甲)。最高優秀率比最低優秀率高了約23%,相差17人。實事求是的說,優秀率的差距過大是導致本次檢測均分差距較大的最主要原因。這也再次提醒了我們在關注補差的同時,需要重視提優教學。此次檢測的優秀率較高,與學校開設的數學思維課程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4、合格率(60分以上)情況分析

本次檢測中全校合格率達到94.26%,共有30名學生不合格。其中合格率較高的班級有六(6)、六(3)、六(乙)3個班,合格率較低的有六(2)、六(4)班。最高合格率和最低合格率相差12%,即相差約7人。這一差距相對較大,需要在后續的教學中加強補差。

5、低分率(40分以下)情況分析

本次檢測中全校共有6名學生低分,低分率為1.15%,有兩個班級出現了低分學生。實事求是的說,低分學生的出現有時是教師無法左右的。作為六年級數學教師,必須正視低分學生,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關注與關愛,幫助他們提高,努力減少低分學生人數。

二、失分情況分析

在本次檢測中,生均失分為13.46分。

一、填空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關于分數意義"的理解(如:把一要3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長幾分之幾米,3段占全長的幾分之幾。)

二、判斷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關于單位1"的理解(如:男生人數的3/5等于女生人數,是把男生人數看作單位"1"。)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這種表述方式與日常表述不太一樣所致。日常表述:女生人數占男生人數的3/5。

三、選擇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正方體展開圖的選擇",學生對于一些簡單的展開圖較容易判斷,但對于一些較復雜的展開圖缺乏判斷方法的支撐。許多學生雖然做對,卻都是使用剪紙后折疊的原始方法完成解答。這部分內容需要教師加強判斷方法的教學。

四、計算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兩大題:一是口算題中的"0.125÷8",主要是因為學生還不會將小數轉化成分數來完成解答;二是解方程(8分),這更多是因為教材編排方面的原因,六上教材將《方程》單元安排為第一單元,這里教學的是整數乘除法方程。而后教學了分數乘法、除法的相差內容。在期中檢測中緊接著在方程中將分數的知識安排進來,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分數類方程",故失分較為嚴重。一方面反應出學生的知識正遷移能力尚不夠,另一方面也反應出教材編排上的欠缺(如果將方程單元安排到分數單元后教學會更好);同時,也反應出教師對教材的鉆研與拓展使用仍然不夠。

五、操作題與應用題部分的失分較為分散,系統性失分較少。在應用題部分失分略多一點的是第2、5、6三題。第2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審題時對關鍵的條件關注不夠,僅完成了"一節通風管需要多少鐵皮",而忽略了3節這個條件。

第5題是一道"單位1已知的分數乘加應用題",失分主要是因為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理解不到位所致,題中第一個分數為"對應分率"而題中第二個分數為"具體數量",部分學生對兩者的區分不清直接導致了算法上的錯誤。

第6題是一道"含有多余條件的長方體體積計算題",學生間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異在此題解答中充分暴露出來了。在目前新教材編排中取消了"單獨設立應用題單元",日常教學中加強應用題教學的研究需要引起所有教師的關注。目前正慢慢形成的不良傾向是教師不會教應用題了,學生也不會做應用題了。

三、對改進教學的建議

1、進一步鉆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備課級以集體備課活動為載體,引領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要求,提高自己科學運用教材的能力。教師在鉆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還應肩負起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的重任,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問題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

2、始終把數學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

從學生的試題解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是"看到哪做到哪",缺乏對問題的整體把握,不能對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選擇、加工、處理,優化意識還比較淡薄,知識與應用"兩張皮"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學生還沒有掌握數學的模型化方法造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蘊藏于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努力為學生創造應用所學知識的條件和機會的同時,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努力實踐。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直面的課題。無數事實在證明: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會有產生的學習效果。

從本次檢測學生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審題不認真、抄錯數字、看錯題目要求、計算粗心馬虎、書寫不工整導致失分的,這些都是不良學習習慣造成的后果,應當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其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的一個基本的素質,它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4、平時教學要堅持做到堂堂清、節節清。

堂堂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任務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特別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既要有協作式學習,也要有獨立思考與獨立解決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要保證每一節課學生的練習時間,練習設計要精、要活、要有層次,要引導更多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教學反饋要真實、落到實處。節節清指每小結學習之后,要加強學習過程的形成性檢測,及時了解每一節、每一個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做好查漏補缺工作,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篇2:小學上冊六年級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為了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為了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質量,我高年級數學組按照學校的要求于今日上午的第二節課開展了認真仔細的期中考試情況分析會。從各班的反饋情況看,我們這個科組的教學質量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特別是較靈活地的習題,學生更是霧里看花。主要問題如下:

一、審題不細致,就操作題來分析,這一題融比例尺的運用及物體位置的確定知識為一體,題目不難,而且原封不動的題目做過的時間也不長,而得分率只有48.82%。出現這些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比例尺的意義不夠理解,即使理解了的學生也沒看清楚到底是北偏東還是北偏西等。

二、計算水平差。平時一直看好的所謂的基本功扎實,成績比較穩定的優等生成績絕大部分都不理想。就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簡算技巧沒有很好的把握,造成在最后一道題上花費時間比較多,耽誤了檢查的時間,致使不少中等偏上的學生丟掉了不應該丟的分數。在70分以上的學生中,就有24個學生在口算題、解比例、應用題的計算結果上丟分,而至少有三位同學因此與滿分失之交臂,

三、應用題的分析能力弱。從五六年級的應用題的的5、6兩題可以看出,稍微有點拔高的題目,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兩題得分率很底,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班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活,不但不善于借助線段、示意圖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而且在列式是還粗心大意,如:求圓錐的體積,三分之一漏乘。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盡管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努力進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著力進行學困生的轉化,但是由于科組的老師都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指導的力度不強,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盡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補救:

1、教材教材,活學活用。認真鉆研教材,從生活數學做起,努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把數學基礎知識夯實,又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重視過程,培養能力。結果重要,但過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針對學習弱勢群體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低進高出,用數學的美麗吸引他們。尤其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問題,設計解決的策略,提高教學的效度。多做多練,重視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思維,靈活的把知識轉化成技能。

3、加強基礎,強化習慣。重視數學基礎,加強數學基本功訓練是學好數學的法寶。如:口算、速算、計算中的巧算,常用數值的強記等。另外就是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科學編制一些簡易又能強化學習結果的材料,給學生解題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解決這些問題不定時地進行檢測、評估、矯正。同時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估算、驗算、認真審題、檢驗方法等。

4、更新課堂組織教學技巧。課堂在教學中倡導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但有些教師由于過分強調民主,忽視了課堂組織教學,結果課堂亂到了教師無法控制的地步,嚴重地妨礙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該懂得一些課堂組織教學的藝術,既能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又能做到收放適度,動之有序。

篇3:下學期六年級數學學科學業質量分析報告

一、預測

本張試卷考查知識點全面,聯系生活比較密切,讓數學走進生活,靈活運用的能力強。對學生的深層次思維的考查,綜合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考查,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考查比較多。預測學生的平均分在75分左右,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會不及格,百分之二十的學生達到優秀。

二、分析

(一)試卷的特點分析(關注四基)

本次試卷體現了基礎性、全面性的命題原則,全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簡單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加強了對基本運算能力,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察。

試卷的關注點分析(重點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思維的過程)

1、內容全面,覆蓋面廣,有側重點。

2、取材比較貼近生活,評估了學生聯系生活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整體情況的分析

本次學生成績基本符合我的預測,考慮到本班上學期的學習情況以及本學期我的努力,我特意和上學期期末成績進行了數據比對,在比對過程中,我發現和上期相比,全班41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其中比較明顯的有靳怡美、陳笑瑤、梁浩宇等,其中靳怡美上期66.5分,而本期89.5分,進步明顯。但是在看到進步學生的同時,我還關注到有17名學生的成績有所退步,除卻學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而言,這幾個學生的退步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例如說朱聞博,作為班級最后的學生,在本次考試中僅僅考了49.5分,而上期成績是73分,楊夢碩上期70.5分,本期43分。這部分學生出現的問題,更大程度上是原有知識基礎和學習習慣之間的問題,也包含了我作為任課教師對這幾個學生的逐漸放棄的原因,作為老師,我負有一定的責任。

這次考試,我們和平行班的成績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從下面的兩張圖表中我可以發現很多的問題。

通過以上兩張統計圖,可以看到和上期相比,我們班優秀、良好和及格層次的學生有了明顯的提升,不及格人數有所減少。但是班級拖后腿的學困生群體還是比較大,其中及格和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別是26%和14%,占到全班的40%。經過認真反思,我認為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問題:

1、教學方面:在授課過程中針對性不強,尤其是重難點,沒有考慮到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只是一味的趕進度。有的時候知識講過去了學生卻還不會,這說明我應該在下面的教學中把補差當成主要任務,在課堂上更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

2、管理方面:對于這部分學困生,我對于他們的作業要求上課習慣等方面的要求不夠嚴格。例如說課堂作業的書寫必須整潔,答題過程必須按格式書寫。再比如說上課不許做小動作等等。一開始剛接班的時候我確實非常關注這部分孩子,不停的對他們提出要求,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分孩子的改變卻非常緩慢,慢慢的,我也失去了對他們的信心,慢慢的由著他們自己,這種默許的放任,導致這部分孩子一點點和大部隊拉開了差距。

3、孩子自身方面:這部分孩子普遍不喜歡學數學,對于上課總是心不在焉,注意力底下。對于作業也是應付程度居多,書寫潦草,計算馬虎,甚至還有抄襲現象。

(三)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

1、整體分析

我整理了各層次學生大題得分情況,并繪制成了上面的這幅統計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優等生每道大題的得分率都是很高的,而及格和不及格學生失分情況普遍嚴重,這說明學困生在各種題型中都是比較不擅長的,都需要加強輔導。

2、典型錯例

錯例:第二大題第2小題

考察內容:單位名稱的合理使用已經同一系列單位名稱之間的進率

考察能力:靈活運用

答題情況:該題滿分3,平均分2.38分,答對人數34人,占58.6%

錯誤原因:

我個人非常欣賞這道題目,這道題目在六年級學生的最后期末測驗中考查此類問題,對于學生單位名稱的考察非常的靈活和有意義。這道題目答案靈活,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但是在考查過程中,大部分出錯學生都是第(2)小題出錯,沒有充分考慮同一系列單位之間的進率問題。

我認為學生在這種題目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單位名稱掌握比較死板,單位換算的練習比較程式化。一旦改變出題形式,學生不能夠靈活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題目能夠督促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錯例:第二大題第4小題

考察內容:正確理解比的意義

考察能力:理解,應用

答題情況:該題滿分2,平均分1.44分,答對人數41人,占70.6%

錯誤原因:

學生在這道題目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不理解比的意義,一是語言敘述不正確。

不理解比的意義的學生僅為個別,但是大部分失分學生的主要問題是在描述1:6的時候語言不準確。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問題的能力。

錯例:第二大題第5小題

考察內容:分數、小數、百分數、比之間的互化以及用圖形表示分數。

考察能力:應用

答題情況:該題滿分2分,平均分1.19分,答對人數30、占51.7%

錯誤原因:

這道題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兩種:(1)不理解圖所表示的分數是多少;(2)

造成這樣錯誤的原因從學生角度分析有兩點:1、計算馬虎,對于不是很好不同的數之間的轉化出問題。

從教師角度分析對于分數的意義在平時復習中我確實是忽略了,學生不理解圖形中所蘊含的的信息也在所難免。

三、思考

(一)歷經一年的努力,六二班的數學成績雖然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但是在孩子們身上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在數學應用中缺乏綜合使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等等。這些都反映出在平時教學中我存在的問題。例如上課還是偏重于教師的講,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言,總是擔心學生不會說,說錯。這樣的包辦教學,導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受到了影響。

(二)對于學困生缺乏耐心。在教學中我雖然關注學困生,但是對于極度拖后腿又明顯厭學的孩子缺乏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到了總復習的后半段,師生均身心疲憊,對于這幾個孩子,我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四、改進措施

(一)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積極主動地想辦法把課上好上活潑,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將課堂還給學生,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探討學會合作,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繼續做好補差工作,多關注學困生,積極想辦法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困生主動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