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運行維護方案
運行與維護
11.1一般規定
11.1.1設施的運行管理除符合本標準外,還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現行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
11.1.2發現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及時報告相關的主管部門。
11.1.3應制定相應的運行管理、維護保養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各類設施、設備應按照設計的工藝要求使用。
11.1.4運行管理人員上崗前均應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緊急處理等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熟悉處理工藝和設施和設備的運行要求與技術指標。
11.1.5處理設施的運行穩定率應達到95%,設備的綜合完好率應達到90%。
11.1.6處理設施啟動前應做好全面檢查和準備工作,確認無誤后方可開機運行。
11.1.7操作人員在構筑物上巡視或操作時,應注意防滑或高處墜落,防止造成人身傷害。
11.1.8維修人員應按設備使用要求進行定期檢查和更換安全和消防等防護設施、設備。
11.1.9設備應按要求進行定期檢修,設計特種設備的檢修,應由安全勞動部門認可的維修單位進行。
11.1.10運行檢測項目應符合國家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
11.1.11運行管理要求如下:
a)運行管理人員必須熟悉污水處理工藝和設施、設備的運行要求與技術指標。
b)操作人員必須了解污水處理工藝,熟悉本崗位設施、設備的運行要求和技術指標。
c)污水處理工程應有工藝流程圖、安全操作規程等,并應示于明顯部位。
DB33/**X―**16
d)運行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應按要求巡視檢查構筑物、設備、電器和儀表的運行情況。
e)根據不同機電設備要求,應定時檢查,添加或更換潤滑油或潤滑脂。
f)操作人員發現運行不正常時,應及時處理或上報。
g)各種機械設備應保持清潔,無漏水、漏氣等。
h)水處理構筑物堰口、池壁應保持清潔、完好。
11.1.12安全操作要求如下:
a)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必須經過技術培訓后方可上崗。
b)啟動設備應在做好啟動準備工作后進行。
c)電源電壓大于或小于額定電壓5%時,不宜啟動電機。
d)操作人員在啟閉電器開關時,應按電工操作規程進行。
e)各種設備維修時必須斷電,并應在開關處懸掛維修標牌后,方可操作。
f)雨天或冰雪天氣,操作人員在構筑物上巡視或操作時,應注意防滑。
g)清理機電設備及周圍環境衛生進,嚴禁擦拭設備運轉部位,沖洗水不得濺到電纜頭和電機帶電部位及潤滑部位。
h)操作人員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i)嚴禁非操作人員啟閉處理設施的機電設備。
11.1.13維護保養要求如下:
a)運行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應熟悉機電設備的維修規定。
b)應對構筑物的結構及各種閘閥、護欄、爬梯、管道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及防腐處理,并及時更換被損壞的照明設備。
c)應經常檢查和緊固各種設備連接件,定期更換聯軸器的易損件。
d)各種管道閘閥應定期做啟閉試驗。
e)應定期檢查、清掃電器控制柜,并測試其各種技術性能。
f)應定期檢查電動閘閥的限位開關、手動與電動的聯鎖裝置。
g)在每次停泵后,應檢查填料或油封的密封情況,進行必要的處理。并根據需要填加或更換填料、潤滑油、潤滑脂。
h)凡設有鋼絲繩的裝置,繩的磨損量大于原直徑10%,或其中的一股已經斷裂時,必須更換。
i)各種機械設備除應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外,還應按設計要求或制造廠的要求進行定期檢修。
j)檢修各類機械設備時,應根據設備的要求,必須保證其同軸度、靜平衡等技術要求。
k)不得將維修設備更換出的潤滑油、潤滑脂、實驗室廢水及其它雜物丟入污水處理設施內。
l)維修機械設備時,不得隨意搭接臨時動力線。
m)建筑物、構筑物等的避雷、防爆裝置的測試、維修及其周期應符合電業和消防部門的規定。
n)應定期檢查和更換消防設施等防護用品。
11.2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與維護要求
11.2.1一級處理單元的運行與維護要求以下各單元設施的運行與維護可參照《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程》CJJ60的有關規定執行。
11.2.1.1隔油池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DB33/**X―**17
a)操作人員應定期對隔油池進行清理。
b)清理出的油污應及時放置到指定堆放點,納入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無害化處理。
11.2.1.2格柵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a)操作人員應定期對格柵進行清理。
b)清理出的垃圾應及時放置到指定堆放點,納入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無害化處理。
c)日常管理主要注意對柵條、除渣耙、柵渣箱和前后水渠等的清掃。及時清運柵渣,保持格柵通暢。
d)定期檢查維修,對主要部件進行定期檢修,主要的消耗性零部件的更換期大約為1~2年,基本部件3~10年。出現初期故障時,應及時查清原因,及時處理。
11.2.1.3沉砂池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a)及時排砂除渣,沉砂量取決于進水水質,運轉人員應認真摸索總結該設施砂量的變化規律,及時排砂。
b)沉砂池上的浮渣應定期清除。
c)清理出的浮渣應及時放置到指定堆放點,納入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無害化處理。
11.2.1.4集水池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a)操作人員應定期對集水池巡回檢查、及時撈清浮渣。
b)根據正常運轉情況應定期進行排泥。
c)清撈出的浮渣和污泥應及時放置到指定堆放點,納入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無害化處理。
11.2.2二級處理單元的運行與維護要求
11.2.2.1厭氧生物處理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a)厭氧處理池在進入正常運行之前,應進行氣密性試驗,然后進行厭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b)厭氧處理池進水應按具體工藝設計要求進行,避免進水有機負荷過高或過低、溫度驟升或驟降等情況發生。
c)宜定期監測厭氧反應池內液體的pH值、溫度及內部沼氣壓力等指標,并根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厭氧反應池運行工況或采取相應措施。各項目的檢測方法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d)厭氧反應池應按要求進行定期清砂和清淤。
e)厭氧反應池需停運防空清理和維修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應打開人孔和頂蓋,采取強制通風措施24h后,采用活體小動物(雞、狗等)
進行有害氣體檢測無誤后維修人員在有安全保護下方可進入,池外必須有人進行安全保護防止意外發生,一次進入維修時間一般不超過2h。
f)安全運行。厭氧處理產生的沼氣含易燃易爆氣體甲烷,在運行中應注意防爆問題。
11.2.2.2好氧生物處理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除應滿足《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其安全技術規程》CJJ60的有關規定外,還應滿足相應的好氧工藝工程技術規范要求。
11.2.3三級處理單元的運行與維護要求
11.2.3.1人工濕地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DB33/**X―**18
a)人工濕地植物栽種初期的管理應保證其成活率,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確保栽種的植物成活。
b)應通過控制濕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莖向下生長。
c)做好日常護理防止其他雜草滋生,及時清除枯枝闊葉防止腐爛污染。
d)暴風雨后,濕地床上植物發生歪倒,應及時扶培,排除積水。
e)對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來臨之前要做好防凍措施或及時收割。
f)加強管理,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濕地。
11.2.3.2
穩定塘的運行與維護要求如下:
a)做好日常護理防止其他水生雜草滋生,及時清除枯萎植物防止腐爛污染。
b)對不耐寒的水生植物在冬季來臨之前應及時收割或打撈。
c)加強管理,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穩定塘。
篇2:煤礦礦井廢水生活污水處理站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工作必須在現場進行,接班人員必須提前10分鐘進入機房,全面檢查設備運行及各種記錄記載的情況。
2、正式交接工作必須由交接班人員和接班人員共同按巡回檢查線路對設備進行檢查并做好交接班記錄。
3、交接人員必須對本班的設備狀況、巡回檢查情況存在問題、下班注意事項、工具材料和配件存放情況向接班人員交代清楚。
4、交接班必須嚴格執行五交與五不交。
1.交清當班運行情況,交不清不接。
2.交清設備故障和隱患,交不清不接。
3.交清應處理而未處理的問題,交不清不接。
4.交清工具和材料配件情況,交不清不接。
5.交清設備記錄和室內衛生情況,交不清不接。
5、發現當班人員有酗酒或精神不正常拒絕交接。
6、接班人員缺勤時,當班人員不準擅離崗位,并報礦領導及時安排人員接班。
7、當班人員正在操作時,不準交與接班人員操作,必須交清當班工作后,方可交與下班人員操作。
篇3:礦井廢水生活污水處理站消防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強化消防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消防事故,保證安全生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結合本站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規定。
1、本站負責人為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
2、本站員工必須高度重視本站的消防管理工作,遵守消防法律、法規,依法履責。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分級到人。
3、本站的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消防設施器材的管理、檢查,以及組織本站人員對消防知識的學習和培訓,站內日常消防工作的檢查、監督和管理。
4、滅火器應擺放在醒目、便取的位置。任何單位、個人不得損壞或擅自挪用,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5、高、低壓配電室內要保持整潔,嚴禁擺放易燃易爆物品。
6、本站當日崗位人員必須定時檢查高、低壓線路及其
他設施,保證安全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