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局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工作措施
為扎實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服務企業,穩定就業,扶持創業,我局認真討論制訂了幫扶企業的八項工作措施,以幫助企業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走出經營困境,促進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優化就業服務環境,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不斷完善全市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就業服務,為企業提供和輸送充足勞動力。根據企業建設項目用工需求,通過舉辦大中專畢業生、專項市場、農村勞動力專項市場、到大型集市舉辦專場用工招聘洽談會,通過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招聘等多種形式,及時為用工單位、特別是為用工需求量大的企業提供充足勞動力,保證企業正常生產和運轉。優化勞動就業環境,全面落實城鄉統籌就業政策,進一步降低農民進城就業門檻,放寬就業政策,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為企業項目建設創造一個優良的用工環境,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二、支持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20**年,實施“三緩四降兩補貼”措施,減輕困難企業負擔,引導困難企業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在崗培訓等辦法,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就業崗位。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從市失業保險基金中安排1億元,用于困難企業崗位補貼。從市就業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用于困難企業崗位培訓補貼,對按規定提取了職工教育經費,并全部用于在崗職工培訓的企業,所需資金不足部分按照不超過企業人數的50%以每人4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
三、加大就業補貼力度,引導企業吸納就業
20**年,對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定額標準為每人4800元。企業吸納“4050”(男性年滿50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失業人員、城市零就業家庭成員、連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員、連續失業12個月以上的人員、就業困難的被征地人員、家庭經濟困難的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人員,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20**年由財政從就業專項資金按照本地標準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對各類企業(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當年開發就業崗位吸納本市城鄉勞動力20人以上、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從再就業資金中按每人2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四、實施培訓援助,避免規模裁員
緊緊結合我市6大重點產業和企業用工需要,對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市區企業,支持其組織職工開展在崗、轉崗和技能提升培訓,穩定就業,避免規模裁員,全年培訓企業在職職工3萬人,技能鑒定3萬人。對于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且企業支付高于最低工資標準80%以上生活費的放假職工,通過培訓考核取得專項能力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后優先在原企業上崗的,給予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所需資金在促進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五、加強信貸扶持,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放寬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對符合條件的市區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最高人均貼息貸款額度由原來的提高到50萬元。對當年新招用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登記失業人員達到一定比例,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可給予不超過200萬元、期限不超過2年的小額擔保貸款,并由財政按基準利息的50%給予貼息。
六、加強失業調控,穩定勞動關系
建立企業用工聯絡制度和企業用工情況動態監測制度,對重點行業和企業崗位流失情況實施重點監控,鼓勵企業通過協商薪酬、減少裁員、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職工隊伍,對勞動關系不穩定因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對確需裁員的企業,嚴格規范裁員行為,凡是裁減人員在20人以上或裁減不足20人但占職工總數10%以上的裁員方案,應事前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報告。
七、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全民創業
將國家和省促進就業、組織起來就業、扶持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擴大到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在內的各類登記失業人員。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登記失業人員自愿組織起來通過合伙經營或創辦企業的,按照每人*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對吸納勞動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的登記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的,按其吸納人數每人1500元、*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登記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免收最長不超過3年的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20**年,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按每戶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八、開展即時援助,確保困難群體就業
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的優勢,對企業裁減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免費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等服務;動態掌握新增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對象的實際情況,通過舉辦專場招聘會和垮地區招聘會、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努力做到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幫扶一戶、消除一戶、穩定一戶,保證其他就業困難群體得到有效安置。
篇2:水利局企業服務活動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決定,*年在全市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全力促進我市工業企業穩定發展。為進一步加強供水服務,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經研究決定,制定水利系統“企業服務年”活動具體實施方案。
一、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項目用水保障。進一步優化水行政審批手續,加強和改善運行管理,強化服務,對涉水項目采取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切實提高工作效率。
二、克服旱情,開辟水源,全力保障工業供水。針對今年我市雨情、水情、旱情特點,統籌規劃、科學調配水源,優化供水方案,全力滿足企業正常生產用水,確保工業用水安全。
三、加大工程建設投入,服務工業園區企業用水。充分利用生態水網工程,圍繞全市工業園區規劃,發展區域供水項目。投資建設商城工業園區的地表水和生活供水工程,達到初步供水能力,隨時滿足園區企業用水;投資建設馬頭生態工業城供水站,年底力爭完成一期供水工程,具備供水條件;利用水網工程,積極建設館陶化工園區的地表水供水工程,為園區企業提供水源保證;積極爭取國家水利建設資金,加大成峰工業走廊、邯武工業走廊供水工程建設力度,為兩廊企業提供用水保障;利用躍峰渠輸水工程,向邯峰電廠、峰峰煤化工提供水源保證,以促進企業加大水源置換力度,保護邯鄲市的生活水源;投資建設躍峰渠二分干續建配套工程,實施“引漳濟??”,調引漳河水源入武安大??遠水庫,支持武安市西部工業企業用水。
四、加大水情監測力度,提高供水質量。擬投資10萬元,更新完善工業水情實時監測系統,增加監測站點,進行水情預警提示,對用水企業實施24小時取水監測,一旦發現問題,要求值班人員及時赴現場查明原因,解決問題。建立水質監測反饋制度,在水庫、滏陽河重點段布設監測斷面、對重點企業及排污口水質定期進行監測,將監測結果及時向環保部門反饋。盡最大能力加大供水量,改善水質,為工業企業搞好供水服務。
篇3:創五型機關為企業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安排
根據省委關于開展”為黨旗添光彩,為崛起當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我廳即開展”創五型機關為企業服務促商務發展當崛起先鋒”的主題實踐活動.在黨組領導下,通過主題實踐系列活動,規范廳機關內部建設,強力推進商務重點工作的落實,為企業為基層提供優質服務,推動我省商務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以科技處,機電處,規財處黨支部為主體,選擇20家左右骨干出口企業幫助爭取進出口銀行優惠貸款;選擇30―50家中小出口企業,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緩解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困難.
二,以貿發處,貿管處,機電處,外經處黨支部為主體,選擇300家新獲權外貿企業,200家紡織品出口企業,130家機電產品出口企業,60家外經企業分別開展相關政策業務培訓,幫助企業提高開拓國際市場,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以貿發處,外資處,市場建設處黨支部為主體,選擇沃爾瑪,西門子,歐尚,家樂福等跨國公司開展與我省企業的投資和采購對接,搭建我省企業直接聯結國際資本,國際市場的橋梁.
四,以外資處,開發區處黨支部為主體,對已來我省投資的24家世界500強企業或其中國總部登門拜訪,征求意見,改進服務,增強其增資擴股和以外引外能力.
五,以規財處,商改處黨支部等為主體,培育20家有發展潛力的出口企業和10家內貿流通骨干企業,深入調研,上門服務,從促進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
六,以貿管處,規財處黨支部為主體,協調相關部門,培育10個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和5個備選基地,推動我省農產品國際化,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
七,以市場建設處,商業改革處,市場運行處黨支部為主體,開展”萬村千鄉”工程試點,推動徽商農家福和輝隆集團公司新增200家以上農資連鎖店,開展省內大型連鎖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對接,進行蠶種銷售市場調研,服務”三農”.
八,以機關黨委,外經處黨支部,人教處黨支部為主體,積極爭取外國政府援助和扶貧資金,開展對霍邱縣馮瓴鄉馬灣村和明光市張八嶺鎮的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