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村的申報材料
名村申報材料
一、基本概況
(一)地形地貌
位于*鄉(東經87°15′-87°25′,北緯42°8′-42°17′之間)東南部,距*縣城53公里左右,北靠*村,南抵部隊路,東臨國防路,西接則格德恩呼都格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1082米,地形由東向西、自北向南傾斜,平均坡降在3-5‰。
(二)氣候氣象
屬溫帶干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熱量適中,光照充足,降水量小,蒸發量大,空氣干燥。年平均氣溫8.8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1℃,無霜期172天,年均降水78.6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2224.4毫米。
(三)行政特點
全村共有152戶543人,其中放心戶103戶365人,基本戶32戶118人,重點工作戶16戶56人,重點管控戶1戶4人。全村由漢、蒙、維、哈四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57人,維吾爾族210人,蒙古族265人,哈薩克族11戶。全村有黨員22名,團員36名,四老人員6名。建有1所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1個農家書屋,藏書量達5000余冊。
(四)社會經濟
*村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牧業村,全村有耕地3000畝,牲畜存欄21300頭(只),從事畜牧業戶數為60戶255人,人均占有耕地5.5畝。*年,*村總收入3195萬元,村集體收入14.92萬元,人均收入10254元。
二、歷史演變
*,蒙古語,“咸水井”之意。1975年由博湖等地遷入*,是為牧業三隊,歸屬于*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建立*村委會,并于當年9月,建立村黨支部。屬*回族民族鄉管轄。
三、經濟文化特點
(一)立足實際謀發展
在1990年以前,由于村里的居民90%以上是游牧的牧民,由于牲畜管理體制落后,牧民放牧方式陳舊,廣大牧民人隨羊走,傳統的放牧形式死死的把*村的畜牧業限制在山區所劃的圈子里,集體牲畜流失嚴重,而農區的生產種植單一,只能解決吃飯問題,村經濟停滯不前。該村兩委班子首先從牲畜管理制度著手,對原有的牲畜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實行了承包制,把集體羊群包給有頭腦,有責任心的人放牧,年底按比例收取提成,集體和個人都得到了實惠。同時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養殖大戶。制定了種養結合,發展農區畜牧業的三年經濟發展規劃。到了1999年*村牧民定居率達到了100%。隨著牧民定居,*村再次提出利用牧業村的優勢,不僅要養,而且要在育肥上下功夫,要在短時間內見效益的思路。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建起了暖圈、暖棚,并縮小玉米、棉花和小麥的種植面積,增加優質苜蓿的種植面積加。現在*村幾乎家家都有暖棚、暖圈。
畜牧業是村里的支柱產業,如何讓這個支柱產業突出一個“特”字,從而進一步的帶動和壯大集體經濟。*村看到絨山羊改良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于是,面向社會多次考察、洽談,招商引資。通過調查,新疆天毛股份有限公司看準了*村牧業發展前景。*年6月新疆天毛股份有限公司和自治區農科院聯手與*村簽定了*只絨山羊改良建設基地的協議。由農科院提供改良技術,天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服務費用和種山羊,村里承擔技術員的生活費用,牧民只承擔配種費,羊絨由新疆天毛股份公司負責統一收購。通過改良,三年內絨山羊的產絨量將由原來的250克增加到450克,僅此一項一年將會給*村的牧民增收12萬元。通過協議的簽定,公司+農戶+科技+基地的生產模式在*村已初具規模。
(二)軍民共建成果顯著
“哪里有困難,那里就有解放軍,哪里就有共建單位的戰士。”回顧*村的發展歷史,無時無刻不與一個部隊聯系著,那就是駐軍某團。
1984年,*村和這個團正式結成軍民共建單位。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該部隊出動人力、物力給*村規劃建設居民點、修路、架線,為*村帶來了光明。*村的畜牧業之所以有了今天這樣的發展,與部隊的大力協助是分不開的。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該部隊經常出車給牧區送糧、送草,冬季給貧困牧民送去棉衣、棉被,保證人畜安全過冬。
常言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了的*村各族人民群眾沒有忘記部隊廣大官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人民子弟兵的情意。每逢重大節日尤其是“八一”建軍節,*村各族人民都會自發組成慰問團,帶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和本地土特產前去慰問部隊官兵,送去瓜果、蔬菜、牛羊肉、雞蛋等慰問品,與廣大官兵載歌載舞進行聯歡,姑娘們在歌聲中用蒙古族的銀杯盛滿自制的奶酒敬給親人解放軍,這杯中盛滿的不僅僅是酒,更飽含著*村各族人民對親人解放軍的無限敬意和愛戴。
*村軍民共建取得巨大成果,于1997年8月被國家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年10月被州委命名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
(三)精神文明碩果累累
*村富了,農牧民的口袋里鼓了,但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1998年以來,該村陸續投資近12萬元對村委會辦公場所進行了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年,投入9萬元資金,對村委會辦公場所又進行了維修,四周種植了風景樹。*年,投入8萬元專門新建了一座占地250余平方的文化活動室,并征訂了黨報黨刊和其它各種雜志。
*村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組隊參加縣、鄉大型文體活動。*年,在自治區、自治州駱駝大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至*年連續三年,在*鄉農牧民運動會中,在男子籃球、女子拔河賽及文藝類節目都獲得了較好的名次。特別是在*年自治區民運會上,*村又嶄露頭腳獲得了賽駱駝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績。*年參加*鄉“慶祝建黨90周年紅歌大賽”以及“愛我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年*鄉第*屆農牧民運動會上,*村又在女子拔河項目中拔得頭籌,籃球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并榮獲“精神風貌獎”。此外,*村為了豐富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還自主舉辦了“慶三八文藝匯演”、“軍民共建文藝匯演”、“學雷鋒”等各種文化活動,農牧民文化體育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村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19*,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榮譽稱號;1996年6月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1997年8月被國家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1998年7月被評為“自治州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9年被自治區評為“先進村委會”;*年10月榮獲“全國先進調委會”榮譽稱號;*年7月被評為“自治州先進基層黨組織”。*年6月被評為“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年10月被州委命名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
篇2:百名村官講廉政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精神,全面推進我區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對村干部教育、監督和管理。經區委同意,區紀委、區先進辦、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監察局決定,集中一段時間,在村干部中開展“百名村官講廉政”主題教育活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和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緊密圍繞農村和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實際,按照“為民、務實、廉潔”的要求和標準,通過教育與自我剖析,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見成效。使廣大村干部更加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廉政理念,在農村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氛圍,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農村的和諧穩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保證。
二、主題教育內容
主題教育活動要重點解決村干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講執政為民:村干部是“**”重要思想的實踐者,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執行者,也是廣大農民利益的代表者。因此,要從兩個方面對照反思自己:首先從講政治的高度,是否真正按照“**”思想的要求,做到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是否把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落到了實處,真正把黨的溫暖送到百姓心里,讓他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其次,從講“民心”的角度,是否做到了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解決群眾自身難以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把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二講求真務實:村干部求真務實,就是求影響和阻礙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問題之真,務解決問題之實。求真務實就是要貼近實際,真抓實干,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實實在在的為百姓解決問題,辦得民心、合民意的好事、實事,成為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和實干家。
三講廉潔從政:村干部要想事、干事、干成事還要不出事。加強自身建設管好自己、親友,在廉潔自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按照區紀委、監察局《關于村干部黨風廉政建設的規定》([*]13號)認真對照檢查,深刻剖析不廉潔的表現和行為,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做“為民、務實、廉潔”的好村官。
三、時間及活動安排。
(一)學習動員階段(3月8日至30日)主要以三個農村紀工委為載體,組織全區村干部參加“百名村官講廉政”主題教育報告會。同時,各鄉鎮黨委、紀委要根據報告會的要求,組織村干部進行專題學習討論;觀看反腐倡廉電教片;結合本村及村干部的實際對照《方案》的教育內容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
(二)對照檢查階段(4月1日至5月15日)此階段是主題教育活動的重點,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每名村干部按照《方案》教育內容的要求和《村干部黨風廉政建設規定》寫一篇符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實際的對照檢查提綱(并由鄉鎮黨委領導審閱簽字)。二是以行政村為單位召開由“兩委班子”成員及部分黨員及村民代表參加的專題民主生活會。對照“村官講廉政”的內容,實事求是地剖析自己任職期間,在“為民、務實、廉潔”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為村民辦了哪些實事,還存在什么問題,深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農村紀工委和各鄉鎮黨委、紀委成員要參加專題民主生活會,協助搞好教育活動。三是廣泛征求意見,傾聽群眾呼聲。各鄉鎮黨委、紀委要以村為單位,通過走訪或座談等方式征求廣大黨員和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將意見和建議認真整理,通過組織程序反饋當事人。四是整改提高。各村干部要根據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制定整改措施,在“為民、務實、廉潔”等方面明確方向,并寫出一篇體會文章表明態度,之后,由三個農村紀工委對這次教育情況組織一次反腐倡廉黨政紀知識測試,以展示和提升主題教育成果。
(三)總結表彰階段(5月15日至30日)為全面推進“百名村官講廉政”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進一步提升和展示主題教育活動的氛圍和成果。各鄉鎮黨委、紀委要抓1個“典型村”和樹立1-2名“好村官”,為區總結表彰會做準備。
四、幾點要求。
(一)統一安排,加強領導。全區“百名村官講廉政”主題教育活動,要按照《方案》的要求統一動作,分部實施。為強化組織協調工作,組建區“百名村官講廉政”領導小組組長:區委常委么汝興;副組長: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姚思林、組織部副部長鄭巍、宣傳部副部長明曉、區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副主任洪偉、區紀委常委黨風室主任王桂琴;成員有三個農村紀工委書記和各鄉鎮黨委書記。同時,各鄉鎮黨委負責具體抓好本地區的工作。
(二)堅持一個帶頭兩個結合。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是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重點,因此,要積極參與,并在學習、對照檢查和整改中起示范帶頭作用;同時,整個教育活動要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活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和推動。
(三)強化監督檢查,務求教育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各鄉鎮黨委、紀委、農村紀工委和先進性教育駐村工作組要密切配合協調動作,認真督辦和檢查落實主題教育活動各階段的“規定動作”,在對照檢查和整改過程中注意發現、培養和總結“為民、務實、廉潔”的好村官,為樹立和表彰先進推動此項活動的開展打基礎。同時,也讓群眾看到主題教育活動的實際成果。
(四)要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建立對村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監督的長效機制。要鞏固和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將村干部對照檢查提綱、整改體會文章和黨政紀知識測試結果一并裝入本人廉政檔案,夯實教育監督的基礎。同時,各鄉鎮黨委、紀委要選擇1-2個基礎較好的村,為開展村書記、村主任“年終述廉”試點工作做準備,并逐步形成制度,建立對村干部的教育監督的有效機制,為農村“懲防體系”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篇3:名村的申報材料
名村申報材料
一、基本概況
(一)地形地貌
位于*鄉(東經87°15′-87°25′,北緯42°8′-42°17′之間)東南部,距*縣城53公里左右,北靠*村,南抵部隊路,東臨國防路,西接則格德恩呼都格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1082米,地形由東向西、自北向南傾斜,平均坡降在3-5‰。
(二)氣候氣象
屬溫帶干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熱量適中,光照充足,降水量小,蒸發量大,空氣干燥。年平均氣溫8.8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1℃,無霜期172天,年均降水78.6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2224.4毫米。
(三)行政特點
全村共有152戶543人,其中放心戶103戶365人,基本戶32戶118人,重點工作戶16戶56人,重點管控戶1戶4人。全村由漢、蒙、維、哈四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57人,維吾爾族210人,蒙古族265人,哈薩克族11戶。全村有黨員22名,團員36名,四老人員6名。建有1所農牧民文化技術學校,1個農家書屋,藏書量達5000余冊。
(四)社會經濟
*村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牧業村,全村有耕地3000畝,牲畜存欄21300頭(只),從事畜牧業戶數為60戶255人,人均占有耕地5.5畝。*年,*村總收入3195萬元,村集體收入14.92萬元,人均收入10254元。
二、歷史演變
*,蒙古語,“咸水井”之意。1975年由博湖等地遷入*,是為牧業三隊,歸屬于*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建立*村委會,并于當年9月,建立村黨支部。屬*回族民族鄉管轄。
三、經濟文化特點
(一)立足實際謀發展
在1990年以前,由于村里的居民90%以上是游牧的牧民,由于牲畜管理體制落后,牧民放牧方式陳舊,廣大牧民人隨羊走,傳統的放牧形式死死的把*村的畜牧業限制在山區所劃的圈子里,集體牲畜流失嚴重,而農區的生產種植單一,只能解決吃飯問題,村經濟停滯不前。該村兩委班子首先從牲畜管理制度著手,對原有的牲畜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實行了承包制,把集體羊群包給有頭腦,有責任心的人放牧,年底按比例收取提成,集體和個人都得到了實惠。同時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養殖大戶。制定了種養結合,發展農區畜牧業的三年經濟發展規劃。到了1999年*村牧民定居率達到了100%。隨著牧民定居,*村再次提出利用牧業村的優勢,不僅要養,而且要在育肥上下功夫,要在短時間內見效益的思路。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建起了暖圈、暖棚,并縮小玉米、棉花和小麥的種植面積,增加優質苜蓿的種植面積加。現在*村幾乎家家都有暖棚、暖圈。
畜牧業是村里的支柱產業,如何讓這個支柱產業突出一個“特”字,從而進一步的帶動和壯大集體經濟。*村看到絨山羊改良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于是,面向社會多次考察、洽談,招商引資。通過調查,新疆天毛股份有限公司看準了*村牧業發展前景。*年6月新疆天毛股份有限公司和自治區農科院聯手與*村簽定了*只絨山羊改良建設基地的協議。由農科院提供改良技術,天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服務費用和種山羊,村里承擔技術員的生活費用,牧民只承擔配種費,羊絨由新疆天毛股份公司負責統一收購。通過改良,三年內絨山羊的產絨量將由原來的250克增加到450克,僅此一項一年將會給*村的牧民增收12萬元。通過協議的簽定,公司+農戶+科技+基地的生產模式在*村已初具規模。
(二)軍民共建成果顯著
“哪里有困難,那里就有解放軍,哪里就有共建單位的戰士。”回顧*村的發展歷史,無時無刻不與一個部隊聯系著,那就是駐軍某團。
1984年,*村和這個團正式結成軍民共建單位。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該部隊出動人力、物力給*村規劃建設居民點、修路、架線,為*村帶來了光明。*村的畜牧業之所以有了今天這樣的發展,與部隊的大力協助是分不開的。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該部隊經常出車給牧區送糧、送草,冬季給貧困牧民送去棉衣、棉被,保證人畜安全過冬。
常言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裕了的*村各族人民群眾沒有忘記部隊廣大官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人民子弟兵的情意。每逢重大節日尤其是“八一”建軍節,*村各族人民都會自發組成慰問團,帶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和本地土特產前去慰問部隊官兵,送去瓜果、蔬菜、牛羊肉、雞蛋等慰問品,與廣大官兵載歌載舞進行聯歡,姑娘們在歌聲中用蒙古族的銀杯盛滿自制的奶酒敬給親人解放軍,這杯中盛滿的不僅僅是酒,更飽含著*村各族人民對親人解放軍的無限敬意和愛戴。
*村軍民共建取得巨大成果,于1997年8月被國家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年10月被州委命名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
(三)精神文明碩果累累
*村富了,農牧民的口袋里鼓了,但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1998年以來,該村陸續投資近12萬元對村委會辦公場所進行了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年,投入9萬元資金,對村委會辦公場所又進行了維修,四周種植了風景樹。*年,投入8萬元專門新建了一座占地250余平方的文化活動室,并征訂了黨報黨刊和其它各種雜志。
*村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組隊參加縣、鄉大型文體活動。*年,在自治區、自治州駱駝大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至*年連續三年,在*鄉農牧民運動會中,在男子籃球、女子拔河賽及文藝類節目都獲得了較好的名次。特別是在*年自治區民運會上,*村又嶄露頭腳獲得了賽駱駝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績。*年參加*鄉“慶祝建黨90周年紅歌大賽”以及“愛我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年*鄉第*屆農牧民運動會上,*村又在女子拔河項目中拔得頭籌,籃球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并榮獲“精神風貌獎”。此外,*村為了豐富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還自主舉辦了“慶三八文藝匯演”、“軍民共建文藝匯演”、“學雷鋒”等各種文化活動,農牧民文化體育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村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19*,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榮譽稱號;1996年6月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1997年8月被國家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1998年7月被評為“自治州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9年被自治區評為“先進村委會”;*年10月榮獲“全國先進調委會”榮譽稱號;*年7月被評為“自治州先進基層黨組織”。*年6月被評為“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年10月被州委命名為“軍民共建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