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語文優秀科組自薦材料

小學語文優秀科組自薦材料

2024-08-02 閱讀 7627

*語文科是一支年輕有活力、熱情高漲的優秀團隊,教師隊伍如一泓清泉活水歡騰地奔向課改的前方,在學校教育教學的花園里,它宛如一朵嬌艷的奇葩,散發出陣陣清香。

我校語文科組現有教師22人,其中高級教師1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三名,研究生學歷一名。現有天河區小學語文學科中心組成員2名。一直以來學校高度重視語文科組的建設,積極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不斷完善制度建設,狠抓常規教研和教師培養。幾年來我校語文科組涌現了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富有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的骨干教師。同時我校語文科組積極創設多姿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也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年來,在廣州市六年級語文能力知識競賽中,我校學生佳績頻傳,連續兩年獲得廣州市一等獎,實屬難能可貴。此外,還有2名學生獲得廣州市三等獎,4名學生獲得區一等獎,5名學生獲得區二等獎,7名學生獲得區三等獎的好成績。*年代表我校語文科組的課本劇《木偶奇遇記》獲廣州市第五屆學校藝術節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在天河區美文演讀比賽中,我校語文科組參賽的《狐假虎威》榮獲區二等獎,片組一等獎;*年在區誦讀中華經典美文表演選拔賽中,代表我校語文科組的《鄉愁,一條走不完的路》在全區45間學校參賽隊伍中,我校獲得前8名的好成績。

近年來,我們語文科組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全組老師在克服各種困難的基礎上,科組建設不斷得以發展和提高,并形成了工作扎實,教風嚴謹,團結協作,敢于爭先,具有凝聚力、戰斗力的集體。科組逐漸形成了自身特色,走出了一條符合校情的語文教研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下從三個方面加以總結匯報。

一、隊伍建設謀發展

1、制定三年規劃,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學習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保障。我們一直以來致力于營造“人人終身學習,時時處處學習”的書香校園氛圍,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的有關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課程的學習。為了教師的發展,我們科組提出了培養老師總的目標和要求是:"一年適應,三年成熟,五年挑大梁"。一年內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做好角色轉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三年后積累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能勝任學校布置的教育教學任務;五年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挑大梁,把自己培養成為稱職的人民教師,爭取成為教壇新秀、骨干教師,成為扎根教壇,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因此,根據學校的教師培養目標,我們要求科組的每個老師都要制定好自己的三年發展規劃,青年教師在三年培養期間,每人都要確立自身發展的計劃和目標,每學年由學校行政和科組長根據個人發展計劃中的目標來評價教師的目標達成度并提出下一學年的改進措施。通過教師的職業規劃,科組的老師們有了自己的目標定位,有效提高了我們科組教師們的專業發展能力。同時學校還倡導教師“以書為師”,并為老師購買教育方面的書籍、教學刊物,很多老師自己上網購買教學用書,利用網絡跟名師溝通,請教專家,討論教育教學理論。

2、專家引領、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為了有效促進我校語文科組教師們的專業化成長,我們每學期采用多種方式為教師們創造各種的學習機會,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幾年來,我們緊緊依托區教研室的蔡小白、周衛華兩位教研員,每學期定期邀請她們到校指導和開展教學教研工作,在兩位教研員的引領下,我校青年教師們迅速成長,整個科組建設呈現出喜人的局面;同時我們還先后聘請了華師大梁永豐教授、張俊洪教授、市教研室教研員魏春峰老師、小學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省教科所梅馨老師、小學德育雜志社的徐德卿主編、謝光靈社長、美國內華達大學王箭教授等到校進行專題講座和教學沙龍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學習,既讓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發生悄然地改變,又不斷提升了教師的文化底蘊,獲取了大量有效信息。

我校語文科組還經常組織了全體語文教師參加名師課堂觀摩活動和全國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獲獎教師的教學觀摩活動,觀摩竇桂梅、王菘舟、薛法根等名師的課堂,爭取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分期分批地派教師外出到上海、杭州、重慶、深圳等地學習,每次學習歸來,教師們都要寫一篇心得體會,作一次匯報,上好一節移植課。通過走出去的辦法,既擴大了教師們的教學視野又提升了我校教師們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3、抓好青藍工程,激勵新老教師教學相長

“青藍結對工程”是我校最為突出的一道亮點。我們科組對剛參加工作教齡在三年以內的青年教師,采取“以老帶新”的方法,由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作帶領,與青年教師結成對子,從備課、上課、說課、批改作業、輔導、論文等方面耐心指導,進行傳、幫、帶。師傅誠心實意地教,徒弟謙虛誠懇地學,達到師徒共同進步。根據師徒結隊的工作目標要求,每一對師徒每周都要上交記錄師徒結對的工作記事表,每學期我們都要組織徒弟的教學匯報課,在師傅的精心指導下,年青教師們的教學能力及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現在我校參加工作時間不到2年的郭雅琴、邱平、侯月明三位新教師,均已經承擔了區的研討課,得到了老師們的高度好評。因此,通過青藍工程和同伴互助,不但實現了骨干教師、老教師自身的不斷提高,而且為我們語文科組打造出一支結構層次化,實踐專業化,發展可持續化的教師隊伍。

二、常規教研求實效

1、抓常規,夯基礎,出實效。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校行政人員和科組長深入課堂第一線,有效地把握好學校的教學方向。我們具體做法是:科組教研、集備、作業檢查、批改、計劃制定、上課、備課、中下生輔導、學生的各項比賽活動、總結反思等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常規工作,嚴格落實學校計劃中安排:單周進行科組綜合教研,雙周進行年級集體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的教研活動制度。在單周集體備課中,在集體備課組長的組織下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好中心發言,落實好課前進行集體備課,課中人人參與聽課,課后大家共同評課的教研機制,真正使教研落到實處。全體語文老師以“天河部落”為學習、教研平臺,定期瀏覽相關帖子及教研員的網頁,關注全區的教學動態,了解最新信息,及時學習教研員推薦的相關理論文章。這樣老師們在集備*構教案,在授課*同探討教學過程,在評課*同反思教學行為,在學習研討中做到同伴互助成長。

2、搭平臺,展風采,促成長。

我校是校本培訓示范基地,加強教師理論修養、陶煉師德,不斷提高實踐新課程的能力,同時鼓勵教師爭上市、區公開課,努力給老師們創設一個發展自我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實現階梯式的成長。十分可喜的是,我校語文科組的每個老師都非常積極,對市區公開課顯出極大的熱情。在兩位教研員的厚愛和支持下,近三年來我校語文科組每學期都承擔了區級研討課例,充分展現了我校語文科組的精神風貌,也極大地調動起了老師們投身教學實踐的熱情。“外推輔助”與“內需驅動”的結合,有效地促進了我們科組教師們專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近三年來我校語文科組教師參加區研討課初步統計如下:

同時,為打造一支高素質、基本功扎實、符合現代化教育的教師隊伍,我校語文科組老師們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捷報頻傳。陳璧君、郭雅琴、闕梅、黃靖怡等老師參加校、區的青年基本功大賽,郭老師和王春華老師參加區的課內美文誦讀故事組和散文組的比賽,闕梅老師參加區的閱讀課展示比賽,她們出色的表現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張智坤、竇彩麗老師獲得了市論文比賽的二等獎;竇彩麗老師參加區維權小品比賽獲得了銅獎、參加廣州市語文教師基本功比賽和廣東省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分別獲得了三等獎和二等獎。在各項比賽中,有效地促進了新課改及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提升青年教師專業化水平。

三、語文實踐創特色

1、童心沐書香,閱讀齊分享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科組建設學習型校園的一個抓手,我們科組每一學年都要舉辦大型的讀書節,每一屆讀書節的有序開展,校園和家庭都洋溢著濃厚的讀書氛圍。例如我們開展“獻一本看百本”獻書建圖書角活動;開展“小手拉大手,同讀一本書”親子共讀活動,將家庭引入到熱愛圖書、享受閱讀、熱愛母語、享受經典的行動中來;語文科組還分年段來舉辦了學生讀書作品成果展,開展學生朗誦會、故事會、讀后感集冊、優秀日記集、書簽設計等形式活潑的讀書成果匯報會;有“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讀書小博士”、“讀書小碩士”“閱讀之星”等的評選。在校園內營造了一種“書聲朗朗,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同學們親近書本,喜愛讀書,學會讀書,逐漸養成熱愛書籍,博覽群書的好習慣,教室里翰墨飄香,書卷味濃厚。

2、誦讀美文經典,凈化心靈

人的生命有限,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地啟迪自己的理性。我校各班堅持誦讀不同的經典,低年段《三字經》《弟子規》《中華經典詩文》,中年段有《增廣賢文》、《千古名句》、《80首唐詩宋詞》,高年段《詩經》、《論語》、以及一些古文等。誦讀經典使學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禮”。學生最喜歡欣賞古今中外的名人詩歌,如泰戈爾《飛鳥集》、冰心《繁星》,艾青《春姑娘》等等……利用廣播站、興趣班、晨會、午讀等時間來評價孩子的誦讀情況,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和現代詩的意境之美、情韻之美、哲思之美,吸引了許多孩子的閱讀目光。在廣州市萬人讀書比賽中,張校長指導五(2)班的林思穎獲廣州市二等獎,邱平老師指導五(1)班的羅依函《誠信為人之本》獲廣州市一等獎。有4人的新聞稿發表在*年11月26日第2635期《中國少年報》等等。

3、創詩歌特色,打造詩香校園

一直以來打造詩歌特色學校,營造書香校園,是我校語文科組努力追求的目標。科組以詩歌特色為突破口,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互融合,通過背、吟、唱、演、寫等形式,引領學生積淀豐厚的人文素養,感悟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文學修養及理論水平,學校給每位語文老師贈送一本《美學散步》,并定期舉行教師文學沙龍――美文朗誦會。現在“冰心班”“詩苗班”“淡月留香”“向日葵”詩社、文學社團如雨后春筍般在校園中冒出。這些詩社的產生活躍了我校校園文學創作,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這些社團大部分由學生擔任社長、總編,社員也獨立承擔了撰稿、收稿、選稿、評稿到改稿、編輯、校對、排版的全程工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對文學的興趣。我們語文科組的各類社團還定期出版社報和班刊,如《詩芽》、《開啟心窗》、《詩海》、《向日葵》等等。學校的詩歌特色活動,吸引了《現代小學生報》、《南方小記者》到校采訪、報道。

現在我們科組一大批“文人墨客”,詩社、文學社的成立,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成為我校一面鮮艷的旗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見附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廣州市天河區*小學語文科組的全體老師,將銳意進取,描繪出教育藍天上最美的圖畫,讓我們在語文教學這一塊園地里辛勤耕耘,幸福收獲,22位語文教師將攜起手來,并肩作戰,爭取再創佳績。

*、5、6

*小學語文科組創詩歌特色榮譽表

篇2:小學語文科組教研記錄5月份

時間

**.5.22

地點

科學室

參加人員

一、二、三年級語文老師

請假

缺席

主講人

白楊

記錄

張雪

主要內容:白楊老師《語文園地七》(第一課時)課后評議

一.《語文園地七》課后評議

(一)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

(二)一年級組點評

白老師是研究型的老師,同學學得扎實,基礎知識打得牢。

1.同學的課外知識拓展得好,四字詞語掌握得好。

2.時間掌握得恰當,能靈活處置。

3、環節緊湊,內容空虛,語文味很濃。

4、態度嚴謹,認真。

建議:1、小組活動的要求應事先明確。

2、小組匯報的常規平時可多做指導。

(三)凌老師點評

1.情景創設有效,激發同學興趣、

2、課堂競爭激勵有效

3、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同學,朗讀充沛

4、獎勵老照片方法新穎。

5、ppt非常精美,有聲有色,非常吸引人,同學興趣高漲。

6、發現環節中能體現同學自主發現的規律。

7、非常注重同學做題方法的指導,非常有實效。

8、教師評價語言豐富,生生評價也很客觀。

9、在觀察生字結構的時候充沛運用手勢來指導同學。

建議:

1、同學在修改寫字的時候時間應多給同學沉下心去改。

2、利用課本的時機會否遲了一些?可在第一關稍微點撥。

3、第三關可出示對應的反義詞給同學做示范。

篇3:小學語文科組會議記錄

時間

**.3.20

地點

會議室

參加人員

全體語文老師

請假

缺席

主講人

成燕

記錄

白楊

主要內容:

一.教學反思(主講成老師)

完成了教學目標--文章的讀與理解。

改進:課時最好還是分兩課時完成。將課程內容調整為第一課時,重點放在朗讀和斷句上。

二.眾家點評

精彩之處:1朗讀的形式多樣,老師領讀、同桌讀、點名讀、齊讀、配樂讀等。

2.老師協助同學總結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3.四人小組分工很明確,同學討論很有效。

4.教學層次明朗,循序漸進。(吳老師)

5.語態親切、情景自然。

有待改進之處:1.小組匯報,同學展示。

2.用羅斯福的故事點到語言藝術。文章的解讀最好圍繞“語言藝術”的妙處。(謝汝安老師)

3.四人小組中主持人的任務不夠明朗,不如將其任務調整為“說出文言文的妙處。

4.“為”字音的讀音和通假字需強調。(區老師)

5.教學的局部環節可以放手讓小朋友去感悟、總結。如:文言文學習方法、文言文的妙處。(王老師)

6.同學小組討論后,要以組為單位來展示,在展示的過程,讓同學來總結學習的方法。

7.該篇文言文的出處應給予介紹,投影的內容有些單一,重點要突出。(呂老師)

8.強調難點。斷句的不同,解讀就不同。(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