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水電廠實習報告
20*年柘林水電廠實習報告
實習時間:20*-4-2~~~20*-4-9
實習地點:柘林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實習人:05g05班張艷
目錄
一:實習目的和要求
二:安規的學習
三:柘林電廠介紹
四:實習感想
實習內容
一:實習目的和要求
了解電能生產的全過程及主要電氣設備的構成、型號、參數、結構、布置方式,對電廠生產過程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熟悉該電廠主接線連接方式、運行特點;初步了解電氣二次接線、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鞏固和加強所學理論知識,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二:安規的學習
1.一般安全措施
a.任何人進入生產現場都應該戴安全帽,穿工作服.在生產廠區不要靠近轉動的機器.
b.變配電站及發電廠遇有電氣設備著火時,應立即將有關設備的電源切斷,然后進行救火,消防器材的配備,使用,維護,消防通道的配置等應遵守dl5027-1993電氣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的規定.
c.所謂運行中的電氣設備是指全部帶有電壓,一部分帶由于電壓或一經操作即帶電的電氣設備.
d.電氣設備分為高壓電氣設備和低壓電氣設備,高壓電氣設備為電壓等級在1000v以上的,低壓電氣設備為電壓等級在1000v以下的
2:高壓設備工作的基本要求
a無論高壓設備是否帶電,工作人員不得單獨移開或越過遮攔進行工作,若有必要移開遮攔時,應該有監護人在場,并且要符合安全距離;10kv的安全距離為0.7m35kv的安全距離為1.0m,110kv的安全距離為1.5m,220kv的安全距離為3.0m
b高壓電氣設備的絕緣部分禁止用手觸摸.
c高壓設備發生接地時,室內不得接近故障點4m以內,室外不得接近故障點8m以內,進入上述范圍人員應穿絕緣靴接觸設備的外殼和構架時,應戴絕緣手套.
3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
a檢修設備停電時應該把各方面的電源完全斷開(任何運用中的星型接線設備的中性點,應視為帶電設備).禁止在只經斷路器斷開電源的設備上工作.應拉開隔離開關,手車開關應拉至實驗或檢修位置,應使各方面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與停電設備有關的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應將設備各側斷開,防止向停電檢修設備反送電.
b檢修設備和可能來電側的斷路器,隔離開關應斷開控制電源和合閘電源,隔離開關操作把手應鎖住確保不會誤送電.
c當驗明設備確已無電壓后,應立即將檢修設備接地并三相短路,電纜及電容器接地前應逐相充分放電,星形接線電容器的中性點接地串聯電容器及與整組電容器脫離的電容器應逐個放電,裝在絕緣支架上的電容器外殼也應放電.
4帶電作業
a在帶電作業過程中如設備突然停電,作業人員應視設備仍然帶電,工作人員應盡快與調度聯系,值班調度員未與工作負責人取得聯系前不得強送電.
b帶電斷.接耦合電容器時,應將其信號接地刀閘合上并應停用高頻保護,被斷開的電容器應立即對地放電.
5事故的緊急急救
a當有人觸電時應立即要讓觸電者脫離電源,進行急救
b如果觸電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餓衣服拉離電源.因觸電者的身體是帶電的,所以救護人不得接觸觸電者的皮膚,也不能抓他的餓鞋.
c如果發生高壓觸電時,拋擲裸金屬線使線路短路接地,迫使保護裝置動作,斷開電源.注意拋擲金屬線之前,應將金屬線的一端固定可靠接地,然后另一端系上重物拋擲,注意拋擲的餓一端不要接觸到觸電者的身體和其他人.另外,拋擲者拋出線后,要迅速的離開接地的金屬線8米以外或雙腿并攏站立,防止跨步電壓傷人.在拋擲短路線時,要注意防止電弧傷人或斷線危及人員的安全.
三:柘林電廠介紹
1.柘林水電站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陽湖以西的柘林鎮,地處修河中游末端,柘林水電站分a,b兩個廠區,a廠于1958年破土動工,1972-1975年逐漸開始發電,裝機容量為4×4.5萬kw/臺,常年發電量為6.3億kwh.b廠于1992年建成開始發電裝機容量為2×12萬kw/臺,柘林水電站水庫總庫容79.2億m3,是我國最長的粘土心墻壩(總長590.75m)。
柘林水電站在江西省電力系統中起調頻調峰及事故備用的作用.
其電氣主接線為單母分段帶旁路
2.水電廠的生產過程(五個階段)
a.匯集水,集中水頭
b.水能的貯藏與調節
c.把水能引進電站長廠房
d.水能→機械能
e.機械能→電能
3柘林水電廠的監控系統
2臺計算機(互為備用)2臺操作員工作站1臺工程師站2臺通信機及外圍設備.
4.發電機結構:立軸半傘式密閉自循環空氣冷卻三相凸極同步發電機.
組成:定子,轉子,上導軸承,上機架,推動軸承,下機架,空氣冷卻器,制動系統,埋入部分管道,電纜及其他設備.
5發電機狀態
停機(備用)→綠燈
空轉→淡黃色燈(沒有加勵磁,沒有電壓)
空載→黃色燈(有電壓)
發電→紅色燈(達到額定轉速)
調相→粉色燈
不定態→淡黃色燈
6.設備的組成
a生產和變換電能的設備
b接同或斷開電路的設備
篇2:水電站實習報告
認識實習實習報告
姓名:
班級:
學號:
實習時間:20**年4月25日至4月27日
實習地點:
新安江水電站
富春江水電站
目錄
一.前言………………………………………………………………3
1.實習目的
2.實習計劃
二.實習進行情況…………………………………………………3~4
三.各水利樞紐情況………………………………………………5~
1、新安江水利樞紐
2、富春江水利樞紐
四.實習后的體會及意見…………………………………………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認識實習,增強對水利工程的感性認識,豐富對水利工程的結構及功能的了解,為今后的專業知識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培養我們對專業的認同感和熱愛,增強為水利事業獻身的精神。
2.實習計劃
實習地點:
浙江省新安江水電站、富春江水電站
進行方式:聽技術報告、現場參觀、閱讀資料、討論答疑、編寫實習報告及考察。
日程安排:4月22日動員大會,4月25日啟程。
二、實習進行情況
行程安排
日期
星期
上午
下午
4月25日
四出發
參觀新安江水電站
4月26日
五聽報告
參觀千島湖
4月27日
六參觀富春江水電站
返回南京
參觀過程
在實習的第一天下午,我們參觀了新安江電站。我們跟隨工程師進入大壩內部,參觀了廠房,控制室、發電渦輪、大壩寬縫,看到了發電時渦輪的轉動狀態。還登上壩頂,一覽新安江的怡人風景。
通過工程師的講解,我們了解到新安江電站坐落于銅關峽谷上段,是混凝土寬縫重力壩,采用壩后式廠房,共有9臺機組,總裝機達85.5萬kw。新安江電站建于1957年,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
讓我感觸良多的是我國第一座三自大壩建成的不易和水利先賢們的才智。1957年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家還處于起步階段,而大壩的所在地――浙江當時只有輕工業,所以建壩所用的鋼材全部都是從黑龍江用火車直接運來的,在大壩的兩岸至今仍留有當年運鋼鋪設的鐵軌。而在兩側的山坡上,也留有當年施工開辟的極其陡峭的石階。但正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建造出的大壩卻經久耐用,經過半個世紀,大壩仍安全穩定運轉,鮮有壩面滲水等問題,很讓人敬佩。
大壩的寬縫構造很精妙,體現了水利先賢們的智慧。工程師告訴我們,寬縫的存在可以抵御大壩因熱脹冷縮造成的形變,同時也節省了大量在當時緊缺的水泥,可謂一舉兩得。
一個大型工程的建設在當時可謂凝聚了上至中央領導下至普通百姓的千萬人心。我們了解到,新安江電站建造時可以說集中來自全國的人才和物力,周恩來、朱德、郭沫若等國家領導人都曾來視察。它的建成不僅造福百姓,也為國家建設大型水電站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國內多座大中型水電站輸入了大量人才。這些認識都增加了我們對水利事業的崇敬和熱愛。
第二天上午,我們聽取了來自新安江電站的工程師做的報告。工程師向我們介紹了大壩歷史和組成結構、發電原理、新安江的水文特性以及輸電電網。這些加深了我們對新安江電站的認識,同時也普及了我們的電學知識。
下午,我們乘車前往慕名已久的千島湖,一路上我們的車行駛在崇山峻嶺之間,時不時地還會鉆入隧道,兩側的山峰陡峭而高峻,讓我想起去年去三峽大壩參觀時沿途也是這樣的情形,水利樞紐往往建在偏遠,險峻的地方。經過1小時的舟車勞頓,我們來到了千島湖畔,坐上游輪開始觀光。以前一直只是顧名思義,認為千島湖就是有很多島的湖,現在才知道原來千島湖是新安江電站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它原來也是一片連綿的山嶺,水淹山嶺,露出高高低低的山頭,這才有了今天的千島湖。平日一直在南京這個平原城市的我們難得見到這樣美麗的山水,有的同學在興奮地拍照留念,而我則坐在船頭,曬著太陽,吹著湖風,看著風景。周圍是交錯而過的小島,有的小島上還有白色的燈塔,湖光山色都有一種詩意。在太陽還未完全升起的時候,薄霧浮在湖面上,小島猶如漂浮在云霧中,那樣的美景恍若仙境。
中途我們還登上一座小島參觀,不過島上只有一座南浦大橋,也無人帶我們游覽,有些遺憾。我們拍拍照就坐船返回了。
第三天我們參觀了富春江電站,我們先是在干練的女工程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電站的控制室,工程師告訴我們在電站工作的有不少河海人,說罷就叫來一個08年畢業的河海學長為我們介紹監控室。監控室羅列著多臺電腦,每臺電腦顯示不同的內容。通過介紹我們了解到,現在的數字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控制電站運行只需很少的人手,其他都可由電腦代為完成。而大壩從休眠到運轉發電,只需短短幾分鐘,在電網出現故障或需要檢修時,可以隨時及時地進行輸電,起到事故預備的作用。不同于火電廠需要燃料維持,水電廠賴以發電的水,濤濤不息,且是清潔能源,這是水力發電的一大優勢。隨后我們又進入大壩內部進行參觀,同樣參觀了廠房、正在運作的渦輪轉子,還登上壩頂參觀。富春江位于新安江的下游,相比起新安江,富春江江面更加開闊,但水位落差也小。不同于新安江電站的壩后式廠房,發春江電站為河床式電站,廠房兼有擋水作用,廠房內有5臺機組,總功率為29.72萬kw。
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和工程師交流,了解了在這里工作的工作時制――上一天班,休息三天。不光是晝夜顛倒的時制,在這里工作還要承受電子設備的輻射,這些了解讓我們體會到了水利工作者的辛苦。
三、各水利樞紐情況
新安江水利樞紐
(1)樞紐概況
新安江電站坐落在建德縣境內銅官峽谷中,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10480平方公里,占新安江流域總面積的88.5%。
新安江電站于1957年4月開工,1959年大壩合攏蓄水,1960年4月,第一臺機組試運轉,前后歷時3年。電站建成后參加江南電力系統,主要為上海供電,起到調頻、調峰和事故備用的作用。它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同時它也是一座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廠房頂溢流式大型水利樞紐。
新安江電站是一座集發電、防洪、航運、漁業、頂潮抗咸、林果業、旅游業和飲用水業等多種效益為一體的大型水電站,它隸屬于華東電網公司,是華東電網的第一調頻廠,經過多次增容改造之后總裝機達到了85.5萬kw,所發電能主要通過杭變輸送到華東電網。屬于千年設計萬年校核的大壩,能夠經行多年調節,具有較強的抗洪能力,為當地減少了大量的經濟損失。
新安江水電站攔壩蓄水形成了新安江水庫即千島湖。千島湖是國家一級水體,景區總面積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區面積580平方公里,因湖內擁有星羅棋布的1078個島嶼而得名。
(2)主要建筑物的功用、形式、控制尺寸、特點以及附屬設備
主要建筑物包括擋水建筑物――攔河壩;泄水建筑物――泄洪道;水電站――引水建筑物、廠房、變電站及開關站;過壩建筑物等。新安江水利樞紐電站容量超過10萬千瓦,屬于一等工程,它的主要建筑物按一級水工建筑物設計。
一、擋水建筑物
攔河壩橫跨銅官峽谷上段,是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壩頂全長466.5米,分為25個壩段,溢流段為7#~16#,總長293.5米,其他為擋水段,設在兩岸。壩頂高程115米,比校核洪水位114米高1米,壩頂寬8.5米,有交通公路與兩岸上壩公路銜接。壩體內部設有多種廊道。
攔河壩采用混凝土寬縫重力壩,該壩型能夠減少揚壓力,既可以減少壩底承受揚壓力的面積,又能夠減少壩底壩底承受揚壓力面積上的滲透壓力值。在壩體斷面形狀上采用較平緩的上游坡,以便利用上游水量代替混凝土重維持穩定。寬縫的最大寬度為8米,占整個壩段長度的40%。
二、泄水建筑物
溢流道布置在7~16號壩段,設有9個溢流孔,每孔凈寬13m,總凈寬117m,溢流堰頂高程99m,在堰頂上安裝平板鋼閘門,閘門重76t,門頂高程109.5m。溢洪壩壩頂曲線采用銳緣堰頂水舌底面曲線,水流消能采用挑流式消能,所以在廠房頂蓋設有差流式挑流鼻坎。
電站最大泄洪能力約14000m3/s,(其中機組發電流量按800m3/s計)。設計洪水時下泄洪能力9500m3/s,在正常高水位108m時,9孔閘門泄洪能力為6060m3/s。按萬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13200立方米每秒校核。
三、水電站
引水建筑物主要是指每臺機組的單獨的進水口和輸水管道,進水口設在8#~16#壩段閘敦下方,引水系統包括攔污柵、進口段、漸變段及輸水鋼管。
廠房與引水建筑物相對應建于8#~16#壩段的下游,有9臺機組段和1個裝配場,其中1、2、7、8號機容量為7.5萬kW,3、4、5、6、9號機容量為7.25萬kW。副廠房在主廠房和壩體之間,有中控室及發電機等裝置。主廠房采用框架結構,不參與水庫的承壓,廠房與壩用鉸鏈接拉板連接。水輪機為混流式。
高壓開關站建在攔河壩下游右岸,以預制鋼筋混凝土裝配式結構建造,設有220kv和110kv兩種高壓開關。
富春江水利樞紐
(1)樞紐概況
富春江水電站位于浙江省桐廬縣錢塘江富春江上,壩址在七里垅峽口故又稱七里垅水電站。上游距新安江水電站約80公里,下距杭州市110余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并有新安江大型水庫進行調節。新安江、富春江兩電站聯合運行,為華東電網提供了大量的電力。
新安江水利樞紐主要任務為發電,同時兼有航運、灌溉、漁業等綜合利用任務。樞紐控制流域面積為31300平方公里。
樞紐正常擋水位為23.0米,形成面積56平方公里,庫容4.4億立方米的日調節水庫。電站裝機5臺,總裝機容量29.。72萬kw。船閘可通300噸級船只,建成后可增加下游灌溉面積約6萬畝。
(2)主要建筑物的功用、形式、控制尺寸、特點以及附屬設備
富春江水利樞紐主要建筑物有溢流壩、廠房、魚道、船閘、灌溉渠道、變電站、開關站等組成。
大壩、廠房、船閘、魚道是按Ⅱ級建筑物標準設計,即百年設計,千年校核。
溢流壩為實體重力壩,總長287.3米,共分為16壩段,布置在河床中間偏右位置,壩頂橋面高程32.2米。壩頂上游側設公路橋,下游側設弧形門啟閉機,溢流壩下游采用連續鼻坎挑流消能方式,挑角0°,以使泄流產生面流和淹沒面流消能。
電站為河床式電站。廠房兼有擋水作用,長189.15米,主廠房凈寬19.2米,五臺機組,功率為29.72萬kw。
船閘為避免與廠房樞紐的干擾,因此被設在右岸,閘室是采用寬為14.4米的不對稱廣腹式,輸水方式采用廊道,充水一次時間為12分鐘,泄水一次為7分鐘。單向運行過閘一次時間為38分鐘,雙向運行過閘時間為55分鐘,最大年運貨能力為80萬噸。
在左右兩岸均設有一個渠道,右岸設計流量為5.0立方米/秒,左岸為1.5立方米/秒,由涵管道通向下游。
考慮到魚的習性和河道的主流,把魚道建在廠房及溢流壩之間。這樣可以利用導流墻,且符合節約投資的原則。魚道設于70米長四米寬的下游導墻中,全長445米,為縮短長度,采用Z字型盤旋上升的梯級布置,形成三層盤梯。但是據說魚道仍無法讓魚通過,現已經關閉。
四、實習后的體會及意見
通過為期3天的實習,學校安排我們先后參觀了新安江水電站、富春江水電站,同時也聽了工程師給我們進行的報告。我們不光增長了知識,對水利工程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還有收獲很多感悟。
1從事水電事業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經歷了為期3天的實習,我們參觀了新安江電站,了解了我國第一座三自大壩建成的過程,受到的國家和領導人的重視,以及建成后產生的巨大效益。我們感受到水利事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業,加深了身為水利人的自豪感。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水利樞紐往往建在崇山峻嶺、水利湍急的地方,雖然現在的條件比以前好了,但工作在樞紐的水利工作者們仍是很辛苦的,要克服交通、工作時制等多方面的不便。我們雖然以后不一定會在樞紐工作,但仍要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另外從事水利事業也需要有嚴謹的態度,水利工程的設計和建設,每一步都要按各種規范進行。比如說圍堰的布置,混凝土的級配,土石壩心墻的含水率。這些因素都需要根據嚴格的規范以及計算數據來進行施工。水電站事關民生,所以在實際設計和生產中千萬不能有一點疏忽。
2理論知識需要與實踐相結合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學的書本知識,鮮有機會進行實踐,這次實習是一次很好的理論結合實際的機會。我們在參觀時,通過和電站工作人員的交流了解到,真正到了工作的時候,很多學校學的知識過于理論,是不會直接用到的,在工作中要學習很多與實際緊密結合的新知識、新技術。當然這并不以為著理論知識就不重要。這意味著我們不能死學知識,而要活學活用,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嚴謹的態度、自學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意見和建議
我們這次聽的報告,有些內容偏重于電學方面,對大壩的結構介紹相對而言介紹的少一些,希望以后的報告可以更側重于我們學的專業。
最后感謝各位帶隊老師克服各種困難帶領我們成功地完成了這次實習。沒有各位老師就沒有這次美好的實習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