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紀律講規矩講話稿
演講稿懂規矩守紀律
“懂規矩守紀律、盡職責、創卓越”演講稿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更是如此。學生要懂規矩,教師要守規矩,校長不僅要懂規矩、守規矩、還要要會用規矩!。
懂規矩,就是讓制度入腦入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校長來講,規矩既包括規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規范、標準禮儀。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整個師生乃至于社會的表率。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工作上盡職盡責,到位而不越位、錯位。特別是在紀律上,對自己的要求必須更嚴一些,標準必須更高一些,真正把講規矩當作一種責任,決不能逾越章法,蔑視制度。要不斷加強學習,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讓規矩和制度入腦入心,把握好“度”,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該大力提倡,哪些該堅決反對。
再是守紀律。守規紀律貴在在自覺,難在自律,必須不斷加強鍛煉和道德修養,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切實增強守紀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靠紀律來規范和約束言行。二是紀律。自由離不開紀律,遵守紀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財經紀律、組織紀律以及廉潔從教紀律,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三是德律。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范,違反它就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敬畏它就能得到人們的敬重。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做到上班下班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經常用“三律”照鏡子,做到警鐘長鳴、警示高懸,確保自己所作所為永在規矩之中。
最后用規矩,以制度管校干事。在工作中,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各項工作分清輕重緩急,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堅決用規矩、按制度干事,體現出地稅干部一種品德和修養,更表現一種政治上的清醒與成熟。用制度管稅辦稅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自覺置身于規矩之下,嚴格按政策法規辦事,按制度程序辦事,以法律制度管稅管稅率。在工作中,要時刻保持小心謹慎,按制度、按文件不折不扣。
強調懂規矩、守規矩、用規矩,絕不是固步自封、抑制活力,也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要用規矩為我們的創新校正方向,為我們活力加以引領。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把懂規矩、守規矩、用規矩同解放思想、工作創新等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溝劉小學李克爭
20**年11月28
“守紀律、講規矩”從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更是如此。學生要懂規矩,教師要守規矩。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公職人員,章程、黨規就是最大的紀律和規矩,“八項規定”以及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都是具體的紀律和規矩,都必須嚴格遵守。
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黨員、一個干部,有沒有紀律和規矩意識,有沒有守紀律和講規矩的自覺性,不僅決定你能否做好工作,而且決定了你會有什么樣的道德形象和人生價值。懂規矩,就是讓制度入腦入心。對一名老師來講,規矩既包括規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規范、標準禮儀。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整個師生乃至于社會的表率。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工作上盡職盡責。特別是在紀律上,對自己的要求必須嚴一些,標準必須更高一些,真正把講規矩當作一種責任,決不能逾越章法,蔑視制度。要不斷加強學習,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把握好“度”,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該大力提倡,哪些該堅決反對。
守紀律,講規矩貴在自覺,難在自律,必須不斷加強鍛煉和道德修養,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切實增強守紀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靠紀律來規范和約束言行。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財經紀律、組織紀律以及廉潔從教紀律,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范,違反它就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敬畏它就能得到人們的敬重。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管得住小節,做到上班下班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經常用“三律”照鏡子,做到警鐘長鳴、警示高懸,確保自己所作所為永在規矩之中。
在工作中,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各項工作分清輕重緩急,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堅持按規矩、按制度辦事,表現一種政治上的清醒與成熟。必須時刻把“守紀律、講規矩”放在重要位置,嚴格遵守、時刻警惕,做到警鐘長鳴。
“守紀律、講規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謝謝大家!
20**年4月23日
“講規矩守紀律、促發展”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們:
大家下午好!我叫李寧,是職業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很榮幸能有機會上臺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守紀律、講規矩、促成長”》。
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更是如此。學生要懂規矩,教師要守規矩,。
懂規矩,就是讓制度入腦入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名普通的教師來講,規矩既包括各項規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規范、標準禮儀。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整個社會的表率。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工作上盡職盡責。特別是在紀律上,對自己的要求必須更嚴一些,標準必須更高一些,真正把講規矩當作一種責任,決不能逾越章法,蔑視制度。要不斷加強學習,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讓規矩和制度入腦入心,把握好“度”,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該大力提倡,哪些該堅決反對。
守紀律貴在自覺,難在自律,必須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切實增強守紀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靠紀律來規范和約束言行。
自由離不開紀律,遵守紀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以及廉潔從教紀律,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
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范,違反它就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敬畏它就能得到人們的敬重。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
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做到上班下班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經常用“三律”照鏡子,做到警鐘長鳴、警示高懸,確保自己所作所為永在規矩之中。
在工作中,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各項工作分清輕重緩急,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
講規矩、守紀律,絕不是固步自封、抑制活力,也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要用規矩為我們的創新校正方向,為我們活力加以引領。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把講規矩、守紀律同解放思想、工作創新等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反而要不斷的促進我們的成長。
隆德縣職業中學李寧
20**年4月23日
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演講稿
什么樣的干部才是好干部呢?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疑問,我自己也曾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心里對好干部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那么新時期下對好干部究竟有沒有一個好的標準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遼寧視察期間對干部提出的三點要求,我覺得就是當前好干部的一個重要標準,那就是“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
誠信、規矩、紀律,對于我們黨員來說,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對于公務員這支執政隊伍來講,都具有特殊的政治內涵。
首先干部講誠信,就是要光明磊落、襟懷坦白,表里如一,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信守,不陽奉陰違。眾所周知,中國乃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在推崇誠信,所謂“人無信不立”等等關于誠信的俗語,無不說明誠信的重要。講誠信就是要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敢于承擔責任,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圈里圈外一個樣。古人云:“誠信乃為人之本”。作為共產黨員更應該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樹立楷模。遇事先從大局考慮、想集體、想他人,最后才能想自己。要積極做誠信的擁護者和實踐者,不論處在何種情況都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辦事,真正的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在群眾中樹立起黨的光輝形象。
其次干部懂規矩,就是要懂黨的規矩,嚴格按黨性原則辦事,按政策法規辦事,按制度程序辦事,做到不越“雷池”,不亂“章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我們機關干部來講,規矩既包括黨紀國法、規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規范、標準禮儀。我們一定要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整個社會的表率。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工作上盡職盡責,到位而不越位、錯位。要不斷加強學習,增強黨性修養,強化法律意識。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讓規矩和制度入腦入心,把握好“度”,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該大力提倡,哪些該堅決反對。
最后干部守紀律,就是要從遵守和維護章程入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各項紀律規定,堅持做到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守規矩貴在自覺,難在自律,必須不斷加強黨性鍛煉和道德修養,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切實增強守規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靠制度來規范和約束言行。在工作生活中,要嚴格遵守“三律”。一是法律。對黨員干部來講,黨紀國法是最大的規矩。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應當是一個懂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工作中一定要依法辦事,依法決策,這既是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二是紀律。自由離不開紀律,遵守紀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財經紀律、組織紀律,恪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三是德律。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范,違反它就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敬畏它就能得到人們的敬重。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做到上班下班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經常用“三律”照鏡子,做到警鐘長鳴、警示高懸,確保自己所作所為永在規矩之中。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領導干部唯有敬畏法紀,恪守“三嚴三實”,做到慎初、慎微、慎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忠誠、干凈、擔當、尊規守矩的好干部。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守紀律、講規矩”從我做起
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五年級組的王曉英,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守紀律、講規矩”從我做起》。
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對于一個黨員,紀律是高壓線;對于一個政黨,紀律是生命線;對于一個單位,紀律就是你能不能全心全意為民服務。講規矩,體現一個人的道德;守紀律,彰顯一個人的底線。“守紀律、講規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以實際行動來證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千百年的老道理。何為規矩,何為紀律?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公職人員,章程、黨規就是最大的紀律和規矩,“八項規定”以及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都是具體的紀律和規矩,都必須嚴格遵守。
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黨員、一個干部,有沒有紀律和規矩意識,有沒有守紀律和講規矩的自覺性,不僅決定你能否做好工作,而且決定了你會有什么樣的道德形象和人生價值。“守紀律,講規矩”是思想道德范疇的事情,我們必須注重“自我修養”。王岐山同志在中紀委四次全會上說,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13億人,不可能僅僅靠法律來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領導干部一旦在“德”上出問題,必然導致綱紀松弛,法令不行。
道德觀念強、有道德意識的人,不可能“不守紀律,不講規矩”。與此相反,總有那么一些不注重道德觀念、道德意識的人存在。于是在現實生活中,陽奉陰違,“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的事情就不可避免了。
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更是如此。學生要懂規矩,教師要守規矩,學校領導不僅要懂規矩、守規矩、還要要會用規矩!。
懂規矩,就是讓制度入腦入心。守紀律貴在自覺,難在自律,必須不斷加強鍛煉和道德修養,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切實增強守紀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靠紀律來規范和約束言行。自由離不開紀律,遵守紀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財經紀律、組織紀律以及廉潔從教紀律,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范,違反它就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敬畏它就能得到人們的敬重。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做到上班下班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
在工作中,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各項工作分清輕重緩急,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堅決用規矩、按制度干事,體現出教師的一種品德和修養,更表現一種政治上的清醒與成熟。
懂規矩、守規矩、用規矩,絕不是固步自封、抑制活力,也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要用規矩為我們的創新校正方向,為我們活力加以引領。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把懂規矩、守規矩、用規矩同解放思想、工作創新等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我們教育行業是群眾關心、領導關注、社會敏感的行業,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大家都處在十分敏感和隨時有可能犯錯的重要崗位,所以必須時刻把“守紀律、講規矩”放在重要位置,嚴格遵守、時刻警惕,做到警鐘長鳴。
“守紀律、講規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欲成方圓倍規矩――“守紀律,講規矩,作表率”演講稿
演講者三里畈小學教師雷蕾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欲成方圓倍規矩。
首先我想為大家講兩個小故事:一個是發生在偉大領袖毛主席身上的,《我也要遵守紀律》。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個老朋友一見面,就愉快地在病房里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地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了關向應離開了病房。警衛員憤憤不平地說:“主席,您怎么就那么聽話呢?”毛主席樂呵呵地說:“我也要遵守紀律呀!”
第二個故事與我們教師有點關系,題目是《你應該立即回去》。說的是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陳云的女兒陳偉華在北京郊區當老師。一次冒雨走了十幾里路回家,卻因為沒有請假,受到父親嚴厲的批評,并怒斥她:“你應該立即回去!”陳偉華也沒有辦法,只得返回學校。陳云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嚴父,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和教育著子女。
是的,古語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千百年的老道理。何為規矩?何為紀律?作為一名黨員,或者一名公職人員,章程、黨規就是最大的紀律和規矩,“八項規定”以及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都是具體的規矩和紀律,都必須不打折扣,嚴格遵守。
“守紀律,講規矩”是思想道德范疇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注重“自我修養”。王岐山同志在中紀委四次全會上說,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13億人,不可能僅僅靠法律來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他強調了,法律重要,思想道德更重要。
道德觀念強、有道德意識的人,不可能“不守紀律,不講規矩”。與此相反,我們的領導干部、公職人員一旦在“德”上出問題,必然導致綱紀松弛,法令不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不注重道德觀念、道德意識的人存在,于是陽奉陰違,“你有政策,我有對策”,危害國家,也禍害自己。
守紀律,講規矩,貴在自覺,難在自律。一是加強學習,必須不斷加強鍛煉和道德修養,強化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切實增強守紀律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靠紀律來規范和約束言行。二是遵守紀律。自由離不開紀律,遵守紀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嚴格遵守政治紀律、財經紀律、組織紀律以及廉潔從教紀律,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三是提高道德修養。道德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規范,違反它就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敬畏它就能得到人們的敬重。要以對黨、對人民、對家庭、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一份冷靜、一種定力,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節,做到上班下班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經常照鏡子,省自身,做到警鐘長鳴,警示高懸,確保自己一言一行、所作所為永在紀律之中、規矩之內。
人都說:“教書是一種良心工作。”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我們黨員、我們教師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人民教師職業道德,要能夠經得起考驗、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熬得住艱苦。蠅頭小利不能沾,個人小“好”不能張,交往小“節”不能隨,做到“心不貪、身不懶、手不伸、嘴不饞”。譬如在交友方面、轉化學困生方面,決不能義氣用事、意氣用事,防止講感情而不顧事業、講尊嚴而丟掉原則,切實處理好朋友與工作、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工作中,要有一種孜孜以求、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各項工作分清輕重緩急,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
是的,我們要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講規矩,守紀律,作表率”,從我做起!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講規矩有紀律專題討論發言稿
黨不以規矩則亂,人不以規矩則廢。對于一個政黨,紀律就是生命線;對于一個單位,紀律就是你能否為民服務、敢于擔當;對于一個黨員,紀律就是高壓線。講規矩,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守紀律,彰顯一個人的工作底線。"守紀律、講規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以實際行動來證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千百年的老道理。什么是規矩,什么是紀律?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章程、黨規和法律政策就是我們最大的紀律和規矩,"八項規定"以及各項規章制度都是具體的紀律和規矩的體現,都必須嚴格遵守。一個人,特別是一個黨員、一個干部,有沒有紀律和規矩意識,有沒有守紀律和講規矩的自覺性,不僅決定你能否做好工作,而且決定了你會有什么樣的道德形象和人生價值。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好法官宋魚水,她從最基層的書記員崗位做起,由于她始終堅持守紀律,講規矩,嚴格依法辦事,在她獨立辦案的十多年時間里,公正高效地審理了各類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被當事人譽為“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好法官,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而載入史冊。相反,曾經輝煌一時,權位顯赫,已達人生頂峰的貪官周永康,由于他不守紀律,不講規矩,忘乎所以,為所欲為,結果晚節不保,鋃鐺入獄,成了人民的罪人而被釘入了歷史的恥辱柱。
“守紀律,講規矩”更與我們鄉鎮工作息息相關,我們鄉鎮處于工作的最基層,任務重,事情紛繁復雜,需要直接接觸群眾,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更要“守紀律,講規矩”。如果不守法律、不講規矩,工作人員我行我素,各搞一套,我們的工資就無從談起。只有守紀律、講規矩,嚴格依法依規辦事,從我做起,每個人身體歷行,那么我們的工作就會務實、高效,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會無往而不勝。
我們鄉鎮的工作包含方方面面,無論是精準扶貧、基層黨建、征地拆遷、民生保障、計劃生育等等,都離不開工作紀律這條無形的引線穿插其中,這既是一種約束,更是一種助力,我們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紀律就是我們手中最基本的武器,它幫助我們抵御各種誘惑、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守紀律貴在自覺,難在自律。自覺是心靈的喚醒,自律是內在的修養。從某種意義上說,守紀律,講規矩不需要理由,不守紀律,不講規矩才需要借口!
不講規矩何守法紀,無規矩之時則是腐敗的開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就是從培植自己守紀律、講規矩意識開始。***強調“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思想的口子一旦打開,就可能小錯釀成大禍,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讓我們以一顆敬畏之心,把握人生航向,嚴守紀律底線,筑起抵制歪風邪氣的第一道防線,做一名講規矩、有紀律的合格黨員。
篇2:語文課堂上建立規矩與習慣
淺談語文課堂上如何建立規矩與習慣
瓊山五小鄺繼紅
我們講理想課堂,體現在哪呢?就是體現在學生身上,如果學生動作慢,精力不集中,書寫不好,不會聽課,怎么能夠談到提高課堂質量,課堂又如何達到理想呢?所以,必須給學生立規矩。立規矩看似小事,但對于提高課堂質量是一件大事。比如,鈴響之后,幾分鐘進課堂,課前的學習用品該如何擺放,語文課上怎樣讀書,怎樣提問,怎樣答問……每個老師制訂的項目和方法不完全相同,但目的是一個──建立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培養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沒有明確的制定課堂規矩,一味地費心思設計流程、活動、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能保證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堂秩序較亂。后來,有幸聽了邢益寶校長有關課堂上建立規矩的講座,受益不淺,有“一言驚醒夢中人”的感覺,發現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課堂都注重給學生立規矩。讓學生知道課堂上怎么去聽講,怎么去準備學習用品,怎么坐好。規矩立得好,學生各種動作干凈利索,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從那以后,每當接手一個新班級,我就在課堂上訂立規矩,用“規則”管,形成“規則意識”,固化良好習慣。讓學生明確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該怎樣做。規矩一旦立下,以文本的形式定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讓這些規矩能夠深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成為一種習慣。那在語文課堂上該如何建立規矩與習慣呢?
一、用“規則”管,形成“規則意識”
下面以課堂學習行為規范的養成為例進行說明。
1.鈴聲意識要具備
(1)下課鈴后,準備下節課的學具,書本文具擺整齊后方離位。
(2)預備鈴后,快步進教室,挺胸抬頭坐端正,安安靜靜等老師。
(3)上課鈴后,心神投入課堂,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主動發言。
2.課前準備不可少
(l)書包整理有規律,文具擺放有講究。
(2)課前預習要到位,讀課文,圈生字,組生詞,掃清字詞障礙,標注疑難問題。
(3)知識復習不忘記,當天所學的知識要當天復習當天“清”。
3.一言一行現修養
坐如鐘、立如松、行動迅速像陣風
讀書響、問候甜、發言亮
4.學習多半靠聽課
眼盯老師,記筆記、回應問題、莫怕錯
以上規則的制訂屬于原則管理,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范疇,在給學生每一個規范要求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白其中的意義。尤其對于初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漸漸步入“挑戰規則”期。如果不能認同規則,就有可能意味著抵觸。所以每項規則的提出要盡量遵循以下程序:
1.在實踐中不忘修改。
2.規則一旦提出嚴格執行。
3.規則推行后定時、適時反饋學生情況。
二、靠“學生”管,提高“自育能力”
學生管學生,效果雖然不如老師親自管理立竿見影,但是其從學生長期的習慣養成、自育能力的提高來說效果更為明顯。比如,班級推行“值日班長制,每天由值日班長進行記錄、點評、管理(內容即為班級規則)。開始依靠學生管理可能會不盡人意,達不到只要想要的效果,但只要經過我們指導一段時間,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具體要注意以下問題:
1.分工具體、明確,保證每一項規則都有人負責。
2.老師的想法多與學生商議,指導、授意學生去做。
3.樹立骨干威信,引導學生“教育”學生。
4.同伴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班級中的個例自然會不知不覺被消化掉。
教育本身就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給學生立規矩也要講究創新,講究實效。但不管教師怎么去做,都是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認真聽課,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的進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給學生立規矩其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但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所以就要從立規矩開始。現在把規矩立下,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會在你所立的規矩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健康快樂成長!
注意力,語文課,課堂,如何,教師
篇3:互聯網+反思:讓施暴少年規矩起來
近日,浙江三名少年暴打、繩纏、用煙頭燙等方式對一名男童施暴,被拍成視頻傳上在互聯網上。6月22日上午上午,公安局辦案人員向媒體確認,涉事少年均未滿14周歲。律師稱,根據刑法有關規定,已滿16周歲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本次涉案學生均未滿14周歲,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不論其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施暴少年”所在的慶元縣教育局也在6月22日上午,召開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緊急會議,通報事件情況,部署學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道德教育及學生管理等工作,并要求老師陪同被侵害者到縣人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選派心理老師對孩子做心理輔導,同時配合侵害者家長向被侵害學生及家長作出道歉。
據悉,該案也引起了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陳里的高度重視,他不但在微博上轉發了該視頻,并希望當地公安機關、網絡運營商都負起責任!同時,他還專門設立一個微博話題“校園暴力舉報臺”,所有校園暴力的視頻,信息,盡管舉報!
“互聯網+”校園、家庭讓“施暴少年”及其監護人道歉的同時,卻更加顯示了讓我們反思道德、輿論和法制的力量:
人生中最純真無暇的年紀能做這么殘忍的暴行,這種人有什么值得保護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保護未成年人不受他人侵害,而并不是保護未成年罪犯,對于實施犯罪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罪犯,未成年保護法不應適用。
國家必須加強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懲罰力度,不能因為一個未成年的理由就讓他們逃脫法律的制裁。國家應對未成年要重新制定標準,因為現在的孩子不管是生理、心里、思想,已經比原來成熟了好幾年,若在用老的標準已經不合適了,比如未成年偷東西、暴力、性侵犯等等,都成了免于刑事處罰的的避風港,可是這些所謂的孩子做的時絕對不是頑皮、搗蛋,他們已經有了很成熟的心理和思想,若不加以遏制國家會毀在這代人手里。
不能因為未成年就不處理,他們做的事情已經太壞、太惡毒,不處理就是對他們的放縱、對他們的鼓勵,將會有更多的受害幼兒。為杜絕更多的幼兒受害,應對他們進行嚴懲。
家庭做為孩子的監護權人,更有教育管好孩子的責任!“施暴少年”不滿14不用負責,那么為什么不問監護人的責任?
這和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有關系,所以才說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社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