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種子購銷合同
農作物種子購銷合同
供方:
需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及有關規定,為明確供需雙方的權利義務,經雙方協商一致,擬定本合同條款,雙方自愿共同遵守執行。
一、供方按照需方種植要求,向需方提供農作物種子,種子品種、數量、單價及質量標準要求(質量標準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作物種子質量標準)如下:
二、供方責任和義務:
1、供方保證所供種子質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作物種子質量標準要求。
2、供方保證按合同約定的時間、地點、數量交貨。
3、供方開據種子質量保證單及發票。
三、需方責任和義務:
1、需方保證按時收貨,及時付清貨款。
2、需方在收到貨物后應及時核對品種、數量、規格,并對種子發芽率、水份、凈度進行復檢。雙方約定,種子品種、數量、規格在雙方交接貨物現場核對完畢,發現問題供需雙方當場解決;種子發芽率、水份、凈度的復檢,在需方收到種子后15日內復檢完畢,復檢如發現問題,需方應在收貨后的20日內通知供方,以便供方及時處理。超過上述約定期限,供需雙方即視本次供應的種子全部為合格品,以后由此發生的責任供方概不承擔。
3、種植過程中,因土壤、水肥或雨雪天氣、氣溫偏低等因素影響出苗,供方概不負責。
四、種子抽樣及鑒定:
1、雙方在交、接貨時同時取樣封存樣品,以備日后種子復檢、鑒定。供需雙方派出的交、接貨人為雙方委托取樣人,雙方承認其所取樣品真實有效,所封存樣品代表本次交易貨物的全部數量。
2、如發生種子質量糾紛,鑒定和訴訟由種子種植地縣級種子管理部門、法院仲裁。
3、雙方封存樣品為唯一復檢、鑒定依據,除非雙方同意,其它方式鑒定無效。鑒定、訴訟費用先由提出異議的一方墊付,最終由有過錯一方承擔。
五、交貨數量:
以交、接貨時,雙方查驗核對數量為準。
六、交提貨時間、地點、運費承擔:
供方按照需方要求,保證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將合同約定的全部種子運至運費由供方承擔。
七、結算方式和期限:
供需雙方遵循現款現貨交易原則,簽定合同時,需方向供方支付全部貨款額的_____%做為貨物定金,剩余貨款________________。
八、本合同一式四份,雙方各執兩份。合同有效期自雙方簽字之日起止年月日有效。合同的補充部分和本合同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九、雙方簽字:
供方:(蓋章)
需方:(蓋章)
負責人:
負責人:
供方代理人:
需方代理人:
簽定時間:年月日
篇2: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農作物種子管理,規范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審核、審批和管理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種子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市轄區內申請、審核、審批和管理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審核、審批機關應當對辦理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條件、程序予以公示。
第二章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
第四條主要農作物商品種子生產實行許可制度。
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及其親本種子、常規種原種種子的生產許可證由生產所在地區、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市農林局核發。主要農作物常規種的大田用種生產許可證由生產所在地區、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第五條申請種子生產許可證的,由直接組織種子生產的單位或個人提出申請。
委托農民或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的,由委托方提出申請;委托其他經濟組織生產的,由委托方或受托方提出申請。
第六條申請領取種子生產許可證應當具備《種子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條件,并達到如下要求:
(一)生產常規種子(含原種)和雜交親本種子的,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生產雜交種子的,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
(二)有種子曬場500平方米以上或者有種子烘干設備;
(三)有必要的倉儲設施;
(四)經**市農林局考核合格的種子檢驗人員2名以上,專業種子生產技術人員3名以上。
第七條申請領取種子生產許可證應向審核機關提交以下材料:
(一)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申請表,需要保密的由申請單位或個人注明;
(二)種子質量檢驗人員和種子生產技術人員資格證明;
(三)注冊資本證明材料;
(四)檢驗設施和儀器設備清單、照片及產權證明;
(五)種子曬場情況介紹或種子烘干設備照片及產權證明;
(六)種子倉儲設施照片及產權證明;
(七)種子生產地點的檢疫證明和情況介紹;
(八)品種審定證書,品種為授權品種的,還應提供品種權人同意的書面證明或品種轉讓合同;生產種子是轉基因品種的,還應當提供農業轉移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九)種子生產質量保證制度。
第八條申請種子生產許可證按以下程序辦理:
(一)申請者按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向審核機關提出申請;
(二)審核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核工作。審核時應當對生產地點、晾曬烘干設施、倉儲設施、檢驗設施和儀器設備進行實地考察。具備本辦法規定條件的,簽署審核意見,上報審批機關;審核不予通過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原因;
(三)審批機關應在收到審核意見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批工作。對符合條件的,發給生產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退回審核機關并說明原因。審核機關應將不予批準的原因書面通知申請人。審批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進行實地審查。
第九條種子生產許可證應當注明許可證編號、生產者名稱、生產者住所、法定代表人、發證機關、發證時間,生產種子的作物種類、品種、地點、有效期限等項目。
許可證編號為“(x)農種生許字(**)第x號”,第一個括號內為發證機關簡稱,第二個括號內為年號,號碼為順序號;品種是指批準生產的所有作物種類和品種;地點可以明確到區縣及鄉(鎮);有效期限為3年;生產種子是轉基因品種的,應當注明。
第十條在種子生產許可證有效期限內,許可證注明項目變更的,應當根據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程序,辦理變更手續,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種子生產許可證期滿后需申領新證的,種子生產者應在期滿前3個月,持原證重新申請。重新申請的程序和原申請的程序相同。
第三章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
第十一條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實行分級審批發放制度。
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及其親本種子、常規種原種種予和常規優質油菜商品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種子經營者所在地區、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市農林局核發。市、區轄(指徐匯、長寧、普陀、楊浦、閘北等區)種子經營單位和個人,由**市農林局核發。其他種子經營許可證由種子經營者所在地區、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從事種子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的種子經營許可證,由**市農林局審核,農業部核發;實行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注冊資本金額達到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種子公司的經營許可證,可以向**市農林局申請審核,報農業部核發。
第十二條申請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具備《種子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條件,并達到以下要求:
(一)申請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
(二)有能夠滿足檢驗需要的檢驗室,面積不少于20平方米;檢測儀器配備應達到一般腫又柿考煅榛?溝謀曜?計量儀器必須通過計量部門檢測合格;
(三)有2名以上經**市農林局考核合格的種子檢驗人員;
(四)有成套的種子加工設備和1名以上種子加工技術人員。
第十三條申請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以外的種子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具備《種子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條件,并達到以下要求:
(一)申請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
(二)有能夠滿足檢驗需要的檢驗室,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應配備開展種子發芽試驗、水分測定、凈度分析等檢驗項目的必要儀器,計量儀器必須通過計量部門檢測合格;
(三)有1名以上經**市農林局考核合格的種子檢驗人員。
第十四條申請從事種子進出口業務的種子經營許可證,應當具備《種子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條件,申請注冊資本達到1000萬元以上。
第十五條實行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向農業部申請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公司,應當具備《種子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條件,并達到如下要求:
(一)申請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
(二)有育種機構及相應的育種條件;
(三)自有品種的種子銷售量占總經營量的50%以上;
(四)有穩定的種子繁育基地;
(五)有加工成套設備;
(六)檢驗儀器設備符合部級種子檢驗機構的標準,有5名以上經**市農林局考核合格的種子檢驗人員;
(七)有相對穩定的銷售網絡。
第十六條申請種子經營許可證應向審核機關提交以下材料:
(一)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申請表;
(二)注冊資本驗資證明;
(三)種子檢驗人員、貯藏保管人員、加工技術人員資格證明;
(四)種子檢驗儀器、加工設備、倉儲設備清單、照片、計量合格證書及產權證明;
(五)種子經營場所照片;
實行選育、生產、經營相結合,向農業部申請種子經營許可證的,還應向審核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育種機構、銷售網絡、繁育基地照片或說明;
(二)自有品種的證明;
(三)育種條件、檢驗室條件、生產經營情況的說明。
第十七條申請種子經營許可證程序:
(一)申請者首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企業名稱登記,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開具的“名稱核準通知書”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向審核機關提出申請;
(二)審核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核工作。審核時應重點核查申請者提供材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對經營場所、加工倉儲設施、檢驗設施和儀器進行實地考知。具備本辦法規定條件的,簽署審核意見,上報審批機關;審核不予通過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原因;
(三)審批機關應在收到審核意見之日起20日內完成審批工作。對符合條件的,發給種子經營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退回審核機關并說明原因。審核機關應當將不予批準的原因書面通知申請人。審批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進行實地審查。
(四)申請者持審批通過的“種子經營許可證申請表”的第3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再憑《營業執照》向審批機關領取《種子經營許可證》。
第十八條種子經營者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或者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經營者以書面委托代銷其種子的、以及種子經營者按照種子經營許可證規定的有效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可以不辦理種子經營許可證,但必須按以下程序辦理:
(一)種子經營者專門經營不再分裝的包裝種子的,領取《營業執照》后,應當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備案;
(二)具有《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種子經營者以書面委托其他經營者代銷種子的,應當在其種子經營許可證的有效區域內委托,并到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取由**市農林局制作的《代銷種子委托書》,按《代銷種子委托書》的格式如實填寫;
(三)種子經營者在經營許可證規定的有效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的,應當在辦理或變更營業執照后15日內,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原發證機關備案。
第十九條種子經營許可證應當注明許可證編號、經營者名稱、經營者住所、法定代表人、申請注冊資本、有效期限、有效區域、發證機關、發證時間,種子經營范圍、經營方式等項目。
許可證編號為“(x)農種經許字(xxxx)第x號”,第一個括號內為發證機關簡稱,第二個括號內為年號,號碼為順序號;經營范圍按作物種類和雜交種或原種或常規種子填寫,經營范圍涵蓋所有主要農作物或非主要農作物或農作物的,可以按主要農作物種子、非主要農作物種子、農作物種子填寫;經營方式按批發、零售、進出口填寫;有效期限為5年;有效區域按行政區域填寫,最小至縣級,最大不超過審批機關管轄范圍,由審批機關決定。
第二十條在種子經營許可證有效期限內,許可證注明項目變更的,應當根據本辦法第十七條規定的程序,辦理變更手續,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種子經營許可證期滿后需申領新證的,種子經營者應在期滿前3個月,持原證重新申請。重新申請的程序和原申請的程序相同。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種子生產經營單位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一年以上的,應當將許可證交回發證機關。
第二十二條弄虛作假騙取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種子經營許可證的,由審批機關收回,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條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申請人對審核、審批機關的決定不服或者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得到答復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四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辦法規定,越權核發許可證的,越權部分視為無效。
第二十五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依照本辦法核發許可證的工作中,除收取工本費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
篇3:農委會農作物品種試驗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的組織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及《**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主要農作物品種試驗包括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其目的是鑒定和篩選適宜不同生態區種植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
第三條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試驗結果是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的主要依據。
第二章管理體系
第四條本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由**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市種子管理總站(以下簡稱市種子管理總站)組織實施。
各區(縣)級種子管理部門有義務協助市種子管理總站負責本區域內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實施管理。
第五條根據本市主要農作物生態區域和生產實際,設置若干試驗組別,分別委托試驗承擔單位組織實施,試驗管理實行主持單位負責制。
第三章試驗承擔單位的職責
第六條試驗承擔單位的職責:
一、根據本管理辦法組織本組的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工作并貫徹市種子管理總站的試驗指導意見;
二、嚴格執行試驗實施方案;
三、對參試品種作出公正、準確、科學的評價,并按時完成年度試驗報告;
四、對試驗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第四章試驗設置
第七條根據主要農作物生態區域的分布和生產實際,在本市主要農作物生態區設置若干個組別開展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及其相應配套的生產試驗;試驗組別可根據實際需要做適當調整。
個別作物如當年參試品種較多,可考慮設置區域試驗預備試驗(引種試驗)。
第八條試驗采用滾動式,預備試驗1年,區域試驗2年,生產試驗1年,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可交叉安排。
第九條預備試驗參試品種一般以10個左右為宜;區域試驗每組一般不超過8個品種(不含對照);生產試驗需根據區域試驗結果確定,一般不超過3個(不含對照)。參試品種一經確定不得隨意增減。
第十條預備試驗全市安排2個左右試點,區域試驗每組安排不少于5個試點,生產試驗每品種安排不少于3個試點。
第十一條預備試驗采用問比法排列,小區面積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設重復,對照依據區域試驗的相應組別確定;區域試驗小區隨機排列,三次重復,小區面積20平方米,各組設統一對照;生產試驗采用對比排列,一般不設重復,以當地主栽品種作為對照,主要栽培技術根據品種特點和生產實際確定,每品種每試點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田間管理略高于大田生產水平,施肥水平與大田生產相當。
第十二條參加生產試驗的品種,由市種子管理總站統一安排取樣委托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指定的種子質量檢驗機構指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和品質分析;
第十三條承試點由所在區(縣)種子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承試點和承試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不得隨意變更。如確需調整,由所在區(縣)種子管理部門向市種子管理總站提出調整理由和具體意見,并由區試年會確定。
第五章參試品種條件
第十四條預備試驗:主要遺傳性狀穩定一致,區(縣)品比試驗或育種單位小區試驗比對照品種增產5%以上;或產量與對照相當,品質較優或具備某些優異性狀的品種。
第十五條區域試驗:主要組別根據**市區域試驗的品種容量從預備試驗中擇優選擇,也可從區(縣)品比試驗中擇優選擇。品種選育單位如能提供參試品種在本市多點試種資料,產量表現突出;或產量與對照相當,但具備某些優異性狀的品種也可予以參試。
第十六條生產試驗:通過2年區試鑒定程序;第1年區域試驗產量或其它性狀表現突出的品種,在第2年繼續區域試驗的同時,安排生產試驗。
第十七條對照品種:區域試驗每組設1個統一對照品種,統一對照品種應是通過本市審定并有較大種植面積的品種;對照品種應保持相對穩定;根據需要個別作物可設1個輔助對照品種,一般為本市的優質品種。生產試驗的對照品種應為本市審定的當地主栽品種。預備試驗和區域試驗所需的統一對照品種由市種子管理總站指定的單位統一提供。
第六章申請程序
第十八條申請參加預備試驗和有關組別區域試驗的品種,由育種單位提出申請,經所在區(縣)種子管理站審核同意后,填寫“**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申請表”,于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前2個月,寄到市種子管理總站,符合規定條件的,由市種子管理總站具體安排。
第十九條參加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品種,育種單位應當按規定的時間、地點、數量等要求提供試驗用種。所供種子質量應當達到本市種子質量標準。供種時應當注明品種名稱、種子發芽率、千粒重和栽培技術要點等。
第二十條凡種子數量不足或種子質量未達到標準、或未及時供種者,視為自動放棄參試。
第七章試驗總結和區試年會
第二十一條各試驗承擔單位于每年試驗結束后1個月內將“**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記載表”、“**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區試預備試驗記載表”和“**市主要農作物品種生產試驗記載表”(須逐項填寫并進行品種綜述)寄到市區域試驗主持單位。
第二十二條各組區域試驗主持單位根據各承試點報送的試驗報告及時進行整理、匯總和總結,提出品種評價和利用的初步意見,提交區試年會審議。
第二十三條區試年會對試驗匯總總結進行審議,符合審定申報條件的品種,提出推薦意見,由市種子管理總站報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同時,市種子管理總站將試驗匯總總結及品種處理意見及時通知品種申報參試單位。
第二十四條市種子管理總站召開區試年會,根據需要邀請有關專家和部分區(縣)種子管理部門及承試單位人員參加。
第二十五條區試年會的主要議程是審議上一年度試驗執行情況,對參試品種提出處理意見;安排落實下一年度的試驗計劃,修訂試驗實施方案;評選和表彰區域試驗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開展學術交流和技術培訓。
第二十六條根據區域試驗實際,由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市種子管理總站在適當時機會同區域試驗承擔單位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品種考察,并對區域試驗質量進行檢查。
第二十七條自然災害影響試驗正常進行的試點,承試單位應在受災后15天內向市區試主持單位、市種子管理總站提供詳細報告。
第二十八條因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造成試驗誤差過大或缺2個以上小區的,該試驗報廢。
第八章推薦**市品種審定的主要依據
第二十九條區域試驗2年平均產量比統一對照增產達顯著水平的或增產達5%以上的品種,在生產試驗各試點平均增產3%以上或有其它,完成試驗程序并達到上述標準的品種,推薦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第三十條產量與統一對照品種相當,但在品質、抗病性、抗逆性、熟期等某一種或幾種性狀明顯優于對照品種的,完成試驗程序后,推薦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第三十一條推薦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由市主要農作物區域試驗主持單位根據試驗結果提出推薦意見。
第九章獎懲
第三十二條每3年進行一次區試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選,由市品審會頒發獎狀和榮譽證書,并給予獎勵。
第三十三條對不負責任、人為造成嚴重的試驗質量事故或弄虛作假的承試點,一經查實,對試驗點所在單位和試驗負責人給予通報批評,或者取消其承擔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或生產試驗資格。
第十章經費
第二十四條市財政核撥的市主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經費,由市種子管理總站根據各承試點試驗任務完成情況核發試驗補助費。
第三十五條參加市主要農作物品種預備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的,參試品種單位應當交納試驗費,主要用于試驗補貼、區試年會開支和獎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