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
鄭州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完善鄭州市居住證制度,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效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河南省暫住人口管理條例》、《鄭州市市區暫住人口登記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鄭州市居住證是流動人口在本市居住,依照規定享受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有效證件。鄭州市居住證采用IC卡形式,適應政府社會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方向和科學統籌公共服務的需要,方便持卡人從事社會經濟活動。
第三條實行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申領制度。外國人、無國籍人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臺灣地區居民在鄭居住的,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公安機關是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的統一制作、發放。
第五條流動人口暫住登記信息的采集、存儲、交換、共享和居住證的申領、發放等相關管理服務活動,依托鄭州市流動人口信息平臺進行。居住證技術應用應當符合國家、省、市有關主管部門或行業頒布的技術標準。第六條人社、計生、教育、衛生、房管、民政等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相關部門,應當配合公安機關做好流動人口暫住登記和居住證管理工作,實行居住證“一證通”,向流動人口信息平臺提供有關業務信息數據,推動居住證在本部門服務管理中的應用,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章功能應用
第七條鄭州市居住證具有信息存儲、身份識別、電子憑證、信息查詢、電子支付、現金存取等基本功能。
第八條居住證卡載信息包括視讀信息和機讀信息。視讀信息包括持卡人姓名、性別、民族、個人照片、戶籍所在地、現居住地、有效期限等基礎信息和二維碼;機讀信息包括持卡人基礎信息(公民身份證號碼、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現居住地住址、服務處所、居住證編號、簽發機關、簽發日期等)和持卡人在居住證各應用領域中的相關業務信息。
第九條居住證主要應用于教育、民政、計生、房管、公安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務和社會事業領域。
第三章申領與發放
第十條擬在鄭州市居住3日以上30日以內的流動人口,應當在到達居住地3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村)民委員會申報暫住登記。擬在鄭州市居住30日以上、年滿16周歲以上的流動人口,應當在到達居住地7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居(村)民委員會申報暫住登記,申領居住證;未滿16周歲的可以自愿申領;符合救助條件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可以不申領居住證。
第十一條申報暫住登記,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單位招用流動人員并提供住宿的,由用人單位申報辦理;
(二)個體工商戶招用流動人員并提供住宿的,由雇主申報辦理;
(三)租賃房屋居住的流動人員,由房屋出租人辦理;(四)其他流動人員,由本人申報辦理。
第十二條申領居住證應提交以下證明材料:
(一)申領人居民身份證或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二)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張;
(三)居住地址、就業等證明材料。居住地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所有權證、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工單位出具的住宿證明等;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等。
第十三條持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滿一年之日前三十日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簽注手續。
第十四條居住證持有人現居住地址、服務處所等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7日內,到現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五條首次申領居住證的,免收證件工本費。丟失補領、損壞換領居住證的,持卡人應當繳納證件工本費。
第十六條居住證遺失、損毀的,應先到銀行辦理掛失手續,憑銀行掛失證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補辦。無法及時辦理正式掛失手續的,可以通過銀行客服電話等渠道辦理口頭掛失手續。
第十七條居住證掛失生效之前所發生的個人損失以及因持證人未按規定辦理掛失手續而造成的個人損失,由持證人自行承擔。
第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盜用他人居住證牟取非法利益,或惡意攻擊、破壞居住證應用。造成后果的,公安機關依法追究責任。
第十九條持證人換領或補領居住證期間,居住證相關應用部門應當保障其辦理相關事務的權利。具體辦法由相關應用部門另行制定。持證人使用IC卡居住證開通金融服務功能,遵循自愿的原則。在使用中涉及的相關金融服務費,按照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政策辦法執行。
第四章使用與管理
第二十條居住證實行一證多用,居住證服務管理部門要逐步完善、拓寬居住證的應用功能。
第二十一條流動人口憑居住證可以在鄭州市享有如下權益和公共服務:
(一)按照規定享受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
(二)育齡夫妻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計劃生育基本項目的免費服務;
(三)傳染病防治和婦女兒童保健服務;
(四)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五)在居住地辦理機動車注冊手續,并可按照規定參加駕駛培訓、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六)其子女可以享受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相關的入學政策;
(七)滿足規定時限可以購買限購商品房、居住一年以上且符合保障條件的可以申請公共租賃住房;
(八)符合條件的,可在鄭辦理出入境相關業務;(九)經市政府確定可享有的其他權益和公共服務。
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和其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職能部門執行公務,查驗居住證時,被查驗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扣押居住證。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在依法履行職責,或者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服務時,可以查驗居住證,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偽造、變造、騙領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居住證。
第二十四條市政府負責制定和完善信息交換機制,建立鄭州市流動人口平臺管理應用系統,實現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公安、人社、計生、教育、衛生、房管、民政等相關職能部門在履行職責時應當負責流動人口信息的采集、管理、維護、更新和使用,保證信息的全面、準確、及時。
第二十五條在出租房屋居住的流動人口終止居住的,房屋出租人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報告。在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提供的住宿地終止居住的,用人單位和雇主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報告。持證人離開居住地的,應當及時到原發證機關申請辦理注銷手續。應當注銷而未注銷的居住證,由公安機關核查注銷。
第二十六條物業服務單位應當配合有關部門采集服務區域內房屋出租和流動人口居住情況信息,并將信息自采集之日起30日內報送居住地公安派出所。
第二十七條持證人發現本人的信息不真實、不準確的,可以提供證明材料向公安機關申請變更、更正。
第二十八條公安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當真實、完整、準確地采集、核實居住證申領人員的信息。
第二十九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居住證信息采集、管理、使用過程中所獲悉的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不得擅自泄漏,不得進行買賣,不得用于法定職責或者使用授權以外的用途。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和不按規定申報登記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第三十一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居住證服務和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自2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所稱基礎信息是指流動人口的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證號碼、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婚姻狀況、服務處所、居住事由、聯系方式等。
篇2:北京市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辦法
北京市居住證暫行條例于20**年10月1號開始施行。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北京市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辦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條為了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蓋,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外地戶籍來京人員(以下簡稱來京人員)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辦理《北京市居住證》、享受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北京市居住證》是來京人員在京居住、作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通過積分申請登記常住戶口的證明。
來京人員在京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需要證明居住事實的,應當出示其《北京市居住證》;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為來京人員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應當核驗來京人員的《北京市居住證》。
第四條市、區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來京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建立健全為《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的機制,將為《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的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保障《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享受相關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
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衛生計生等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做好《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的權益保障和服務管理工作。
第五條公安機關負責暫住登記和《北京市居住證》的申領受理、制作、發放、簽注等證件管理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用人單位、就讀學校以及房屋出租人應當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北京市居住證》申領受理、發放和《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的服務管理等工作。
第六條來京人員應當按照國務院公安部門的規定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申報暫住登記。
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應當為來京人員提供暫住登記服務。
第七條來京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申領《北京市居住證》:
(一)在京居住6個月以上的;
(二)符合在京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
本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在京有穩定就業,是指未來可能在本市就業6個月以上。
本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在京有穩定住所,是指擁有未來可以在本市居住6個月以上的住所。
本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在京連續就讀,是指在本市中、小學取得學籍的就讀以及在本市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和具有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取得學籍并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就讀。
第八條申領《北京市居住證》的,應當出示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證件,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如實提供證明其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條件的有關材料。
居住時間證明包括來京人員的暫住登記信息、尚在有效期內的《暫住證》等能夠證明居住時間的材料;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住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就讀證明包括學生證,就讀學校、科研機構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證明材料的具體要求,由市公安機關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司法行政、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教育等行政部門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北京市居住證》。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的,應當提供委托人、代為申領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以及監護、委托關系存在的證明。
第十條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收到《北京市居住證》申請材料的,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要求的,應當當場受理;
(二)申請材料存在可以當場更正的錯誤的,應當允許申請人當場更正,對更正后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當場受理;
(三)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視為受理;
(四)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經告知補正后拒絕補正的,不予受理。
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決定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應當向申請人說明理由,并出具書面憑證。
第十一條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決定受理申請的,應當及時將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報區公安機關。
區公安機關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司法行政、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教育等行政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分別對申請人提交的有關證明其身份、居住時間、就業、住所、就讀等狀況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日內,由區公安機關通過受理申請的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發放《北京市居住證》;不符合條件的,由區公安機關通過受理申請的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因法定原因需要對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時限延長的,制發《北京市居住證》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0日。
第十二條《北京市居住證》損壞難以辨認或者遺失的,《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應當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申請辦理換領、補領手續。
《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因證件損壞難以辨認而換領新證的,應當交回原證。
第十三條《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在京居住地址發生變更的,應當及時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申請辦理居住信息變更手續。
第十四條《北京市居住證》實行年度簽注制度,每年簽注1次。
《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擬在京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提交能夠證明其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條件的有關材料,申請辦理簽注手續。
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北京市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補辦簽注手續的,《北京市居住證》使用功能恢復,持有人在京的居住年限自補辦簽注手續之日起連續計算。
第十五條在申領、換領、補領《北京市居住證》以及辦理居住信息變更、簽注等手續過程中,申請人應當對其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申請人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的,公安機關將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終止辦理程序,不予發放《北京市居住證》;已經發放的,其《北京市居住證》應當予以撤銷。
第十六條《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區公安機關應當注銷其持有的《北京市居住證》:
(一)死亡的;
(二)已在京登記常住戶口的;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應當注銷的情形。
第十七條《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在京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
市、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為《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居住證暫行條例》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并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擴大提供公共服務和便利的范圍,提高服務標準,定期向社會公布《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務和便利的范圍。
《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在京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應當遵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
第十八條本市按照國家要求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建立積分落戶制度。
第十九條公安派出所和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負責《北京市居住證》持有人權益保障和服務管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工作過程中知悉的來京人員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二十條市公安機關應當加強對《北京市居住證》辦理工作的日常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監督檢查等相關工作制度,做好對公安派出所和公安機關委托的來京人員社區登記服務機構承擔辦證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指導和監督工作。
第二十一條本市按照統一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健全勞動就業、教育、社會保障、房產、信用、衛生計生、婚姻、居住證等信息系統,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蓋提供信息支持。
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教育、民政、衛生計生等行政部門應當逐步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及其他便捷手段,方便來京人員申報相關信息。
第二十二條《北京市居住證》由市公安機關統一制作。首次申領《北京市居住證》,免收證件工本費;換領、補領《北京市居住證》,應當繳納證件工本費。辦理簽注手續不得收取費用。
第二十三條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北京市居住證》的申領、使用、管理等活動中有違反《居住證暫行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自20**年10月1日起施行。1995年6月13日北京政府第11號令發布、根據1997年12月31日北京政府第12號令修改的《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戶籍管理規定》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