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

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

2024-08-03 閱讀 5219

廣東省人民政府令

  第39號

  《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已經1998年5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九屆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長 盧瑞華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日

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出讓行為,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地產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省范圍內從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出讓活動(以下簡稱土地招標、拍賣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省城市(含縣城)規劃區范圍內新增的經營性房地產項目(包括商品住宅、寫字樓、商鋪、賓館和高級娛樂設施,不包括福利房和工業廠房)用地,必須通過公開招標、拍賣方式出讓。

  第三條 市、縣(含縣級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依法負責本轄區內土地招標、拍賣活動的組織實施。

  第四條 擬招標、拍賣出讓的土地,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批權限報人民政府批準。

  第五條 土地招標、拍賣活動應有計劃地進行。市、縣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出讓年度計劃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產業政策、城市規劃和上級下達的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制訂,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送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后實施。

  第六條 土地招標、拍賣出讓年度計劃經批準后,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建設、規劃、財政、房管、計劃等有關部門按計劃要求和各自的職責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對擬招標、拍賣地塊的開發,確定規劃設計要點,編制用地宗地圖、投標(拍賣)須知、土地使用權投標書及其他有關文件。

  第七條 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活動應遵循合法及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并接受社會和上級土地管理部門監督。

  第八條 舉行土地招標、拍賣活動,土地管理部門應提前發出公告,公布競投(買)的時間、地點、地塊,并向競投(買)人提供擬招標或拍賣地塊的有關資料(包括面積、位置、用途、開發程度、規劃設計要點、土地使用年限及有關規則、參與人須具備的條件和競投(買)的規則等),接受咨詢。

  第九條 土地招標、拍賣的出讓底價應經有土地評估資格的機構按國家和省規定的規范程序評估,并經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會同物價部門審核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條 競投(買)人應了解招標或拍賣地塊的有關資料,遵守規則,依法參與競投(買),不得弄虛作假或串通壓價。

  第十一條 土地管理部門進行土地招標,可選用以下其中一項條件確定中標人:

  (一)在競投期內出價最高者;

  (二)根據競投出價與規劃設計方案等,經評標小組綜合評定最優者;

  (三)在競投期內最先付清規定的標價款者;

  (四)在競投期內實際交付地價款最多者。

  第十二條 土地招標活動的基本程序:

  (一)土地管理部門于截標之日前30日發出招標公告;采用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三)、(四)項規定的中標條件的,應同時公告標價或出讓底價、付款方式;

  (二)投標者報名并索取有關招標文件;

  (三)按公告的決標條件及程序確定中標人;采用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項為中標條件的,應經評標小組評定后決標;

  (四)土地管理部門向中標和不中標者發出書面通知;

  (五)中標人須在接到中標通知書后15日內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交付相當于地價總額10%的定金;

  (六)中標人按規定付清地價款后,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及領取土地使用證書。

  第十三條 土地拍賣活動的基本程序:

  (一)土地管理部門于公開拍賣前30日發出拍賣公告;

  (二)競買人報名參加競買并索取有關文件;

  (三)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并按以下程序公開拍賣:

  1.主持人簡介拍賣地塊位置、面積、用途、規劃要求及其他有關事項;

  2.公布拍賣起叫價;

  3.競買者按規定的方式競相應價或加價,其最后應出最高價(或加價)者即為競得人;

  4.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

  (四)競得人應在拍賣成交之日起15日內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交付相當于地價總額10%的定金;

  (五)競得人按規定期限付清地價款后,依法辦理土地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書。

  第十四條 按本辦法通過招標、拍賣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可憑中標通知書或《拍賣成交確認書》向有關部門申辦基建立項和房地產開發經營許可等有關手續。

  第十五條 土地管理部門可以按有關規定指定或委托有資格的不動產拍賣機構或地產交易機構負責土地拍賣具體業務。

  第十六條 中標人或競得人交納的投標(或競買)定金可抵作地價款。

  第十七條 土地招標、拍賣成交后,中標人或競得人反悔,不按規定時間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出讓合同書的,應賠償組織招標、拍賣活動支出的全部費用,該地塊由土地管理部門重新組織招標、拍賣。

  第十八條 中標人、競得人未按規定期限付清地價款的,土地管理部門可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解除出讓合同,定金不予退還,并將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不動產無償收歸政府所有,同時可按地價款總額的10%扣收違約金。

  中標人或競得人已按規定期限付清地價款,土地管理部門未按約定提供出讓土地的,中標人或競得人有權解除合同,由土地管理部門雙倍返還定金,中標人或競得人并可請求相當于地價款總額10%的違約賠償。

  第十九條 市、縣土地招標、拍賣結果報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對下級土地管理部門的招標、拍賣活動要進行監督,并可以對不符合規范的招標、拍賣活動予以糾正;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招標、拍賣活動經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可宣布其招標、拍賣結果無效,造成的損失由責任人承擔賠償。

  第二十條 所有競投(買)人報出的最高地價低于出讓底價或達不到中標條件的,組織競投(買)的土地管理部門可以宣布停止該幅土地使用權的招標、拍賣活動。

  第二十—條 政府工作人員在土地招標、拍賣活動中,接受賄賂,泄露秘密,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競投(買)人以弄虛作假欺騙手段非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其土地使用權并處以每平方米15元的罰款;對有關責任人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

篇2: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

轉讓方:(以下簡稱甲方)

受讓方:(以下簡稱乙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辦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甲、乙雙方本著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訂立本合同。

第一條

甲方轉讓給乙方的地塊位于____,總占地面積為____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為____平方米。其位置與四至范圍如本合同附圖所示,該附圖已經甲、乙雙方簽字確認(詳見所附宗地圖及宗地圖的經濟指標),該地塊的開發狀況已經雙方踏勘認可。

第二條

本合同項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為50年,讓渡年限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減去甲方已經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第三條

本合同項下的轉讓地塊,按照批準的總體規劃是建設商住項目,乙方受讓后按照規劃進行建設。

第四條

乙方同意按合同規定向甲方支付土地使用權轉讓費以及乙方自愿承擔該部分土地轉讓雙方發生的所有稅費。

第五條

該地塊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款為每平方米元人民幣,總額為元人民幣。

第六條

本合同經雙方簽字后日內,乙方須以現金支票或現金向甲方繳付土地使用權轉讓費。

乙方應在簽訂本合同后60日內,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款,逾期30日仍未全部支付的,甲方有權解除合同,并可請求乙方賠償。

第七條

在乙方向甲方付清全部土地使用權轉讓款后10日內,甲方依照規定辦理該部分土地使用權過戶手續。

第八條

乙方同意從簽訂合同之年開始,按政府規定逐年繳納土地使用費。

第九條

除合同另有規定外,乙方應在本合同規定的付款日或付款日之前,將合同要求支付的費用匯入甲方的銀行賬號內。開戶銀行:。

第十條

乙方受讓該地塊后,受原土地出讓合同的約束。

第十一條

任何一方對于因發生不可抗力造成延誤或不能履行合同義務不負責任。但必須采取一切必要的補救措施以減少造成的損失。

遇有不可抗力的一方,應在48小時內將事件的情況以信件或電報(電傳或傳真)的書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且事件發生后7日內,向另一方提交合同不能履行或部分不能履行以及需要延期履行理由的報告。

第十二條

如果乙方不能按時支付任何應付款項,從滯納之日起,每日按應繳納費用的0.1%繳納滯納金。

第十三條

乙方在本合同簽定后必須在一年內動工修建。

第十四條

如甲、乙雙方違反以上任何一條款,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均可向違約方追究違約責任。

第十五條

因執行本合同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

本合同要求或允許的通知和通訊,不論以何種方式傳遞,均自實際收到起生效。

第十七條

本合同經雙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簽字后生效。

第十八條

本合同一式三份,雙方各執一份,交土管部門備案一份。

第十九條

本合同未盡事宜,可由雙方約定后作為合同附件。

甲方(簽章)乙方(簽章)

甲方代表人/代理人乙方代表人/代理人

(簽章)(簽章)

年月日年月日

篇3: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

廣東省人民政府令

  第39號

  《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已經1998年5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九屆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

  省長 盧瑞華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日

廣東省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出讓行為,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地產市場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省范圍內從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招標、拍賣出讓活動(以下簡稱土地招標、拍賣活動),適用本辦法。

  本省城市(含縣城)規劃區范圍內新增的經營性房地產項目(包括商品住宅、寫字樓、商鋪、賓館和高級娛樂設施,不包括福利房和工業廠房)用地,必須通過公開招標、拍賣方式出讓。

  第三條 市、縣(含縣級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依法負責本轄區內土地招標、拍賣活動的組織實施。

  第四條 擬招標、拍賣出讓的土地,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批權限報人民政府批準。

  第五條 土地招標、拍賣活動應有計劃地進行。市、縣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出讓年度計劃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產業政策、城市規劃和上級下達的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制訂,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送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后實施。

  第六條 土地招標、拍賣出讓年度計劃經批準后,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建設、規劃、財政、房管、計劃等有關部門按計劃要求和各自的職責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對擬招標、拍賣地塊的開發,確定規劃設計要點,編制用地宗地圖、投標(拍賣)須知、土地使用權投標書及其他有關文件。

  第七條 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活動應遵循合法及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并接受社會和上級土地管理部門監督。

  第八條 舉行土地招標、拍賣活動,土地管理部門應提前發出公告,公布競投(買)的時間、地點、地塊,并向競投(買)人提供擬招標或拍賣地塊的有關資料(包括面積、位置、用途、開發程度、規劃設計要點、土地使用年限及有關規則、參與人須具備的條件和競投(買)的規則等),接受咨詢。

  第九條 土地招標、拍賣的出讓底價應經有土地評估資格的機構按國家和省規定的規范程序評估,并經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會同物價部門審核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條 競投(買)人應了解招標或拍賣地塊的有關資料,遵守規則,依法參與競投(買),不得弄虛作假或串通壓價。

  第十一條 土地管理部門進行土地招標,可選用以下其中一項條件確定中標人:

  (一)在競投期內出價最高者;

  (二)根據競投出價與規劃設計方案等,經評標小組綜合評定最優者;

  (三)在競投期內最先付清規定的標價款者;

  (四)在競投期內實際交付地價款最多者。

  第十二條 土地招標活動的基本程序:

  (一)土地管理部門于截標之日前30日發出招標公告;采用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三)、(四)項規定的中標條件的,應同時公告標價或出讓底價、付款方式;

  (二)投標者報名并索取有關招標文件;

  (三)按公告的決標條件及程序確定中標人;采用本辦法第十一條第(二)項為中標條件的,應經評標小組評定后決標;

  (四)土地管理部門向中標和不中標者發出書面通知;

  (五)中標人須在接到中標通知書后15日內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交付相當于地價總額10%的定金;

  (六)中標人按規定付清地價款后,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及領取土地使用證書。

  第十三條 土地拍賣活動的基本程序:

  (一)土地管理部門于公開拍賣前30日發出拍賣公告;

  (二)競買人報名參加競買并索取有關文件;

  (三)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并按以下程序公開拍賣:

  1.主持人簡介拍賣地塊位置、面積、用途、規劃要求及其他有關事項;

  2.公布拍賣起叫價;

  3.競買者按規定的方式競相應價或加價,其最后應出最高價(或加價)者即為競得人;

  4.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

  (四)競得人應在拍賣成交之日起15日內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并交付相當于地價總額10%的定金;

  (五)競得人按規定期限付清地價款后,依法辦理土地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書。

  第十四條 按本辦法通過招標、拍賣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可憑中標通知書或《拍賣成交確認書》向有關部門申辦基建立項和房地產開發經營許可等有關手續。

  第十五條 土地管理部門可以按有關規定指定或委托有資格的不動產拍賣機構或地產交易機構負責土地拍賣具體業務。

  第十六條 中標人或競得人交納的投標(或競買)定金可抵作地價款。

  第十七條 土地招標、拍賣成交后,中標人或競得人反悔,不按規定時間與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出讓合同書的,應賠償組織招標、拍賣活動支出的全部費用,該地塊由土地管理部門重新組織招標、拍賣。

  第十八條 中標人、競得人未按規定期限付清地價款的,土地管理部門可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解除出讓合同,定金不予退還,并將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不動產無償收歸政府所有,同時可按地價款總額的10%扣收違約金。

  中標人或競得人已按規定期限付清地價款,土地管理部門未按約定提供出讓土地的,中標人或競得人有權解除合同,由土地管理部門雙倍返還定金,中標人或競得人并可請求相當于地價款總額10%的違約賠償。

  第十九條 市、縣土地招標、拍賣結果報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對下級土地管理部門的招標、拍賣活動要進行監督,并可以對不符合規范的招標、拍賣活動予以糾正;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招標、拍賣活動經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可宣布其招標、拍賣結果無效,造成的損失由責任人承擔賠償。

  第二十條 所有競投(買)人報出的最高地價低于出讓底價或達不到中標條件的,組織競投(買)的土地管理部門可以宣布停止該幅土地使用權的招標、拍賣活動。

  第二十—條 政府工作人員在土地招標、拍賣活動中,接受賄賂,泄露秘密,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競投(買)人以弄虛作假欺騙手段非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其土地使用權并處以每平方米15元的罰款;對有關責任人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