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不斷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二、范圍
適用于與醫院質量管理相關的全部工作。
三、內容
1、在院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
2、根據醫療、護理、后勤、財務等的實際情況及醫院的要求,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質量與安全標準。3、隨時對醫院各種質量、安全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研究提高質量和保障安全的方法和控制手段。
4、對各管理委員會的工作情況進行督查、考核,每季度聽取各管理委員會開展工作的情況匯報。
5、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協調各管理委員的工作,研究提高醫院質量和安全管理目標及計劃。
篇2:煤礦質量標準化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匯編(40頁)
);?>目錄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2)
2、安全辦公會議制度(3)
3、安全目標管理制度(4)
4、安全投入保障制度(6)
5、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7)
6、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制度(8)
7、安全隱患排查制度(10)
8、安全監督檢查制度(11)
9、安全技術審批制度(12)
10、礦用設備、器材使用管理制度(14)
11、礦井主要災害預防管理制度(16)
12、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制度(20)
13、安全生產獎懲制度(25)
14、入井檢身與出、入井人員清點制度(29)
15、安全操作管理制度(30)
16、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員下井帶跟班制度(31)
17、安全生產
篇3:福州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提高食用農產品質量,保障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食用農產品是指種植、養殖、捕撈、采集而形成的,未經加工或者經初級加工的,供人類食用的產品。
本辦法所稱的質量安全是指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要求。
第三條在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從事食用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
農業、漁業、林業、質量技術監督、貿易、衛生、工商和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分工承擔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職責:
(一)農業、漁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捕撈、采集生產過程的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監管以及動植物農產品檢驗檢疫的監管;
(二)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列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的農產品進行抽查、監管,協助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三)貿易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食用農產品流通領域和食用動物產品屠宰加工的行業指導和管理;
(四)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食用農產品衛生標準,審核發放食用農產品加工經營企業衛生許可證,對市場上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衛生安全進行抽查、監管;
(五)工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銷售企業銷售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六)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影響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環境及污染源等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條食用農產品行業協會應當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
鼓勵食用農產品行業協會依法制定并推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業規范,收集、研究、提供國際國內食用農產品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有關信息,引導生產者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生產符合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食用農產品,增強本市食用農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轄區內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基地應當按法定程序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符合無公害產地環境標準的要求。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自然條件、土地利用規劃和食用農產品的生長特點,建立具有一定規模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用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并對基地生產環境予以保護。
第七條本市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實施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對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食用農產品,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會同市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擬定符合國際國內市場要求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地方標準,報省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組織實施。
市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可以制定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的生產技術規范和產地環境安全標準,并組織實施。
第八條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大中型食用農產品加工企業應當執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配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檢測人員和設備,建立完整的生產和銷售的質量安全記錄檔案,對生產全過程實行跟蹤監測。
第九條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應當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包括化學除草劑)。使用農藥應當符合安全間隔期等農藥使用規范。
禁止超劑量、超范圍使用農藥。不得銷售、使用違禁的劇毒、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禁止銷售、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目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并加強監督管理。
第十條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超量施用化肥。農業生產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體廢物,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禁止施用城市垃圾。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區域生產、捕撈、采集食用農產品和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禁止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水源生產和處理食用農產品。
第十一條食用動物飼養場應當對糞便、廢水和其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達到國家或者地方規定標準后,方可排放。
第十二條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不得使用違禁的抗生素類藥物及有害激素等。
食用動物飼養過程禁止使用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等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合物、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第十三條水產品養殖生產過程應當使用檢疫合格的苗種,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化合物的飼料和國家或者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魚藥、激素、飼料添加劑等。
水產品養殖應按環境、水質條件劃分養殖區、條件養殖區和禁止養殖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監測養殖水域的漁業環境,對不符合漁業養殖標準的水域應當禁止繼續養殖。
第十四條食用農產品在加工、儲運及上市流通中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并在產品說明書上明確標明相關內容。
禁止在食用農產品中使用有害人體健康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
第十五條食用農產品應當在符合衛生、環保條件的固定場所加工,加工所用設備及產品包裝材料必須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標準。
第十六條食用農產品上市流通實行質量安全監測制度。經檢測合格的食用農產品方可進入市場銷售。具體實施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條經營無公害、綠色、有機食用農產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經營場所標明產品標志和產品認證證書等相關內容。
禁止偽造或者冒用無公害、綠色、有機食用農產品的產品標志和產品認證證書。
第十八條食用農產品上市流通實行經營場所開辦者質量安全責任制度。
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經營食用農產品的大中型超市等農產品經營場所開辦者對進入本場所經營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負有管理責任,應當配備專、兼職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檔案。
開辦者應當依法與進入本場所的經營者簽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同,建立食用農產品經營者質量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對經營者的失信行為進行登記、公示,引導經營者合法誠信經營。
第十九條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貿易、衛生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建設,完善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測。扶持建立從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鼓勵其在生產經營重要環節設立食用農產品安全衛生質量檢測點。
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托檢測機構定期對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中型超市、加工企業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抽查檢測,并向社會公布檢測結果。
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銷售企業應當設立或者委托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對進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抽查檢測。
第二十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疫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和資格條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檢測檢疫人員的培訓、考核和管理。
檢測檢疫人員應當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檢測檢疫,并對檢測檢疫結果負責。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一款的規定,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不符合無公害產地環境標準的,由批準設立基地的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改正后仍不符合標準的,責令停止生產。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的規定,由農業、漁業、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食用農產品生產基地、大中型食用農產品加工企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提請批準設立基地的行政主管部門取消其繼續開辦基地資格。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二款、第十條第二款規定的,由農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農產品經營場所開辦者未按要求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至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的規定,由農業、漁業、林業、環境保護、衛生、質量技術監督、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二十六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管理部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生產、加工、經營的食用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應當依據職責分工,責令生產、加工或者經營者限期進行無害化處理,無法處理或者逾期未作無害化處理的,予以沒收銷毀,所需費用由責任者承擔。
第二十七條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相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