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制度

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制度

2024-10-15 閱讀 4836

  建設工程責任單位,在工程竣工驗收監督時,重點對工程竣工驗收的組織形式、驗收程序、執行驗收規范情況等實行監督,發現有違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行為的,責令改正;并將對工程竣工驗收的監督情況列為工程質量監督報告的重要內容。

1、工程符合下列條件要求方可進行竣工驗收:

  ⑴完成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⑵施工單位在工程完工后對工程質量進行了檢查,確認工程質量符合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符合設計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報告。工程竣工報告應經項目經理和施工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⑶對于委托監理的工程項目,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了質量評價,具有完整的監督資料,并提出工程質量評價報告。工程質量評價報告應經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單位有關負責人審核簽字。

  ⑷勘察、設計單位對勘察、設計文件及施工過程中由設計單位簽署的設計變更通知書進行了確認。

  ⑸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⑹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合格證及必要的進場試驗報告。

  ⑺建設單位已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

  ⑻有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簽署的工程質量保修書。

  ⑼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工程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進行檢查,并出具認可文件。

  ⑽有公安消防、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或準許使用文件。

  ⑾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委托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等有關部門責令整改的問題全部整改完畢。

2、工程竣工驗收應當按以下程序進行:

  ⑴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提交工程竣工報告,申請工程竣工驗收。實行監理的工程,工程竣工報告必須經總監工程師簽署意見。

  ⑵建設單位收到工程竣工報告后,對符合竣工驗收要求的工程,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和其他有關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驗收組,制定驗收方案。

  ⑶建設單位應當在工程竣工驗收7個工作日前將驗收申請資料、驗收的時間、地點及驗收組名單通知負責監督該工程的工程質量的責任單位。

  ⑷建設單位組織工程竣工驗收

  ①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分別匯報工程合同履約情況和在工程建設各個環節執行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情況;

  ②審閱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提供的工程檔案資料;

  ③查驗工程實體質量;

  ④對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質量和各管理環節等方面作出總體評價,形成工程竣工驗收意見,驗收人員并簽字。

  參與工程竣工驗收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見時,應報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協調,待意見一致后,重新組織工程竣工驗收。

篇2:某國土資源系統下訪制度

  為切實做好我某某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有效降低國土資源信訪量,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提高信訪事項的滿意率、辦結率、息訪率,現就建立我某某國土資源系統下訪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健全下訪制度

  領導下訪,是信訪工作中的一項創舉。近年來,某某委某某政府已多次成功組織領導下訪活動。*年至今,某某廳、部分某局、部分某地(某、區)局也多次組織本部門負責人及處(科、室)負責人下訪活動。變群眾*為領導下訪,切實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有效降低了信訪量。今后,全某某國土資源系統領導下訪要形成制度,并不斷完善、健全,長期堅持下去。

二、下訪安排

  某某廳每年將組織一次以上領導下訪活動,到信訪量較大、信訪問題較突出的某地(某、區)接待信訪群眾;

  各某國土資源局原則上要求每年組織二次以上領導下訪活動,到信訪量較大、信訪問題較突出的鄉(鎮、街道)接待信訪群眾;

  各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原則上要求每年組織二次以上領導下訪活動,到信訪量較大、信訪問題較突出的村接待群眾。

三、下訪公告

  某某廳、某局將提前30日將下訪的時間、地點、接待范圍等通知下訪地所在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以下稱組織單位)接到通知后,應及時將有關下訪的內容、時間、地點、接待程序、接待范圍、報名方式、截至日期等通過報紙、電視、電臺、公告等有效方式在下訪接待地域范圍內廣而告之,并將報名情況及預先調處情況在下訪日期前7日內整理成冊,上報下訪單位。

  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領導下訪活動參照上述要求自行組織。

四、下訪接待場所

  下訪接待場所應選擇較為寬敞、功能較為齊全的場所,有獨立的多個接待室及候訪室,并免費為*群眾提供茶水和醫療服務,具備防止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保證整個接訪秩序井然有序、安全周到。

五、下訪接待及辦理程序

  下訪活動組織單位應為來訪群眾制作規范統一的接待卡片,為下訪接待人員制作規范統一的接待登記表格。

  接待人員對于訴求合法合理的信訪事項,應予以支持,并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解決;對于訴求合理但按現行政策法律無明確規定的信訪事項,應要求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對于訴求過高甚至無理的信訪事項,應明確告知信訪人不予支持,并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做好來訪者的解釋工作,勸其息訪。

  對于接待人員提出的處理意見、建議,辦理單位原則上應在30日內處理到位并上報結果。

六、下訪要求

  1、組織單位應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公告等有效方式將下訪活動在下訪接待地域范圍內廣而告之,不得隱瞞、遺漏、扭曲下訪活動安排。

  2、組織單位不得有選擇性的挑選*群眾,不得拒絕、阻攔正常的*事項。

  3、組織單位對可能發生的異常訪、突發性事件應及時摸排掌控,及時向本級政府和下訪單位報告,妥善處理。

  4、接訪人員應耐心、細致接待群眾來訪,宣傳政策、答疑解惑。

篇3:民主懇談制度

民主懇談制度

  (一)民主懇談活動要立足本村實際,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廣泛發動群眾參與,依法有序地開展黨群干群間的平等對話,實施雙向交流,促進村級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二)民主懇談活動由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組織實施,全體有選舉權的村民都可參加,具體實施時,可以以戶為單位派代表參加。

  (三)民主懇談活動每年至少開展1次,時間一般為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懇談會的主要議題,召開時間,應在民主懇談會召開的一星期前以通告的形式在村務公開欄上張貼公告。

  (四)民主懇談會的內容包括:村兩委報告工作,公開村務;村民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向干部提出意見、建議和問題,村干部當場予以答復或解釋;村民對村兩委提出的重大村務進行議決。

  (五)在民主懇談村的前三天將全年匯總的村務公開內容在公開欄上公布,村務公開內容按《村務公開制度》的十項內容辦理。

  (六)民主懇談會的材料和活動紀錄要全部收集整理,建立檔案。同時,將村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村干部答復,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及時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結果,真正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