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信訪工作制度
一、認真執行國務院頒布的《信訪條例》,以及衛生局和教育局有關信訪工作的要求。學校領導應重視信訪工作,親自閱示、處理重要信訪問題。信訪接待人員要認真處理來信,熱情接待來訪,傾聽群眾意見,接群眾監督,受群眾監督。
二、信訪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1、依照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辦事。2、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妥善處理問題。
3、能夠解決的問題應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耐心解釋。
三、認真接待群眾來電、來訪。對群眾來電、來信、來訪認真對待、及時處理。應在辦公室接待來訪人員,并對*內容作詳細記錄,處理意見要直接答復來訪人員。確需領導接待的應及時請示有關領導,做出妥善安排,協助做好接待工作。
四、處理群眾來信的要求。群眾來信由辦公室分管信訪的副主任負責,應及時拆閱、登記、閱處。閱處的要求是:
1、能直接回復的要盡量回復,涉及到招生、人事、教學、實習、后勤等方面的信件,應及時轉送有關職能部門處理。
2、對于反映學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做到件件有著落;要調查核實,發現錯誤,盡快解決。重大問題要提出處理意見再報校領導閱示,對閱示落實情況要檢查、記錄。
3、來信中提出需要幫助的合理要求,應盡量給予幫助。
4、信訪事項一般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辦理完畢。
5、掛號信回復也應用掛號信形式寄發;轉送有關部門的掛號信要有收件人簽名。
6、復信答復問題要觀點明確、文字簡練,打印應清晰規范,復信應加蓋學校公章,重要信訪件復信要留底保存。
五、設立的“校長信箱”由由辦公室主任按時開啟,來信及時登記,盡快閱處,處理意見要直接答復來信人。
六、對超出正常信訪范圍、無理糾纏取鬧、有意制造事端、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來訪人員,應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必要時交保衛部門處理。
七、信訪材料的保管。各種形式的信訪事項及處理結果應分類保存,一般應保存一至二年。重要的信訪件要立卷歸檔。
信訪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群眾工作,是學校溝通和聯系廣大師生和家長的重要渠道;起著密切聯系群眾,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和家長關心學校積極性,維護安全穩定團結政治局面的作用。為加強我校信訪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特制定本制度。
篇2:若羌縣紀委信訪室實名舉報反饋制度
若羌縣紀委信訪室實名舉報反饋制度
為規范信訪舉報件管理工作,嚴格落實中央、自治區、自治州有關工作要求,不斷規范工作流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特制定本制度。
1.對署實名舉報的信訪件,信訪室工作人員受理后,要及時進行摘要并報送領導批閱,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后,對信訪人員予以答復。
2.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及時辦理署實名舉報信訪案件。對于不屬于紀檢監察部門受理范圍內或者需要夏季紀委受理的,要及時轉交有關部門受理,并對信訪人說明轉辦單位,轉辦時間等。
3.為了切實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在轉辦署實名舉報信訪舉報件時,應將舉報內容摘要轉出,不允許將原件轉出。
4.署實名信訪舉報優先確定承辦單位或承辦人員及時辦理;
5.主辦人對署實名舉報件的調查和反饋全程負責;
6.答復的形式一般采用電話答復、回訪答復,按照“誰辦理、誰答復”的原則,分別對署實名舉報人進行答復。
篇3:信訪制度的功能
信訪制度的功能
(一)舒緩社會張力,消除公眾不滿
由于貧富差距過大、社會分配不公、腐敗現象蔓延等嚴重侵害公眾權利、導致社會心態失衡,由此導致社會矛盾日益增多、社會張力日漸增大(于建嶸,2005)。一旦社會張力及社會情緒不能被及時有效的疏解和釋放,就有可能引發巨大的社會震蕩。信訪舉報以及出現的一系列群體性事件其實是釋放社會張力、舒緩社會公眾情緒的一種方式。
(二)發揚社會民主,維護人民權利
信訪制度是公民參與政治的重要方式,信訪制度為公民提供了一個參政議政的好渠道,人民可以加強對黨政機關的監督,促使其改進工作,更好的服務于民,而且公民可以通過信訪制度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公共政策更加的利民。公民可以通過信訪制度維護自己的權利,信訪舉報使群眾呼聲和民意訴求得到傾聽,幫助群眾解決了困難,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維護了人民的民主權利。
(三)加強腐敗監督,拉近黨群關系
腐敗問題目前已成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也是群眾最厭惡最痛恨的重點問題。信訪舉報作為揭發檢舉黨員干部違法犯紀問題的重要方式,已經成為黨政部門查處貪污腐敗問題的重要證據來源(樊春芳,2008)。據統計,“我國查處的腐敗案件,有80%的案源來自群眾的信訪舉報”。信訪部門通過對信訪舉報案件進行受理,并聯合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對腐敗分子的腐敗行為進行嚴懲,不僅使群眾對政府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得到紓解,而且使社會的穩定得到了維護。
(四)促進社會穩定,防止沖突爆發
信訪舉報被稱為社會安全環境的“晴雨表”,社會上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矛盾、新動向、新變化都會體現在信訪舉報中(秦小建,2011)。當前,信訪舉報的范圍囊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貪污腐敗、貧富差距、養老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患糾紛、三農問題、房價過高、環境保護等各種問題,如果不對這些社會問題進行恰當的處理,這些社會問題就可能發展為危害社會穩定的導火索。通過綜合分析信訪舉報情況,相關職能部門能夠盡快的獲取關乎社會穩定的問題型信息,并采取應對措施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把可能危害穩定的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地阻止事態的擴大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