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銀行政印章管理辦法

銀行政印章管理辦法

2024-12-06 閱讀 8705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更好地規(guī)范我行之能夠政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切實防范風險,根據國務院關于《國務院關于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guī)定》(國發(fā)〔1999〕25號)以及工總行和上級行有關規(guī)定,結合我行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行政印章是指支行的行名章。行領導的公用名章視同行政印章管理。

  第三條支行行政印章是支行合法性、權威性的標志,直接代表支行的權力、憑信和責任,因此必須嚴格管理、嚴防風險。

第二章責任

  第四條支行班子成員按照業(yè)務分工和權限負責審批行政印章用印事項,支行行長對行政印章的安全管理和合規(guī)使用負領導責任。支行辦公室是支行行政印章的管理部門,具體負責對行政印章進行管理,對支行行政印章的安全保管和規(guī)范使用負管理責任。支行行政印章必須設專人管理,行政印章專管員是支行行政印章安全保管和合規(guī)使用的直接責任人。除行政印章專管員外,任何人不得保管、持有和使用行政印章。

  第五條支行行政印章專管員必須忠于職守,堅持原則,對行政印章使用程序的規(guī)范性、完備性負責,對違反本辦法規(guī)定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拒絕,并有權利和責任及時向本行領導和上級行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刻制

  第六條支行行政印章由上級行辦公室統(tǒng)一制發(fā)。支行行領導的公用名章,須經本人書面同意后,由支行辦公室同意刻制。

  第七條支行除保留支行行政印章、辦公室印章及黨團組織印章外,內設部門行政印章一律取消,分理處、儲蓄所不得保留行政印章。

第四章使用和保管

  第八條支行行政印章主要用于處理行內部門之間的公務以及涉及需要全行對外承擔責任的重要公務事項。即主要用于發(fā)文、各類報表、對外聯(lián)系、公務、合同、協(xié)議等。一般性的對外聯(lián)系、證明事項則使用支行辦公室行政印章。

  第九條只有在以支行名義處理公務或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支行行政印章。嚴禁以支行印章代替業(yè)務專用印章。

  第十條對外辦理公務需使用支行行政印章時,必須經過支行行長簽批。行內公文用章按照《中國工商銀行公文處理辦法》和《電子公文處理辦法》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十一條支行行政印章的有權審批人為行長及各分管副行長。用印單位或個人按用印事項涉及內容專屬原則,交有關負責人簽批后進行用印。

  第十二條支行行政印章的簽批使用程序

  (一)需要使用支行行政印章時,用印部門或個人必須認真、詳實地登記“印章使用登記簿”,說明用印的主要事由、用章次數,連同要用印的全部材料交分管領導簽批。分管領導離崗期間,可書面授權其他領導或用印管理部門負責人代行審批權。審批人要對用印內容的合規(guī)合法性負責。

  (二)支行行政印章專管員負責按照有權審批人審批意見用印。每次用印必須有兩人同時在場(印章專管員和用印經辦人),一人用印、一人監(jiān)印。用印前,印章專管員要認真檢查用印審批手續(xù)是否完備、有權審批人意見、實際用印內容是否與批準用印內容一致,用印留存材料是否齊全等內容,確認無誤后方可用印。用印完畢,印章專管員和用印人要在“印章使用登記簿”上分別簽字。印章專管員對必要的用印留存材料要及時進行整理,按檔案管理規(guī)定分別立卷、歸檔、保存。

  第十三條行政印章原則上必須在保管印章的辦公室內使用,確需在外使用的,印章專管員必須在場,確保不失控。

  第十四條嚴禁在空白紙張或憑證上預先加蓋行政印章。

  第十五條與其他單位聯(lián)合發(fā)文套印行政印章,因由兩人(其中一人必須是印章專管員)到現場監(jiān)管使用。印章使用完畢,立即歸行保管。

  第十六條本行行政印章必須實行“雙人雙鎖管理”或“密碼鑰匙分管”,鑰匙(密碼)要分管分用。人離章收、入柜上鎖,雙人開鎖。崗位調整時必須及時辦理正式交接手續(xù),交接雙方和監(jiān)交人都要在“印章保管使用登記簿”上分別簽字。

  第十七條行領導的公用名章,經本人授權后由專人負責保管并使用。

  第十八條行政印章使用登記簿按年裝訂,交由本行檔案部門長期保存。

第五章檢查與監(jiān)督

  第十九條支行要將行政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納入稽核檢查和業(yè)務檢查范圍,稽核、監(jiān)察、辦公室等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用印事項的合法合規(guī)性、有權審批人及印章管理人員的履職情況及印章管理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發(fā)現的問題要限期糾正,切實防范風險,杜絕案件事故。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印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

  中國工商銀行*支行

  二○○x年x月x日

篇2:公司電子印章管理辦法

公司電子印章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我司協(xié)同辦公信息化管理,規(guī)范電子印章在電子公文及其他材料中的使用和管理,保證文件資料傳輸的安全、合法、有效,提高辦公效率,結合我司實際,特制訂本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電子印章是指以電子形式存在的,依附在電子文件,并與其邏輯關聯(lián),可用來辨識電子文件簽署者的身份,同時能夠保證簽署的文件內容完整性,并表示簽署者同意電子文件的陳述事實的內容。

第二條

本辦法所規(guī)定的電子印章指公司行政、合同、法人、工會、紀委、黨委印章,和下屬各分、子公司行政、合同、法人印章及各部室印章。

第三條

電子印章主要用于集團公司及我司內部往來正式文件、函件、報告、請示及報表資料等,電子印章與實物印章有同等效力。原則上所有合同文本及對外報送的正式文件、函件等不能使用電子印章。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及下屬各分、子公司、作業(yè)區(qū)。

第二章電子印章管理

第五條

我司電子印章由集團公司信息中心負責制作,我司辦公室為信息中心對口聯(lián)系部門,負責根據我司機構設置及變化情況,結合各機構部室實際業(yè)務開展情況,向信息中心申請制作、變更、或銷毀電子印章。各部門如需新增、變更、或銷毀電子印章時,須向辦公室提出正式申請,由辦公室統(tǒng)一向信息中心申請辦理。

第六條

我司電子印章保管與實物印章保管一致,即公司行政印章、合同專用章、法人印章由辦公室保管;各分、子公司行政印章、合同專用章、法人印章由辦公室及分、子公司各保管一套;各部門印章由各部門負責保管。

第七條

電子印章應指定專人進行保管,且存放電子印章的電腦必須設置開機密碼,并定期更換,同時必須安裝殺毒軟件及防火墻等網絡防護軟件。存放電子印章的電腦在不用時應關機,在管理人員離開電腦時,必須將電腦鎖定(win+L)。

第八條

電子印章管理人員必須謹記使用密碼,電子印章使用密碼不能更改,遺失后對應的電子印章即作廢,須重新制作。

第九條

所有電子印章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本辦法妥善保管電子印章。若因管理不慎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印章管理人員及部門主要領導負責。

第三章電子印章使用

第十條

電子印章的使用遵循“謹慎使用,嚴格審批”的原則。電子印章使用的審批可通過協(xié)同辦公系統(tǒng)用印審批流程發(fā)起,公司級行政印章、法人印章等需經公司領導審批,部門級印章由部門負責人審批,批準用印的負責人應嚴格把關,必須對用印的后果負責。

第十一條

電子印章管理人員在使用電子印章前需認真學習《協(xié)同辦公系統(tǒng)電子印章使用手冊》及《協(xié)同辦公系統(tǒng)電子印章使用注意事項》,并按要求使用,確保電子印章使用的正確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條

電子印章必須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使用,即電子印章必須由印章管理人員在有保障的電腦上使用,嚴禁電子印章隨意復制到其它電腦或U盤、移動硬盤、存儲卡等存儲設備中使用。

第十三條

原則上電子印章必須由印章管理人員使用,如遇電子印章管理人員請假、出差等原因不在崗而又急需使用電子印章時,在電子印章管理人員或主管領導同意的情況下,可由其他人員代為使用,但必須確保使用過程有人監(jiān)督,保證電子印章使用的真實和安全。在電子印章管理人員回到崗位后,應及時更改保存電子印章的電腦密碼,杜絕其他人員盜用電子印章。

第四章監(jiān)督管理

第十四條

辦公室為我司電子印章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全司電子印章使用指導及監(jiān)督。

第十五條

各使用部門應嚴格按照規(guī)定進行使用,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向辦公室反映。

第十六條

辦公室將定期對各部門電子印章使用環(huán)境、使用情況等進行檢查,對因電子印章保管或使用不當造成不良影響的,根據相關規(guī)定提出考核意見并追究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

本管理辦法自下發(fā)之日起執(zhí)行。

第十八條

本管理辦法由辦公室負責解釋。

篇3:印章管理辦法(公安部)

公安部印章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印章社會治安管理,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根據國務院《關于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guī)定》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國家權力、黨政、司法、參政議事、軍隊、武警、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居(村)民委員會和各議事協(xié)調及非常設機構的印章刻制、建檔、變更、繳銷等管理活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印章指公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個人名章。

本辦法所稱公章是指國家權力、黨政機關、司法、參政議事、軍隊、武警、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居(村)民委員會和各議事協(xié)調機構及非常設機構的法定名稱章和冠以法定名稱的合同、財務、稅務、發(fā)票等業(yè)務專用章。

本辦法所稱具有法律效力的個人名章是指國家權力、黨政、司法、參政議事、軍隊、武警、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居(村)民委員會和各議事協(xié)調機構及非常設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及其財務部門負責人的名章。

第四條

公安機關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對印章實行屬地管理;建立、健全管理責任制度,確保印章管理安全規(guī)范化和信息科學化。

第二章印章管理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買賣印章,不得非法制作、使用印章。

第六條

國家權力、黨政、司法、參政議事、軍隊、武警、民主黨派、共青團、工會、婦聯(lián)等機關、團體的印章制發(fā),依照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七條

國家權力、黨政、司法、參政議事、軍隊、武警、民主黨派、共青團、工會、婦聯(lián)等機關、團體的各級組織、機構需要刻制印章的,由制發(fā)機關的印章管理部門開具公函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xù)。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即辦理并出具準刻證明。

第八條

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村(居)民委員會和各協(xié)調機構及非常設機構需要刻制印章的,應當憑上級主管部門出具的刻制證明和單位成立的批準文本到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申請辦理準刻手續(xù)。

無上級主管部門的,應當憑登記管理部門核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登記證書或者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證明,到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申請辦理準刻手續(xù)。

辦理準刻手續(xù)的經辦人員,需持刻制單位的委托證明和本人身份證明;辦理人名章準刻手續(xù)的,同時提供名章所刻人名的身份證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核發(fā)準刻手續(xù)的決定。對符合條件的,出具準刻證明;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第九條

需要到外省、市、縣(區(qū))刻制印章的,憑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及有關申請材料,到刻制地同級公安機關辦理準刻手續(xù)。

第十條

需要刻制印章的單位應當到公安機關批準的刻制單位刻制;刻制單位將刻制的印章向公安機關辦理印鑒備案后,方準啟用。

第十一條

需要更換印章的,須公告聲明原印章作廢后按照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規(guī)定重新辦理備案或準刻手續(xù)。

印章遺失、被搶、被盜的,應當向備案或批準刻制的公安機關報告,并采取公告形式聲明作廢后,按照前款規(guī)定重新辦理備案或準刻手續(xù)。

第十二條

印章規(guī)格、式樣、印文和質料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地方,刻制的印章可以并刊漢字和相應的民族文字。

印章不得單刊外文,因工作需要可中、外文并刊。

需要刻制中、外文并刊印章的單位除持有本辦法第八條規(guī)定的證明、文件外,還應提出書面申請,并到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辦理準刻手續(xù)。

第十三條

需要刻制印章的單位,只能申請刻制一枚單位法定名稱章。

需要刻制套印章、鋼印章的,依照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的規(guī)定辦理。

第十四條

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民政部門登記的民間組織和各協(xié)調機構及非常設機構印章實行年審制度。

第十五條

印章停止使用后,使用單位應當在十日內將印章全部交回上級主管部門或登記管理機關封存;逾期不交的,由上級主管部門或登記管理機關予以收繳。上級主管部門或登記管理機關對交回和收繳的印章要登記造冊,并于十日內送備案或批準刻制的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對交回和收繳的印章,需預存兩年,無特殊情況的,預存期滿后予以銷毀。

第十六條

有歷史紀念意義需要長期保存的印章,由收藏保存機構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安機關提出申請并公告,批準后可不予銷毀,由申請單位收藏保存。

第三章印章經營單位管理

第十七條

經營本辦法所指的印章業(yè)務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固定的經營場所;

(二)經營場所和設施符合國家消防和治安管理的規(guī)定;

(三)經營者和從業(yè)人員無詐騙、招搖撞騙、偽造印章等違法犯罪記錄;

(四)符合公安機關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資質條件;

(五)設有印章保密工房和成品保管倉庫。

第十八條

經營印章業(yè)務的單位不得將印章業(yè)務轉包他人經營。

第十九條

承接刻制印章應當遵守下列規(guī)定:

(一)應查驗公安機關出具的備案或準刻證明;

(二)登記委托刻制印章的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經辦人的姓名和公民身份證號碼,按照規(guī)定逐項登記印章名稱、式樣、規(guī)格數量,并保存五年,以備查驗;

(三)指定專人負責承接印章業(yè)務,保管制作的印章以及銷毀作廢章坯;

(四)對超過三個月無人領取的印章,應當登記造冊,送交原備案或批準刻制的公安機關處理;

(五)每月10日前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告印章制作情況。

第二十條

從事印章經營業(yè)務應當在批準的固定場所內進行。

第二十一條

經營印章業(yè)務的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是本單位的治安第一責任人,負責做好本單位的治安防范工作:

(一)教育從業(yè)人員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

(二)制定并落實各項治安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三)監(jiān)督從業(yè)人員認真執(zhí)行承接刻制印章查驗證明和登記工作;

(四)對公安機關檢查發(fā)現的治安隱患及時整改;

(五)發(fā)現涂改、偽造備案或準刻證明等可疑情況以及案件線索,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第二十二條

外商獨資、中外合作和中外合資企業(yè)不得經營本辦法所規(guī)定的印章業(yè)務。

第二十三條

公安機關應當對經營印章的單位進行監(jiān)督檢查,并履行下列職責:

(一)定期對經營印章業(yè)務的單位進行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治安隱患,限期整改;

(二)發(fā)現可疑情況或者案件線索,依法調查處理;

(三)依法對經營印章業(yè)務的單位的違規(guī)違法經營行為進行查處。

第四章罰則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第五條規(guī)定的,非法制作或者使用印章的,除收繳非法印章外,并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有非法所得的,沒收非法所得。

買賣印章的,依照前款規(guī)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八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規(guī)定,未辦理備案或準刻手續(xù)的,予以警告,并限期補辦;逾期不辦理的,制作的印章為無效印章,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對委托刻制單位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規(guī)定,刻制外文印章或擅自刻制中外文并刊印章及違反規(guī)定刻制兩枚以上單位法定名稱章的,收繳違法制作的印章,并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逾期或不進行年審的,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將印章業(yè)務轉包他人經營的,收繳違法制作的印章,取消其經營資格,并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單位違反前款規(guī)定的,對單位依照前款規(guī)定處罰,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未查驗準刻證明和履行登記手續(xù)的,對承制單位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并處取締。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的,對經營印章業(yè)務的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予以警告,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

偽造本辦法規(guī)定的印章,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在監(jiān)督管理印章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應當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

印章準刻證明的式樣由公安部統(tǒng)一制定。

第三十五條

印章載有密級信息的,可由印章制發(fā)單位自行建檔保存。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由公安部負責解釋,自發(fā)布之日起三十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