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精神,深入宣傳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在學校教育教學和各項活動中,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促進我校推廣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提高全校學生語言規范意識和“推普”意識,提高每一個學生普通話的水平,形成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良好風氣,制定學生普通話培訓計劃。
二、工作目標
通過普通話培訓、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全校學生生對推廣普通話重要意義的認識,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形成一種自覺學習普通話、使用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使用普通話的宣傳力度,在校園內適當的地方懸掛或粘貼宣傳使用普通話的永久性標語。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語言文字規范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文化生活,監督、評測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并面向社會做好宣傳、咨詢和服務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的開展,讓講普通話和寫規范字深入人心。
學校宣傳欄和壁報要開辟永久性“推普園地”,按時更換內容,使“推普工作”成為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圍繞主題加大宣傳力度,使全校學生意識到推廣普通話,實現語言文字規范化對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公民素質、維護國家統一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積極推進我校語言文字工作規范化,為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發展服務。
(二)把普通話日常培訓與日常教育教學相結合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學生日常的課堂學習是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最好實踐。要掌握好普通話,必須結合日常工作不斷運用,在運用中吸取新知識,在學習--實踐--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校園內一律說普通話,使普通話真正成為“校園語言”。
(三)加強檢查評估、注重資料收集
加強學生在學校普及普通話用字規范化工作的檢查評估。一是將這項工作納入學生個人評估指標體系和中隊活動;二是列入學生素質評估的內容。
進一步規范推廣普通話工作,要求全校學生在校內所有活動中一律使用普通話,使普通話真正成為我校的校園語言。
注重過程性資料、文檔收集。
四、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訓要求:
1.在課堂上能專心聽講,做好聽課筆記。
2.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3.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4.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做簡單的發言。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400字。
8.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9.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漢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10.會寫日記、讀書筆記,對所讀文章的感受或評論做到有觀點,有分析,有依據,有見解。
11.綜合運用敘述,描寫,說明,抒情等表達方式,寫出有感情,有內容,有條理的文章。
五、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訓落實方法:
(一)針對高一高二年級采取以下落實方法:
1.通過生字詞的小測,單元測試和期中、期末考試,來檢查學生的聽課效果。
2.每節語文課前讓學生進行三分鐘演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課堂上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4.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組織朗誦興趣小組、書法興趣小組、寫作興趣小組等。
5.讓部分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取得良好的成績。
6.要求學生每天練一頁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要求。
(二)針對高三年級的特點采取以下落實方法:
高三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訓要求及落實高三年段語文組高三學生課業繁重,宜在課堂教學與復習中落實語言文字能力的訓練,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背誦
對課本要求背誦的篇章,在指導學生背誦、默寫時,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書寫,對容易誤讀、錯寫的字加以強調。
2.語言綜合表達
在指導學生復習高考試題中的語言綜合表達這一項時,引導學生養成語言表達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習慣。在課堂與課后將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結合,相輔相成。既提高試題應對能力,又提高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如修改病句時,指導學生既要能改正提供的病句,平時說話、寫作時也要避免病句的出現。
3.作文
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修改文章也是一種綜合能力。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做到文從字順,書寫正確、工整,并盡量達到語言流暢優美。
指導學生修改別人的文章,修改其中不通順的句子,錘煉詞語(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改掉那些生造、晦澀或容易引起誤解的詞語,選用通行、意思顯豁、明確的詞語;二是選擇分量恰當、表現力強的詞語),恰當地刪繁就減和補充增益。寫和改珠聯璧合,對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4.其他
可通過擬對聯、編短信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篇2:小學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總結材料
牛集小學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總結材料
我校認真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把推普工作納入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納入學校常規管理,納入教師基本功訓練,將其滲透到德、智、體、美和社會實踐各項教育活動中,推進了我校素質教育的進程。在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開展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管理及宣傳精細到位
(一)健全組織,責任落實。
推廣和普及普通話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加強領導,嚴格管理,才能把普及普通話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成立專門的語言文字規范化領導小組,由校長牛世森任組長,副校長楊欽平任副組長,由語文教研組、數學教研組、英語教研組等部門的負責同志任成員,各班級設立推普員,各處室職責明確,通力協作,共同推進這一工作。
(二)明確目標,計劃周密。
學校和相關處室都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建立健全了普及普通話有關制度和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管理制度。結合學校工作,定期召開推普工作專項會議,分管領導逐級部署語言文字工作計劃。推普工作做到學期有安排、每月有活動、周周有督查。
(三)完善制度,強化措施。
我們將語言文字規范化落實到學校工作的各個層面,把這項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常抓不懈,使之做到日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在全面管理過程中,我們把學校的語言文字規范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創辦學校特色相結合。
1.加強教師語言文字工作規范化的管理。我校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并加強監督,有效監控,使語言文字規范管理滲透到教師工作生活的每個細節當中。
2.對于每一位教師的普通話及文字水平,學校作了明確規定:必須按規定持證上崗,沒有達到要求的強化培訓,限時過關;在開展各級各類的骨干教師、各種類型的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把語言文字規范化使用擺在第一位。同時,學校把語言文字工作列入了教師考核工作中,作為教師聘任、評優晉級等的條件之一。
3.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把普通話當作校園語言,消除方言對規范語言表達的影響。
4.我們在各學科教學與作業完成過程中,嚴格規范語言文字的使用,要求學生寫好漢字,說好普通話并形成良好的技能。特別是評估方面,學校把語言文字規范化要求滲透到每個學科的每個環節,展示典型、鼓勵優秀,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全體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
二、用語用字標準規范
(一)分工協作,規范校內用字。
學校公文、公章、標志牌、標語、指示牌、軟件、課件、試卷等用字,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的聲譽。為了更好地規范此類用字,學校采取了處室、部門分工負責制:學校公文、公章、標志牌、標語、指示牌的用字,由總務處負責;軟件、課件、試卷用語用字由教導處負責;校園櫥窗、廣播、由政教處負責;班級文化建設用字由各班班主任和語文老師負責。
(二)檢查督促,規范教師用字。
為規范教師用字,學校除要求教師寫規范字外,要求教研組每期都開展自查、自糾行動。組織專門人員對教師板書用字、教案用字、批改作業用字、書寫評語用字以及各種業務學習、會議記錄用字進行了一場大范圍的糾錯活動。通過檢查督促,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規范用字的水平。
(三)活動強化,規范學生用字。
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充分利用校內櫥窗、班級文化建設、手抄報等方式,廣泛宣傳使用規范漢字的重要意義,使全校學生把寫規范字當做自己的自覺行動。
四、語言文字成果。
(一)為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在校內設置長久性、提示性標語,不斷改善學校語言文字環境。
(二)我校根據學校校情,組織教師開展了一系列課題實驗研究,取得顯著的成績,育人質量提高明顯,“說普通話,寫規范字”這一課題將學生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和推廣活動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著力培養學生的說普通話和寫規范字的能力。提升了師生素質,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品味。
(三)重視檔案工作,檔案齊全,管理妥善。
學校在創建工作中,認真制定了語言文字工作計劃、總結,認真制定了推普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均有專人負責收集、整理,并且已經按照相關要求收集、歸檔,做到資料齊全,裝檔規范。
總之,我校堅持創造性地開展有關語言文字的研究,為推動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做出了積極努力。
五、特色項目
我們充分認識到,我們的語言文字是祖國五千年文化的載體,它傳承著燦爛、優秀的文明精髓。我們創建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一定要把語言文字與她所傳承的燦爛文化建設結合在一起,做到錦上添花。學校開展的特色活動有:
(一)語言文字規范化實踐活動。
根據各年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利用口語交際課、寫字課、語文課或課外活動中開展“演講比賽”、“寫字比賽”、“經典誦讀”、“啄木鳥糾錯”等學習實踐活動,同時還積極將“推普”活動融入社區,在社區等場所開展“推普”宣傳活動,向大家散發“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的倡議書,還結合具體情況為大家進行現場指導,推動了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社會縱向延伸,取得較好的社會影響。
(二)推普周系列活動。
20**年推普周中,我校開展“書法比賽”活動、“文明班級”活動效果十分顯著。
(三)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學校規定圖書室每天向師生開放,每周五節早讀課,個班建立圖書角,把圖書放在班級,要求語文老師認真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平時還利用特色廣播時間進行經典誦讀。將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方法融會貫通,在全校師生中營造一種濃郁的書香氛圍,與此同時開展朗誦比賽、經典詩文誦讀會等一系列與語言文字規范化有關的活動,形成了良好的“讀風”、“寫風”,增強了校園的書卷氣和翰墨氣,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落實到學習生活的各個領域。
(四)開展書畫興趣小組活動
書法是一門藝術,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良好途徑,使學生能從少年時期打下良好的寫字基礎和書寫習慣,讓學生在學習規范漢字過程中能豐富藝術修養,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在書法教學中,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開展書法興趣小組的教學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六、不斷思考,繼續前進
語言文字含有豐富的人文因素,對學生品格的養成、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的形成,有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管理的制度建設,還需進一步細化,語言文字的科研課題,必須加強研究,重在落實。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將語言文字工作與推進課程改革、提升綜合辦學水平緊密結合起來,完善語言文字工作機制;二是課內課外結合,課內向課外輻射,課外向課內反饋,開展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三是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的課題研究,挖掘并豐富語言文字學習資源,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工作實效。我們力爭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所高質量、有品位的特色品牌農村學校。
篇3: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養方案
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養方案
豫辦實驗學校
一、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義
規范我校學生語言文字是遵法守法的體現,是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要求,是積淀學校文化底蘊的需要。我們要求學生從身邊做起,堅持說普通話、用規范字,重視文明言談,樹立良好的現代小學生的形象。
2、語言文字規范化的目標及內容
1.說普通話。要求語音規范和詞匯、語法規范。小學生言語規范、得體、文明,堅決抵制網絡、影視節目中的不良語言。
2.寫規范字。及時改正錯別字。
三、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和能力培養措施
1.從管理制度上規范
(1)組織保障。學校成立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處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科室負責人、語文組全體老師共同參與,組織開展小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
(2)制度保障。學校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師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為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從教師引導上規范
組織教師自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語文教師還增加學習《標點符號用法》、《漢語拼音正字法基本規則》,提高師生語言文字知識水平,增強教師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法律意識。
3.從課堂教學上規范
(1)強調“讀準確、寫正確”。學生學習規范的語言,是從學習課本語言開始的。教師要以課文為范例,在字詞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當規范地板書好每一字,做出正確的示范引導。教師在帶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規范指導書寫,向學生示范書寫每個字的全過程,逐步引導學生讀規范音、寫規范字。
(2)糾正方言,規范詞匯。本地方言直接影響學生的規范口頭語言的發展,在日常教學及與學生交談中,時時處處要注意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糾正不規范的方言口語,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
(3)加強朗讀背誦,積累豐富、規范的語言文字。語言規范、詞匯豐富的名篇佳作,學生熟讀成誦,書本語言自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財富。
4.從語文綜合性學習上規范
(1)尋找身邊錯別字。凈化語言文字環境是我們每個師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電視中、街道上、書籍里以及學生的作業本上錯別字鋪天蓋地,組織學生對我們身邊的規范化用字、用語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提高寫規范字的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每學期,開展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演講比賽、寫字比賽、手抄報比賽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天進行課前好書推薦、背誦古詩詞等等。
5.從學校文化建設上規范
(1)“雙推”宣傳。學校加強校內外的“雙推”宣傳工作,每周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學校宣傳欄、黑板報傳播語言文字規范化知識。
(2)營造氛圍。教學樓樓層設置“說普通話,寫規范”等永久性標語牌。
(3)學校宣傳欄、黑板報、標志牌、校報、網站等杜絕出現不規范用字,及時糾正,將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6.從教育教學評價引導上規范
(1)開展一年級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測試,規范普通話語音。每年對一年級新生開展兩個多月的漢語拼音教學,隨后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進行過關測試。一年級老師認真分析測試情況,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2)開展語文能力分項測試,將口頭表達、明讀背誦、寫字等項目納入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并將每項成績分別記入學生的學年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