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方案

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方案

2024-08-02 閱讀 8252

坑東學校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方案

一、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義

規范我校學生語言文字應用是遵法守法的體現,是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要求,是積淀學校文化底蘊的需要。說普通話、用規范字,重視文明言談,樹立良好的現代小學生的形象。

二、語言文字規范化的目標及內容

1.說普通話。要求語音規范和詞匯、語法規范。小學生言語規范、得體、文明。

2.寫規范字。及時改正錯別字。

三、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和能力培養措施

1.從管理制度上規范

(1)組織保障。學校成立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副校長具體分管,教導處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語文組全體老師共同參與,組織開展小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

(2)制度保障。學校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師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為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從教師引導上規范

組織教師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完成語文規范化知識答卷。組織教師自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語文教師還增加學習《標點符號用法》、《漢語拼音正字法基本規則》。提高師生語言文字知識水平,增強教師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法律意識。

3.從課堂教學上規范

(1)強調“讀準確、寫正確”。學生學習規范的語言,是從學習課本語言開始的。教師要以課文為范例,在字詞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當規范地板書好每一字,做出正確的示范引導。教師在帶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規范指導書寫,向學生示范書寫每個字的全過程,逐步引導學生讀規范音、寫規范字。

(2)糾正方言,規范詞匯。本地方言直接影響學生的規范口頭語言的發展,在日常教學及與學生交談中,時時處處要注意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糾正不規范的方言口語,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

(3)加強朗讀背誦,積累豐富、規范的語言文字。語言規范、詞匯豐富的名篇佳作,學生熟讀成誦,書本語言自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財富。

4.從語文綜合性學習上規范

(1)尋找身邊錯別字。凈化語言文字環境是我們每個師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電視中、街道上、書籍里以及學生的作業本上錯別字鋪天蓋地,組織學生對我們身邊的規范化用字、用語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提高了寫規范字的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每學期,開展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演課本劇、寫字比賽、手抄報比賽和糾正錯別字競賽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天進行課前好書推薦、背誦古詩詞等等。

5.從學校文化建設上規范

(1)“雙推”宣傳。學校加強校內外的“雙推”宣傳工作,每周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學校宣傳欄、黑板報傳播語言文字規范化知識。

(2)營造氛圍。教學樓樓層設置“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等永久性標語牌。

(3)學校宣傳欄、黑板報、標志牌等杜絕出現,及時糾正,將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6.從教育教學評價引導上規范

(1)開展一年級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測試

規范普通話語音。每年對一年級新生開展兩個多月的漢語拼音教學,隨后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進行過關測試。一年級老師認真分析測試情況,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2)開展語文能力分項測試,將口頭表達、朗讀背誦、寫字等項目納入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并將每項成績分別記入學生的學年考核中。

篇2: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養方案

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養方案

豫辦實驗學校

一、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義

規范我校學生語言文字是遵法守法的體現,是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的要求,是積淀學校文化底蘊的需要。我們要求學生從身邊做起,堅持說普通話、用規范字,重視文明言談,樹立良好的現代小學生的形象。

2、語言文字規范化的目標及內容

1.說普通話。要求語音規范和詞匯、語法規范。小學生言語規范、得體、文明,堅決抵制網絡、影視節目中的不良語言。

2.寫規范字。及時改正錯別字。

三、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意識和能力培養措施

1.從管理制度上規范

(1)組織保障。學校成立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處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科室負責人、語文組全體老師共同參與,組織開展小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

(2)制度保障。學校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師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為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從教師引導上規范

組織教師自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語文教師還增加學習《標點符號用法》、《漢語拼音正字法基本規則》,提高師生語言文字知識水平,增強教師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法律意識。

3.從課堂教學上規范

(1)強調“讀準確、寫正確”。學生學習規范的語言,是從學習課本語言開始的。教師要以課文為范例,在字詞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當規范地板書好每一字,做出正確的示范引導。教師在帶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規范指導書寫,向學生示范書寫每個字的全過程,逐步引導學生讀規范音、寫規范字。

(2)糾正方言,規范詞匯。本地方言直接影響學生的規范口頭語言的發展,在日常教學及與學生交談中,時時處處要注意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糾正不規范的方言口語,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并提醒他們表達完整的意思。

(3)加強朗讀背誦,積累豐富、規范的語言文字。語言規范、詞匯豐富的名篇佳作,學生熟讀成誦,書本語言自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成為學生自己的儲備和財富。

4.從語文綜合性學習上規范

(1)尋找身邊錯別字。凈化語言文字環境是我們每個師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電視中、街道上、書籍里以及學生的作業本上錯別字鋪天蓋地,組織學生對我們身邊的規范化用字、用語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提高寫規范字的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每學期,開展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演講比賽、寫字比賽、手抄報比賽等,以班級為單位每天進行課前好書推薦、背誦古詩詞等等。

5.從學校文化建設上規范

(1)“雙推”宣傳。學校加強校內外的“雙推”宣傳工作,每周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學校宣傳欄、黑板報傳播語言文字規范化知識。

(2)營造氛圍。教學樓樓層設置“說普通話,寫規范”等永久性標語牌。

(3)學校宣傳欄、黑板報、標志牌、校報、網站等杜絕出現不規范用字,及時糾正,將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6.從教育教學評價引導上規范

(1)開展一年級學生漢語拼音過關測試,規范普通話語音。每年對一年級新生開展兩個多月的漢語拼音教學,隨后分筆試和口試兩部分進行過關測試。一年級老師認真分析測試情況,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2)開展語文能力分項測試,將口頭表達、明讀背誦、寫字等項目納入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并將每項成績分別記入學生的學年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