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勇敢的救護隊教學活動方案
大班體育《勇敢的救護隊》教學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1、通過游戲練習在高30厘米,寬20厘米的晃動平衡木上一手扶護欄,一手側平舉,雙腳交替向前走,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的品德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3、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二)活動材料的準備:
1、晃動平衡木兩條,自制小水桶(紙折小籃,和幼兒人數相等),小熊頭飾一個,小熊的家(用大型積木建搭),小樹林(活動室的背景),草地(鋪墊子,供小朋友休息的),小池塘。(場地布置)
2、自編舞蹈《加油干》。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小朋友分散在感統活動室里。
師:這里的風景好美呀!空氣也好,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跳跳舞吧。
(放音樂《加油干》)。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聽音樂做動作,輕松自由地進行熱身運動。
小熊:(一幼兒扮演,從家里出來)著急地樣子:“不好了!不好了!小樹林著火了,大家快來救火呀!”
師:哎呀!是小熊家后面的小樹林起火了,小朋友,我們快去救火吧。可是小池塘在這邊,到小熊家后面的小樹林要經過一座吊橋,吊橋很危險的,你們怕不怕?
幼:不怕!
師:那我們趕快救火去吧!在救火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慌亂知道嗎。
幼:好!
2、基本部分
(1)老師示范在前面帶領小朋友一起拿著小水桶取水救火(“小熊”參與活動)。
師:小隊員們,過吊橋的時候,要小心,一手扶著護欄,提小水桶的手要平舉,這樣水就不容易潑倒外面,雙腳交替向前走,可以交換提水的手。
師:回來的時候要讓提著水桶的小隊員先過橋,我們在吊橋旁的草地上等待。
(2)在練習過程中,老師重點指導幼兒身體盡量不靠護欄,一手側平舉,雙腳交替向前走,幼兒來回練習走6~8次。
師:小朋友過吊橋時不要怕,勇敢點,眼睛看著前面。
(老師鼓勵膽小的幼兒不怕困難,對取得點滴進步的幼兒及時表揚。)
師:小隊員們累不累?
幼:累!
師:我們休息一下吧!
(小朋友在草地上隨意地休息。)
師:剛才有的小隊員提水的手沒有平舉,雙腳在交替的時候沒站穩差一點掉下去,下次過橋的時候要注意了。
老師邊講解邊讓能力強的幼兒再示范動作。
師:小隊員們辛苦了,火雖然撲滅了,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火有時會給人們帶來危害,所以不能隨便玩火知道嗎?我們要保護好小樹林,讓小樹快快活過來,現在再給它們澆些水。
幼:好!
師:好!小隊員們堅持一下繼續提些水救護小樹林。
(3)這一次練習,老師觀察、指導,重點糾正練習時出現不正確的動作,鼓勵幼兒堅持到結束。來回練習3~4次。
3、結束部分
小熊:火終于撲滅了,謝謝朋友們!謝謝朋友們!
(放輕松、抒情的音樂)
師:小隊員們,今天你們表現得很出色。感覺怎樣呀?
幼a:感覺很開心。
幼b:我的手、腳有點酸。
幼c:我的腳也酸的,頭上還有汗呢,但是我很高興。
幼d:我覺很累。
師:嗯,說明小隊員在救火過程中,做得好,很勇敢。
師:小熊,你呢?(我也很高興)。小隊員們、小熊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動作,讓我們的身體放松放松吧。
篇2:大班陽光體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將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進一步引導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鍛煉幼兒體質,推動“陽光體育運動”,深化“陽光體育運動”研究,落實“陽光體育運動”在大班年級的開展。
二、組織領導
積極貫徹落實《規程》精神,在保證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內容、材料,不斷優化幼兒園體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對開展幼兒體育活動重要性的認識,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的發展。
三、活動原則
1.安全性原則
教師在體育活動的設計、組織過程中應強化安全第一的觀念。力求事先準備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為確保安全,必須在所有的游戲道具的使用和裝備上考慮周全,使之在任何條件下都安全無虞。比如,整個的游戲空間、場所、環境沒有任何尖銳的棱角和堅硬的器具,不會產生撞擊情況,不會因摔跤而造成傷害等等。
2.身體全面鍛煉原則
幼兒參與體育活動形式和內容應該是多樣化和綜合化的,對各項體育活動加以科學的整合與綜合,避免形態指標上出現不對稱、技術技能上表現不穩定、基本動作和身體素質上達不到全面的發展。
3.動靜交替原則
在幼兒體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幼兒參與體育活動與休息適當交替,做到一日生活的動靜交替和一次體育活動的動靜交替,使幼兒在活動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身體的機能狀態及時地得到恢復,達到并超過以前的身體狀態。
4.發展性原則
幼兒體育活動的指導必須把著眼點放在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從觀察、研究幼兒入手,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5.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與幼兒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
因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計劃、組織幼兒的體育活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引導幼兒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
四、活動內容與安排
活動一:蜘蛛繩
適合年級:大班
活動時間:30分鐘
教材準備
繩八條,教學用錄音帶一卷,教學用錄音機一臺。
教學研究
1.訓練幼兒四肢敏捷性與協調性。
2.在游戲中達到幼兒體能上的增進,并能刺激腦部細胞的發育。
教學重點
1.幼兒聽音樂的律動及動作、指令的適應性。
2.幼兒以游戲的方式來達到身體活動的目標。
3.幼兒正確的了解游戲規則及如何在游戲中遵守秩序。
4.幼兒在過程中須達到眼睛看、雙手并用正確的游戲方式。
教學活動設計
1.蜘蛛繩成圓形攤開來放置地上,將每一條線都拉直,再將全班人數分成八組,站至八條繩子后,音樂一放下后,第一個小朋友雙手張開平放,走在繩子上至終點后要彎下身碰繩結,才可以再走回起點,下一個小朋友要幫忙先用腳踩住線(不可讓線松掉),每位小朋友以來回的方式進行,完后至隊伍后排隊。
2.在一旁的小朋友可幫隊友歡呼加油,第一次不要求小朋友須走在繩子上,第二次即須嚴格要求,最好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做,但不比賽以確實達到老師要求為主,老師可在旁指導與協助,讓小朋友順利進行,正確地完成此游戲。
3.先以直走前進的方式練習,然后再以側走的方式進行競賽,看哪一組的小朋友可獲得優勝。
活動二:好玩的輪胎
適合年級:大班
活動時間:30分鐘
教材準備:廢輪胎10個,教學用錄音機一卷,教學用錄音機一臺
教學研究
1.訓練幼兒四肢敏捷性與協調性。
2.在游戲中達到幼兒體能上的增進,并能刺激腦部細胞的發育。
教學重點
1.輔導幼兒在游戲中訓練身體的柔軟性與平衡感。
2.藉由游戲在團體中學會與同伴互助合作的精神。
3.教導幼兒能遵守游戲中的規則與秩序。
4.訓練幼兒在游戲中能達到雙手并用、眼看四方的游戲方式。
教學活動設計
1.將10個輪胎排成圓形,并預留一個適當空隙作為起點及出口,請所有的小朋友沿著出口處排成一直線,以所圍成圓圈的右邊為起點左邊為終點(右去左回)的方向進行游戲。
2.音樂放下后,第一次先讓幼兒以走的方式走一遍,讓小朋友感覺并熟悉一下輪胎的軟硬度。第二次則將10個輪胎均分為兩個小圓圈,同樣要預留出口。請幼兒模仿小白兔跳躍動作,將雙手放至耳朵兩旁,以雙腳合并跳躍方式依序跳至輪胎中,直到5個輪胎跳完為止。跳完的小朋友請排到隊伍的尾端等候。游戲條件是:不可以踩到輪胎的外圍,踩到外圍的小朋友就算犯規了,須被判出場換下一位小朋友進行游戲,第二位小朋友需等上一個小朋友跳到第3個輪胎后才能出發。第三次請幼兒以單腳起跳的方式進行跳躍動作,先以右腳跳躍,跳到第3個輪胎后換左腳跳躍,直到終點后再排回隊伍,如還有時間可再加上一個循環,直至上課時間終止。
備注
單腳跳會讓幼兒在體能上感到較疲憊,如果五個輪胎對小朋友比較吃力,可換成三個或四個,中途可休息三分鐘讓幼兒擦汗喝水。
活動三:布的游戲
適合年級:大班
活動時間:25分鐘
教材準備
約課桌椅大小的布6條、椅子6張、錄音帶、錄音機。
教學研究
1.以律動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參與運動、并活動全身大肌肉、達到肌肉均衡發展。
2.由團體活動來讓幼兒體認遵守游戲規則的重要性及了解互助合作的意義。
3.由幼兒律動以游戲的方式來啟發幼兒的想象空間、及激發腦部的發育。
教學重點
1.指導幼兒聽音樂的律動及動作、指令的適應性。
2.輔導幼兒以游戲的方式來達到身體活動的目標。
3.教導幼兒正確的了解游戲規則及如何在游戲中遵守秩序。
4.訓練幼兒在過程中須達到眼睛看、雙手并用正確的游戲方式。
教學活動設計
1.選出14位小朋友出列、先分成二排站好(一排各站七位),將六塊布攤開,每個小朋友各拉著布的二端,調整好所有小朋友的位置后,要拿布的小朋友都坐在地上、布的高度要剛好放在小朋友的肩膀上處后攤開拉著。
2.將剩下的小朋友排成一直排后,在起點處蹲下,在對面放一張椅子,此時音樂預備,當哨子吹起時就將音樂放下,游戲即開始,讓幼兒學毛毛蟲在布底下爬行、此時拉布的幼兒須將布抖動,幼兒爬行至對面繞著椅子再爬回起點處,以拍掌方式換下一位幼兒進行游戲,直至最后一位小朋友做完為止。
3.當游戲進行至一半時,即將14位小朋友做替換,教師須鼓勵幼兒大聲加油,將游戲中的氣氛拉到最高點。
4.一個循環結束后,讓幼兒換個仰天的方式進行游戲,臉朝上,身體和四肢貼著地板并幫忙滑動當快至對面時,老師須提醒小朋友的頭注意不要撞到椅子,繞著椅子再用相同的方法爬回至起點處,以拍掌方式換下一位幼兒進行游戲,直至最后一位為止。
5.刺激篇:老師可告知小朋友在爬行時,如果音樂一停就要被處罰
篇3:大班體育技能區大帶小活動總結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大班體育技能區大帶小活動總結
本學期,在社團活動的同時,我們大班也加入到體育技能區的活動中來。何為低結構,通過參加活動,學習了體育技能區活動是沒有目標的,隨意性較強,卻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大班幼兒在低結構活動中,不僅參加低結構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大幫小,讓哥哥姐姐去幫助混齡班的弟弟妹妹。
還記得第一次帶班里的幼兒去與弟弟妹妹游戲時,大班的孩子還顯得有絲害羞呢,他們似乎看到這么小的弟弟妹妹有些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跟他們玩了,慢慢的在老師組織下,他們跟弟弟妹妹熟悉了起來。他們帶著弟弟妹妹開始了體育技能區活動。
混一班的活動豐富,并且有層次性。記得那天的紙板游戲,孩子們創新出了不少的玩方法。他們有的將弟弟妹妹放到紙板上拉著跑;有的將弟弟妹妹放到紙板上,將紙板四個角抬起,想坐轎子;還有的將弟弟妹妹放到紙板里,將紙板成轱轆的樣子,幼兒在里面爬著向前進。還有各種大帶小輪胎闖關的活動,別提他們在一起有多和諧了!
混二班的活動項目是兩個人或者三個人一起站在同一塊板子上向前走,這完全就是合作的運動了,期初,我們大孩子帶著小寶寶們活動時,可能是由于找不到玩的竅門,而導致的是不停的摔倒,并且無法順利前進。最后小朋友們自己想出辦法來,哥哥姐姐們一律站前頭,弟弟妹妹們一律站后面,或者中間,后者拉住前者的腰,一起喊一二一二向前走,果真不錯!順利地在操場上任意的來回走!他們真棒!
混三班的活動是鉆洞洞,有很長很長的用布撐起的鉆的洞洞,這就需要有的幼兒撐著布,有的幼兒來鉆,那必須的是我們大班幼兒來撐布了,說實話,這個布撐起來挺沉的,但是看到弟弟妹妹成功鉆過的好結果,哥哥姐姐們也是值了,并且也非常開心,重要的是弟弟妹妹之所以能成功鉆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布是哥哥姐姐們撐的哦!
歡樂的大帶小時光每次都過得很快,我想他們也得到了活動的意義,因為他們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因為他們明白了謙讓的意義!因為他們體會到了當哥哥姐姐的那份責任心!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4:幼兒園大班體育技能區活動總結
幼兒園大班體育技能區活動總結
首先,在最初聽到讓我和張老師一起組織體育技能區活動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被信任。為了這份信任感,我先進行了一系列的腦補。先了解,到底什么是低結構:低結構材料是與高結構材料相對而言的,指那些沒有明確目標、規定玩法的材料,如紙箱、木板、易拉罐等,它們低成本、多變化,能引發幼兒不斷思考,
主動地探究與學習,是當前幼兒園最熱門的活動材料。
在知道這是一個什么類型的活動的時候,我認為,教師在活動中是一個觀察者和引導者而不是組織者和領導者。體育技能區活動更注重于幼兒的創造力、思考力。教師只要做出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了。
于是我開始在實踐中慢慢的摸索,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活動中我發現,有的孩子不知道該怎么樣使用我們所提供的材料,我就會問問他:這個材料可以用來做什么,可以當做什么樣的東西?大多數孩子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時候老師做的不是替他們想或者干脆包辦,而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提問,引導他們去思考,這樣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后,發現年齡小的孩子所能想到的東西和年齡大些的孩子不同,而且有的活動需要大些的孩子進行幫助才能完成。所以便有了大帶小活動,有了大班孩子的加入,老師明顯能夠感到本班孩子的游戲范圍變廣了,也減少了很多安全性的問題。比如說跨欄的時候,小一些的孩子很容易摔倒。這時大班的孩子便會扶著他們,讓他們有了力量的支撐,幾乎沒有再出現摔倒之類的問題。大些的孩子在活動中還能體現當哥哥姐姐的責任感,讓他們在活動中能夠成長起來,成熟起來。
總之,在大孩子的加入后,小一些的孩子有了敢闖的精神,能夠努力向前,因為知道旁邊隨時都有哥哥姐姐在幫助自己。而大些的孩子在活動中,能夠讓他們學會幫助別人,并且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也能夠及時伸出援手。這樣在游戲中的經驗,才是最好的情感教育,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潛移默化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