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賠償制度
本制度適用于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所有不合格品及不合格事項的質量損失(指一次損失低于500元)的責任賠償。對于本公司產品在公司內或公司外發生的質量事故(指一次性損失超過500元以上的)按照“關于產品質量事故處理規定”執行。
不合格品:指產品(指所有過程的輸出結果,可包括產品圖紙、工藝文件、采購物資、在制品、半成品以及服務等)不符合公司文件規定要求的所有結果。
不合格事項:指內部質量審核、認證中心復審、生產制造過程中、用戶投訴、服務信息等反映出的不符合公司規定的行為或結果。
2、職責
由質量委員會根據所接受的信息,對質量損失進行全面調查核實,并對結果按規定提出賠償金額通知單,反饋財務部門實施。
3工作程序
根據造成公司質量損失的類別及影響程度,分別對設計問題、加工制造問題、采購問題以及其他不合格事項進行分類,并根據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給予不同額度的賠償。
3.1設計問題
設計問題的賠償分下述2個方面:
(1)生產過程中的設計問題:視產品結構的特點,全新設計的產品屬結構方面的原因,要形成書面總結,其損失不予追糾,但屬重復發生的設計差錯、設計責任差錯或未按設計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進行校核和評審而存在的差錯,其損失由責任者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20-100元。
(2)在用戶現場安裝過程中由于設計問題,而無法進行正常安裝或與用戶要求不一致時,其損失由責任者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30-200元。
3.2加工制造問題
加工制造問題的賠償分下述7個方面:
(1)原材料準備階段(下料):車間未按照圖紙和工藝要求進行下料,或所使用的材料不符圖紙時,其損失由操作工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5-100元。
(2)每道工序批量生產操作者未進行首檢出現的批量質量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由責任者一人承擔;如因首檢出錯發生的批量質量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由操作者和檢驗者承擔50%。
(1)工序出現的制造質量問題:屬自檢、專檢時發現的質量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的,其損失由操作工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5-100元。
(4)下道工序(本車間)發現上道工序的制造質量問題,由上道工序責任者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5-100元。
(5)下道工序(非本車間)發現上道工序的制造質量問題,在產品經檢驗合格轉序出車間后,下道工序發現的制造質量問題,屬檢驗員未按規定的檢驗項目進行檢驗(屬漏檢)而發生的質量損失,由檢驗員與操作工共同承擔,其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0-100元。
(6)各車間產品最終檢驗時發現的質量問題,損失由責任者負責,其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5-100元。
(7)產品試機階段發現的質量問題,屬責任車間制造的問題或試機未按規定所造成的質量問題,其損失由責任者負責,其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5-100元。
(8)在用戶現場安裝過程中由于制造問題,而無法進行正常安裝時,由責任車間或班組負責賠償,其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30-200元。
3.3物資儲存和防護問題
采購問題的賠償分下述3個方面:
(1)采購物資在倉庫階段由于貯存、防護不當發生質量問題,未出庫時,由有關倉庫管理員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15-100元;在用戶處發生的質量問題應及時進行分析,由責任者負責,其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30-200元。
(2)制造車間由于使用或防護不當而造成物資的損壞,其損失由責任者負責,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20-100元。
3.4其他不合格事項
3.4.1內部質量審核:審核中出現的不合格項,每一項扣責任部門月度考核工資總額的1-5%(按4.3選擇相應百分數)。
3.4.2認證中心復審:審核中出現的不合格項,每一項扣責任部門月度考核工資總額的1-10%(參照4.3選擇相應百分數)。
3.4.3因產品(包括性能、交貨期)不能滿足用戶合同要求時(客觀情況造成的除外),按合同規定有賠償條款要求的,由責任部門承擔賠償損失的1-15%。
3.4.4對于公司下發的“糾正和預防措施計劃”不能按期實施的,根據情況每項從負責部門的月度考核工資總額中扣除1-5%。配合部門作相應處理。
3.4.5對于發現由于責任心不強,對存在明顯缺陷的產品或零部件(即時不是本車間或班組制作的產品)而進行裝配或流轉的車間或個人,其造成的質量損失與加工制造的車間或班組共同承擔,賠償金額按每次賠償20-100元。
4實施規定
4.1造成質量損失的賠償金額由財務部從責任者的工資(從崗位工資、技能工資和獎金)中扣除。一人設一卡,由全質辦歸口管理,及時登帳。對質量損失的處理情況通過每月的《質量通報》及時曝光。對賠償金額累計超過500元,作下崗培訓或相應其他處理。
4.2對內部質量審核或認證中心復審中出現的不合格項,視部門承擔要素的責任分檔考核。3.4.1和3.4.2中的扣罰比例分別按下述考核:
a、承擔8個以上要素的責任部門扣罰比例為1%和4%;
b、承擔6-7個要素的責任部門扣罰比例為2%和6%;
c、承擔4-5個要素的責任部門扣罰比例為3%和8%;
d、承擔2-3個要素的責任部門扣罰比例為4%和9%;
e、承擔1個要素的責任部門扣罰比例為5%和10%。
4.4對生產車間因過程控制要素的責任面廣,其3.4.1和3.4.2中的扣罰比例分別為2%和7%。
4.3承擔要素轉換按:▲=△△執行。
篇2:公司質量事故賠償管理制度
公司質量事故賠償管理制度
1、目的為提高全員質量、成本意識,并能夠積極參與質量事故改善,確保質量事故責任得到落實,促進公司產品品質、工作質量等改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適用于所有造成公司經濟損失事故的處理。
3、定義
3.1質量事故:造成重大客戶投訴與抱怨、索賠,退貨、產品批量報廢、材料批量報廢、批量返工的事件、生產安全等,均屬于質量事故。
3.2賠償:公司員工因工作失職或不作為造成公司直接在經濟上蒙受諸如財產損失、材料損耗、滯運費、客戶索賠等費用時,該員工應承擔40%比例的賠償責任(上限1萬元,下限10元),嚴重者將扣除個人本月全部工資,賠償收回的費用列入公司財務。
3.3處罰:員工違反公司和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造成各類經濟損失,依照相關作業流程及制度進行處罰,處罰收回的費用列入公司財務。
4、職責
4.1質檢員:負責主導質量事故的責任調查和對責任人及其應承擔份額的認定;賠償或處罰要求的提出;
4.2銷售部:負責客戶投訴信息的反饋、處理跟進;
4.3財務部:負責收繳各類損失的賠償金額;
4.4辦公室:負責稽核賠償金額的復核;
4.7廠長:負責賠償報告的批準;
4.8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內部原因的調查,改善措施的制訂和執行。
5、內容
5.1質量事故原因分類
5.1.1指令錯誤
5.1.2下單錯誤
5.1.3技術資料錯誤
5.1.4采購錯誤
5.1.5發貨錯誤
5.1.6檢驗錯誤
5.1.7生產錯誤
5.1.8其他導致質量異常的錯誤
5.2賠償、處罰比例
5.3各相關部門責任劃分與賠償承擔的比例:
5.3.1工作過錯由單一部門造成,而其他部門難以監控的,由造成損失的部門獨自承擔賠償責任。
5.3.2工作過錯由單一部門造成,其他部門能夠監控而沒有糾錯的,由過錯部門承擔70%的主要賠償責任,未實施有效監控和進行糾錯的部門承擔30%的次要賠償責任。
5.3.3工作過錯由多部門造成,則由多個工作過錯部門酌情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5.3.4過錯責任難以認定和處罰的,由行政人事部聯合生產部調查討論后報總經理決定處罰。
5.4部門內部責任劃分與賠償承擔比例:
5.4.1直接責任人違規造成的錯誤,其上司無法監控的,由直接責任人承擔90%,上司承擔10%;
5.4.2責任人造成的錯誤其上司可以監控或應該設置管控手段而沒有設置的,由直接責任人承擔60%,上司承擔40%;
5.4.3如管理人員對本部門過錯所造成的損失進行包庇或隱瞞不報的,一經查實除賠償外,該管理人員承擔所有賠償同等金額作為加重處罰。
5.4.4責任人當月所受的處罰總金額以本人當月實發工資的30%為限;當月的30%工資不足賠償全額時,則分月扣除(按月收入的30%,直至賠償完為止);
5.4.5凡主觀故意造成公司損失的,不論金額多少,由本人承擔全部經濟損失,情節嚴重者由公司追究其法律責任。
6質量事故處理程序
6.1質量事故反饋
6.1.1對于客戶提出索賠、退換貨等質量事故,由銷售部或辦公室人員按相關客戶投訴處理流程進行登記,經銷售部經理確認后反饋到生產部;由于延誤發貨則由相關責任人承擔相應費用的50%。
6.1.2對于各工序或各車間的制程中發生的質量事故,責任部門開相關異常單,通知質檢員。
6.2質量事故責任認定
6.2.1質檢員、生產部等按相關作業流程要求對質量事故進行原因分析時,應同時找出責任部門與責任人員。
6.2.2對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上報生產部,由生產部召集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調查處理。
6.3賠償或處罰提報
6.3.1給公司帶來直接經濟損失的,由追查部門對質量事故責任認定后,用表格的形式(用質量事故報告/普通報告格式)給相關部門確認,必要時召集財務部、行政人事部、稽核部等相關人員,查明直接損失金額。
6.3.2品質部、物流部等根據責任認定和損失金額,參照本制度5.2條5.3條5.4條的要求,將須賠償部分金額分攤到各相關責任人,并予以在相關質量事故處理報告上記錄。
6.3.3已經要求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若影響到公司聲譽的,可并處行政處罰。
6.4質量事故處理報告審批:總經理(總經理授權個案除外)
6.5處理結果通告
6.5.1品管部或物流部等質量事故調查判定發起部門將經批準的質量事故處理報告自留一份存檔,另交一份給行政人事部。
6.5.2必要時行政人事部將處理結果進行公告。
6.5.3品管部或物流部等質量事故調查判定發起部門收款交財務部或在工資中扣款處理。
6.5.4責任人對處罰、賠償或責任認定不服的,可先向發起部提出申訴,其次向行政人事部申訴。
6.6資料歸檔行政人事部將處罰公告歸入責任人的人事擋案資料,作為以后績效考核、評估依據。
7、管理辦法
7.1處罰規定未按以上規定操作的部門或人員處罰責任人10元/次。7.2獎勵及時發現問題或潛在質量問題(職責范圍內除外),并通過相關聯絡單反饋給品管部、生產部門,從而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生產部、質檢員提報。辦公室將給與20員至50不等的獎金,間接效益200元獎勵20員一次,大于200以上獎勵50員至100一次)
7.3本制度從20**年9月1日起試行,試行過程中各部門積極提建議,以便下一次修訂時完善,解釋權歸口行政人事部。
篇3:全員質量賠償管理制度樣本
全員質量賠償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提高全員質量、成本意識,并能夠積極參與質量事故改善,確保質量事故責任得到落實,促進公司品質改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所有造成公司經濟損失事故的處理
3、定義
3.1質量事故:因品質異常而造成重大客戶投訴與抱怨、客戶索賠,退貨、產品批量報廢、材料批量報廢、批量返工的事件,且金額超過50元,均屬于質量事故。
3.2賠償:公司員工因工作失職或不作為而導致質量事故,是公司直接在經濟上蒙受諸如財產損失、材料損耗、滯運費、客戶索賠等費用超過500元時,該員工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賠償責任、賠償收回的費用列入公司財務。
3.3處罰:員工違反公司和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造成各類質量事故,公司經濟損失不超過500元的,依照相關作業流程及制度進行處罰、處罰收回的列入員工降罰基金。
4、職責
4.1品質部:負責主導質量事故的責任調查和對責任人及其應承擔份額的認定;賠償或處罰要求的提出;
4.2銷售部:負責客戶投訴信息的反饋、處理跟進;
4.3財務部:負責提報質量事故損失的金額和賠償金額的扣繳;
4.4人力資源部:負責賠償、處罰結果的通知、送財務、事故統計、存檔;
4.5稽核組:負責對質量事故處理結果所發生投訴調查、復核。
4.6總經理:負責賠償報告的批準;
4.7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內部原因的調查,改善措施的制訂和執行。
5、內容
5.1質量事故原因分類
5.1.1指令錯誤
5.1.2下單錯誤
5.1.3技術資料錯誤
5.1.4采購錯誤
5.1.5發貨錯誤
5.1.6檢驗錯誤
5.1.7生產錯誤
5.1.8其他導致質量異常的錯誤
5.2賠償、處罰比例
損失總金額:RMB
賠償比例
處罰比例
備注
0―500
無
按相關作業流程中的處罰規定條款進行處罰
大于500
50%
5.3各相關部門責任劃分與賠償承擔的比例:
5.3.1工作過錯由單一部門造成,而其他部門難以監控的,由造成損失的部門獨自承擔賠償責任。
5.3.2工作過錯由單一部門造成,其他部門能夠監控而沒有糾錯的,由過錯部門承擔70%的主要賠償責任,未實施有效監控和進行糾錯的部門承擔30%的次要賠償責任。
5.3.3工作過錯由多部門造成,則由多個工作過錯部門酌情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5.3.4品質檢驗錯誤:
5.3.4.1產品已出廠的,經稽核小組屬于生產原因導致的損失,由品質部按損失金額承擔70%的賠償責任,肇事部門承擔30%的賠償責任;經稽核組判定屬于包裝原因導致的損失,由品質部按瞬時金額承擔30%的賠償,肇事部門承擔70%的賠償責任。
5.3.4.2產品未出廠,經稽核小組判定屬于生產原因導致的損失,由由品質部按損失金額承擔70%的賠償責任,肇事部門承擔30%的賠償責任。經稽核組判定屬于包裝原因導致的損失,由品質部按損失金額承擔30%的賠償,肇事部門承擔70%的賠償責任。
5.3.5過錯責任難以認定和處罰的,由稽核小組調查后討論報總經理決定處罰。
5.4部門內部責任劃分與賠償承擔比例:
5.4.1直接責任人違規造成的錯誤,其上司無法監控的,按本部門承擔的損失比例金額作如下處置:
損失總金額:RMB
直接責任人
第一上司
第二上司
250以內
90%
10%
251―500
80%
15%
5%
501以上
70%
20%
10%
5.4.2責任人造成的錯誤其上司可以監控或應該設置管控手段而沒有設置的,按本部門承擔的損失比例金額作如下處置:
損失總金額:RMB
直接責任人
第一上司
第二上司
250以內
70%
25%
5%
251―500
60%
30%
10%
501以上
50%
30%
20%
5.4.3如管理人員對本部門過錯所造成的損失進行包庇或隱瞞不報的,一經查實由該管理人員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5.4.4責任人當月所受的處罰總金額以本人當月實發工資的30%為限;當月的20%工資不足賠償全額時,則分月扣除,直至賠償完為止;
5.4.5凡主觀故意造成公司損失的,不論金額多少,由本人承擔全部經濟損失,情節嚴重者由公司追究其法律責任。
6質量事故處理程序
6.1質量事故反饋
6.1.1對于客戶提出索賠、退換貨等質量事故,銷售部客服按《客戶投訴處理流程》進行登記,交銷售經理確認,并在4小時內以《客戶投訴處理單》的形式反饋到品質部主管。
6.1.2對于各車間的制程中發生的批質量事故,責任部門主管開《生產異常單》,通知品質主管。
6.2質量事故責任認定
6.2.1品質部主管按相關作業流程要求對質量事故進行原因分析時,應同時找出責任部門與責任人員。
6.2.2對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上報稽核小組,由稽核小組進行調查后協調、處理。
6.3賠償或處罰提報
6.3.1給公司帶來直接經濟損失的,品質部主管要在質量事故責任認定后,召集財務部、銷售部、采購部等相關人員,查明直接損失金額。
6.3.2品質部主管根據責任認定和損失金額,參照本制度5.2條5.3條5.4條的要求,將須賠償部分金額分攤到各相關責
任人,并予以在相關《質量事故處理報告》上記錄。
6.3.3對于損失金額不足500元的,品質部主管按相關作業流程中處罰規定對相關人進行處罰。
6.3.4已經要求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若影響到公司聲譽的,可并處響應的行政處罰。
6.4質量事故處理報告審批:所有處罰和賠償最終審批全為總經理
6.5處理結果通告
6.5.1品質主管將經批準的《質量事故處理報告》自留一份存檔,另交一聯給人力資源部。
6.5.2人力資源部將處理結果進行公告,同時傳遞一份書面的賠償或處罰通告交財務部。
6.5.3財務部按通告要求對在責任人進行扣款處理。
6.5.4責任人對處罰、賠償或責任認定不服的,可向公司稽核小組提出申訴,由稽核小組按《稽核管理辦法》進行調查、復核。
6.6資料歸檔
人力資源部將處罰通告歸入責任人的人事擋案資料,作為以后績效考核、評估依據。
7、管理辦法
7.1處罰規定
7.1.1違反本規定6.1.1條、6.2.1條、6.3.2條、6.5.1條規定的,處罰責任人罰款10元/次。
7.1.2違反本規定6.1.2條、6.3.1條、6.5.2條、6.5.3條規定的,處罰責任人罰款20元/次。
7.2獎勵
7.2.1及時發現問題或潛在質量問題(職責范圍內除外),并通過《生產異常聯絡單》反饋給品管部,從而避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品質部提報,人力資源給予20―50元的獎勵(直接、間接效益200以下的獎勵20元/次,效益大于200元的,獎勵50元/次)
7.2.2車間在一個月內未發生質量問題,并確保準時交貨的該車間集體獎勵200元。
8、相關程序
8.1客戶投訴處理流程
8.2稽核管理辦法
8.3不合格品處理流程
9、記錄
9.1質量事故處理辦法
9.2糾正預防措施通知單
9.3生產異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