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管理制度
1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內生產中外排污染物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效果的日常監測。2職責2.1質檢中心環境監測組負責外排污染物及廠區環境大氣的監測。2.2安全環保部負責環境監測的日常監管。3環境監測管理3.1質檢中心環境監測組要嚴格按照環境監測內容表對公司各車間單位外排污染物進行例行監測,監測率要達到100%。3.2環境監測組要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和統計,建立環境監測原始記錄臺帳和監測報表,記錄要規范、齊全、正確、準時。3.3質檢中心環境監測組要在每周五下午將監測周報報安全環保部,每月月初1個工作日內將上月監測月報報安全環保部。監測到的異常結果需及時上報安全環保部。3.4質檢中心上報監測數據須經核對及監測復核人審查簽字,加蓋環境監測公章方可報出。3.5環境監測組業務工作受安全環保部的指導,并受其監督。3.6安全環保部根據質檢中心上報監測報表建立相應環境監測原始記錄臺賬,并負責依據上級部門要求上報相關報表。附:監測內容表。記錄《廢氣污染源監測報表》《廠區環境大氣監測月報》《污水處理場監測報表》《廠區廢水排放監測周報》《總排口廢水監測報表》附:監測內容表一、廢水監測監測點監測項目監控指標監測頻率公司總排污口PH6~91次/工作日色度80倍1次/工作日CODCr75mg/l1次/工作日苯胺類2.0mg/l1次/工作日氨氮20mg/l1次/工作日SS150mg/l1次/周石油類10mg/l1次/周硝基苯類3.0mg/l1次/周揮發酚0.5mg/l1次/周氰化物0.5mg/l1次/周水汽鍋爐循環水PH6~91次/工作日水處理中和池PH6~91次/工作日二、廢氣監測監測點監測項目監測頻率水汽鍋爐煙氣SO2、NO*、煙塵、黑度1次/月造氣爐煙氣SO2、黑度1次/月光氣尾氣光氣1次/月三、廠區環境大氣監測監測點監測項目監測頻率辦公樓西北路口CO、COCl2、SO2、TSP、Cl21次/月,每次不少于45分鐘鍋爐房西南路口CO、COCl2、SO2、TSP、Cl2造氣爐東南路口CO、COCl2、SO2、TSP、Cl2消防隊西北路口CO、COCl2、SO2、TSP、Cl2四、污水處理場廢水監測監測點監測項目監控指標監測頻率污水處理場排污口PH6~91次/日色度80倍1次/日氨氮30mg/l1次/日CODCr100mg/l1次/日苯胺類2.0mg/l1次/日注:以上監控指標為最高允許排放限值(PH除外)。
篇2: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環境衛生學監測質量持續改進制度
醫院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衛生學監測與質量持續改進制度
一、醫院必須按衛生部規定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細菌數不能超過國家標準,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消毒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進入臨床使用。
二、高壓蒸汽滅菌器的監測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天滅菌前需進行B-D試驗,合格方可進行正常滅菌。
1、工藝監測應每鍋進行,并詳細記錄滅菌時溫度、壓力、時間等滅菌參數。
2、化學監測應每包進行,手術器械、布類包尚需進行中心部位的化學指示卡監測。
3、生物監測應每周進行,新引進滅菌器使用前或維修后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三、環氧乙烷氣體滅菌器的監測:
1、工藝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
2、化學監測:每包內、外化學指示物監測;
3、生物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四、對消毒滅菌物品應同時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每季度監測一次,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滅菌物品每月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五、臨床科室使用中各種化學消毒劑、滅菌劑監測要求:化學濃度監測由臨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濃度每日監測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濃度每周監測兩次,用于內鏡消毒或滅菌的戊二醛必須每日或使用前進行監測。生物監測:使用中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用于皮膚黏膜的消毒劑其細菌含量必須≤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劑其細菌含量≤100cfu/ml,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六、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監測和輻照強度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使用人簽名;新燈管的輻照強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燈管不得低于70μW/cm2,使用中燈管輻照強度一般應每半度監測1次。
七、消毒級內鏡生物學監測:各種消毒后的內鏡及其他消毒物品應每季度進行生物監測,細菌總數<20cuf/件,不得檢出致病菌,凡穿透粘膜的內鏡附件及各種滅菌后的的內鏡及其附件應每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標準為:無菌監測合格。
八、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血透室每月對反滲液和透析液進行監測。標準值為:細菌菌落總數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當檢查結果超過規定標準值時,必須再復查。每季度對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進行內毒素監測,內毒素不能超過1EU/ml,不合格及時復查,透析用水的化學污染物情況至少每年監測一次,軟水硬度與游離氯監測至少每周進行一次,結果應符合規定。
九、環境衛生學監測:每季度應對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ICU)、產房、母嬰室、新生兒病房、、血液透析室、供應室無菌區、治療室、換藥室等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對空氣、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的監測。
十、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采取科室自測和院感辦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科室定期上報監測結果,院感辦對監測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定期反饋,并負責監測的指導工作。
十一、質量改進
1、監控護士負責應將醫院感染衛生學及消毒學監測資料及時收集,妥善保存備查。
2、當監測項目超標,科室監控護士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整改復查,專職監控人員追蹤整改情況,血庫有持續改進記錄。
3、臨床科室采樣的相關項目操作必須規范,院感辦不定期進行抽查,以逐步提高采樣質量,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
4、院感辦將醫院消毒滅菌及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每季度匯總上報院感管理委員會并通過《院感簡報》反饋到臨床,以持續改進工作。、
篇3:危險廢物環境監測制度
1、制定環境監測制度的目的:為了更好的達到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綜合利用危險廢物的目標。環境監測制度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間斷或不間斷地測定環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過程的工作。
2、本公司環境監測的對象:生產場所中的環境空氣中無組織排放顆粒物(染料塵)、廠界環境噪聲以及污水站臭氣(VOCs)排放指標。
3、環境監測的頻率:本公司委托第三方環境監測公司每月對各項目進行一次環境監測。在出現應急事故或設備故障造成環境影響的情況下進行臨時性監測。
通過環境監測了解危廢綜合利用工作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改進方法,加強管理,提升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