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管理制度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對生產過程中半成品管理的要求。
本制度適用于所有半成品的管理。
2、管理內容
2.1半成品及零件毛坯分庫管理,分本記帳。
2.2半成品及零件毛坯均應收料入庫,由倉庫儲存保管。
2.3半成品及零件毛坯均需倉庫儲存保管,要求存設,標明規格、數理、產品型號。
2.4及時向生產部門匯報倉庫管理情況,反映半成品及零件毛坯在生產活動中的存在問題,庫存時間長的半成品、零部件,有銹跡等,需處理合格后方可
使用。
2.5將半成品零件、毛坯的收發數量記入帳冊,及時報財務供應部門,做到帳物相符。
2.6定接盤點庫存數量,及時上報財務供應部門。
篇2:半成品盤條庫安全管理規定
總則:為加強盤條庫安全生產監督與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操作人員的身心健康,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根據車間安全管理規定,結合盤條庫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一條:進入盤條庫生產區域必須穿帶好勞保用品:眼鏡、安全鞋、安全帽、工作服、防塵口罩。
第二條:本規定生產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執行。
第三條: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SOP進行操作,不懂、不明確、不允許操作。
第四條:上班前要充分休息,禁止在酒后、疾病或過度疲勞的情況下操作機器,如感到身體不適要及時報告領班。
第五條:盤條庫內嚴禁煙火。
第六條:禁止觸摸運動中的鋼絲(含亂絲盤條)及零部件。
第七條:禁止在盤條庫內打鬧嬉戲。
第八條:盤條備料時,叉齒、地面必須做好防護防止刮傷盤條,放置盤條時必須用三角木楔固定,防止滾動傷人。
第九條:嚴禁非叉車操作人員駕駛叉車;叉車所承物品不能超重,嚴禁物品升高時行車。行車時注意瞭望,轉彎明示,通過視線障礙區時須鳴笛,車間內限速5km/h;嚴格遵守叉車使用須知。
第十條:無論行車是否在工作狀態,還是處于停車狀態,人和設備都不允許在行車底逗留。
第十一條:使用行車吊裝盤條晃動嚴重時,應及時調整。禁止用C型鉤撞擊,放線支架。
第十二條:剪扎帶時周圍不得有人(操作者本人除外)操作者應剪扎帶尾段四分之三處,站立處應與盤條長邊呈90°夾角。注意扎帶彈出傷人,盤條繃出傷人。
第十三條:盤條焊接時,應待焊點退火后冷卻至常溫(防止高溫燙傷)鋼絲從焊機上取下結束焊接,焊接完成后將焊機推到指定位置。
第十四條:廢絲、扎帶及時入桶(鋼絲兩頭不能漏出廢絲箱),地面廢絲及時清理。
第十五條:盤條放線區域內,正常生產時禁止站人。
第十六條:當盤條放線區域有亂絲停車,處理前應先按下除磷箱急停開關。
第十七條:盤條放線亂絲后。禁止搶別頭,盤條亂絲圈小于20CM(約一手掌)嚴禁強行取直,應剪斷取下小圈,重新焊接(盤條掰斷傷人)。
第十八條:亂絲停車處理后檢查亂絲急停開關工作正常后應迅速撤離,防止其它放線盤條甩出傷人。
第十九條:任何異常情況發生時,按TESC各緊急情況處理程序處理。
第二十條:發現任何不安全隱患,及時向領班報告。
第二十一條:建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有權拒絕不安全指揮,有權阻止他人不安全操作。
篇3:半成品成品入庫出廠檢驗管理制度
半成品、成品入庫、出廠檢驗管理制度
1.總則:
對半品、成品的質量進行控制,保證未經檢驗和不合格的產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及出廠。
2.半成品檢驗:
2.1生產車間應對裝配過程、密封條焊接過程、撞角過程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對過程參數及半成品和成品應按規定的時間進行檢驗并做好質量記錄。
2.2當裝配結束后應對鋁合金門窗進行檢驗。
2.3對經檢驗判定為不合格的產品,應按規定進行處理。
3.成品檢驗:
3.1成品檢驗應按GB/T8479-2003《鋁合金門窗》及本公司成品檢驗規程在規定的條件下進行檢驗。
3.2質檢員應校對生產過程中各項檢驗是否齊全,對缺少檢驗項目的產品,質檢員不得進行出廠檢驗,并退回缺少檢驗項目的工序重新檢驗。
3.3出廠檢驗后,根據成品檢驗規程判定產品是否合格,在檢驗單上注明,并簽質檢員姓名,生產日期和編號,方可進行包裝,在產品包裝塑料薄膜上貼合格證、加蓋出廠日期,標識產品顏色等方可入庫。
3.4在產品檢驗過程中,不準對產品進行調整或修理。
3.5倉庫管理員憑質檢員的入庫通知單入庫。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