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爐地下室煤氣泄漏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1事故風險分析
1.1.1事故類型
煤氣泄漏
1.1.2事故發生的區域、裝置
焦爐地下室以及兩端預熱器處
1.1.3事故發生的可能時間、事故的危害嚴重程度及其影響范圍
焦爐煤氣主要成分是甲烷、氫氣、一氧化碳、低熱值17580-18420KJ/M3,密度0.45-0.48KJ/M3,爆炸極限4.5%-38%,主要危害是易燃、易爆、易中毒。
事故發生無明顯季節性。一旦煤氣泄漏事故,極有可能造成職工中毒受傷,如遇明火產生火災爆炸,損壞設備設施,易引發煤氣爆炸、火災,使設備、建筑受損,也可能造成人員中毒窒息。
1.1.4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發生泄漏時,能聽到有異常響聲,并且能夠聞到臭味。氣體監測裝置報警。
1.1.5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
一旦煤氣泄漏事故,易造成次生事故,如引發火災、爆炸事故,會造成生產裝置受到沖擊,設備受損,可能引起其它物料泄漏,擴大事故范圍。
2.1應急工作職責
2.1.1應急自救形式及人員構成
應急組織是以事故單位第一責任人為現場處置負責人,事故單位副職、主管、安全員、事故工段長、義務消防員、當班班長、臨時抽調人員組成的應急搶險小組。、
應急救援小組
組長:侯見杰
副組長:牛樹君
成員:周洪明、李亮、夏仁杰、關衛星、張要賓、李世民、王寶剛、王保國、關永華、關永輝、蘭戰力、杜超、趙超
2.1.2應急救援職責
在現場處置負責人的領導下,有組織的進行搶險、傷員救護、人員疏散,及時查明事故原因,進行現場處置。事故工段段長、當班班長,負責第一時間內的事故緊急處置事宜。
3.1應急處置
3.1.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見下頁)
3.1.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地下室管道、閥門發生煤氣泄漏后,煤氣工段崗位職工應迅速對關閉預熱器后閘閥(預熱器閥門處發生煤氣泄漏時,關閉回爐煤氣總閥),并通知生產工段長停止生產出焦。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打開地下室門窗,進行通風,稀釋煤氣濃度。重大煤氣泄漏事故,報警系統或操作人員雖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必須立即通報廠長,現場指揮搶救與搶修。
2)調火班人員接到通知后,應迅速組織人員戴上正壓呼吸器,佩戴便攜式一氧化碳報警儀,查找泄漏點(如果濃度超過規定值,立即撤離現場)。根據事故范圍,對事故管道進行關閉,維修處理。如果難以處理,立即請求維修廠人員進行處理。
3)廠長接到通知后,應迅速組織本廠人員分組對煤氣泄漏進行控制,組織好事故相關崗位人員按照要求進行疏散。
4)安全員應組織人員對事故地點進行警戒,限制無關人員進入事故區域。
5)調火工段長趕到現場后,應組織調火人員做好煤氣中毒人員的緊急救治,若人員煤氣中毒較為嚴重,應及時聯系車輛送往醫院救治。同時要做好各事故搶險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6)分廠材料管理人員,應根據組長的指示,迅速調配各項搶險物資,確保搶險過程中的物質供應保證、
7)值班廠長安排必備的現場通訊設施必須到位,確保煤氣堵漏過程中通訊聯絡暢通。并在煤氣泄漏應急小組組長、副組長指揮下,負責維持事故現場秩序,安全疏散火災現場的人、財、物,分工合理,工作有序,有始有終。
8)其他分廠副廠長應迅速組織本車間應急隊伍趕到現場,根據組長下達的搶險指令協助各組開展好事故搶險及救治工作。
3.1.3報警電話(見附件3)
3.1.4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當班班長或者當班班長指定人員向廠值班人員、調度、應急指揮中心、生產指揮中心進行事故報告,要求報告事故發生時間、發生部位、現場情況、已采取的應急措施、人員情況、財產損失情況。
報警方式和聯絡電話
單位內部應急救援人員之間以及內部與外部的聯系采用內部固定電話或移動電話、對講機進行聯系,遇到緊急狀況發生時,除以上通訊聯絡方式外,調度室通過其他通訊工具與有關人員聯系。
(1)公司調度室:(1)2533019(2)對講機:11
(2)煉焦廠值班室:(1)2536188(2)對講機:6、7、8、
緊急疏散線路
出現煤氣泄漏事故,可由東側和西側樓梯同時撤離。
注意事項
1、現場人員應聽從現場處置負責人的指揮和統一部署,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處理方案,按照方案進行有計劃的處理工作,控制事態發展,防止事故的擴大化。
2、必須按正確的方法,佩戴、使用個人防護用具;短時間進入現場時可使用防毒面具,但進行搶險作業時,應使用正壓式呼吸器。
3、在制定救援措施時,應注意加強對煤氣濃度的監測,防止再次發生爆炸;還需要注意禁止周邊進行可能產生火花的作業。同時,需要制定妥善的人員救護方案,還需要及時進行人員疏散。
4、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佩戴個人防護用具、正壓式呼吸器。在疏散過程中,應注意向上風向處撤離;同時注意應至少兩人一組進行撤離。撤離后,必須及時清點人數。醫療救護組接到通知后,攜帶相應的救護器材及藥品,在最短時間內直到現場,對受傷、中毒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向應急指揮中心報告人員情況。
5、事故處置后,保衛人員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阻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在對現場進行調查后,方可對事故現場進行清理。
篇2:使用焦爐煤氣單位泄漏應急措施
介質焦爐煤氣泄漏判斷方法氣味判別:有蛋臭味檢測判別:固定式CO檢測儀聲光報警或便攜式CO檢測儀報警(50ppm以上)可能發生的煤氣事故1.系統或單系統閥門不嚴密或風機停止燃燒不完全,造成區域CO濃度超標2.煤氣壓力低突然熄火,造成區域CO濃度超標3.煤氣管道腐蝕滲漏或焊縫開裂;外力導致的管道閥門、法蘭破裂、斷裂,造成區域CO濃度超標,煤氣管道殘留的煤氣4.操作失誤,切斷煤氣未檢測確認,造成區域CO濃度超標5.煤氣壓力:最低壓力2Kpa---最高壓力8Kpa煤氣泄漏及中毒應急程序程序:煤氣泄漏---人員疏散---通知調度--布置警戒—采取措施(切斷煤氣來源)—確認恢復(人員中毒先佩戴空呼救人)1.,發生事故區域的崗位人員通知附近人員緊急疏散至上風區域,立即匯報調度室和工段負責人。2.調度室接到煤氣事故的通知后,應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采取應急措施。3.事故現場應劃出危險區域,設置安全標識牌、警戒線,由煤氣防護組協調組織布置崗哨,阻止非搶救人員進入。4.當班調度立即組織成立應急領導小組,搶救事故的所有人員都必須服從統一領導和指揮.5.煤氣防護組人員與動力除塵聯系出動煤氣救護人員,佩戴空氣呼吸器趕往現場。6.煤氣大面積泄漏時,應立即設立警戒范圍,所有人員依據“逆風(煤氣)而逃的原則,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帶,防止中毒人員擴大。7.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不得向煤氣設施恢復送氣。煤氣區域作業標準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工作按照如下標準進行:1、在煤氣場所工作的安全許可時間:CO含量不超過30mg/m3(24PPm)時,可較長時間工作。CO含量不超過50mg/m3(4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CO含量不超過100mg/m3(8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0.5小時。CO含量不超過200mg/m3(16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超過15-20分鐘。2、工作人員每次進入煤氣泄漏區域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在2小時以上。3、帶煤氣作業不宜在雷、雨天氣、低氣壓、霧天進行。4、工作場所應備有必要的聯系信號、煤氣壓力表及風向標志等。5、距作業點10m以外才可安設投光器。6、不得在具有高溫源的爐窯、建、構筑物內進行煤氣作業,如需作業,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7、精神不佳,身體不好,不懂煤氣知識,技術不熟練者不得參加帶煤氣操作。8、帶煤氣作業不準穿釘子鞋,攜帶火種、打火機等引火物品。9、進行帶煤氣作業時應對現場作業地點的平臺、斜梯、圍欄等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確認,預先設置好安全逃生通道。10、轉爐爐后各平臺嚴禁單人作業。作業專人負責監護并攜帶CO檢測儀。11、各區域翻盲板閥作業必須辦理非常規作業申請單,作業時煤氣組人員到場監督檢查安全措施執行情況。相關知識焦爐煤氣容易堵塞、易產生爆炸;著火點溫度550℃爆炸極限:4.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