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內壁防腐安全生產施工措施
1.所有進場煙囪內壁防腐施工及技術人員,必須先進行安全知識普及教育,貫徹有關安全生產文件精神,講清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引起職工對安全生產的高度重視。煙囪內壁防腐的特殊工種應進行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后發給操作證書,并堅持職工上崗前,探親復崗前,更換工種前,進行專業安全知識考試,合格后經有關部門批準方可上崗。
2.煙囪內壁防腐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要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要戴好安全帶,嚴禁高空拋物。上料平臺、陽臺口、樓梯邊口、管道井、電梯洞口、施工洞口,要設置安全圍護欄桿和醒目標志牌,電梯井和施工洞口內還要增設安全網。
3.垂直運輸機械,塔吊、高速高層井架、施工電梯等,使用中要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應持證上崗,明確職責,統一指揮,密切配合,服從調度。遇到六級以上的大風,噪聲過大,大霧天氣或照明不足,不能聽清或看明指揮信號,應堅決停止操作,不得盲目運行煙囪內壁防腐使用設備設施。
4.煙道口等潮濕環境,煙囪內壁防腐材料通道口及主要出入口的黑暗處,應設置低壓照明燈具。煙囪內壁防腐機械設備使用做到定人、定機、定崗位,明確責任。用電時應做到一機、一閘、一保險,配電箱應有門鎖及防雨措施。
5.煙囪內壁防腐使用的臨時設施、宿舍、食堂、辦公室及倉庫等處,要按消防要求,保持道路暢通,并設置水龍頭,布置滅火器。在建筑物中,安裝φ50的主立管,每層留口,通過高壓多節水泵供水,以滿足消防及煙囪內壁防腐施工用水消防需求。
篇2:原煤倉內壁襯板檢查更換作業安全措施
1、工程概述
為防止原煤倉內壁襯板脫落堵塞給煤機進粉口,保證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根據生產需求,趁此臨修期間對2#爐#4原煤倉內襯板脫落情況進行檢查并重新鋪設。
2、編制依據
1、《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DL/T-838-2003)
2、《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
3、《火力發電廠A/B/C級檢修管理標準》
4、《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工作規定》20**版
5、《電力基本建設火電設備維護保管規程》DL/T855-2004
6、《電力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
3、工作環境及危險點分析
1、工作環境復雜,粉塵過多、光線不足,容器內作業。
2、檢修時#4皮帶突然起動,造成煤粉灑落進原煤倉,危及人身安全。
3、進入原煤倉因空氣不流通作業人員易窒息。
4、由于原煤倉內黑暗,不易進行檢修。
5、原煤倉內空間過大,無處站立,易發生人身傷害。
6、原煤倉內煤粉過多,電火焊易造成火災事故。
4、技術措施
1、用吊籠吊入原煤倉進行檢查確認襯板脫落情況。
2、將#4原煤倉內煤粉清理干凈,并搭設腳手架。
3、把內襯板脫落嚴重的地方,用角磨機打磨干凈,并露出金屬光澤,做好鋪設內襯板的準備。
4、把調好的專用膠料均勻的涂抹在原煤倉內壁,逐一鋪設內襯板,直至結束。
5、內襯板鋪設完畢后,將每塊內襯板間的縫隙用專用膠料鉤摸填滿。
6、施工結束后,保證新鋪設的內襯板能夠固化24小時后使用。
5、施工安全措施
1、參加作業人員持有安監部認可的施工上崗證。
2、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禁酒后或帶病進入設備內作業。
3、進入現場必須正確佩帶安全帽,高處作業扎好安全帶,高掛低用,衣著、鞋等符合安全規定,正確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用品。
4、現場孔洞搭設蓋板、臨空面搭設圍欄,平臺蓋板、護欄牢固可靠,應設防護立網。
5、作業前必須辦理工作票,采取切斷電源,掛上禁止合閘牌的措施。
6、放下#4皮帶#10、#11犁煤器,切斷其電源,掛上禁止合閘牌的措施,并在皮帶頭部加裝堵板,防止煤粉灑落進原煤倉,危及人身安全。
7、進入原煤倉前必須做活物實驗,用風機換氣,保證倉內空氣暢通。
8、必須保證倉內照明充足,保證檢修作業使用的照明電小于等于24V的安全電壓,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保證線路絕緣良好。
9、在原煤倉內作業保證與外界通訊暢通,如有異常及時拉出作業人員。
10、所用工具、器材嚴禁上下拋擲,必須采用工具袋,用繩索吊送。
11、工作現場嚴禁帶火種,并配置足夠的消防器材。
12、設立專職監護人,并嚴格履行監護人的職責,不得隨意離開現場。
13、施工前由技術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簽證。
14、未盡事宜,嚴格按照《安規》的要求執行。
篇3:立井內壁金屬組裝模板施工防炸模安全措施
在立井井筒施工中,內層井壁質量,是礦井安全百年大計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綜合考慮質量、速度、造價及可操作性,目前國內立井井筒套內壁施工基本采用金屬組合模板輔助盤配合的施工方法。這種方法因為輔助盤的存在,造成了立體平行作業的事實,因而增加了施工和安全管理的難度。近幾年在兩淮地區中,這種施工方法出現過多起重大事故,而其中以炸模事故的危害最大。因此,預防炸模事故已經成為立井施工過程中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下面本文在長期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分析炸模事故的發生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1立井內壁組裝模板施工方法簡介
立井內壁施工中利用組裝模板砌筑內壁的施工方法是,金屬組裝模板每節弧長1?0~1?2m,高度1?0~1?2m,模板之間采用螺栓連接;另外增加一層輔助吊盤作為拆模板盤,其位置根據立模總高度確定;輔助盤利用四到六根鋼絲繩懸吊于吊盤下盤;利用上盤綁扎鋼筋,下盤立模及澆筑砼,自下而上連續砌筑施工;下料采用底卸式吊桶或溜灰管。
2立井施工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立井施工存在許多不利因素,比如:(1)由于存在立體平行作業,因而可能因為施工組織協調不好上下相互影響和干擾,增大了事故的可能性。(2
勞動強度大。綁扎鋼筋、立模、拆模、摘掛鉤均為人工連續作業,機械化程度低,容易發生事故。(3)作業環境惡劣。澆筑及震搗不但產生噪聲,還會造成水泥漿大量飛濺,水化熱、通風困難、作業場地狹小等造成施工場地空氣污濁,嚴重影響施工人員聽覺、視覺。
以上的種種不利因素增大了事故風險,除了可能發生高空墜物事故、高處墜落事故以及提升事故以外,還可能發生炸模事故。炸模是危害最大的一類事故。炸模不但影響施工進度,帶來經濟損失,來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在立井內壁組裝模板施工過程中,預防炸模事故的發生非常重要。
3炸模事故的原因分析
模板強度是根據混凝土澆筑速度、井徑及壁厚進行設計的,其強度必須滿足正常施工的安全及防變形需求。其強度最薄弱部位為接頭板位置,該處最容易變形,其次是水平及豎向連接部位。炸模主要是模板變形破壞造成的。模板變形破壞最容易發生在第三、四節模板接頭處,其次可能發生在第四、五節模板接頭處。當某一連接部位繼續受力、變形,造成模板失穩破壞后,混凝土會靠自重沖出模板,并進一步破壞模板,從而造成炸模事故。造成模板變形失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混凝土初凝強度不夠,是造成炸模的主要原因。澆筑速度過快,或混凝土初凝時間超過設計初凝時間,或有水進入模板造成混凝土緩凝,都會造成混凝土初凝強度不夠。可能進入模板的水有井壁淋水、除霜冰時融化水、清洗管路的水等,如果水源反復進入模板豎向同一位置,則危害最大。②接頭模板豎向連續多模對縫或基本對縫,形成接頭模板縫變形上下影響,加重了接頭模板的變形。③扣件缺少,或扣件不緊,特別是水平縫扣件出現問題時,容易造成模板變形失穩。④變形模板沒有經過修復繼續使用,形成受力薄弱面,會進一步加大變形,造成模板失穩。⑤防變形檢查與觀測不到位,沒有及時處理事故隱患,最終釀成炸模事故。
4防炸模安全措施
通過總結分析炸模事故發生的原因,歸納多年的立井內壁金屬組裝模板安全施工的經驗,本文提出以下防炸模的安全措施。
①模板強度必須經過精確計算,模板質量必須嚴格把關,以保證滿足規范要求。②混凝土必須嚴格按照設計配比,選用合格的材料,特別是加強外加劑和水的準確計量的管理。③模板設計時應考慮互換性,兩塊接頭板拼裝后應和其它模板尺寸及螺孔一致,立模時模板縫上下錯開,接頭板每次以90°錯開。④采用溜灰管下料時,沖洗溜灰管水嚴禁進入模內。這種清洗水危害很大,因為豎向同一位置,造成豎向同一位置混凝土緩凝。⑤凍結井套內壁除霜時,要對已澆混凝土進行覆蓋。⑥非凍結井套內壁,如有淋水,應隔段在工作面上方30m以內設置截水槽。⑦混凝土澆筑及震搗的過程中,應設專人觀察下部模板是否變形,特別是第三、四、五節模板。⑧輔助盤工作人員必須配戴保險帶,保險帶生根點必須獨立于輔助盤,而生根于永久吊盤。⑨模板立模時所有扣件必須上齊,并設專人進行檢查管理。⑩計劃任務要安排合理,以每天不超過12模為宜。○11制定完善的技術規程、崗位操作規程及其他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工人按規程施工。
5結論
立井井筒套內壁采用金屬組合模板輔助盤配合的施工方法時,由于存在立體平行作業、現場管理難度大,勞動強度高、作業環境惡劣等不利因素,容易發生炸模、墜落、提升等多種事故,而其中以炸模事故危害最大。炸模事故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初凝強度不夠、扣件不符合要求、隱患排查不及時,模板變形、最終失穩破壞造成的。根據炸模事故發生的機理和原因分析,預防炸模事故安全措施主要有模板設計、混凝土配比、模板接頭拼裝、防止水的危害、安全檢查與管理等幾個方面。
筆者曾組織完成了4個立井井筒套內壁的施工,其中最深的淮南望峰崗礦副井井筒套內壁深度達878m。通過認真采取以上安全措施,并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施工,四個立井井筒套內壁的施工均順利完成,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