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操作平臺安全防范措施

操作平臺安全防范措施

2024-07-23 閱讀 4380

1.移動式操作平臺必須符合下列規定:(1)操作平臺應由專業技術人員按現行的相應規范進行設計,計算書及圖紙應編入施工組織設計。(2)操作平臺的面積不應超過10m2,高度不應超過5m,還進行穩定驗算,并采取措施減少立柱的長細比。(3)裝設輪子的移動式操作平臺,輪子與平臺的接合處應牢固可靠,立柱底端離地面不得超過80mm。(4)操作平臺可采用?(48~51)×3.5mm鋼管以扣件連接,亦可采用門架式或承插式鋼管腳手架部件,按產品使用要求進行組裝。平臺的次梁,間距不應大于40cm;臺面應滿鋪3cm厚的木板或竹笆。(5)操作平臺四周必須按臨邊作業要求設置防護欄桿,并應布置登高扶梯。2.懸挑式鋼平臺必須符合下列規定:(1)懸挑式鋼平臺應按現行的相應規范進行設計,其結構構造應能防止左右晃動,計算書及圖紙應編入施工組織設計。(2)懸挑式鋼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拉結點,必須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設置在腳手架等施工設備上。(3)斜拉桿或鋼絲繩,構造上宜兩邊各設前后兩道,兩道中的每一道均應作單道受力計算。(4)應設置4個經過驗算的吊環。吊運平臺時應使用卡環,不得使吊鉤直接鉤掛吊環。吊環應用甲類3號沸騰鋼制作。(5)鋼平臺安裝時,鋼絲繩應采用專用的掛鉤掛牢,采取其他方式時卡頭的卡子不得少于3個,建筑物銳角利口圍系鋼絲繩處應加襯軟墊物,鋼平臺外口應略高于內口。(6)鋼平臺左右兩側必須裝置固定的防護欄桿。(7)鋼平臺吊裝,需待橫梁支撐點電焊固定,接好鋼絲繩,調整完畢。經過檢查驗收,方可松卸起重吊鉤,上下操作。(8)鋼平臺使用時,應有專人進行檢查,發現鋼絲繩有銹蝕損壞應及時調換,焊縫脫焊應及時修復。3.操作平臺上應顯著地標明容許荷載值。操作平臺上人員和物料的總重,嚴禁超過設計的容許荷載,應配備專人加以監督。

篇2:某學校實驗操作安全防范制度

學校實驗操作安全防范制度

1、實驗室負責老師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觀點,做好安全技術工作,確保人員設備安全,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2、實驗室物品器材必須按類堆放,整齊清潔。

3、危險品的存放、銷毀嚴格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4、實驗教師應熟悉儀器、藥品、材料的性質、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5、老師演示實驗和學生操作實驗必須嚴格按規范程序操作,確保安全。老師必須講清安全注意事項,并在實驗過程中加強巡視,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6、實驗前,未經老師許可,學生不得擅自動用桌上器材,須認真聽老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待明白后方可開始實驗操作。

7、實驗操作時,學生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細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如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實驗并立即報告老師。

8、實驗結束時,學生須整理好器材與材料,經老師檢查同意后才能離開實驗室。

篇3:沖壓模具機械在操作過程安全防范措施

在壓力加工行業,物體打擊傷害事故性質很嚴重,原因有三:

1.壓力加工機械如機械壓力機、液壓機、鍛錘、剪沖床等,都是靠巨大的能量來工作的。

2.造成傷害的起因物或致害物大多是由模具、工裝、工具引起的,靠設備本身的防護難以奏效,一般要從工藝上采取措施。

3.傷害方式無規律性,起因物、致害物的飛出彈出很難確定方位。

由此可見,壓力加工行業的物體打擊傷害事故有其本身的特點,防范措施的采取必須有針對性,否則很難奏效。產生物體打擊的原因在壓力加工過程中造成物體打擊傷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因使用不當或結構不合理造成應力集中,最后導致模具損壞,模具碎塊飛出。

2.模塊本身缺陷,如表面裂紋、疲勞裂紋、硬度太大等,造成模具碎塊飛出。

3.模具、工具材料選用不當,造成模具、工具局部破損飛出、彈出。

4.模具與設備不匹配,模體變形、損壞,碎塊飛出。

5.間隙沒及時調整,造成模具、工具崩裂,碎塊彈出。

防范措施根據上述原因分析可知,產生物體打擊的內在原因是因為模具、工具的整體或局部損壞以后,造成碎塊飛出或彈出引起的,防范的重點也在此。壓力加工所用的模具、工具材料大多是合金鋼、碳素工具鋼和硬質合金,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強度硬度較高,塑性韌性相對較低,這對金屬變形相當有利但對操作者的安全卻不利。

怎樣才能兼顧兩者根據多年來的經驗,筆者認為從改進工藝方法入手,尋找防范措施,效果較好,方法也簡單易行,且節約成本。工藝改進主要考慮的是減少應力集中,提高模具、工具的塑性。一般的情況下,應力集中越嚴重,越容易引起模具局部破損;模塊的塑性越差,越容易造成模具裂紋。減少應力集中,提高塑性有以下方法可供選擇:

預熱法從提高工、模具內在性能出發提高塑性。

1.對使用一段時間后的模具、工具,定期進行預熱處理,預熱溫度控制在金屬的相變溫度以下,這樣對強度影響不大,但可消除應力集中,提高塑性。一般溫度控制在300℃~400℃,然后用肉眼或探傷的方法進行表面檢查,消除有關缺陷。

2.寒冷季節(室溫低于10℃)每天開工前用200℃~300℃的溫度預熱模具、工具、錘頭、滑塊,減小變形抗力增強其塑性。

3.熱加工用模具、工具的冷卻要注意冷卻水的溫度不要太低,不要采用急冷,一般要保證冷卻水的溫度大于50℃。

結構優化法從優化工具幾何結構出發減少應力集中除了注意在模具、工具的外表、邊緣要避免尖角、銳角,還要注意:

1.注意"三心并一心"。工件的受力中心、模具的幾何中心和壓機的壓力中心"三心合一",這樣可以避免因偏心造成的應力集中損壞模具。

2.上模面對操作者的一面盡量做成斜面,不但可增加操作空間,而且可減少因頻繁使用,模具棱角在應力的作用下變形、損壞從而彈出的概率。

3.對沖裁加工要保證凸模的硬度略小于凹模HRC5(硬度值)左右;對沖裁直徑小于2毫米的細小孔時,沖頭的導向套要盡量長;連續沖裁時第一個孔要避免單邊或不對稱,目的都是為了減少凸模損壞彈出的風險。

4.模具的卸料板和上、下模之間要盡量密閉,特別是靠近操作者的一面。

5.擠壓加工能量很大,擠壓模具的入口角a對單位擠壓力影響很大,當α=40°~60°角時變形抗力最小,對提高安全性能很有幫助。

合理選材法實踐證明,鋼中碳化物分布不均造成晶粒分布也不均,對鋼材的塑性、韌性影響很大,因此,模具選材時一個通用的原則就是控制奧氏體晶粒,盡量選本質細晶粒鋼(晶粒度>6級),且分布要均勻。另外還可注意以下幾點:

1.大型金屬模具中鑄造組織缺陷(偏析、夾雜、疏松等)要盡量少,要想法消除,鑲塊模的外模套要盡量用鍛壓模塊。

2.受力較大的金屬模具在開型腔時要注意金屬的流線方向,使拉應力的方向盡量和流線一致。

3.對擠壓加工來講,要根據擠壓模具所能承受的單位壓應力,來確定允許的變形程度,當總變形程度超過此值時,要把擠壓分成多道工序,以免因單位擠壓力超過模具所承受的限度損壞模具。

4.壓力加工所用的操作工具其選材也很有講究,一般操作工具的選材都選比較軟的低碳鋼或鋁合金,這樣可以避免因操作工具使用不當造成的傷害。

防止偏心打擊

1.經常調整壓機導軌、滑塊和模具的導柱、導套間隙,防止偏心打擊。

2.剪切機床除了要注意調整上下刀片的間隙外,還要注意使用好壓料板,這可避免剪料過程中因反彈、錯移造成刀具刃口崩裂。

3.沖裁時盡量應用定位裝置:定位面板,沖孔定位蓋板等,減少偏心沖裁的可能性。設備匹配法要根據所要完成的工藝性質,批量大小,工件的幾何尺寸和精度等級選設備的類型。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一般是開式壓力機(C型床身)沒有閉式壓力機好;機械壓力機沒有液壓機好;自由鍛錘沒有模鍛錘好。當然還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來定,不可一概而論。

另外,還要注意:

1.壓力機的臺面尺寸應大于模具的平面尺寸,并留有固定模具的余地,臺面上的漏料孔應與要進行的工藝相適應。

2.鍛錘的下砧寬度和上砧尺寸要相配,下砧長度要略大于上砧。鍛模的燕尾接觸面要和設備的噸位相配,接觸面須保持干凈,不得有雜物嵌入。

3.壓力機的最大裝模高度≤Hma*-5mm(Hma*壓機的最大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