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固井作業安全監督規范

固井作業安全監督規范

2024-07-22 閱讀 6832

1、主要風險

1.1擺放車輛未注意周圍人員易導致車輛傷害事故。

1.2管線連接及試壓時易發生物體打擊事故。

1.3.連接電路過程中易發生觸電事故。

1.4下灰管線連接不牢,人員站位不當,可能導致眼部傷。

1.5替水泥漿過程中,井口、泵房、高壓管匯、安全閥等高壓區域存在人員傷害的可能。

1.6下灰罐傾倒、蹩壓爆裂傷人。

2、監督要點

2.1鉆井隊組織固井作業前安全分析會,針對作業實際情況識別風險制定削減控制措施。

2.2鉆井隊與作業現場相關方相互告知作業風險。

2.3固井作業負責人到位。鉆井隊相關配合工作。

2.4固井隊對固井高壓管線進行試壓時,高壓區內不得站人。

2.5固井施工單位把上下鉆臺的固井高壓管線兩端固定牢固。

2.6測量水泥漿密度的取樣人員避開高壓區域。

2.7禁止壓膠塞時水泥頭檔銷方向站人。

2.8禁止開泵替鉆井液時水龍帶附近站人。

2.9禁止碰壓過程中水泥頭附近及高壓區站人,其他人員撤至安全區域。

2.10禁止敞壓候凝時管線放壓方向站人。

2.11固井及候凝期間,井架工坐崗到位。

2.12候凝結束,確認泄壓后再拆甩固井水泥頭。

2.13固井殘留液統一回收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2.14接固井水泥頭作業時,監控井口作業人員站位及鉆井隊和固井作業隊同時作業的配合情況。

篇2:學校作業細則中小學

布置作業在于鞏固消化所學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認真批改作業是督促學生完成作業,檢查教學效果,發現存在問題和提高作業質量的重要手段。每位教師必須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

一、作業的布置

1、各備課組要明確作業類型、作業量、練習冊及作業本的使用、具體作業要求等,做到年級內部各班統一標準。

2、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學生實際,經過精選,擬定作業,作業要典型、精煉。布置的作業教師必須預先練習一遍。

3、作業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每次作業要分層要求。能在課堂完成的作業不到課外去做。

二、作業的要求:作業書寫要字跡工整、格式規范、過程完整、答題規范、獨立完成、按時上交。。

三、作業的批改

作業批改要做到“四有四必”。即“有發必收、有練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

1、基本題要全批全改,重點題細批細改,差生要面批面改,不得漏批。

2、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準確、規范,注明批改日期,當日作業,要在下次授課前批改完畢,不得“幾次作業一次性處理”。

3、教師一律用紅筆批改和評定等級。要有“√”、“×”和“優”、“良”、“中”、“差”等等級評定符號,也可以用分數評定。每份作業批改后,要對其做出比較公正的評價。評價語要有針對性、啟發性、激勵性。

4、批閱和講評。基本作業,教師應全收全批,發現問題在下節課及時講評。

5、引導學生建立“錯題檔案”或“糾錯本”,并養成經常翻看的好習慣。

四、作業的收交

(一)收交作業的時間及相關界定:住宿學生晚自習結束時為交作業時間,走讀的學生在每天早讀前交作業。早讀結束后未交為遲交,當日第九節結束后未交為缺交。

(二)交作業的程序

1、教師需編制作業完成情況統計表,注明班級、學科、學生姓名、完成情況(按時完成、遲交、未交),交課代表統計使用。

2、學生需按學科把作業先交給組長,組長收齊后交給學科課代表,同時要報告缺交學生的姓名。

3、課代表收齊后,按時交到任課教師處,同時交上遲交、缺交作業的學生名單和理由,并通知遲交、缺交作業的學生課間找任課教師申明理由、確定補交時間。

四、作業檢查

1、教務處、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負責定期檢查作業,做檢查記錄,進行及時反饋、糾正。備課組長每兩周檢查一次本組作業情況,教研組長每月至少堅查一次本組作業情況,教務處每月定期檢查一次,并進行不定期抽查。

2、年級組長、班主任要高度重視本年級、本班作業情況,經常檢查或組織學生檢查本年級、本班作業情況。

五、作業評定

1、一周內各科作業累計缺交三次者,班主任在班級內給予批評教育并責令其補做并交給任課教師。

2、兩周之內各科作業累計缺交達五次者,年級組長了解情況、批評教育并適時在年級會上給予通報批評。

3、一個月之內各科作業累計缺交達十次者,學校給予通報批評并通知家長來校會同德育辦對其進行幫助教育。

4、缺交作業累計達十五次以上者,學校給予相應處分;處分后仍不改進者,按學校規定作為確定試讀生或勸轉、退生的條件之一記錄在案。

5、各年級每學期至少舉辦兩次優秀作業展,及時樹立典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3:作業場所防毒管理制度(范本)

1.職工對毒物有知情權。企業對職工應進行防毒(防塵)安全教育。

2.不斷推進技術進步,改革工藝,采用無毒、低毒原輔材料生產產品。

3.以密閉、隔離、通風操作代替敞開式操作。

4.加強設備管理,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跑、冒、滴、漏。

5.定期檢測車間空氣中毒物(粉塵)的含量濃度,努力控制在國家允許的最高限值之內。

6.按規定設置的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應定期檢測校驗,保持靈敏好用,防止急性中毒的發生。

7.對已有的防毒、防塵設施,不得隨意停用、挪用或拆除。

8.有毒、有害物質的包裝,必須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擴散。

9.加強個人防護措施,為職工配備專用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器具:如工作服、防護服、護目鏡、膠皮手套、防毒(或防塵)口罩、防毒面具等等。車間、崗位配置的公用防毒面具等應急防護用品應齊全、足夠、有效,專人負責、定期檢查。

10.劇毒物品作業人員要佩戴手套和相應的防毒口罩或面具,穿防護服。作業中不得飲食,不得用手擦嘴、臉、眼睛。每次作業完畢,必須及時用肥皂(或專用洗滌劑)洗凈面部、手部,清水漱口,防護用具應及時清洗,集中存放。

11.劇毒物品的管理嚴格執行雙人保管、雙人領發、雙本帳、雙把鎖、雙人使用的“五雙”制度。

12.為車間操作人員和倉管人員配備必要的搶救藥品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