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工程部突發事件處理程序(5)
物業工程部突發事件處理程序(五)
1.0采暖系統緊急處理程序
1.1跑水
當采暖系統發生跑水事故時,工程維修人員接到通知后,應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同時告知負責人。判明泄漏點后,關閉最近的支路閥門。在修復泄漏點后,通知保潔部將事故現場打掃干凈。
1.2斷電
當采暖系統發生斷電事故時,值班人員應迅速判明停電原因。如果是供電部門的責任應問清原因及恢復供電時間,如短時間內無法供電,應及時通知樓內業戶說明情況,如屬本系統原因,首先判明斷電原因,同時啟用備用設備。通知維修人員及時進行修復。如果是配電室主控制開關原因,應及時檢修。如短時間內無法修復,應將電源接到備用的控制開關上,以保證采暖系統的正常運行。
1.3斷水
當采暖系統發生斷水事故時,值班人員應及時與熱力站聯系,詢問斷水原因及時間,如短時間內熱力站無法恢復,應及時通知樓內業戶,說明情況。
1.4換熱器漏水
當采暖系統換熱器發生漏水事故時,值班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關閉漏水的換熱器閥門,啟用備用的換熱器,同時通知負責人會同維修人員判明漏水原因,及時進行修理。
1.5泵故障
當采暖系統循環泵發生故障時,值班人員應首先關閉有故障的循環泵,及時啟動備用的循環泵,以保證采暖系統的正常運行。通知維修人員檢修循環泵,同時告知負責人事情經過,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分清責任。
當采暖系統發生事故時,有關負責人應及時通知工程部領導,事故處理完畢后,應填寫《緊急情況處理記錄表》。并向部門經理匯報事故的原因、經過、責任及處理結果。
2.0制冷機緊急處理程序
2.1跑水
當制冷機運行中發生跑水時,值班人員應首先停止循環泵的運行,在判明泄漏點后,關閉最近的控制閥門,在確定無泄漏點后,開啟備用冷機,同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修復。
2.2斷電
當制冷機運行中突然斷電時,值班人員應首先檢查控制柜是否有電,如不是停電原因造成停機,立即查看冷機顯示屏內顯示的故障代碼,查明故障內容,如屬電壓低,應及時與供電部門聯系,問清原因后,如果短時間內電壓不能恢復正常,立即通知負責人,負責人應及時通知樓內業戶停機原因。如故障顯示為冷機內部系統出現問題,應立即通知維保廠家來人檢修,同時告知負責人事情經過,經負責人批準后,開啟備用冷機。
2.3泵故障
當制冷機運行中循環泵發生故障時,值班人員應首先關閉有故障的循環泵,及時啟動備用的循環泵,以保證制冷機的正常運行。通知維修人員檢修循環泵,同時告知負責人事情經過,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分清責任。
2.4機組不制冷
當制冷機運行中制冷效果下降時,值班人員應檢查機組內的吸、排汽壓力是否正常,如果壓力過高,應停止運行,通知維保廠家來人維修。同時告知負責人事情經過,經負責人批準后,開啟備用冷機。
當制冷機發生故障時,有關負責人應及時通知工程部領導,有關負責人會同維保人員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未經主管領導批準或主管領導不在現場,任何人不得擅自啟動已有故障的冷機,或修改冷機的技術參數。當事故處理完畢后,有關負責人填寫《緊急情況處理記錄表》。并向部門經理匯報事故的原因、經過、責任及處理結果。
3.0空調機組緊急處理程序
3.1跑水
當空調機組運行中發生跑水時,值班人員應首先查明泄漏點,立即關閉空調機組的控制閥門,通知維修人員進行修理,如短時間內無法修復,應及時告知受影響的業戶,說明情況。
3.2斷電
當空調機組發生斷電時,值班人員應首先檢查控制柜是否有電,如不是停電原因造成停機,通知維修人員進行修理,如短時間內無法修復,應及時告知受影響的業戶,說明情況。
當空調機組發生故障時,有關負責人應及時通知工程部領導,事故處理完畢后,負責人填寫《緊急情況處理記錄表》。并向部門經理匯報事故的原因、經過、責任及處理結果。
4.0配電系統緊急處理程序
4.1停電
當配電系統運行中,突然發生斷電時,配電室值班人員應迅速判斷事故原因,如屬外線故障,值班人員應向供電部門反映并詢問原因及恢復時間。值班人員應立即通知負責人,負責人及時通知轄區內各業戶,告知停電原因及時間。同時,工程部應派人及時查看電梯內是否有人被困,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疏散乘客。當轄區內斷電時,工程部應及時通知保安部、消防中控室,加強巡邏,防止偷盜、搶劫和火災等事件的發生。當接到供電部門預先通知轄區內暫時停電,值班員應立即通知負責人,負責人應及時通知轄區內各業戶,并在入口或大廳內張貼停電通知,告知停電原因。
4.2觸電事故
當發生有人觸電事故時,應立即搶救,首先應斷開與觸電者有關的電源開關,用相適應的絕緣物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現場可采用短路法使斷路器掉閘或用絕緣桿挑開導線等。脫離電源時須防止觸電者摔傷。
4.3局部斷電
當轄區內設備故障造成局部或全部斷電時,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由維修人員查找故障原因。在排除故障后及時恢復供電。并通知負責人,負責人及時通知轄區內各業戶,告知停電原因及時間。如短時間無法排除或難以自行處理時,工程部應及時提出應急方案。
4.4配電系統停送電操作程序
在進行停送電道閘操作時,應首先按照操作票的內容,詳細核對操作設備的編號及斷路器的運行狀態。在停電時:拉開斷路器后,先拉負荷側隔離開關,后拉電源側隔離開關。而且各方面至少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使操作人員處于停電設備的范圍內工作,并與帶電部分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驗電時:對檢修設備或施工的進出線的各相進行校驗,確認設備無電,驗電時,應在有人監護下進行。必須使用電壓等級合適,經試驗合格、實驗期限有效的驗電器。掛地線時:對于可能送電至停電設備的各方面(包括線路的各支線)或停電設備可能產生感應電壓的各部位,都應掛地線,并應掛在工作地點可以看得見的地方。
掛、拆地線的操作程序:
(1)掛地線時,應先接好接地端,后接導地端。在多層線路上掛地線時,應先掛低壓,后掛高壓;先掛"地"后掛"火",先掛下層,后掛上層。拆地線時,與上述程序相反。
(2)掛、拆地線時,應使用絕緣棒。
(3)在帶有電容的設備上掛地線時,應預先對設備進行放電。
(4)必須使用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多股裸銅導線做地線并采用專用的線夾固定在導體上,禁止用纏繞的方法進行接地或短路。
(5)地線與檢修部分之間不應連接有開關或熔斷器。懸掛標示牌和裝設臨時遮攔時,根據現場工作實際情況,確定應掛的標示牌種類,并應認真執行調度員的命令和工作票上規定的懸掛地點和拆除手續。
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攔的規定:
(1)在配電室內部的停電工作:在一經合閘即可送電到工作地點的斷路器或隔離開關的操作把手上,均應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2)部分停電工作:工作地點距鄰近帶電部分小于規定的安全距離時,應裝設臨時遮攔。
送電時:(1)工作負責人應會同值班員對設備進行檢查,特別要核對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分、合位置是否符合工作票所填寫的實際情況,核對無誤后,雙方在工作票上簽字;
(2)拆除臨時遮攔、臨時接地線和標示牌,恢復常設遮攔、換掛"標示牌"等;
(3)清點現場工具和材料,不應有遺漏;
(4)工作負責人對工作范圍進行全面檢查,認為無問題后宣布工作終結,待全體工作人員撤離工作地點后,方可辦理送電手續;
(5)送電后,工作負責人應檢查設備情況,運行正常后才可離開現場。
低壓帶電工作的操作程序:
(1)工作中應有專人監護。使用的工具必須帶絕緣柄,嚴禁使用銼刀、金屬尺和帶有金屬物的毛刷、毛撣等工具;
(2)工作時應站在干燥的絕緣物上進行,并帶手套和安全帽,必須穿長袖衣;
(3)低壓接戶線工作,應隨身攜帶低壓試電筆;
(4)在帶電的低壓配電裝置工作,應采取防止相同短路和單相接地的隔離措施;
(5)在帶電的電度表和繼電保護二次回路上工作時,要檢查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的二次繞組原接地點應可靠。斷開電流回路時,應事先將電流互感器二次的專用端子短路,不許帶負荷拆、入表尾線。
當配電系統發生故障時,有關負責人應及時通知工程部領導,當事故處理完畢后,負責人填寫《緊急情況處理記錄表》。并向部門經理匯報事故的原因、經過、責任及處理結果。
5.0電梯緊急處理程序
5.1停電
電梯運行中突然停電時,工程部接到通知后,救援人員應立即趕往現場,判明停靠位置,并告訴乘客不要慌亂,保持鎮靜。同時派人趕往機房,首先,切斷動力電源,防止突然
來電后,造成對乘客不必要的傷害。如果非供電部門原因,應通知維修人員,檢查停電原因,如停電時間較長,要在電梯門口懸掛"正在維修暫停使用"的警示牌。
5.2困人處理
當援救人員得知電梯不開門,把乘客困在轎廂里時。應立即趕到現場與轎廂里的人員聯系。安慰轎廂里人員要冷靜。通過檢查,判斷故障發生在哪一層后,救援人員到機房拉掉電源,用手盤車,使轎廂進入平層位置后,在安全可靠的疏散乘客。
5.3不運行
當發現電梯已發出運行信號(上或下信號燈亮)而停在某樓層關門后不動。首先檢查是否門關到位或有雜物阻塞電梯門。去除雜物電梯門關嚴后仍不動,檢查該層"召喚"按鈕或轎廂內"開門"按鈕是否被卡住檢查后發覺沒有卡住,工程部應立即通知電梯維保人員趕到現場,并在電梯門口懸掛"正在維修暫停使用"的警示牌。
同時告知有關領導,任何人發現電梯不運行時,都有義務馬上通知工程部,
5.4手動調節
使用三角鑰匙開啟層門時,需將三角鑰匙插入層門上的鑰匙孔、旋轉后打開層門,切勿用力過猛,并看清轎廂是否停在此層,以免發生意外。(注:三角鑰匙使用者必須持有勞動安全部門頒發的安全操作證)。轉動鑰匙,同時向下壓電梯控制柜門,即可打開;調整按鈕至"有司機"("有司機"與"無司機"相對應)調整按鈕至"獨立"("正常"與"獨立"相對應);使用時,先選擇要去的樓層,相應樓層指示燈亮后,才有關門動作;樓層指示如果按錯,只需將電梯按鈕調整至"停止"即可取消("運行"與"停止"相對應),然后在調回"運行"狀態。關門時,需要長時間按"關門"按鈕,直至門完全關閉,否則,門自動打開手動狀態下,梯內必須有專人職守,不得離開;使用后,將調整過的按鈕全部恢復到"有司機"、"正常"、"運行";經檢查無誤后,不需要鑰匙,直接向上托起控制柜門,入槽后推到頭即可。在使用人的任何一次離開之前,使用人必須將電梯調整回自動狀態,并應確保正確無誤。
當電梯發生故障時,應及時通知有關人員,有關人員會同電梯維保人員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當事故處理完畢后,有關人員填寫《緊急情況處理記錄表》。并向部門經理匯報事故的原因、經過、責任及處理結果。
6.0生活水系統緊急處理程序
6.1停水
當轄區內生活水系統接到停水通知時,值班人員應立即向負責人匯報,負責人及時以書面的方式通知轄區內各業戶,告知停水原因及時間。并及時采取應急方案。
6.2跑水
當轄區內發現或接到跑水通知后,負責人和維修人員應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立刻關閉距離漏水部位最近的水源閥門及電源,水源關閉后及時修理漏水部件,檢查周圍環境是否有設備、線槽等被水浸泡。若漏水部位在業戶房間內,應協助業戶將被水浸濕的物品進行轉移、安置,通知保潔人員將積水排干,并向業戶說明漏水的原因,如果漏水給業戶造成了一定損失,工程部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拍照、記錄、查明事故原因。以作為今后賠償業戶損失的依據。如漏水嚴重時,應通知保安部協助封堵電梯廳、配電室、強電豎井、電話機房以及其他重點部門。同時將電梯升至最高點并關閉,以免被水浸濕重要部件造成損失,
6.3投毒
四層以下屬市政管網,在樓內沒有開放口,無法投毒。五層以上由B2水泵房變頻泵供水,為防止投毒,水泵房大門鎖及水箱鎖的鑰匙由工程部專人負責,每天定期巡檢,確定鎖好門后,方可離開。如發現因飲用非飲用水中毒事件,應保護現場,并通知有關部門.
6.4斷水
當發現樓內斷水時,工程部應立即派人檢查斷水區域,判明是高區還是低區,如屬低區斷水,應與上一級供水部門取得聯系,通知派人維修,如果是高區斷水,派人檢查是補水泵的問題還是水箱的問題,及時維修。如斷水問題,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應及時通知樓內受影響的業戶,告知斷水原因,及恢復時間。
當生活水系統事故處理完畢后,負責人填寫《緊急情況處理記錄表》。并向部門經理匯報事故的原因、經過、責任及處理結果。
7.0機房火災緊急處理程序
7.1配電室
配電室全年運行,是大廈的重要部位,機房內配備有滅火器一箱,機房內不得使用明火,機房內24小時有電工值班。機房內不得存放雜物,平時注意清掃,禁止吸煙。如發生火災,應使用"1211"、干粉等滅火器滅火,并通知保安部、消防中控室協助滅火。
8.0易燃氣體、瓦斯泄漏緊急處理程序
8.1當收到懷疑泄漏易燃氣體報告時,應及時通知主管負責人和保安部,并盡快趕到現場查看原因。
8.2抵達現場后,要謹慎行事,敲門進入后,不可開燈、開風扇及任何電器設備,必須立即打開所有門窗,關閉天然氣或煤氣閥門。嚴禁現場吸煙。
8.3通知所有人離開現場,有關人員到場檢查,保安部負責勸阻圍觀人員撤離現場。
8.4如發現有受傷不適者,應小心妥善處理,等待救護人員及警務人員抵達現場。
8.5巡視人員在平時巡檢時應提高警惕。遇有不尋常氣體味道時,應及時檢查。對天然氣及煤氣閥門的位置、開關方法應了解和掌握。
8.6將詳細情況記錄下來,盡快呈報主管負責人。
篇2:工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提高施工生產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盡快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和社會影響,盡早恢復正常施工秩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工程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影響的緊急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重大安全質量事故,交通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3、衛生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等。
4、社會安全穩定事件。主要包括施工現場暴力沖突、恐怖襲擊、勞務糾紛和集體*事件等。
第三條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加強管理。在上級部門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落實逐級負責制度,保證信息傳遞快捷、暢通,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應急管理,維護參建單位和人員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基礎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3、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切實把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以參建單位為主體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依靠有關地方政府,充分動員和發揮所有參建單位作用,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第二章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
第四條經理部設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zz
副組長:zz
組員:zz
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和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質部,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和信息收集工作。
第五條各分部必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成立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開展應急管理工作,依據各自的職責,負責其管理范圍內相關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第六條完善各方應急聯動機制。各分部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與銜接,也要加強與相鄰施工單位之間的聯系,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協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合力,協調有序地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第三章應急預案的編制、審批與應急準備
第七條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點:
1、列出所有影響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的可能緊急事件及各類緊急狀況的重點部位;
2、明確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相關成員及職責;
3、應急處理程序;
4、人員和財產救援措施(包括報警、救護電話及地點、當地主管部門電話,人員安排、救援器材與物資準備、通信保障及相應事故的處理措施等);
5、事故處理后的恢復措施;
6、列入人員培訓內容,包括模擬演練等。
第八條經理部和各分部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進行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第九條應急預案的編制采用分級編制。對于重點、難點工程的預案由項目經理部負責編制,對一般危險源的預案由分部編制。
第十條應急預案報批程序
1、對于重點難點工程或高風險等級的工點應急預案,經理部部編制完畢并履行企業內部相關報批程序后,還要報監理單位及業主審查,報經理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審查批準。
2、其他應急預案,各分部編制完畢并履行企業內部相關報批程序后經監理單位審查,報項目經理部批準后實施。
第十一條經理部和各分部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準備工作,同時根據相關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員隊伍、物資設備、交通運輸、通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并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對相關預案進行演練。
第四章應急處置
第十二條應急處置程序
1、信息報告
突發事件發生后,事件發生單位要在第一時間向經理部安質部和工程管理部報告,同時根據法律、法規規定,通報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2、先期處置
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在報告突發事件信息的同時,要及時啟動相關的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3、應急響應
發生突發事件后,經理部在現場立即成立應急指揮機構,開展現場處置工作。
4、應急結束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
第十三條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理工作。對突發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分別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并提供必要的其他援助。同時,邀請有關部門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
第十四條經理部各部門和各分部應根據職責分工,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復工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在情況穩定或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要及時組織恢復施工。
第十五條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客觀、準確,經理部應及時請示和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做好新聞發布和新聞單位接待工作。
第十六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照有關規定要追究相關單位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第五章考核
第十七條經理部實行季度檢查、半年考核、年度綜合評價的檢查考核形式,對各分部應急機構成立情況、應急預案的編制質量、應急救援設備器材與物資儲備、應急預案的演練等方面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將考評結果報業主安質部。
第六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經理部安質部負責解釋并修訂。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開始施行。
篇3:工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提高施工生產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盡快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和社會影響,盡早恢復正常施工秩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工程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影響的緊急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等。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重大安全質量事故,交通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3、衛生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等。
4、社會安全穩定事件。主要包括施工現場暴力沖突、恐怖襲擊、勞務糾紛和集體*事件等。
第三條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加強管理。在上級部門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落實逐級負責制度,保證信息傳遞快捷、暢通,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應急管理,維護參建單位和人員的合法權益,使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2、居安思危,預防為主。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基礎工作,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3、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切實把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以參建單位為主體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依靠有關地方政府,充分動員和發揮所有參建單位作用,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第二章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
第四條經理部設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zz
副組長:zz
組員:zz
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和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質部,負責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和信息收集工作。
第五條各分部必須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成立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開展應急管理工作,依據各自的職責,負責其管理范圍內相關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第六條完善各方應急聯動機制。各分部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與銜接,也要加強與相鄰施工單位之間的聯系,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協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合力,協調有序地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第三章應急預案的編制、審批與應急準備
第七條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要點:
1、列出所有影響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的可能緊急事件及各類緊急狀況的重點部位;
2、明確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相關成員及職責;
3、應急處理程序;
4、人員和財產救援措施(包括報警、救護電話及地點、當地主管部門電話,人員安排、救援器材與物資準備、通信保障及相應事故的處理措施等);
5、事故處理后的恢復措施;
6、列入人員培訓內容,包括模擬演練等。
第八條經理部和各分部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建立預測預警系統,進行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第九條應急預案的編制采用分級編制。對于重點、難點工程的預案由項目經理部負責編制,對一般危險源的預案由分部編制。
第十條應急預案報批程序
1、對于重點難點工程或高風險等級的工點應急預案,經理部部編制完畢并履行企業內部相關報批程序后,還要報監理單位及業主審查,報經理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審查批準。
2、其他應急預案,各分部編制完畢并履行企業內部相關報批程序后經監理單位審查,報項目經理部批準后實施。
第十一條經理部和各分部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準備工作,同時根據相關預案切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員隊伍、物資設備、交通運輸、通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并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對相關預案進行演練。
第四章應急處置
第十二條應急處置程序
1、信息報告
突發事件發生后,事件發生單位要在第一時間向經理部安質部和工程管理部報告,同時根據法律、法規規定,通報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2、先期處置
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在報告突發事件信息的同時,要及時啟動相關的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
3、應急響應
發生突發事件后,經理部在現場立即成立應急指揮機構,開展現場處置工作。
4、應急結束
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
第十三條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理工作。對突發事件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用有關單位及個人的物資,要按照規定分別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并提供必要的其他援助。同時,邀請有關部門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
第十四條經理部各部門和各分部應根據職責分工,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復工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在情況穩定或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要及時組織恢復施工。
第十五條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應當客觀、準確,經理部應及時請示和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做好新聞發布和新聞單位接待工作。
第十六條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照有關規定要追究相關單位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第五章考核
第十七條經理部實行季度檢查、半年考核、年度綜合評價的檢查考核形式,對各分部應急機構成立情況、應急預案的編制質量、應急救援設備器材與物資儲備、應急預案的演練等方面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將考評結果報業主安質部。
第六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經理部安質部負責解釋并修訂。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開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