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卸泵房建設危害分析及措施
一、?危害識別與分析
1、?觸電。各類用電設備、配電系統未設置漏電保護裝置和接地裝置或裝置失靈,臨時配電箱無防雨措施,臨時用電線路敷設不規范,線路絕緣損壞,線路短路、不遵守操作規程、現場指揮不當誤送電等均可能發生觸電事故,造成人員傷害。
2、?機械傷害。使用切割機、電鉆等機具,如無防護或使用者操作不當可引起機械傷害。
3、?高處墜落。當對基準面標高超過2米作業時,若未按規定設置鋼梯、護欄、平臺或設置不完善,作業人員未系安全帶、不戴安全帽,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造成人員傷害。
4、?物體打擊。高處作業人員未帶工具箱,作業人員失手工具掉落或隨意拋投物品易砸傷其他作業人員。
5、火災爆炸危害分析
火災、爆炸危害因素:交叉作業現場,焊接或切割點周圍或下方存有易燃易爆的汽油、油漆、氣瓶、易燃材料,距離不夠又未采取隔離措施,無監護措施,無消防設施;易燃易爆物的存放點焊接回路線搭接處有打火花現象:個人防護用品沾有油脂,使用漏氣的調節閥、割槍、氣帶、氣瓶氣割工具;氣瓶高溫下爆曬;用氧氣吹掃工作服等不良習慣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危害分析
進入前未進行氣體檢測,現場未設立監督人員,防護器材不到位,極易造成人員傷害。
7、?破土作業危害分析
未制定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分工不明確,不佩戴勞動保護用品,挖掘后未安排專人監護或未采取防止滑坡或塌方措施,已造成人身傷害。
二、應采取的措施
針對以上危害因素,為確保施工安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上崗作業,并簽訂安全承諾書。
2、現場指定專人進行安全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理。
3、凡動火、動電等相關作業,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作業許可證,無合格許可證,一律不準施工。
4、電焊作業時,清除用火點周圍易燃物,作業人員加強個人防護,使用防護鏡,面罩,戴防護手套,穿防護鞋,不穿短袖衣服。
1)電焊機各導電部分絕緣良好,帶電部分與外殼之間絕緣電阻不得低于2.5MΩ。空載電壓值符合標準要求。
2)電焊機的外殼接地(接零)裝置螺釘不小于M8。使用期間接地電阻值不大于4Ω。
3)電焊機必須單獨安裝電源開關。一次電源線長度不得超過2~3m。焊把線采用多股軟銅纜線,截面符合要求,長度20~30m。焊把鉗絕緣與隔熱性能良好,焊鉗與把線連接緊固。
4)不得利用現場金屬構件搭接做焊接回路線。
5)啟動電焊機時,焊鉗與工件不能短路。調節電流應在空載下進行。離開現場,應及時切斷電源。
6)電焊機應平穩安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不得靠近高熱、易燃易爆環
5、對電氣設備和配電系統按照規定設置漏電保護器,并且完好有效。現場臨時用電箱采取防雨措施,臨時用電設備有漏電保護器,移動工具、手持工具一機一閘一保護,用電設備、線路、負荷符合要求。
6、高處作業時,按標準設置鋼梯、護欄、平臺、作業人員要系安全帶,戴安全帽,佩戴工具袋。
7、使用切割機、打磨機等電器工具人員,不需持有特殊工種上崗作業證,并做好個人防護。
8、進入受限空間時,應進行氣體檢測,現場應設立兩名安全監督員,配備有效的防護器材,應配備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并實行輪流作業。應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當受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9、破土作業時,應制定相應防范措施,確定地下電纜、通訊線纜位置,方可開挖,并設專人監護,
10、對其他環境因素等危害,項目負責人應及時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周邊環境、臨近高壓線距離、相臨建筑物距離。自然環境:地形地貌、氣象資料,包括近幾年的極端氣溫,降雨、降雪、雷電情況。
2)組織焊工熟悉鋼結構工程設計圖紙。重點掌握結構類型,節點布置情況;了解施工組織設計中擬定的施工組織方法,安裝工藝方法和選定的焊接工藝,焊縫質量要求。
3)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要編制單項安全技術措施。包括與焊工相關的安全用電防護措施、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防火防爆措施、施工機械設備安全使用要求、立體交叉施工安全隔離措施、結構件臨時固定支撐措施。
4)對照施工平面布置圖,做好現場施工準備工作:配電線路、材料堆放、設備安裝的位置走向符合規范要求。對焊工進行身體檢查,崗前培訓,重點進行安全教育。
5)材料部門準備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配電設備、防護裝置;焊接設備:電焊機、氣割槍、氣瓶;勞保用品:焊帽、氣焊鏡、絕緣手套和鞋等;周轉材料:腳手架、扣件、架板等。組織專人對以上器材進行安全性能檢查驗收。
篇2:加油站接卸氣安全操作規程
(1)專人負責監護整個卸液過程。
(2)引導槽車到指定位置后,由專人檢查車輛的手剎、排氣管防火罩等設備等是否完好,車輛是否掛擋,并檢查出具的氣體質量保證書(LPG應符合SY7548—1998的質量要求)。
(3)檢查儲罐及槽車的溫度、壓力、液位是否在正常值內,一次儀表與二次儀表讀數是否一致,并根據液位顯示測算進液數量。
(4)檢查氣、液相軟管是否完好及其截止閥是否關閉,接地線接地是否良好。
(5)完成全部檢查及手續后,由槽車押運員接裝氣、液相軟管,并告知預測進液數。
(6)軟管接裝完畢后,打開卸液管上的氣、液管接口上的截止閥,再啟動電動按鈕。
(7)槽車司機接到指令后方可啟動卸液泵,嚴格控制卸液泵的壓力在規定的壓力范圍內。
(8)檢查一次儀表讀數,當讀數大于等于80%時應立即停止卸液泵工作。
(9)停泵后,應先關閉槽車上的截止閥,然后由專人負責關閉氣、液相軟管上的截止閥,切斷電源,并將卸液軟管復位。
(10)卸液結束,應在檢查一、二次儀表讀數是否一致,做好記錄,并根據卸液前和卸液后的儀表讀數計算實收量,確認與送液單相符方可簽收。
(11)卸液過程中若發生泄漏,應立即按下緊急關閉按鈕,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12)加氣站如遇有電閃雷擊、卸液設備發生故障、加氣站周圍發生不能保障加氣站安全和正常工作的事件時應暫停卸液。
(1)加氣員必須具備LPG(或CNG)知識及消防知識,并應持證上崗。
(2)加氣車輛定位后,加氣員檢查發動機是否熄火、手剎是否剎住。
(3)對改裝車輛,加氣前,加氣員應要求駕駛員打開車輛后蓋,檢查容器是否在使用期內以及貼有規定的標簽。通過看、聽、嗅等方法檢驗容器的液面計、閥門、配管是否有氣體泄漏或出現其他異常情況。對非改裝車輛,應要求駕駛員配合做好上述工作。
(4)加氣員經過檢查將加氣槍與車輛加氣口連接,確認牢靠。嚴禁加氣管交叉和纏繞在其他設備上。
(5)加氣員在加氣時要觀察流量及容器的標尺,LPG加氣量最大不得超過汽車儲罐容器容積的85%或規定的紅線;CNG加氣量不得超過20MPa。
(6)加氣作業中,加氣員嚴禁將加氣槍交給顧客操作,禁止一人操作兩把加氣槍,不得擅自離開正在加氣的車輛。
(7)加氣員應監督駕駛員不能使用毛刷清潔車輛或打開發動機前蓋維修車輛。
(8)加氣過程中發生氣體嚴重泄漏時,加氣員應立即關閉車輛氣瓶閥,同時按下現場緊急關閉按鈕,把氣體泄漏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9)加氣結束后,卸下并正確放置好加氣槍。
(10)加氣必須分車進行,各車之間不得連碼加氣。在加氣區域禁止使用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
(11)加氣站如遇有嚴重電閃雷擊天氣、計量器具發生故障、加氣站周圍發生不能保障加氣站安全和正常工作的事件,應暫停加氣作業。
篇3:接卸油料安全操作規程
1、卸油前,卸油人員應清理卸油現場,設置隔離帶,在卸油口的上風放置滅火器材,指揮載油車輛駛進指定的卸油位置;司機將車輛停放平穩后熄火,拉好手剎,斷開電源總開關,必要時加放防滑墊木。
2、連接靜電接地線,按規定備好消防器材,將油罐車靜置15分鐘準備計量。
3、卸油人員會同駕駛員核對《零售資源配送單》上記載的品種、數量,檢查確認罐車鉛封是否完好。
4、卸油人員取桶在油罐車卸油口接驗油品質量,檢查看油料與配送單上油品相符,無雜質和無水后,準備接卸。如油品質量有異常,應報告站長,停止卸油程序,等待處理。
5、承運方與加油站共同計量確認有關計量數據,測量油高、水高、油溫、計算油品數量。當到站油罐車計量數與油罐車在油庫起運前計量數差異小于±0.02%時,加油站正常卸油;當到站油罐車計量數與油罐車在油庫起運前計量數差異超過±0.02%時,單獨處理。
6、逐項填制《零售資源配送單》,由駕駛員、卸油員雙方簽字確認實收數量。
7、核對卸油罐與罐車所裝品種是否相符。
8、計量卸油油罐卸油前的油高、水高,計算收油前的油罐的凈油體積;檢測確認卸油罐的空容量,以防止跑、冒油事故的發生。當發現加油站油罐的安全容積不足裝載應卸油品時,停止卸油程序并馬上報告站長,等待處理。
9、通知加油員關閉與卸油油罐連接的加油機,暫停加油作業。
10、檢查管口有無滲漏,上車打開油車回氣孔蓋,接下油管,并將陰接頭陽接頭鎖緊(密閉接頭應將頂絲擰緊),拉動卸油管,檢查連接是否牢固,將卸油管插入油罐卸油口,做到接頭結合緊密,卸油管自然彎曲。
11、檢查確認油罐計量空密閉良好。
12、開啟油車閥門前再復核檢查。填寫“加油站卸油作業安全確認單”并經雙方簽字確認后方可開閥卸油。司機緩慢開啟罐車卸油閥,卸油員集中精力監視、觀察卸油管線、閘閥、過濾器等設備的運行情況。
13、卸油期間,卸油員和司機要在現場嚴密監視卸油情況,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卸油區,如遇到雷雨天氣應馬上停止卸油操作;發生溢油時,應馬上關閉卸油車閥門,用沙和純棉地拖清理現場,并擴大監控范圍,嚴禁發動車輛和不利于安全的操作。
14、卸油完畢,卸油員登上罐車確認油品卸凈。然后由司機先關閉油罐車閥門,拆下油車端快速接頭,將這端舉起,讓余油自然流入貯罐后,在拆下貯罐快快速接頭,最后才解除靜電接地線,移走墊木,并將卸油管口封閉,同時在罐車卸油口打上封條。清潔卸油現場,司機將空車駕離卸油區。
15、待罐內油面靜止平穩后,計量卸油后的油高、水高、溫度,計算收油后的凈油體積,并計算油罐實收數量,與《零售資源配送單》的體積核對。通知加油員開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