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金屬切削機床安全技術措施

金屬切削機床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8 閱讀 3008

1.機床運轉異常狀態

機床正常運轉時,各項參數均應穩定在允許范圍;當各項參數偏離了正常范圍,就預示系統或機床本身或設備某一零件、部位出現故障,必須立即查明變化原因,防止事態發展而引起事故。常見的異常現象有:

(1)溫升異常。常見于各種機床所使用的電動機及軸承齒輪箱。溫升超過允許值時,說明機床超負荷或零件出現故障,嚴重時能聞到潤滑油的惡臭和看到白煙。

(2)轉速異常。機床運轉速度突然超過或低于正常轉速,可能是由于負荷突然變化或機床出現機械故障。

(3)振動和噪聲過大。機床由于振動而產生的故障率占故障總數的60%~7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機床設計不良、機床制造缺陷、安裝缺陷、零部件運轉不平街、零部件磨損、缺乏潤滑、機床中進入異物。

(4)出現撞擊聲。零部件松動脫落、進入異物、轉子不平衡均可能產生撞擊聲。

(5)輸入輸出參數異常。表現為:加工精度變化;機床效率變化(如泵效率);機床消耗的功率異常;加工產品的質量異常如球磨機粉碎物的粒度變化;加料量突然降低,說明生產系統有泄漏或堵塞;機床帶病運轉(輸出會改變)。

(6)機床內部缺陷。包括組成機床的零件出現裂紋;電器設備設施絕緣質量下降;由于腐蝕而引起的缺陷。

以上種種現象,都是事故的前兆和隱患。事故預兆除利用人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可以檢測到一些明顯的現象(如冒煙、噪聲、振動、溫度變化等)外,主要應使用安裝在生產線上的控制儀器和測量儀表或專用測量儀器。

2.運動機械中易損件的故障檢測

一般機械設備的故障較多表現為容易損壞的零件稱為易損件。運動機械的故障往往都是指易損件的故障。提高易損件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及時更新報廢件,是預防事故的重要任務。

(1)零部件故障檢測的重點。傳動軸、軸承、齒輪、葉輪,其中滾動軸承和齒輪的損壞更為普遍。

(2)滾動軸承的損傷現象及故障。損傷現象:滾珠砸碎、斷裂、壓壞、磨損、化學腐蝕、電腐蝕、潤滑油除污、燒結、生銹,保持架損壞、裂紋;檢測的參數:振動、噪聲、溫度、磨損殘余物分析和組成件的間隙。

(3)齒輪裝置的故障。主要有齒輪本體損傷(包括齒和齒面損傷),軸、鍵、接頭、聯軸節的損傷;軸承的損傷;檢測的參數:噪聲、振動;齒輪箱漏油、發熱。

3.金屬切削機床常見危險因素的控制措施

(1)設備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電壓。

(2)楔子、銷子不能突出表面。

(3)用專用工具,帶護目鏡。

(4)尾部安防彎裝置及設料架。

(5)零部件裝卡牢固。

(6)及時維修安全防護、保護裝置。

(7)選用合格砂輪,裝卡合理。

(8)加強檢查,杜絕違章現象,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篇2:金屬切削機床現場使用的安全規定

1、金屬切削機床的日常檢查、管理工作要由專人負責,由負責人定期聯系有關部門進行檢測的維修。

2、金屬切削機床的操作應指定專人進行,操作前要熟悉機械的使用說明書,操作時要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

3、操作人員使用前要檢查防護罩及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安全保護控制裝置是否可靠,防夾具脫落裝置是否完好。

4、機械使用的電源要安裝可靠的漏電保護器,工作人員在使用前要試驗限位、聯鎖、操作。

5、檢查離合器、制動器是否靈活可靠。

6、工作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7、準備專用的清除切屑的工具。

8、工作人員要戴護目鏡,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篇3:金屬切削機床通用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者必須經過安全培訓,考試合格,持有本機床的《設備操作證》方可操作本機床。并遵守本《金屬切削機床通用安全操作規程》。

2、工作前認真作到:

1)仔細閱讀交接班記錄,了解上一班機床的運轉情況和存在問題。

2)檢查機床、工作臺、導軌以及各主要滑動面,如有障礙物、工具、鐵屑、雜質等,必須清理、擦拭干凈、上油。

3)檢查工作臺,導軌及主要滑動面有無新的拉、研、碰傷,如有應通知班組長或設備員一起查看,并作好記錄。

4)檢查安全防護、制動(止動)、限位和換向等裝置應齊全完好。

5)檢查機械、液壓、氣動等操作手柄、伐門、開關等應處于非工作的位置上。

6)檢查各刀架應處于非工作位置。

7)檢查電器配電箱應關閉牢靠,電氣接地良好。

8)檢查潤滑系統儲油部位的油量應符合規定,封閉良好。油標、油窗、油杯、油嘴、油線、油氈、油管和分油器等應齊全完好,安裝正確。按潤滑指示圖表規定作人工加油或機動(手位)泵打油,查看油窗是否來油。

9)停車一個班以上的機床,應按說明書規定及要求作空動轉試車3~5分鐘。

3、檢查:

①操縱手柄、伐門、開關等是否靈活、準確、可靠。

②安全防護、制動(止動)、聯鎖、夾緊機構等裝置是否起作用。

③校對機構運動是否有足夠行程,調正并固定限位、定程擋鐵和換向碰塊等。

④由機動泵或手拉泵潤滑部位是否有油,潤滑是否良好。

⑤機械、液壓、靜壓、氣動、靠模、仿形等裝置的動作、工作循環、溫升、聲音等是否正常。壓力(液壓、氣壓)是否符合規定。確認一切正常后,方可開始工作。

凡連班交接班的設備,交接班人應一起按上述(9條)規定進行檢查,待交接班清楚后,交班人方可離去。凡隔班接班的設備,如發現上一班有嚴重違犯操作規程現象,必須通知班組長或設備員一起查看,并作好記錄,否則按本班違犯操作規程處理。

5、工作中認真遵守:

堅守崗位,精心操作,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因事離開機床時要停車,關閉電源、氣源。

2)按工藝規定進行加工。不準任意加大進刀量、磨削量和切(磨)削速度。不準超規范、超負荷、超重量使用機床。不準精機粗用和大機小用。

3)刀具、工件應裝夾正確、緊固牢靠。裝卸時不得碰傷機床。找正刀具、工件不準重錘敲打。不準用加長搬手柄增加力矩的方法緊固刀具、工件。

4)不準在機床主軸錐孔、尾座套筒錐孔及其他工具安裝孔內,安裝與其錐度或孔徑不符、表面有刻痕和不清潔的頂針、刀具、刀套等。

5)傳動及進給機構的機械變速、刀具與工件的裝夾、調正以及工件的工序間的人工測量等均應在切削、磨削終止,刀具、磨具退離工件后停車進行。

6)應保持刀具、磨具的鋒利,如變鈍或崩裂應及時磨鋒或更換。

7)切削、磨削中,刀具、磨具未離開工件,不準停車。

8)不準擅自拆卸機床上的安全防護裝置,缺少安全防護裝置的機床不準工作。

9)壓系統除節流伐外其他液壓伐不準私自調整。

10)機床上特別是導軌面和工作臺面,不準直接放置工具,工件及其他雜物。

11)經常清除機床上的鐵屑、油污,保持導軌面、滑動面、轉動面、定位基準面和工作臺面清潔。

12)密切注意機床運轉情況,潤滑情況,如發現動作失靈、震動、發熱、爬行、噪音、異味、碰傷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車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工作。

13)機床發生事故時應立即按總停按鈕,保持事故現場,報告有關部門分析處理。

14)不準在機床上焊接和補焊工件。

6、工作后認真遵守:

1)將機械、液壓、氣動等操作手柄、伐門、開關等板到非工作位置上。

2)停止機床運轉,切斷電源、氣源。

3)清除鐵屑,清掃工作現場,認真擦凈機床。導軌面、轉動及滑動面、定位基準面、工作臺面等處加油保養。

4)認真將班中發現的機床問題,填到交接班記錄本上,做好交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