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醫院安全用藥管理標準措施

醫院安全用藥管理標準措施

2024-07-18 閱讀 2179

一、安全用藥管理制度

安全用藥是一個動態過程,包括藥品的采購、儲存、保管、調配、使用等一系列環節。為加強藥品管理,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管理年服務理念,促進臨床合理用藥,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根據《藥品管理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醫院實際,制訂安全用藥管理制度。

1、科學、規范我院藥事管理工作。藥事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醫、藥、護三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醫師——藥師——護士、藥庫——藥房——病區的立方體空間體系,建立藥劑科與醫務科、護理部等管理部門的溝通機制,制定包括藥品采購、儲存保管、調配及使用等每一個環節的相關管理制度,全面保證用藥安全。

2、執行《藥品采購管理制度》和《新藥采用管理制度》,執行“新藥遴選程序”,堅持“質量第一,按需進貨,擇優采購”的原則,確保藥品質量和購進的合法性。

3、執行《藥品儲存、保管管理制度》、《效期藥品管理制度》、《高危藥品管理制度》、《相似藥品管理制度》等,遵守藥品儲存管理規范,執行各項工作程序,按照藥品性能,對藥品實行分區、分類管理。對高危藥品做好醒目標示,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根據藥品儲存條件的要求,將藥品分別存放于常溫環境0—30℃、陰涼環境≤20℃、冷柜2—10℃中,并保持相對溫度達標。

4、嚴格執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制度》,按照有關規定購進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保持合理庫存。入庫驗收必須貨到即驗,至少雙人開箱,清點驗收到最小包裝,驗收記錄雙人簽字。藥庫、藥房要做到“五專”。

5、醫師要嚴格按照《處方管理辦法》的要求,根據醫療、預防、保健需要,按照診療規范、藥品說明書中的藥品適應癥、藥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開具處方。并使用藥品通用名稱和復方制劑藥品名稱。按照衛生部制定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開具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

6、醫師必須尊重患者對應用藥物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知情權。醫務人員發現可能與用藥有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在做好觀察記錄的同時,必須按規定及時上報。

7、藥師必須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和《處方管理制度》,認真審查和核對,確保發現藥品的準確、無誤,并進行安全用藥指導。

8、藥師對有配伍禁忌、超劑量等嚴重不合理處方,應拒絕調配,以保證藥品安全。

9、藥師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藥學知識和藥品信息,承接醫師、護士、患者及公眾對藥物治療和合理用藥的咨詢服務,執行《用藥咨詢制度》。

10、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藥品一經發出,除醫方責任外,不得退換。

11、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保健工作模式,開展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臨床藥師要深入臨床科室,積極參加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等工作,合理用藥,提高用藥水平,確保病人用藥安全有效。

12、加強護士執行醫囑時的管理,嚴格執行醫囑,執行查對制度及相關規程,保證用藥安全。

13、所有醫務人員均有責任監測和報告藥品不良反應/事件。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制度》及有關程序,對臨床所使用的藥品進行不良反應監測。一經發現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要執行《藥品不良反應/事件處理程序》,立即逐級報告,并進行詳細記錄、調查,按要求填寫報告表。同時開展醫療救護、將藥害降到最低。

14、各藥庫、藥房藥品安全管理責任人為其負責人,各病房用藥安全責任人為科主任及護士長。

二、注射藥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1、醫護人員應熟悉與了解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確執行各項醫囑。

2、使用注射劑藥物時,必須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查看藥物配伍禁忌表或相關的藥物說明,確認藥物無配伍禁忌,方可使用。

3、為病人靜脈輸液時,根據病情及藥物特性調節滴速,控制靜脈輸注速度,預防發生反應。

4、醫護人員應加強巡視,嚴密觀察用藥后反應,并做好記錄。

三、患者用藥后觀察制度

1、護士應熟練掌握本科所用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

2、對易發生不良反應的藥物或特殊用藥應密切觀察,如有過敏、中毒等反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報告醫師,必要時做好記錄、封存及檢驗等工作。

3、應用輸液泵、微量泵或化療藥物及特殊用藥時,應密切觀察用藥效果和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及時記錄,確保用藥安全。

4、定時巡視病房,根據病情和藥物性質調節輸液滴數,觀察有無發熱、皮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

5、做好患者的用藥指導,使其了解藥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應,指導正確用藥和應注意的問題。

6、護士長要隨時檢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視病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預防輸液反應措施

1、配制合格的輸注液體是預防輸液反應的重要措施之一。所用管道器具應清洗干凈,溶酶原輔料應該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配制時應該嚴格防止污染,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滅菌應該完全徹底,并作有關檢查,合格后方可用于臨床。

2、輸液器具應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清洗消毒,尤其是管道部分。

3、輸液前應嚴格檢查,看有無瓶身或者瓶口受損松動,有無異物等。

4、輸液環境應保持清潔衛生,空氣新鮮。輸液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注射技術規范。

5、輸液中加入其它藥物時,應注意其相互反應和配伍禁忌。輸液時盡量使用終端過濾器。輸液瓶已經打開應該一次用完。

6、根據病情盡量減少輸液。避免同時加入多種藥物,否則易增加毒性、降低藥效以及增加輸液中的微粒數,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輸液反應。

五、相似藥品管理制度

為了防止相似藥品混淆錯發、錯用,保證臨床用藥安全,結合醫院管理實際情況,制訂本項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藥庫、各藥房及病區藥品存放、使用過程中相似藥品的管理。

1、相似藥品分類、品名相似藥品、包裝相似藥品、規格不同的相同藥品、劑型不同的相同藥品。

2、各部門要根據日常工作容易錯發的藥品,歸納制定出相似藥品目錄,通過在藥品放置位置留置不同類型的醒目標志提醒藥師、護士特別注意,保證藥品調配、使用準確無誤。

3、對于相似藥品,定期安排藥師進行清點并建立記錄,保證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并糾正。

4、對于品名相似的藥品,如藥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藥品,在藥品柜中分開放置并留置醒目標志特別注意,如藥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藥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標志作為提醒。

5、對于包裝相似藥品,藥房要雙人復核調配,病區護士雙人核對使用。如藥效相同,包裝相似的藥品,在藥品柜中分開放置并留置醒目標志。如藥效不同,包裝相似的藥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標志特別注意,標志要醒目。

6、對于規格不同的相同藥品,在其放置的地方留置醒目標志,并在標志上標明規格以便區分。

7、胰島素類藥品種類繁多,為了區分不同類型的胰島素,要求把不同種類的胰島素在冰箱分區放置,分別貼上常規胰島素、混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和短效胰島素等標簽。

8、本制度的制訂可大大減少配藥人員錯拿藥品的幾率,從而形成藥品質量安全的保證體系,詮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管理服務理念,各部門應認真貫徹落實。

六、高危藥品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高危藥品管理,減少不良反應,保證用藥安全,結合醫院實際,制訂高危藥品管理制度。

1、高危險藥品是指藥理作用顯著且迅速、易危害人體的藥品。主要包括高濃度電解質制劑、肌肉松弛劑、細胞毒化藥品、胰島素制劑及地戈辛等具體品種。

2、高危險藥品應設置專門的存放藥架,不得與其它藥品混合存放。

3、高危險藥品存放藥架應標識醒目,設置警示牌,提示藥學人員注意,避免錯誤調配。病區藥品在治療室藥柜內應固定擺放位置,有明顯的提示標記,注明藥品名稱、濃度、含量等,提醒護士注意,避免錯拿、錯用。

4、高危險藥品使用前要進行充分安全性論證,有確切適應癥時才能使用。

5.高危險藥品調配、發放、使用要實行雙人復核,確保調配、發放、使用準確無誤。

6、加強高危險藥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進先出、安全有效。

7、加強醫、藥、護人員的溝通,加強高危藥品的不良反應監測,臨床醫護人員要及時觀察、上報高危藥品的可疑不良反應事件,藥劑科要定期總結匯總,并將不良反應監測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

8、新引進高危險藥品要經過充分論證,引進后要及時將藥品信息告知臨床,促進臨床合理應用。

七、藥品存放、使用、限額、定期核查制度

1、病區所有基數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他人不得私自取用。

2、病區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各類藥物,包括外用藥、內服藥、抗菌素、毒劇麻及搶救藥,對備用藥品要定期檢查,定量供應,根據病區用藥情況及時有計劃地補充。

3、各病區應每周清點各類藥物并記錄,防止積壓、變質,如發現有沉淀、變色、過期、標簽模糊時,立即停止使用并報藥房處理。

4、各類藥物要分類放置,標簽明顯,外用藥用紅標簽,內服藥用藍標簽,字跡端正,如有涂改或字跡不清者不得使用。藥柜保持整潔,口服藥要求、無霉變、裂變及粉末沉淀,針劑要求無變質、變色、混濁、沉淀。

5、搶救藥品定量放搶救車內,每天至少清點檢查一次,封存除外,必須帳物相符,標簽清晰、在有效期內,保證搶救時急用,使用后應及時補充。

6、特殊和貴重藥品,必須專人負責領取,并登記日期、數量、當日用藥量及留存數,要求帳物相符,上鎖保管,班班清點。醫囑停用、病人出院或死亡,應及時辦理退藥手續。

7、需冷藏的藥品如白蛋白、胰島素等要放在冰箱內,以免影響藥效。

8、危險藥品、95%酒精、濃碘伏、濃過氧乙酸等,由護士長定期清領,定時清點,專柜、加鎖保管,并有標識。

9、消毒劑須嚴格分類,如:外用消毒劑、碘伏、碘酒、75%酒精、紅汞等和粘膜消毒劑、雙氧水等,需分別放置。

10、護士長必須對各類新藥的使用方法、使用劑量及使用注意點等加強指導。

八、毒、劇、麻醉藥管理制度

1、病房毒、麻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按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2、設專柜存放,專人管理,嚴格加鎖,鑰匙隨身攜帶,按需保證一定的基數,每班交接班時,必須交接點清,雙方用正楷簽全名。

3、醫師開具醫囑及專用處方后,方可給患者使用,使用后必須保留空安瓿。

4、建立毒、麻藥使用登記本,毒、麻藥處方登記本,注明患者姓名、床號、使用藥名、劑量、使用日期、時間,護士二人核對后正楷簽全名。

5、剩余劑量應兩人核對后簽名棄之。

九、重點藥物觀察制度

1、重點藥物包括:抗感染藥物、心血管系統藥物、細胞毒化藥物、麻醉藥及麻醉輔助用藥、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等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藥物、中藥注射劑和胰島素制劑等。

2、醫師在開具處方前,要詢問病人以前是否用過該種藥物,有過何種不良反應,并告知病人和家屬將要使用的藥品名稱,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用藥后每日查房時向病人和家屬詢問用藥后有無不適感,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3、病人和家屬向醫師反應用藥后不適和不良反應時,醫師應高度重視,認真檢查,采取有效處置措施,注意與病人和家屬溝通的方式與技巧,避免誤解,提高病患依從性。

4、護士用藥前也應詢問病人的用藥情況,并告知病人和家屬將要使用的藥品名稱,用法用量,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用藥后每日查房時向病人和家屬詢問用藥后有無不適感,是否出現不良反應。靜脈給藥后,護士必須按藥品說明書的規定調節好滴速,并留守20分種方可離開。一組輸注后更換下一組輸液后同樣應觀察20分種,方可離開。其他方式注射給藥,在注射完成后,護士也應觀察20分鐘,在確認病人無異常反應后方可離開。口服用藥時,應由護士在場指導病人服用,并交待注意事項后方可離開。當班護士30分種巡視病房一次,詢問病人用藥后情況。

5、護士交班時,交班護士應向接班護士介紹病房內使用重點藥物患者的情況,以利于接班護士繼續執行用藥后觀察。

6、發現不良反應/事件后,必須及時報告當班醫師,并安撫病人、家屬,使其配合治療。

7、當班醫師接到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后,應及時對病人進行檢查,妥善處理,并填寫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上報藥劑科。

8、各臨床科室依據本科情況,制定本科重點藥物清單,根據用藥后觀察制度,執行用藥后重點藥物觀察程序。

宜良縣第一人民醫院

2013年6月8日

篇2:基地統防統治安全用藥管理制度

根據《農藥管理條例》,《山東省農藥管理規定》以及市縣農藥使用管理的相關規定和辦法,按照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的要求,根據基地實際種植情況,特制定《基地安全用藥管理制度》。基地所有種植戶必須嚴格遵守本制度的相關規定,規范蔬菜基地的農藥使用。

第一條、本制度所指農藥包括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調解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第二條、基地辦公室為基地農藥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部門,負責本制度的實施。

第三條、種植使用的農藥必須條例本制度的規定,嚴禁使用違禁藥物;施用過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田塊在農藥殘效期內不得用于種植蔬菜。不得使用國家禁止在蔬菜水果上使用的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品種。

第四條、基地設立專用農藥倉庫,指定農藥管理員,建立農藥的購進、領用登記制度和農藥安全使用規章制度。

第五條、基地采購的農藥必須有注冊登記的直供店(中心)采購,購買的農藥必須具有完整的標簽,載明如下內容:

1、農藥名稱(以醒目大字表示)、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能用名稱、劑型;

2、農藥登記號、產品標準號、生產許可證號;

3、凈重(g,kg)或凈容量(ml,l);

4、生產廠(公司)、地址、電話、電掛、郵編等;

5、農藥類別(按用途分)標志條;除草劑-綠色;殺蟲劑--紅色;殺菌劑-黑色;殺鼠劑-藍色;生長調節劑-深黃色;

6、使用說明:○1按登記作物及防治對象簡述使用時間、用藥量和施藥方法。○2限用范圍;○3與其他農藥或物質混用禁忌;

7、毒性標志及注意事項:○1毒性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并按規定畫出標志;○2中毒癥狀及急救措施;○3安全警句;○4安全間隔期;○5儲存的特殊要求;○6生產日期及批號。

不得在基地內使用標簽內容不齊全或鑒別不清、包裝破損及過期農藥。

第六條、基地必須配備專職植保員,農藥由基地植保員領取后按照農藥使用標準規范和稀釋表比例進行配制,并監督農藥噴灑及器具清洗。

第七條、農藥使用時必須遵守農藥的安全,合理使用的有關規定,按照標簽及說明書的內容正確使用農藥,不得擴大使用范圍,不得增加藥濃度和數量。

第八條、農藥使用時應妥善保管農藥并做好標記,不得與農副產品或其他食品混載混放。

第九條、農藥噴灑完畢后,有基地植保員負責將剩余農藥返回農藥倉庫,統一廢棄,并做好記錄。

篇3:南三醫院用藥咨詢合理安全用藥管理制度

第三醫院用藥咨詢與合理安全用藥管理制度

1.門診、藥房窗口藥師在發放藥品時應清晰、簡要地按藥品說明書或處方醫囑,向患者或其家屬進行相應的用藥交待與指導,包括每種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并保證自己的語氣、語調易于使患者或其家屬接受。

2.門診藥房常設咨詢窗口,解答醫師、患者及其家屬用藥咨詢、提供藥品信息。

3.病區臨床藥師應定期深入病房,查看患者病歷和用藥記錄,一旦發現不合理用藥,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修改用藥方案,減少藥療損害;同時接受臨床醫師用藥咨詢、必要時參與制定藥療方案,保障用藥合理、安全、有效。

4.作好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協助臨床醫師及時發現和上報藥物不良反應,并將相關信息實時反饋至臨床一線,確保用藥安全。

5.對藥物在臨床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配合臨床及時查找原因,分析總結,并上報上級部門。讓用藥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得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6.對新引進的藥物配合臨床進行臨床觀察總結,做出論證,不定期淘汰臨床療效差及毒副作用大的藥品。

7.對引進的新藥物的藥物作用、用途、劑量、劑型、注意事項進行宣傳,使臨床醫師及時掌握,合理應用,對藥物的有效性做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