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及其他管理

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及其他管理

2024-07-18 閱讀 7063

1、為預防臺風、暴風雨、冰雪等自然災害,分包人須在分包工程(包括臨時設施)開工前向總包人和監理單位提交預防此類自然災害、減少損失的措施,經總包人和監理單位審核批準后嚴格執行。

2、分包人在分包工程范圍內或工地附近遇突發性事件(如傷亡、火災、事故等)須在第一時間積極處置。并及時有針對性的排查類似隱患,舉一反三,防微杜漸,對全體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處理責任者,提高安全意識。

3、分包人在分包工程開工前,除向發包人和監理單位提供分包工程施工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外,須在施工現場留存,供總包人備案檢查。

4、分包人在工程現場及附近須進行爆破、開挖、占道等施工活動時,應具備相應資質、事先取得政府職能部門的相關許可,報告總包人,否則不得擅自實施。由此發生損失和后果的,由分包人承擔一切經濟和法律責任。

5、分包人需在施工現場生活區或附近安排臨時食宿的,應確保員工文明衛生管理,不得大聲喧鬧,餐飲符合衛生健康合格要求;現場員工宿舍應做到安全用電,節約用電,不開無人燈,嚴禁使用電爐、“熱的快”等違禁大功率、不安全用電器具;宿舍區還應配備適量滅火器具。確保整個生活區文明、整潔、安全。

6、分包人應教育員工,與總包人及其他分包人現場員工謙虛禮讓、相互兼顧、文明共存。及時協調解決因本分包工程施工而與附近居民或其他施工單位產生的一切矛盾。

篇2:某某校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某校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增強學校應對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等級確認與劃分

根據原生性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問和空間,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引發、誘發的經濟損失,以及對學校教育教學產生的影響程度從高到低分為三級(I級-III級)。

1、特別重大自然災害(I級):是指學校所在區域(地域)內的人員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害,對本地區工作、秩序和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自然災害。

2、重大自然災害(II級):是指學校內或相鄰區域的人員和財產造成嚴重損害,并對本校和相鄰區域的教育教學秩序產生嚴重影響的自然災害。

3、一般自然災害(III級):是指對學生、教師個體或局部造成的損害,對教育教學工作、生活秩序構成一定影響的自然災害。

二、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程序

1、災情信息采集和分析

(1)上級政府防災、減災主管部門發布自然災害信息或本校掌握災害事故信息后,學校進行分析后,啟動本應急預案。

(2)出現無預見的突發性災情,學校和教師有義務迅速通過電話、互聯網或其他通訊手段向"110"報警和向區教育局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反映災害事故信息。

2、自然災害預報后的先期處置

有關部門發布自然災害預報后,根據區教育局突發事件領導小組的決定,進入預備應急狀態;配合有關部門加強監測、收集和分析災情信息;根據自然災害發展的趨勢,結合本區域內學校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進行搶險救災的各項準備工作。

3、自然災害發生后的應急處置

(1)學校根據區教育局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令,迅速啟動本應急處置預案,做到責任人到位,工作隊伍到位,后勤保障和搶險隊伍到位;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情況,迅速組織人員開展自救、互救等搶險救災工作;一旦發生人員傷亡,應立即組織救治;及時調請屬地民防、公安、醫療、防疫部門的支持;及時向區教育局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本校災情、險情和傷情;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受災人員的安置工作。

(2)學校要做好師生的思想工作,穩定情緒、維護秩序。

(3)當學校遭受I級自然災害,可能造成人員和財產重大危害時,可通過區教育局向區政府請求部隊增援;根據事態的變化與發展,必要時在適當范圍實施學生停課、停學的措施;根據區教育局、區政府的指令,提供必要的人力、技術、場所,以備搶險救災的急需。

附件:

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組名單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責任人:學校領導總務處班主任

篇3:海聯小學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基本處置方案

第二小學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基本處置方案

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包括暴雨雷電、大風、大雪、濃霧和地質災害等。本方案主要對洪水、地震的處置程序作出基本規定,其他各類事件可參照執行。

一、防汛抗洪

(一)預警。接到上級預警時,應加強值班,保證通信暢通。安全管理員晝夜觀察天氣變化情況,并及時通報。不間斷地發出預警或報警。檢查、補齊、落實所有應急裝備,保證應急需要。向事故易發地段、危房等重點部位發出警報,要求做好撤離準備。

(二)救災步驟。

1.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各就各位,各負其職,領導、組織、動員村民全力投入抗災救災工作。

2.組織應急分隊,將危房對象撤離到安全場所安置。先人后物,確保人員不傷亡,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3.各應急分隊負責各責任區重點部位(危房及地勢低洼區域)的疏散、撤離和監控。

4.迅速按預案要求征召應急車、搶險工具等搶險裝備,統一調度使用。

5.組織應急分隊在全校范圍內不間斷巡邏、監控災情,實施救援。

二、抗震

(一)有警地震

1.及時組織師生有序疏散到操場,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動員師生帶上日常用品和食品。

2.組織各應急分隊逐室檢查,確保不漏室、不漏人。

3.組織聯防隊設卡,阻止師生回流。

(二)無警地震

1.災情突發,領導小組成員立即在所在責任區配合各小組長動員學生緊急撤離疏散。

2.情況危急,師生就近撤離到比較安全的地點。

3.能撤離至操場的,要撤離到操場。

(三)震后自救

1.第一時間向教育局及相關單位報告災情,請求支援。

2.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搜救。(1)以各應急分隊為單位,逐班點名、搜索,確認失蹤人員,盡可能搜救。(2)應急分隊(聯防隊)對重點地段進行搜救。(3)組織救護隊搶救轉移傷病員。(4)堅持設卡,阻止無關人員回流。

(四)余震防范

1.組織臨時生活安置領導小組,設法組織必要的日用品和食品,供應師生,共度難關。

2.多做工作,穩定師生情緒,待災情穩定后,組織自救。

3.設卡把關,設法阻止無關人員返校尋人取物,防止意外。

4.搜尋遇難人員,配合上級,妥善處置,做好遇難人員家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