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水上水下作業安全防污措施
1、船舶作業人員上崗前應進行三級安全教育。
2、船上安全員應參加施工現場安全協調工作。
3、船舶作業前應進行一次大安全檢查。
4、船舶進入港口,作業現場應安排現場值班,發現異常,立即向
領導報告,采取防患措施。
5、船舶證書和船員證書應攜帶齊全,以備檢查。
6、施工期間施工船舶應按規定懸掛施工標志旗。
7、船舶應做好“兩志”記錄以備檢查。
8、船員上岸,應在指空的地點上落以策安全。
9、施工期間,船舶應服從現場安全人員的指揮遵章操作,嚴禁違
章,違者視情節給予處置。
10、船舶要認真收聽氣象信息并做好記錄,如遇熱帶風暴信息,應根據動向做好防臺準備工作,按“防臺方案”的規定進入防臺抗臺工作,并加強與項目部聯系,聽從指令。
11、凡海面風力五級以上,船舶不得出海作業。
12、船舶參加施工期間在港區停區停泊時,要切實認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對水體和大氣的污染。如船舶檢修時,一切油污應設專門容器收集,不得隨意傾倒入海。船員生活污水要適當控制,洗衣采用無磷洗衣粉,以減少對海水的污染。
篇2:都柳江從江航電樞紐工程安全防污染措施
都柳江從江航電樞紐工程安全與防污染措施
一、安全措施計劃
制定并實施《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管理規定》,對常規和非常規活動、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包括公司、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各類工作檢查人員、業主/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和參觀訪問者等)的活動及工作現場的設施(包括公司所屬、租賃及相關方使用的設施、設備)進行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并對這些危險源、危害危險因素實施控制。
1.1危險源辨識
1.1.1辨識范圍
1.1.1.1主體工程
本合同工程主體工程為都柳江大融杭電樞紐工程,其中包括以下單位工程:
(1)發電廠房工程
(2)-期泄水閘壩工程
(3)左岸重力壩工程
(4)左岸護岸工程
(5)左岸改建公路工程
(6)安全監測工程
(7)1#棄碴場防護工程
(8)廠房、泄水閘金屬結構及設備安裝
(9)為完成本工程施工的混凝土拌和系統
(10)一期施工導流
1.1.1.2根據施工組織設計,本工程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如圖(附錄3)。
1.1.1.3本工程臨時工程及設施
(1)業主提供的臨時工程及設施:
A施工供電工程
B測量控制網
(2)項目部為完成合同主體工程所需興建的臨時工程和設施:
A一期子圍堰工程
b.施工交通
修建從1#、*1#公路至生活區、施工區以及施工工廠等全部施工道路,并在合同期負責管理、維修和養護。
c.施工用電
從發包人終端桿搭接電源至施工變壓器供用電線路和設施的安裝維護和管理,負責合同工期所有作業區、辦公生活區的照明線路和照明設施的設計、施工采購、安裝、管理和維修。
d.施工供排水
負責各施工和生活用水點的供水系統的設計、施工、采購、安裝、管理和維護,包括修建為保證正常供水的引水、儲水、水處理和抽排水設施。
e施工供風系統
進行各項永久、臨時工程所必須的施工期通風和壓氣系統的設計、施工、設備和設施的采購、安裝、運行管理、維護。
F施工通信
建立施工現場通信服務設施。
g混凝土生產系統
h施工機械修配廠
i預制混凝土構件廠
j鋼筋加工廠木材加工廠
k鋼結構加工廠
l工地試驗室
m物資材料倉庫
n生產管理及辦公生活區房屋建筑和設施
(3)本工程危險性較大的臨時設施和場所有:變壓器區、氧氣庫、乙炔氣庫、木材加工廠、施工交通道路和停車場等。
1.1.1.4本工程特殊作業人員有:汽車司機、廠內機動車駕駛人員、爆破作業人員、起重作業人員、高空架設作業人員、電工作業人員、焊接作業人員等。
1.1.1.5本工程粉塵、噪聲、振動作業有拌和系統作業,低溫作業為冬季施工現場低溫作業。
1.1.1.6危險性較大的設備有:汽車、廠內機動車輛(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起重機、振動碾等)、供用電設備設施(變壓器及供用電控制裝置、電動空壓機及控制裝置、拌和系統供用電設備及控制裝置、機械修配廠供用電設備及控制裝置、手持電動工具、電焊機等。
1.1.1.7施工現場輔助設施、辦公生活區設施和應急搶救設備設施
(1)施工現場輔助設施有:高空作業腳手架、爬梯、安全網、安全帶、施工現場信號裝置、護欄、蓋板等設施。
(2)辦公生活區設施有:辦公生活區房屋建筑、供用電線路及設施、取暖設備、設施。
(3)應急搶救設施:通風設施、現場值班汽車、灑水車、消防栓、滅火器、水帶、消防砂等消防設施。
1.1.2根據本工程施工范圍、施工過程和作業劃分、設備需用量計劃,結合新組建項目部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歷史經驗,通過預先危險分析的辨識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初步確定本工程項目主要有以下重大危險源:
1.1.2.1高處墜落:主要有左岸改建道路開挖作業、高邊坡開挖、供用電線路登高作業防護不當或不及時,臨空、臨邊處及防護設施不全或作業時自我防護不當等。
1.1.2.2物體打擊:高空作業、交叉作業防護設施不全或自我防護不當;爆破作業飛石控制不力等。
1.1.2.3坍塌:主要有高邊坡施工,開挖方法不當、邊坡防護支撐措施不當或不及時,施工排架、組合模板、爬梯等結構組件搭設不規范,施工道路的修筑、維護加固不當。
1.1.2.4機械傷害:主要有上述危險性較大的機械設備安全防護裝置不全或失靈、防護措施不當,操作人員技術素質差、違章作業、自我防護不當等。
1.1.2.5觸電:電氣設施損壞,線路布設不合理,漏電、保護裝置不全或失靈,安全用電管理制度執行不嚴等。
1.1.2.6車輛傷害:駕駛員技術素質差、操作不當、違章駕駛;車輛維護保養不當,車輛帶病運行等。
1.1.2.7爆炸:爆破作業控制及防護措施設施不到位,爆炸物品管理不到位,違章作業等。
1.1.2.8火災:主要有物資材料倉庫、辦公生活區、木材加工廠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防火規定執行不夠等。
1.2風險評價
1.2.1項目部采用定性評價或定量評價的方法,確定危害性事件的發生概率和后果的嚴重程度;建立危險源風險評價清單進行危險源控制。
1.2.2通過風險評價結果進行風險分級,確定重大風險(不可承受的風險)和一般風險,建立重大危害、危險源因素及控制策劃評價清單進行控制。
1.3風險控制策劃
1.3.1針對不同級別風險及其控制進行策劃:對重大危害、危險源因素進行重點控制。
1.3.2風險控制的途徑:識別危害/危險源部位及內容、分析危害/危險因素可能會導致什么事故、確定控制目標和運行過程控制、應急預案與響應計劃、培訓以及檢測管理。
1.3.3風險控制原則:
1.3.3.1消除風險源;
1.3.3.2控制風險源與運行經驗和所采取風險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適應;
1.3.3.3降低風險;
1.3.3.4采取防護措施。
1.4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的實施
項目部確定相關職能部門根據工程施工特點、進展情況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并進行風險控制策劃,通過制定安全作業指導書及安全技術措施,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方法)組織實施,消除風險。主要方法有:
1.4.1安全保證部根據實際情況下發開展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工作的通知;
1.4.2各部門、作業單位根據各自職責進行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工作的實施;
1.4.3安全保證部收集、匯總、評價確定的重大風險:
1.4.4風險控制策劃,包括:
1.4.4.1組織制定風險控制措施計劃并實施;
1.4.4.2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1.4.4.3開展班組安全建設和“三工”活動;
1.4.4.4規范人的安全行為,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1.4.4.5安全檢查及隱患整改;
1.4.4.6應急準備與響應;
1.4.5安全保證部負責風險控制策劃實施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方式為現場檢查和信息跟蹤。
1.5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更新
1.5.1在工程開工時,根據施工條件、作業空間、施工工期、進場人員等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建立《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清單》、《重大危害、危險因素及策劃控制清單》。
1.5.2當施工條件發生明顯變化時,根據法律、法規、施工環境、作業活動變化每年組織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辨進行一次重新確認或更新。
1.6安全保證體系
1.6.1項目部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項目經理任安委會主任,是本工程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副經理、施工經理任安委會副主任,是本工程安全生產主管責任人;安全委員會由各部門負責人、專職安全員及施工作業單位安全文明生產第一責任人組成。
1.6.2安全保證部配備專職安全員,對本工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實施和運行進行監督和檢查;
1.6.3各施工作業隊(班組)行政正職是作業隊(班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班組)安全生產負全面領導責任;主管施工生產的行政副職是本單位(班組)主管責任人對本單位(班組)安全生產負主管領導責任;作業隊(班組)設專(兼)職安全員,負責做好本單位安全檢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二、防污染措施
2.1揚塵控制
(1)施工作業產生的粉塵,除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防塵勞保用品外,采取防塵措施,防止粉塵飛揚,使粉塵危害降至最小程度。
(2)車輛運輸砂石、石渣和垃圾不得超載,對易引起揚塵的細料、散料進行遮蓋,防止粉塵飛揚,運輸和裝卸時防止遺灑。
(3)施工現場主要道路必要時進行硬化處理,配備灑水車對施工道路進行灑水。細顆粒材料要入庫或進行遮蓋存放。
2.2防止擾民與污染
(1)工程開工前,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施工方案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2)與施工區域附近的居民和團體建立良好的關系。對受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隨時通報施工進展,并設立投訴熱線電話。
(3)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避免擾民施工作業,以防止公害的產生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運輸的物料進入場區道路和河道,并安排專人及時清理。
(5)由于施工活動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3搞好空氣質量的保護
(1)在水泥等裝卸運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并由密封系統從罐車卸載到儲存罐,儲存罐安裝警報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過濾器。
(2)機械車輛使用過程中,加強維修和保養,防止汽油、柴油、機油的泄露,保證進氣、排氣系統暢通。
(3)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使用0#柴油和無鉛汽油等優質燃料,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4)采取一切措施盡可能防止運輸車輛將砂石、混凝土、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安排專人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并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道路每天灑水不少于4次,施工現場不少于2次。
(5)不在施工區內焚燒會產生有毒或惡臭氣體的物質。因工作需要時,報請當地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采取防治措施,在監理工程師監督下實施。
(6)傳送帶安裝防風板,轉折點處和漏斗排放區加以密閉以減少粉塵排放。
(7)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物料的敞蓬車,車廂兩側和尾部配備擋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過擋板,并用干凈的雨布覆蓋。
(8)在現場安裝沖洗車輪設施并沖洗工地的車輛,確保工地的車輛不將泥土、碎屑及粉塵等類似物體帶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場地上,在沖洗設施和公共道路之間設置一段過渡的硬地路面。
2.4加強水質保護
(1)施工場地修建截排水溝、沉砂池,減少泥砂和廢渣進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組織的排水。
(2)施工機械、車輛定時集中清洗,清洗水經集水池沉淀處理達標后再向外排放或回收利用。
(3)施工廢水處理
①施工廢水排放口位置靠近都柳江江中泓流速較大處,以滿足水質保護要求。
②施工廢水在排水明溝末端設沉淀池,做到蓄渾排清,并保證水體PH接近中性時排放。
(4)混凝土生產系統廢水處理
①混凝土拌和系統不設置排污口,廢水全部回收利用;實行雨污分流,完善廢水處理系統的污水收集管網,將拌和系統內經常性排放廢水收集后統一處理。
②廢水處理系統污泥進行脫水處理后用反鏟挖運至棄渣場堆存。
(5)機修及汽修系統廢水處理
①機修及汽修系統不設排污口;
②實施雨污分流,完善廢水收集管道,對含油較高的機修廢水選用成套油水分離設備進行油水分離,回收水用于二次沖洗。
③污泥經脫水處理后運至棄渣場處理。
(6)每月對排放的污水監測一次,發現排放污水超標,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實質性影響,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進行糾正處理。
2.5棄渣和固體廢棄物處理
(1)施工棄渣和固體廢棄物以國家《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為依據,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
(2)做好棄渣場的綜合治理,按照設計要求采取工程保護措施,避免邊坡失穩和棄渣流失。
(3)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將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場,按要求進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鉛、鉻、砷、汞、氰、硫、銅、病原體等有害成份的廢渣,經報請當地環保部門批準,在環保人員和監理工程師指導下進行處理。
(5)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區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衛生設施,定時清除垃圾,并將其運至指定地點堆放或掩埋、焚燒處理。
(6)做好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完善渣場地表截排水規劃措施,設置擋土墻,確保開挖和渣場邊坡穩定,防止任意倒放棄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響其他本標施工單位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2.6加強噪聲控制
(1)加強交通噪聲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車輛噪聲污染對敏感區影響。
(2)調整施工時段:晚間控制高噪聲機械的設備運行、作業,空壓機等噪聲較大的施工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實行輪班制,控制工作時間;并為相應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配發噪聲防護用品。
(3)選用低噪聲設備,加強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降低施工噪聲。
(4)進入生活營地和其它非施工作業區的車輛,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盡量減少鳴笛次數,最好以燈光代替喇叭;廣播宣傳、音響設備合理安排時間,不影響公眾辦公、學習和休息。
(5)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
2.7廢油和廢氣治理
(1)在施工過程中,謹防燃油和機油等油料泄漏。各種燃料、油料等應保存在合適的安全容器中,以免滲漏外溢,并放置在遠離河道的安全地點。
(2)對廢機油、汽油、柴油等廢油料和廢乳化液由項目部物資部門組織及時回收,放置專用油桶內,防止污染土地、水體。
(3)安裝和使用環保型鍋爐和爐具,使用清潔燃料,防止廢氣污染。
(4)施工機械、車輛尾氣排放應符合要求。
篇3:水上水下施工作業通航安全防污染措施計劃書
第一章水上水下施工作業施工工期
1.1計劃開工時間
根據廣西右江魚梁航運樞紐思林大橋橋區及田陽大橋橋區航道整治工程等施工施工方案,本合同段計劃開工時間2015年6月25日,具體施工日期以監理下發的開工令時間為準。
1.2計劃完工時間
廣西右江魚梁航運樞紐思林大橋橋區及田陽大橋橋區航道整治工程等施工施工方案,我合同段水上水下施工作業內容計劃完工時間2015年9月07,具體完工日期根據現場施工情況應有局部浮動。
1.3施工工期
廣西右江魚梁航運樞紐思林大橋橋區及田陽大橋橋區航道整治工程等施工施工方案,我合同段水上水下施工作業內容施工工期75個日歷天,預計2015年9月07日完成水上水下疏浚任務。具體工期安排如下:
思林大橋橋區疏浚:75天?2015.6.25~2015.9.7。
田陽大橋橋區疏浚:75天?2015.6.25~2015.9.7。
第二章施工水域的范圍及施工占水域情況
2.1施工水域的范圍
根據廣西右江魚梁航運樞紐思林大橋橋區及田陽大橋橋區航道整治工程等施工的有關圖紙本標段的施工水域范圍為
1、廣西田東縣思林鎮思林大橋橋區詳見思林大橋橋區航道總平面布置圖
2、廣西田陽縣田陽大橋橋區詳見田陽大橋橋區航道總平面布置圖
2.2施工占用水域情況
本工程為水上水下疏浚,不像水上水下結構物施工對水域的占用是長時間。我們對水域的占用為臨時性,流動性。但是施工時要臨時占用航道1/4幅寬度。前后、左右長度為船舶邊緣線加10米。
第三章施工水域通航安全現狀描述
3.1航道現狀
1、廣西田東縣思林鎮思林大橋橋區:本段河流不順直,河槽呈“U”型,最寬處約為200m,河床普遍堆積卵礫石,漫流隨處可見,兩岸階地平淡開闊,屬堆積階地,屬河流侵蝕堆積地貌,平均水深6m左右。水流緩慢,過往船舶稀少,噸位較低,往來沒有規律性。本航道按Ⅲ級航道標準建設,設計代表船型為1000t貨船及一頂2×1000t級船隊。設計航道尺度為3.0×60×480m(水深×寬度×彎曲半徑),航道挖槽水深為3.2m。
2、廣西田陽縣田陽大橋橋區:本段河流不順直,河槽呈“U”型,最寬處約為200m,江心洲位于橋區河道上游,將右江分流,呈右寬左窄。河床普遍堆積卵石、圓礫,漫流隨處可見,兩岸階地平淡開闊,屬堆積階地,屬河流侵蝕堆積地貌,平均水深5.6m左右。水流緩慢,過往船舶稀少,噸位較低,往來沒有規律性。本航道按Ⅲ級航道標準建設,設計代表船型為1000t貨船及一頂2×1000t級船隊。設計航道尺度為2.4×60×330m(水深×寬度×彎曲半徑),航道挖槽水深為2.6m。
第四章施工影響通航的主要因素
4.1施工期對礙航性分析
本工程水上水下疏浚施工都在白天進行。采用定位樁定位船舶,占用航道寬度小,對航道通航很小影響。另外過往船舶少,噸位小,綜合上述本工程施工對航道通行幾乎沒有影響。
第五章工程廢棄物的處理方式
1、禁止把生活垃圾直接拋入水中,應用袋裝處理后運到岸上指定地點。
2、注意機械設備的維修及保養,水上施工機械設備不得漏油;維修的廢機油不得傾倒到河內,必須指定回收處理。船舶施工時產生的油污水必須通過船舶自身配置的油水分離器處理,處理后的污油用油桶裝運到指定地點。
3挖掘機船開挖河槽裝卸到泥駁上,泥駁運至工程設計的拋泥區傾倒。
第六章施工通航安全措施
6.1安全作業區的劃定及管理
1、安全作業區的劃定
為了確保該工程施工期間施工船舶的作業安全和過往船舶的航行安全,防止過往船舶誤碼入施工水域,避免船舶和船舶之間以及船舶和施工設施之間碰撞事故的發生,本工程在一定范圍內設置施工安全作業區。施工作業區的劃分要綜合考慮船舶在施工期間的通航模式、船舶通航所需的通航凈寬、施工作業與過往船舶的相互影響、施工所需水域范圍等因素綜合確定。應盡可能兼顧水上、水下活動和通航安全兩方面的要求。本報告結合水上水下數據設計方案、施工工藝、橋址附近的實際地形以及航道的通航需要求,因此本項目的安全作業區劃定如下:以挖掘機船為中心,左右、前后各10米范圍內為安全作業區域。
2、安全作業區的管理
設置在通航水域內的安全作業區都會對通航安全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安全作業區占據了一定的通航水域,從而使得附近既定的航路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隨著安全作業區內的作業船舶進出安全作業區域與按規定航路航行的船舶發生交叉、會遇,在安全作業區的作業船舶有特殊的安全協助要求時,過往船舶負有謹慎駛過、請讓等義務。為此,我單位應加強安全作業區的管理:(1)在施工作業區界限設置安全指示標志、標識,以供過往船舶識別,防止過往船舶誤入;(2)建立、健全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參與施工作業的船舶、設施及人員進行安全管理,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方案,遵守國家安全作業等有關法律、法規,積極落實通航安全評估中提出的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和對策,做好或者協助有關單位做好施工與通航及其他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協調和現場維護工作。
6.2施工期相關安全設備設施配備需求
1.警戒標識
⑴白天施工作業期間在挖掘機船上懸掛圓球、棱形、圓球號型各一個;
⑵夜間施工作業期間在挖掘機船上懸掛紅、白、紅光環照燈各一盞;
⑶白天錨泊期間在挖掘機船上懸掛號型一個,通航的一側為圓球,不通航的一側為十字號型;
⑷夜間錨泊期間在挖掘機船上懸環照燈三盞,等邊三角形布置,三角形頂端為紅光環照燈,底邊兩端,通航的一側為白光環照燈,不通航的一側為紅光環照燈。
⑸施工作業期間配備交通艇二艘,作業區四周設置施工作業標志和信號,無線對講機24小時保持聯系,施工的船舶施工作業和進出港區時,都必須懸掛明顯的避碰標志旗和避碰標志燈,并在施工作業區外圍設有警戒一標志和交通船,禁止一切非施工船舶進入作業區。
⑹除以上外所需的彩旗以及其他用于施工水域的的標示。
6.3施工期間相關部門的協調及通訊方式
根據本工程的施工特點及人員組成,成立本項目施工期間的專門協調小組,協調組組長項目經理梁書祥(電話),負責全面協調業主、海事、航道等先關部門的關系,保證施工期間航道的暢通。
組員:黃中行(電話)、魏文權(電話)、梁華龍(電話:);負責協助組長進行工作。
施工期間的協調主要以文件形式上報為主,輔以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
6.4特殊時期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6.4.1雷雨大風、臺風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1、雷雨大風、臺風季節施工,施工船舶須全面檢查本船的車、舵、錨、通訊、水密、堵漏、排水、救生等設備,對查出的隱患必須立即整改,本項目無法解決的應及時報公司有關部門協助解決。
1、針對臺風突發性和持續性長的特點,項目部應每天收聽天氣預報,以及時獲取信息,加強氣象瞭望,以及時做好停工防御準備。
2、雷雨大風、臺風來臨前檢查施工現場:清理施工現場內一切零星材料,防止洪水沖走;加固施工現場內易傾覆的施工設施,防止大風傾覆。
3、雷雨大風、臺風天氣一律停止水上作業施工。航行施工的船舶要注意風流壓的影響,以防碰撞和擱淺事故;定位施工的船舶須注意定位樁的穩固情況,風浪過大時,及時停工避風,確保施工安全。
4、雷雨大風、臺風天氣應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巡查,在發生安全事故后,應立即啟動安全應急預案進行搶救。
6.4.2汛期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1、汛期施工應隨時關注田東、田陽天氣情況,做好汛期防洪的相關預防管理工作。
2、汛期與枯水期交接時段,因航行習慣航道的改變,應及時做好航道更改的變更管理、通知工作。
3、汛期施工應隨時關注河中水位的變化。
4、為保證汛期施工的正常開展,我部機配備了小型拖輪以備急需。
6.4.3枯水期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1、枯水期與汛期交接時段,因航行習慣航道的改變,應及時做好航道更改的變更管理、通知工作。
2、在枯水期來臨前,積極、認真做好規范安全施工宣傳管理工作,為迎接枯水期施工安全做好充分準備。
3、在枯水期施工,在搶進度的同時,落實好安全管理工作,增加安全管理人員及設備的投入,確保枯水施工的安全。
6.5上下游錨泊區的劃定
我部水上水下施工的挖泥船舶采用定位樁的形式,不存在拋錨定位的情形,不需要上下游錨泊的區域的劃定
第七章防污染措施
成立防止污染小組,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各部門主管組成,項目技術負責人為防止污染小組組長。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不對臨近河域造成污染。
1、施工船舶
(1)、開工前應對所有的施工船舶進行嚴格檢查,發現有可能泄露污染物的必須先修復后才能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有無泄露污染物的現象,如有發生應立即采取措施。
(2)、施工中廢棄的材料不得隨意拋灑,應及時收集,存放于指定地點,定期集中進行處理。
(3)、加強施工船舶自身的防污管理,船舶施工時產生的油污水必須通過船舶自身配置的油水分離器處理,處理后的污油用油桶裝運到指定地點;禁止把施工中的生活垃圾直接拋入水中,應用袋裝處理后運到指定地點。
(4)、堅持執行“誰污染、誰治理”的環境保護原則。
(5)、自覺接受海事、航道、環保、業主等相關部門的監督,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2、應急措施
(1)、施工現場發生一般的環境污染,項目部環境污染應急指揮機構組織相關人員及時處理、中止施工,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及釆用有效措施,確保能達標時方可繼續施工。
(2)、當施工現場發生較為重大的環境污染、項目部應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搶險,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切斷污染源及時制止污染后續發生,并及時上報公司及環保行政管理部門。
(3)、及時向海事、海洋、環保部門及業主報告環境污染情況,并委托環保部門處理、檢測,切實做好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工作。
第八章應急預案
8.1船舶碰撞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1)船舶發生碰撞后,應立即發出警報。
(2)發生碰撞的船舶的船長應及時了解掌握碰撞概況、受損情況、人員傷亡情況、油污染狀況及所需的救助要求。
(3)碰撞船舶雙方應及時用有效手段向調度中心和組長報告。
(4)若一船撞入對方船體時,船長應視情況采取慢車頂推等措施減少破洞進水,盡力操縱船舶使破洞處于下風、下流一側。
(5)若船體破損進水,應組織排水和堵漏;若碰撞引起火災或油污染,應按火災應變部署、油污應急計劃處理;若發生人員傷亡,應立即搶救。
(6)如碰撞的船舶受損嚴重可能沉沒,應立即通知拖輪、工程船趕往現場施救,將遇難船舶拖離到安全水域或合適地點進行擱灘,以保持航道的暢通。
(7)受損船舶如沉沒,應準確定船位,必要時按規定設標,并及時組織力量打撈清障。
(8)對事故現場水域進行監控、及時疏散附近船舶、維持正常的通航秩序。
(9)碰撞船舶雙方應相互交換船名、呼號、船籍港等情況,船員應做好事故和應急記錄。
(10)及時發布航行警告。
8.2船舶擱淺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1)立即報告船長,船長應通知機艙、發出警報、召集船員,防止用車或用舵企圖盲目脫淺或者擺脫礁石。
(2)設法判斷擱淺、觸礁部位及船舶損害程度。船舶擱淺、觸礁后,首要的工作是搞清擱淺、觸礁的部位和抽屜損害情況。
(3)立即用有效手段向調度中心和組長報告。
(4)船舶要確定脫淺方案。船長根據情況調查,結合當時當地的天氣、江況做出船舶能否起浮、脫淺的判斷和設施方案。
(5)必要時,申請外援脫淺。
(6)在等候自力脫淺時機或外援脫淺期間,應根據天氣、江況及等候時間長短,適當采取固定船位的措施。
(7)調度中心得到船舶擱淺報告后,巡邏艇應立即趕赴現場施救。
(8)現場指揮應了解失事船舶擱淺水域、配載情況、擱淺程度,是否需要外援等
(9)及時將現場情況向調度中心和組長報告。
(10)船舶有傾覆危險時,緊急疏散有關人員。
(11)組織救助力量現場施救。
8.3船舶失控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1)失控船舶應及時向調度中心和組長報告船舶概況、裝載情況及失控原因、失控狀態等。
(2)聽從主管機關的調度,應盡量避免失控船舶撞擊他船、長時間漂移,以保持航道的暢通。
(3)迅速聯系港作船舶或附近水域拖輪,將失控船舶拖離航道,安排到安全水域錨泊。
8.4人員落水應急處置預案
(1)施工單位、船舶、設施按“應急部署表”積極自救,釋放救生艇救人和準備必要器材。
(2)備交通艇兩艘作為日常交通、警戒、救助使用。
(3)得到信息后迅速趕赴出事現場,組織調動現場附近的船舶設施參加搜救,要求釋放救生艇(筏),積極救人,必要時調集其它船舶增加救援力量。
(4)考慮到風向,擴大搜救范圍;發現落水者從下風流方向緩速接近落水者并救助上船。
(5)組織交通接送,對落水人員現場施救,進行人工呼吸,并通知附近陸上人員備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
8.5船舶有沉沒危險時應急處置措施
(1)及時掌握船舶自救情況和船方明確的救助請求。
(2)要求船方提供必要的資料,如施工船類型、特性等。
(3)督促、幫助遇難船舶堵漏、排水,及時疏送有關人員。
(4)紐織拖輪施救,強制性拖離施工作業水域,盡量靠航道邊緣或安全區域擱灘。
(5)及時準備定位,調集打撈船舶到現場打撈。
(6)備妥足夠的拖纜,組織大馬力拖輪拖救。
(7)如沉沒無法避免,要盡量拋錨,按“應急部署表”棄船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8)沉沒后,盡量準確定位,必要時設標和實施臨時交通管制發布航行警告。
(9)充分考慮水流以及當時的風向風力情況,采取最佳救助或善后措施。
8.6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1)要求船方按“應急部署表”的要求進行自救。首先搶救遇險人員,向上風轉移,或向上風疏散。
(2)向當事船舶了解失火原因、火勢、失火部位、人員情況及救助請求。
(3)按救助方案通知有關消防救助力量趕往現場施救。
(4)向安全地點或上風疏散對周圍有危險的船舶。
(5)組織現場維護、指揮,實施交通管制,布置交通艇對現場水域進行封航警戒。
(6)指揮船舶使其著火部位位于下風,要綜合考慮下移上漂的影。
(7)做好封艙,利用速閉裝置關閉應關閉的閥門和天窗,同時利用船上的消防滅火系統和滅火器材滅火,船方要迅速起動消防泵,同時協助消防部門調集消防艇。
(8)迅速調集有關滅火材料和器材。
(9)施救船舶必須具備良好的防火防爆設備,保障自身安全,盡量從上風靠近。
8.7防抗雷雨大風應急措施
(1)施工船應嚴格執行關于防抗雷雨大風操作的相關規定。
(2)施工船必須處于適航狀態,保持良好的穩性。
(3)施工船必須制定防抗雷雨大風應變部署,并按照船員崗位職責及具體安全操作要求定期進行應變演習。
(4)施工船應隨時收聽雷雨大風氣象警報。當觀察到雷雨大風氣象征兆時,應連續多次鳴放“兩短兩長”聲號,或利用其它有效手段轉告其它船舶。
(5)施工船遭遇雷雨大風襲擊后,應將時間、地點、風力、避風措施以及有否造成損失等情況向本單位及有關部門報告。
(6)船長應當對船舶防抗雷雨大風工作全面負責,統一組織全船船員學習、掌握防抗雷雨大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指揮緊急避險。
(7)施工船船員應掌握防抗雷雨大風基本知識。
(8)施工船駕駛員應加強戒備,經常注意觀察天氣,充分利用濕度表、溫度表、氣壓表或其它有效手段識別的判斷雷雨大風征兆。
(9)施工船駕駛員應當熟悉當地錨泊點。
(10)施工船駕駛員在觀察到雷雨大風征兆或收到危險天氣預(警)報,或遇6級風力以上雷雨大風時,應立即報告船長。船長應全權負責指揮,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8.8船舶防臺、抗臺應急處置措施
(1)制定防臺方案,包括防臺組織機構,防臺組織崗位職責,防臺工作程序,防臺通訊網絡,防臺值班制度等。
(2)施工期間,挖泥船應做好防風安全工作,每天接收天氣預報,掌握江上氣象動態,警惕熱帶氣旋預兆及“熱帶低壓”的突然襲擊,必要時應提前到港內或避風錨地避風。本工程的防臺錨地就近碼頭選用。
(3)挖泥船應加強值班,收到熱帶氣旋警報時,船長應組織全體船員全力以赴,按《船舶防臺技術操作規則》的要求,在調度室的統一部署下做好防臺工作。
(4)在需要使用錨地避風防臺時,提前編制使用防臺錨地計劃,選定避風錨地。
(5)為確保船舶安全,臺風季節前,應組織人員檢查船機設備、航行設備、航行儀表、系泊設備、通訊、救生、防火、水密裝置、堵漏應急和排水設備,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狀態。組織全體船員學習防臺知識,在思想上、組織上認真做好防臺準備。
(6)在臺風來臨之前將應急防風錨作試放試收試驗,檢驗錨機,保證隨時可用,并將艉纜準備好;檢查逃生通道,保證暢通;關閉加班出人口和通行艙口,蓋好舷窗和鐵蓋,檢查消防、救生器材齊全有效;備妥拋繩器、撇纜;綁扎牢固甲板、機艙內的活動部件;備齊應急潛水泵及其他防風物資、氣割設備、工具盒電焊設備及屬具;甲板上往來行走出,裝好扶手索。
(7)在臺風受襲前8小時,開始進入防風執行階段。在風力小于等于6至7級時利用鋼樁抗風,當風浪較大時利用防風錨抗風。在臺風嚴重威脅時,撤離到安全避風錨地拋錨。
(8)船舶進入避風時要聽從指揮,按規定地點拋錨。
(9)各船舶單位隨時掌握船舶在避風錨地的情況,及時處理船舶在防臺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報告。
8.9防洪應急處置措施
(1)制定防洪方案,包括防洪組織機構,防洪組織崗位職責,防洪工作程序,防洪通訊網絡,防洪值班制度等。
(2)施工期間,各施工設備應做好防洪安全工作,每天接收天氣預報,掌握氣象動態,警惕暴雨導致的洪水的突然襲擊,加強施工船舶設備保養和維修,施工船必須處于適航狀態,保持良好的穩性,確保汛期來臨時設備能夠正常運轉,特殊時期能發揮應急作用。
(3)施工船應嚴格執行關于防洪操作的相關規定。
(4)施工船必須制定防洪應變部署,并按照船員崗位職責及具體安全操作要求定期進行應變演習。
(5)船長應當對船舶防洪工作全面負責,統一組織全船船員學習、掌握防洪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指揮緊急避洪避險。
(6)施工船船員應掌握防洪基本知識。
(7)提前編制使用避洪避險計劃,施工船駕駛員應當熟悉當地錨泊點,選定避洪避險錨地。本工程的避洪錨地就近的碼頭選用。
(8)洪水來臨前,施工船舶聽從海事部門指揮按規定到指定地點拋錨避洪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