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井滅火措施范本

礦井滅火措施范本

2024-07-17 閱讀 2472

(一)、發生火災時采取的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的人員,設法弄清火災情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迅速報告調度室。

2、調度室在接到火災報告后,立即通細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方案,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的人員撤離。

3、礦領導接到火警報告后,立即成立以礦長為首的救災指揮部,調整風流控制火勢,組織人員偵査火區、確定火源,果斷決定滅火方案并組織實施。

4、處于危險區域的人員,要服從領導,迎著新鮮風流沿著災害預防計劃規定的避災路線,有序撤離危險區域。

5、采取相應的風流控制方法,控制風流并符合以下要求:

(1)、有效控制火勢,防止擴大災情。

(2)、創造接近火源、采取直接滅火的條件。

(3)、不會造成瓦斯積聚和煤塵飛揚。

(4)、防治火風壓造成風流逆轉。

6、礦井發生火災的避災線路。

當井下回采工作面發生火災時:1802綜采工作面→工作面運輸順槽→1803運輸石門(下車場)→軌道下山→主平硐→地面安全地點。

當井下掘進工作面發生火災時:1803運輸巷專用回風巷掘進工作面→井底車場→軌道下山→主平硐→地面安全地點。

(二)、滅火方法

1、直接滅火用水滅火

(1)、在火源明確(非電氣設備和油類火災),火勢不大,滅火地點頂扳穩定,通風系統正常,風路暢通無阻的情況下采用。

(2)、用水滅火采取的措施:

①、滅火前要首先切斷電源。

②、滅火人員站在上風側,防止有害氣體傷人。

③、保證水量充足。

④、保持正常通風,瓦檢員在現場隨時檢查瓦斯含量。

(3)、用砂子或巖粉滅火。

①、當發生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

②、當發生電氣設備火災和油類火災時,使用砂子或巖粉直接撒布在火源上。

(4)、挖出火源直接滅火。

①、在火災初期,火勢范圍不大,無瓦斯積聚、無煤塵爆炸危險。

②、挖出火源甜,先用壓力水噴澆,待火源冷卻后再挖出。

③、瓦檢員在現場隨時檢查瓦斯濃度和空氣溫度,災瓦斯濃度不超過1%時、溫度不高時才能挖出。

(5)、使用滅火器滅火

對井下從業人員進行救災演練,確保所有入井作業人員都熟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存放地點。

2、封閉滅火

在礦井火災不能用直接法撲滅時,采用防火墻將火源或發火區域嚴密封閉,切斷火區的空氣源。

3、聯合滅火

為了使礦井滅火工作迅速有效,通常采用聯合滅火方法滅火,即在使用防火墻隔絕滅火的同時,采取向火區注入惰性氣體(氮氣)的方法來滅火,通過注入氮氣,降低氧氣濃度,降低火源溫度。

篇2:礦井防滅火制度范本

礦井火災是礦井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礦井火災一旦發生輕者影響安全生產,重者燒毀物資設備,造成人員傷亡,故防治礦井火災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一、發生礦井火災原因分析

我礦引發火災的原因主要為外因火災,根據可引火源的不同,可分為:

(1)明火火災:當井下焊接時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時,用井下大燈泡取暖時,可能引燃可燃物而導致外因火災。

(2)電火花引發的火災:主要是由于電氣設備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電泵、電機、電纜等出現損壞,過負荷、短路等,引起電火花,繼而引燃可燃物。

(3)違章爆破引發的火災:由于不按爆破規定和放炮說明書爆破,都會導致引發火災。

(4)機械摩擦引發的火災:由于機械摩擦及物體碰撞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進而引起火災。

二、采取的防火措施:

1、安全設施:

(1)礦井必須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健全礦井進行井下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符合當地消防部門的要求。

(2)礦井必須設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應設一個供水接頭,作為消防水管。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火源管理

(1)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米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2)在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物搭接臨時操作間、休息室。

(3)井下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焊接地點前后10米的井巷應用不燃性支護,有供水管路,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接工作完畢后,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是否有引發火災隱患。

(4)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返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也必須放在又該的鐵筒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放亂扔。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或硐室內。

3、引燃物的管理

(1)采掘工作面的支護,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井下使用的物品,必須是阻燃的。

(3)井下油脂的使用和貯存必須符合規定。

4、消防器材的管理

(1)礦井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消防庫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要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下機電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應備有滅火器材。

(3)井上消防材料庫應設在井口附近,并有軌道直達井口,但不得設在井口房內。

(4)井下消防材料庫應設在每一生產水平的井底車場或主要運輸大巷中,并應裝備消防列車。

5、人員:

(1)在工人上崗前,必須接受培訓,使所有工人都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

(2)所有工人都有防火意識。

(3)所有工人必須熟悉井下的避災路線,并了解滅火的方法。

生產技術部

2012年1月

篇3:M礦井下防滅火一般規定

一、礦井應建立、健全防滅火管理制度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并建立火災應急預案。

二、井上、下應設置消防材料庫,并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且每季度至少檢查1次。

三、煤礦井下消防、灑水的水源應與整個礦井的水源相結合,可采用一個或多個水源。水量、水壓符合要求。

四、礦井必須由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費用及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五、礦井的所有煤層都必須進行自燃傾向性鑒定。生產礦井延深新水平時,必須對所有煤層的自然傾向性進行鑒定?;ǖV井揭露新煤層時,建設單位必須對煤層的自燃傾向性進行鑒定。

六、凡開采自然發火的煤層,均要開展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并建立監測系統。按規定觀測預報,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在開采設計中應明確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觀測點。發現異常,采取措施,立即處理。

七、開采有自燃發火的煤層,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生產、技術、通風等部門參加的防滅火專業會議,每季至少召開1次。

八、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化學氧或壓縮氧自救器,有效保護時間不得低于30min。

九、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配備滅火器材,其數量、規格及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