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廈門S物業管理公司垂直指揮系統規定

廈門S物業管理公司垂直指揮系統規定

2024-07-17 閱讀 8842

廈門**物業管理公司垂直指揮系統

l必須準確自如。

l一個上級的原則。(指揮行為)

l服從的原則。

l逐級的原則。

一、垂直指揮系統的依據

垂直指揮系統以組織系統表(機構圖)為序列,以崗位描述為依據。

二、垂直指揮的原則

(一)服從指揮的原則

l沒有服從,就沒有管理。

在一般情況下,下級無權判斷上級的對錯,上級的對錯由上級的上級來裁定。

(二)一個上級的原則(指揮行為)

每個崗位、每個人只有一個上級,只服從一個上級的指揮,只向一個上級報告。

(三)逐級的原則

l上級對下級可以越級檢查不能越級指揮。

下列情況,可以越級指揮:

1)緊急情況

上級領導沒有找到他的直線下級,不能眼看著損失發生,即可越級指揮。

2)直接下屬表示或實際上不服從指揮

直接下屬用種種理由不貫徹執行上級的指示,任何領導都有權越級直接指揮。這種情況發生后,直接下級應該表示自己錯了或辭職。

3)下級無力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

4)必要的情況下,進行整體指揮

l下級對上級可以越級申訴,不能越級報告。

申訴和報告的界定是:

報告是在正常情況下,向直接上級請示工作取得指示。

申訴是告狀。

申訴只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是被認為合法的。

1)上級有貪污、盜竊、違法亂紀的行為。

2)上級有重大出賣和危害公司的行為。

3)上級濫用職權,對申訴者有重大不公正的行為。

以上三種情況,如果屬實,即可成立。如屬誣告,申訴者必須對此負責。

三、垂直指揮的類型

1、單向指揮

只與單個的直接下級有關。

2、多項指揮

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直接下級有關。

3、整體指揮

命令同時發給下屬各級人員。也就是說,命令內容與各級下屬都有關聯。

例:總經理宣布調整工資方案。

4、在緊急情況下的現場指揮

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有現場最高級別的管理人員負責現場指揮,并及時上報上級。

四、垂直指揮的常用形式

1、命令

命令一般分為口頭命令和書面命令兩種。

口頭命令主要是指面談、小組討論、電話或其他情況下以講話形式出現的命令方式。

書面命令主要是指通過下任務單和命令書的形式的命令,往往顯得比較嚴肅和正式,而且可以避免口頭命令帶來的問題。

l命令人

即接受命令的執行人,也就是讓誰去完成任務。

l命令內容

即讓某個人去干什么工作,包括時間、地點、人員、行動、行動的對象。

l完成的標準

也就是說該項任務要完成到什么程度,即做成什么樣,一般分常規標準和特定標準。

常規標準即公司已做好的規定或工作標準--下令時不用講明,可以強調。

特定標準指沒有先例或未做規定的工作標準--下令時必須講明。

l完成的標志

驗收合格,交回令簽。

l復命的時限和方式

在什么時間以前,用書面、電訊或口頭的形式向誰報告。

八小時復命制

對任何命令不管完成與否,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復命,如執行人在執行開始后發現有

困難或阻力,應努力去克服;如確實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執行人無法按時、按標準完成,

要立即向下命令者復命,講明不能完成任務的困難或原因。如已完成任務,也要復命。

"立即":我們規定為不得超過八小時,這就叫"八小時復命制"。

這條規定特別重要。不能完成任務的人,可以取得下命令人的新指示,保證任務的完成或取得下命令人的幫助,及時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在發現不能執行命令以后,沒有向下命令人復命,延誤了工作,要由受命令人負責。

l命令時的語言要求

A.簡煉、準確、不需要形容和描繪。

B.使用專業術語,概念清楚,盡可能排除誤解。

C.有可操作性。

D.保證傳達渠道暢通無誤。

2、會議

會議經常用來決定多項指揮和總體指揮。會議要求開得簡短,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廈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會議種類

NO會議名稱主持人召開時間會議內容參加人員基本要求

1公司月度工作例會總經理或總經理助理每月1日下午2:00~4:001.上個月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2.下個月工作計劃完成情況。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各部門經理每月28日前將書面材料交到綜合管理部以便會議中使用。

2公司月度工作計劃例會每月5日下午4:00~5:001.上月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2.下月重點工作方案研討。3.對公司建議。

3公司經濟活動分析會議總經理每月15日下午2:00~4:001.對上個月財務管理、資金使用、經濟效益情況給予匯報分析。2.下個月資金計劃及調配使用。總經理總經理助理財務部經理

4各部門月度工作例會各部門經理每月25日下午2:00~4:001.上個月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2.下個月重要工作,方案研討。3.對公司建議。各部門員工每月28日交會議紀要到綜合管理部

(1)會前準備:

包括議題、主持人、記錄人、將要下發的文件、有準備發言,對會議進程的預測和對策。

l議題:不要多于三個。

l主持人:主管級以上管理人員(不同層級會議)

l記錄人由主持人委派,即各部門文員,總經理會議有總經理秘書,行政例會有行政秘書。

l將下發的文件要做到準確,有錯誤在會前要經過修改。

l文件要按照與會人數復印,不要造成開會中途文件準備不全。

l要預先考慮到保密程

序。

(2)會議通知:

根據會前準備擬定會議通知。

會議通知包括:會議的名稱、議題、時間、地點、參加人需帶資料,以及通知發放方法和途徑。

3、會議紀要

l由記錄人整理會議紀要。會議紀要只記決議,不記討論過程,個別重要語句可記。

l會議紀要一定要有執行人和完成時間。

l會議紀要整理后要由會議主持人簽發。

l如果是連續性會議(如例會),會議上要總結上次會議決議的執行情況。

"會議的成果,凝固在會議紀要的決議中。"

3、公文

l批閱文件

批閱文件,下達書面指示是重要的指揮方法之一。

l呈報文件

按文件呈報程序向有關負責人呈報,呈報時間和批復時間要做記錄。

只能有一個人呈報,可以抄送其他人。

l批閱文件的處理形式

三種處理形式:發回、批轉、留中。

A.發回即發回給呈報人執行(或否)。

B.批轉即被呈送人不能做出決定則批轉給有關負責人。

C.留中有兩種情況:

①做為資料收存。

②暫不處理(文件暫不處理的決定要及時通知呈報人)。

l公司中常用的文件

公司內部日常事務文件,是一種信息決策、執行配合、審批手續、立此存

照、公務聯系、宣傳教育、工作依據、規范指導等等一系列重要手段的媒介體裁。

常使用的公文種類有:

計劃、通知、總結、報告、簡報、章程、辦法、規則、準則、守則、備忘錄、

函等等。

l公文格式

1)標題:應當準確簡要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一般應標明發文部門和公文種類。

2)簽發人:發到哪一級的公文,應注明簽發人。

3)主送部門:即負責承辦的受文單位。

4)正文:由開頭、主題、結尾三部分組成,或由依據、說明、決策三部分組成。要條理層次清楚,文字簡練確切,標點符號精確無誤,篇幅短小,一目了然。

5)發文部門落款:俗稱"下款"。發文部門應寫部門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幾個

部門聯合發文,將主辦部門排在前面。

6)發文時間:用公元,小寫漢字數碼,不能省略"年"、"月"、"日",也不能

省略數字。一個部門單獨成文的,按簽發人簽發的日期;幾個部門聯合制發

的,按最后一個部門的簽發人的簽發日期。

為了便于本公司的文件管理,現將各部門的文件統一編制文件頭,請各部門

按以下的文件頭參照本文的打印格式發出文件:

公司辦公室**辦字[年份]第號

財務部**財字[年份]第號

工程部**工字[年份]第號

綜合管理部**綜字[年份]第號

R-報告P-計劃N-通知M-會議紀要O-其它

例如:綜合管理部發出一份通知,那么其文件的編號為"**綜N字[2003]第001

號"。[]中填寫的是年份,"第"和"號"之間填寫的是第幾號文件。

5)附件:補充說明主題內容的附件,與正文構成一份完整的文件。

6)印章:公文一律加蓋印章。這是正式成文的標志。印章蓋在部門名稱和日期上。落款部門應與印章一致,否則失去法定存在權。

l公文的撰寫程序

撰寫公文時所要遵守的一定的程序,專指公文的制作流程,基本程序有:

1)交擬

2)擬稿

3)核稿

4)繕校

5)簽發

6)用印

7)封發

l公文的發文程序

1)審核公司各部門發文必須經公司辦公室審核后才可簽發

2)簽發

3)用印

4)分發

5)立卷

6)歸檔

7)銷毀

l公文的收文程序

1)傳遞

2)簽收

3)登記

4)分發

5)催辦

6)查辦

7)立卷

8)歸檔

9)銷毀

簽收的方法是在原件上由收件人背簽,背簽后直接放入文件夾存檔備查。

五、垂直指揮系統的重要法則

1、不間斷

公司的管理要做到指揮不間斷,包括休假、下班、夜間。

l時間不間斷。

l最高決策不間斷。

l指揮渠道不間斷。

2、及時

決策就是要不失時機。該決定時不決定是最大的失敗。

領導做出決定要有時限,任何指揮上的延誤都會造成混亂和損失。

3、前后一致

領導人在進行指揮的時候:

l要考慮到同類事情的連續性。

l要考慮到領導者本人的連續性。

l要考慮到換屆負責人之間的連續性,在這一條上,基本原則是人換法不換。

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一致性:

凡出現不一致的情況,要有以下三點:

A.原則

B.內容

C.轉換時間

4、確保執行

確保能執行,確保已執行。

凡不能執行的命令不要下,這就是可行性的問題。

5、可監督

命令下達后要有有效的監察手段

篇2:社會力量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社會力量應急救援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各有關職能部門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1)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社會力量應急救援預案時,首先應該組建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系統,由行政一把手擔任應急救援總指揮,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行政領導擔任應急救援副總指揮,成立由公安、安監、衛生、環保、交通、建設、質監、公用事業、氣象、民政、水利、財政、民防、保險、當地駐軍、武警等負責人組成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2)事故應急救援的實施

事故應急救援包括報警與接警、應急救援隊伍的出動、實施應急處理(緊急疏散、現場急救、危險品泄漏控制和火災控制等幾個方面)。

①事故報警與接警

迅速準確的事故報警是能否及時控制事故的關鍵環節。當生產經營單位發生意外事故時,事故現場人員根據單位制定的事故應急預案采抑制措施,盡量減少事故的蔓延,同時向當地社會力量應急救援機構報告。社會力量應急救援主管領導應根據事故地點、事態的發展、專家組及《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提供的信息決定應急救援形式,是生產經營單位自救還是出動社會力量應急救援隊伍。對于那些重特大或災難性事故,以及當地社會救援力量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時消除事故后果的緊急情況,應通過國家應急救援網絡,盡早爭取周邊社會力量的支援,以便盡快控制事故的發展。社會力量應急救援機構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a.建立合適的報警反應系統;

b.各種通訊工具應加強日常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c.制定標準的報警方法和程序;

d.聯絡程序(框圖)和聯絡號碼置于明顯位置,使值班人員熟練掌握;

e.對從事生產經營的人員進行緊急事態時的報警培訓(包括報警程序與報警內容)。

②應急救援隊伍的組成

③應急救援隊伍的出動

社會力量應急救援值班室接到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報警后,依靠應急救援專家組及《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對事故性質做出初步判斷的同時,應迅速組織應急救援專業隊伍趕赴事故現場,應急救援人員在做好必要的個體防護基礎上快速實施救援,控制事故發展,將傷員救出危險區域,組織危害區域內的人員撤離、疏散和清除工作。有有

④實施應急處理

實施應急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緊急疏散設立警戒區域、實施緊急疏散、確保道路暢通;

b.現場急救對于傷員應首先實施現場急救處理后,視情況轉送醫療單位;

c.泄漏處理包括泄漏源控制,泄漏物處理;

d.火災控制滅火對策包括初期火災撲救,周圍設施及相鄰單位的保護與隔離、實施撲救;

e.特殊情況下的搶險救災,包括特殊化學品火災、夜間、強風、寒冷氣候等;

f.應急救援物資保障包括搶險器材、急救物資的準備及供應。

(3)應急救援專家組

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應由當地有關專家組成,建議專家組的人員構成為:

a.安全專家;

b.火控、防爆專家;

c.相關專業專家,如化工類為化學化工專家;

d.工業衛生及毒理學專家;

e.醫學專家;

f.環保專家。

②《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

對事故的處理和應急救援,國家鼓勵《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的軟件開發。《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對已確定的重大危險源的原始數據和事先預測事故發生后可實施的救助方案進行編制儲存,在事故發生后及時輸入現場數據,經過計算機的邏輯計算和推理,模擬專家思維而作出可行的應急救援措施,優化出所需最佳方案,提供給事故應急救援指揮者進行事故緊急救援的決策和指導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